APP下载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

2014-08-12周燕翔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6期
关键词:渔人文意篇文章

周燕翔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049-01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许多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通常采用先疏通文意,之后再讲解内容,进而总结中心或者写法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教学效果我不敢妄加评论,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待这种教学方法还是值得商榷的。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从未间断过对文言文的教学研究,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应紧紧围绕三个字,即:读、背、赏。

一、怎样读

所谓“读”,就是在教师未讲课文时学生先自读。读熟课文应是讲解文言文的重要前提。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选一个组长,在要讲文言文之前的前一周我就先教各组的小组长读文言文,之后,各小组长利用课余时间教读其他组员。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自然会了解文意,那么,在教师讲解时自然就心领神会。当然,要想达到这个效果,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督促,我校每天中午都要求学生午读十分钟,而且要派专人检查。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想提高学生们的阅读水平,积累阅读量。聚沙成塔,学生们诵读的效果应当说是很不错的。如果必要的话,还应采取小组竞争的机制,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课文读的最有感染力,读的声情并茂的小组要进行表扬并加分。采取这些方法后,学生诵读文言文的积极性提高了,兴趣也浓厚了。

二、怎样背

所谓“背”,顾名思义就是指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我认为,背诵文言文是我们掌握文言文精髓的基础。在没有背熟的基础上,老师大讲特讲,文章的段落、中心、思想感情等,似乎有一种糊弄学生的感觉。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老师的灌输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锻炼与情感的的发展。背诵文言文对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把背诵作为教学的方法,同时也是最基础的一步。如果让学生自己首先背熟,再让学生去自己说出对文章的感悟与理解,我想文言文或许会产生全新的视听,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或许会大大提高。诚然,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该如何去背诵,否则,不但不会有教学效果,反而会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厌倦的心理。记得在教学生背诵《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时,我这样指导学生: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是由多个“三”组成的,只要把握住这个“三”,背诵时就能避免漏句。再如学生背诵《桃花源记》时,我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线索进行背诵,即:渔人逢桃林——渔人进入桃花源——渔人离开桃花源——渔人再寻桃花源。经过这样的指导学生背诵就容易多了。当然,文言文毕竟不同于现代文,学生背诵的兴趣不是很浓,这就要采取聚少成多的方法,切忌不要让学生一次性就把文章都背下来,可以把全文分成几个部分,计划在几天内背诵下来,如果提前背下来的可以给组内加分,分数多的就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奖游学”的活动,这样学生都会争先恐后地背诵课文。

三、怎样赏

所谓“赏”就是在学生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领悟作者的思想、精神,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重视学习古人的思维方式方法,并悟其语言的逻辑力量等。

一篇文章之所以能流传千古,决不是优美的文字与华丽的词藻;决不是巧妙的结构与精美的修辞。我想,应该是文章所承载的一种精神与思想,这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由平等的社会,寄托了作者美好的社会理想。其实这种理想不就是我们现在所追求的和谐社会吗?不就是全人类所追求的美好生活吗?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社会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国的一位诗人就已经描绘出来了。我在讲这节课时把陶渊明的理想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拉近了文本与现实的距离,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起来,都纷纷踊跃发言,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再如,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情景交融地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历来为许多人所歌颂。它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国强大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讲这篇文章时,在学生了解文意的基础上主要研究范仲淹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为此,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文中描写的洞庭湖之景有何特点?2.借助景色描写抒发了迁客骚人怎样的情怀?3.“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民”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在现实生活中仍具有启示意义。那么,我们该怎样理解这句话呢?请结合实例加以分析论证。其实,这三个问题的核心就是作者在文中所传达的精神和思想。如果学生能透彻理解这三个问题,那么文章的精髓也就领悟了。

(责任编辑 刘 馨)endprint

猜你喜欢

渔人文意篇文章
《鬼神之明》的文意主旨与“明”字的含义
渔人罢钓归(绘画作品)
工筆文意之大化——关于田禾虎画风格元素特征的分析
表达准确,文意清晰
如果你感到迷茫,不妨读一下这篇文章
《桃花源记》中“渔人”的身份探究
空间的维度(从一维多十维)
借你一双明亮眼,力拨迷雾见阳光——破解文言文文意理解常见设错方式
我父母的第一次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