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之火之谜……
2014-08-12王晋鑫
王晋鑫
灭不了的“地狱之火”
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曾经发生了一起怪异的火灾:火因不明、火源不明。更奇怪的是:天气越潮湿,空气湿度越大,它烧得就越猛。
在三门峡市开发区南部的一片荒草地上,突然着起了离奇的大火,普通的黄土地像是被泼了汽油一般。没有火源,没有易燃物,甚至没有着火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熊熊的大火不断地从地洞里冒出,到底是什么释放出了这地下的火龙呢,事情要从2007年7月19日说起。
那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午,槐扒局家属楼的居民像往常一样,吃饭、午休。根本没人注意到:离这栋楼直线距离不到200米的地方,一个潜在的威胁正在一步步地逼近。
下午两点,住在六楼的王先生,无意中抬头看了一眼窗外。突然,远处的异样引起了他的注意:只见远处的地面在冒烟。
当时烟雾虽然很大,却丝毫没有闻到烧焦的糊味儿,也没有发现明火的迹象。再加上刚刚下过雨,周围空气非常潮湿。王先生根据常识判断:冒烟的地方荒无人烟,不存在任何可燃物,而且空气湿度如此大,绝不可能发生火灾,也没在意。然而,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两个小时之后,可怕的一幕出现了。短短两个小时,火苗就从地下蹿了出来。眼瞅着近在咫尺的火势不断蔓延,随时都有可能伤及家属楼,王先生马上拨打了119火警电话。
然而就在这紧急的时刻,有着十年救火经验的市消防支队参谋长白胜利,却面对眼前随时可能扩大的火势束于无策。
通过现场分析,白胜利发现大火是在地下燃烧。地表出现的裂缝和塌陷,表明这场火至少燃烧了十几天,这么长时间,为什么没有人发现呢,更让白胜利头疼的是:周围环境非常潮湿,且此时此刻正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火势却丝毫不见减弱。反而有悖常理地像是雨助火势,火越烧越大。看着正在熊熊燃烧的地火,白胜利犯了愁:究竟是什么东西引发的这场大火?并且至少烧了十几天!
随后,消防人员查看了方圆两公里内的区域,这里除了湿漉漉的杂草,就是被雨浸湿的黄土。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物体,甚至连一丁点儿燃烧物的灰烬都没有。火因确定不下来,这就意味着无法确定灭火方案。难道这是一起无源之火?它究竟在烧些什么?火又该如何来灭呢?
面对越烧越凶的地火,消防人员却迟迟不能采取措施,原因就是无法确定火因!通常灭火第一步就是确定什么物质在燃烧,比如固体燃烧、木材纸张之类的用水来灭火;而油类火灾就要用特制的泡沫或者是专门的措施。还有气体火灾,金属火灾不同种类,都得用不同的方式来灭火,否则会适得其反。然而,发生在河南省三门峡的这场地火却给白胜利他们出了个难题:他们在现场搜了个遍,竟然没找到一件能引起火灾的物体,万一火势突然扩大,该如何处理?面对无法确定消防方案,白胜利只有干着急,他决定扩大搜索范围。
这时,有一条线索引起了白胜利的注意。在着火地点东北方向二三百米地方有个三门峡市污水排污站,白胜利怀疑是不是这个污水排污站和这个地方比较近,污水深入之后到这个地方形成了可燃沼气。
沼气多产生于沼泽、池塘、水沟等地下污水中,主要成分是甲烷的可燃气体,遇火就着,燃点很低。凭空燃烧的地火事件,罪魁祸首会不会就是沼气呢?
情况紧急,不容耽搁,为了查清元凶是否为沼气,三门峡市环境监测站的专家立刻赶赴现场。他们仔细观察了着火地点周围的环境情况之后,却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论。
专家分析,这个地方原来是建河滩的滩涂地,所以它是在卵石层上,沼气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是沼气燃烧的话,火焰会很高,不会是陆陆续续一齐在燃烧。现在的火情已经烧了一个月,所以判断它是固体燃烧。
正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白胜利突然想起了新疆曾经发生过“百年地火”的事件,此处的地火与那起事故有诸多相同之处:长时间燃烧,火焰炽热,都是在地下燃烧。而且三门峡地区盛产煤矿,很有可能这片荒地下面就储藏了大量的可燃煤层。那么这次地火事件会不会也是地下煤层起火引起的呢?
为此环保专家针对着火洞口,以及裂开的地缝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由于燃烧地点在地表之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地层的分布,基本上可以排除煤矿的可能性。不过,有一样毫不起眼的东西却引起了专家的注意——潮湿的土块。尤其是其中有一块土,被烧成了类似琉璃一样的绿色。如果它不支持燃烧,绝对不会烧成这个颜色,达到如此高温。因此专家猜测,这场地火的真正元凶就是这些土块。
随后消防人员决定,按照固体燃烧方案试行新的灭火方案。经过四个小时的奋战后,地火终于被熄灭了。
神秘的地火虽然灭了,但它的火因却一直困扰着白胜利。雨后起火,潮湿土块助燃,这些根本就不可能发生的事在这儿全都发生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些土壤里面究竟隐藏了什么神秘物质?
揭开神秘火龙之谜
一支勘探队到达三门蛱出事现场之后,并没有发现这里的土壤与其他地方有任何不同之处。半米高的杂草,掺有少量杂质的黄土,典型的北方大地。难道就是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黄土块可以燃烧,甚至可以自燃,半信半疑之下,队员们找到了一块没有完全烧尽的土块点了一下,岂知土块竟然像木炭一样,一下就着了起来。可是,当队员从周边找了一些同样的土块,如法炮制的时候,却怎么点都没有丝毫的燃烧迹象。难道这里的土壤含有什么神秘物质?勘探队跟随专家展开了调查。
环境专家走访了在周围居住的群众,一条非常有价值的线索印证了专家的推测。原来,这里过去是密度板厂,木材的存放地,垃圾也存放在这个地方。
根据这个线索,众人得到了一个推测:大量的木屑、锯末与土混合在一起,使得原本阻燃的土摇身一变,成了木材占主要成分的易燃物,从这个角度看确实合乎逻辑。但是,固体引燃起火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易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还有氧气。看似合理的易燃韧混杂了木屑的土壤其实也有让人质疑的地方。
我们都知道,普通干燥木屑的自燃点在250度左右,如果是潮湿的情况下,那么着火所需要的温度就会更高,而且它维持燃烧的热量也就需要更多。然而着火地点三门峡市五原路东,位于黄河上游,属于亚热带气候,夏季最高气温不会超过40度。而且起火之前,那里连降大雨,温度不到30度。距离木屑的燃点相差两百多度,无论如何它都不可能自燃,更别说受潮之后了。另外,其他两个条件也存在疑点。
要想彻底弄清楚地火燃烧的真正起因,唯一的线索就是那些能够点燃的土壤。于是,勘探队员在现场取了一些土壤标本带到了北京理化分析测试中心,打算让专家分析分析这其中究竟含有哪些物质。很快分析结果出来了,可是令人失望的是:并没有队员们想要的神秘物质。这些土壤初步分析主要是含木质素,就是原来的木材残渣、树皮、木屑、锯末等等,以及在生产过程中有机胶合剂废料等等。
分析结果表明:可燃土壤中确实有受潮的木屑。但是,这些燃烧条件苛刻的物质,在常温下究竟是如何点燃的呢?火灾原因调查到这里似乎走到了死胡同。但此时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的李宝明博士却做了一个大胆的推测。他认为,引起自燃的真正原因不是木屑本身,恰恰是“受潮”之后的这个环境。
为了验证这个推测,李宝明博士将队员们送来的土壤样本,放进气体收集装置,这是一个收集样本气体成分的仪器,它将证实李宝明博士的那个大胆推测是否成立。
一个星期之后,能够燃烧的土壤通过仪器检测,结果表明:收集到的气体是甲烷。李宝明博士分析,由于地下潮湿,木屑被微生物分解,最后在特殊的条件下,比如说厌氧的条件下,产生一些沼气类可燃烧的气体,在温度达到它着火点之后,也可能引起燃烧。
原来压在地下的木屑层,密闭的土壤环境,以及渗透下来的雨水,这三样巧合地凑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甲烷发生装置。下雨之后,雨水渗透地下,木屑被雨水浸泡,就开始发酵、产生甲烷。同时整个过程还会放出大量的热。日积月累,地下的温度越升越高,甲烷量也越来越大,终于在一个温度湿度都合适的时刻,火被点着了,神秘的地下火龙就这样被释放了出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