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海岸线利用探析
2014-08-12张娟陈展川程士榛
张娟 陈展川 程士榛
摘 要 对海口市海岸线利用进行分析,探讨海口市海岸线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发建议和原则。
关键词 滨海城市 ;海岸线 ;利用 ;海口
分类号 F124.5
Abstract This present paper analyzes the coast utilization of Haikou, elaborates the situation and problems and produces the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Based on this, some principles are summarized for coast utilization in Haikou.
Keywords coastal city ; Haikou ; coastline ; utilization
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迅速,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故21世纪也被形象地称为“海洋经济”时代。纵观历史,从工业时代到后工业时代,滨海城市的发展无不依托其海岸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日本东京、美国旧金山、中国上海。因此,合理开发利用海岸线是滨海城市长足发展的前提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海洋学术语 海洋地质学》(GB/T18190-2000)给出的海岸线定义是:“海岸线是海陆分界线,在我国系指多年大潮高潮位时的海陆界线”,在测绘部门称海岸线为“大潮高潮位时海陆分界的痕迹线”[1]。该定义是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的,但是城市规划角度的海岸线与地理学上的海岸线有很大的区别。岸线利用规划中的岸线是一个空间概念,包括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是水域和陆域的结合地带,其陆域界限一般以滨海大道为界,而滨海大道距高潮线的距离则因滨海城市的自然条件而异,其海域界限一般以低潮线向外平均延伸500 m等距线为界。岸线的概念和空间范围目前还没有统一而规范的内容,一般根据实际情况人为地界定[2]。
本文以海口市为例,通过对海口市海岸线利用现状的调查研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并尝试以此推演风景园林学视角下滨海城市海岸线的开发利用原则。
1 海口市海岸线基本情况及其利用类型
1.1 海口市海岸线基本情况
海口市北临琼州海峡和南海,拥有丰富的海岸线资源,是我国著名的亚热带滨海城市。海口市林业局《海口市海岸线近缘陆域生态景观建设问题调查报告》指出:海口市的海岸线全长131公里(含岛屿、港湾),有3个大海湾,分别是铺前湾(与文昌市交界)、海口湾和澄迈湾(与澄迈交界)[3]。
海口市海岸线从空间上分为三大片区:西海岸片区海岸线,秀英港西外侧开始向西到与澄迈县接壤处;中心城区海岸线,秀英港西外侧开始向东到新埠岛东外侧;东海岸片区海岸线,新埠岛东外侧开始向东到与文昌市接壤处(如图1所示)。
1.2 海口市海岸线利用类型
海口市海岸线利用现状可归纳为4种:城市港口岸线,以交通运输、仓储职能和制造为主要使用内容的岸线;城市生活岸线,综合居住、商贸办公和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的岸线;旅游度假岸线,以休闲度假为主要使用内容的岸线;自然生态岸线,以生态保护和培育生物多样性为主,开发利用为辅的岸线。
2 海口市海岸线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海口市海岸线利用现状
西海岸片区海岸线目前主要为自然生态岸线,粤海铁路火车过海轮渡位于粤海片区的新海港港区内。西海岸风光带内,为旅游休闲海滩和自然生态岸线,主要被旅游区和度假酒店利用,包括贵族游艇会、假日海滩、西秀海滩公园、新国宾馆以及海口喜来登温泉度假酒店等五星级度假酒店。
中心城区海岸线主要为港口、生产、生活岸线,也有部分旅游岸线,例如万绿园,滨海公园。海甸岛的海岸线主要为未开发利用的自然岸线,有部分港口岸线。新埠岛北侧目前正在填海造地,基本为自然岸线。
东海岸片区南渡江入海口处3 000 m左右目前基本处于自然岸线未开发状态,从皇冠滨海温泉酒店到鲁能·海蓝椰风别墅群区为酒店、生活岸线,东营河入海口一带为自然岸线;铺前湾中部有桂林洋滨海旅游区,为滨海旅游岸线;铺前湾尾部有东寨港自然保护区,为自然岸线。
海口市海岸线利用总体上呈现出西海岸片区和中心城区开发力度相对较大,东海岸片区开发力度相对较小的特点;西海岸片区以旅游度假岸线为主,中心城区以港口岸线、生活岸线为主,东海岸片区以自然生态岸线为主,但相互间有各类岸线的交叉利用。
2.2 存在的问题
2.2.1 海岸线利用缺少统一规划和管理
海岸线作为海陆交接地带,其利用涉及到众多部门,如海洋、旅游、港口、林业、交通等部门。各部门在利益的驱使下,纷纷从利于本行业的发展角度出发,各自为政。在制定涉及海岸线利用的相关规划时,缺乏海岸线全局统筹规划利用的宏观把控,各规划之间也缺少协调与衔接,使得岸线开发利用存在各种矛盾冲突,以至于海岸线功能定位模糊,岸线资源严重浪费,同时难以形成鲜明的滨海城市特色景观。特别是海岸开发利用与海防林的保护一直存在矛盾,多年来没能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海岸线利用管理不到位。部分沿海公共用地无形之中被地产开发商占据,形成私营海滩。一些滨海度假酒店过分占用海岸近缘土地,建筑物距海边太近,使得防护林带太薄。为了使其建筑临海面观海透视率尽可能地扩大,植物种植密度大大降低,导致防护林稀薄,防风效果欠佳。
2.2.2 海岸线重利用,轻保护
随着海岸线开发和利用强度不断加大,打破了海岸环境的动态平衡,导致岸线侵蚀严重,后退明显,岸线周边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海防堤的建设欠缺考虑,经常是哪坏了补哪里,没有预见性地进行处理,增加了海岸周边环境的复杂性。与此同时,所筑防护堤又不能达到抗侵蚀的要求,防洪、防潮功能差。endprint
2.2.3 人工岸线大量增加
为了拓宽城区面积,目前填海造地仍在进行,如海甸岛、新埠岛局部。自然状态下海岸线的变化是极为缓慢的,而人类填海造地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实施完成,不仅破坏了海岸线的自然地形地貌,更是直接改变了区域内的潮流动向,对区域内生态系统、防洪、航运和海岸线的稳定性造成直接的影响。
2.2.4 海岸线利用不注重生态效益
在海防林建设方面,西海岸片区和中心城区主要为景观海防林,东海岸片区主要为原生态的海防林。景观海防林虽树种多样,但其过分考虑观景效果导致林带稀疏,防风固沙效果极差;原生态的海防林几乎全是木麻黄林,树种单一,加上受到近林处人类养殖活动的影响,林带矮化、沙化现象严重。因此,海口市海防林状况相对较差,对海洋灾害的防护能力较弱,容易发生海洋灾害和沙滩侵蚀。
综上所述,目前海口市的岸线处在不稳定状态,亟需相关部门进行合理规划、统一管理。
3 改善海口市海岸线利用的建议
海岸线是滨海城市特有的有限资源,一旦被开发利用,调整起来很不方便。因此,在进行岸线利用时,要根据岸线所处生态环境进行合理利用。同时,加强岸线资源环境保护,使岸线能长期持续地为城市的发展做贡献。
3.1 以自然资源的保护为前提,协调好沿线各部门间的关系
从生态角度来讲,岸线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文生态系统、海域生态系统和陆域生态系的结合地带。它是各个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并相互影响的敏感地带。
因此,海岸线应该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注意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作用。各种类型海岸线的空间要素不能各自为政,要与相邻岸线横向协调,保持应有的关联性和过渡性。岸线利用应该从总体上进行规划设计,强调各区域海岸线形象与海口市形象的一致性,并且注意各空间要素之间的纵向关联性,让海口市滨海景观带纵向渗透到海口市区内,塑造富有个性的滨海城市景观。
3.2 遵循开发利用相关原则
3.2.1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是岸线利用应该遵循的首要原则。要做到合理分配、高效利用,确保能够为城市的发展持续供给。注意岸线的自然原始风貌必须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利用,使环境保护与岸线利用相结合,达到持续、有序的开发利用岸线。
3.2.2 地域性原则
地域性是“场所感”形成的重要前提,能使人区别场所间的差异,唤起对一个地方的回忆[4]。因此,海口市岸线的开发与利用,应注意滨水空间场所的塑造,尊重海南的历史、文化与人文习俗,注重营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滨海景观。
3.2.3 循序渐进的原则
滨海城市岸线应采取动态、循序渐进且有一定弹性的利用方式,使岸线能在利用的同时留有余地。一方面满足当前城市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预留部分岸线以待后期城市扩建的需要。对于正处在迅速发展阶段的滨海城市,岸线将是其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更有必要在开发利用与保留之间做出合理规划。
3.3 设立海岸退缩线,严格岸线管理机制
西班牙政府在1994年科学制定《海岸法》,该法明确规定,距离海水100 m内不准建设任何建筑物,原有的建筑物不能转让和进一步扩大经营,只能自生自灭。海口市海岸线的利用可借鉴其海岸线资源保护与管理的成功经验,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制定海岸线保护与开发利用相关的法律法规。科学确定不同海岸地段的退缩线距离,严格遵守执行。
3.4 分阶段开发利用海岸线
城市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海岸线的利用也应该具有阶段性[5]。时间上,体现在同一时间不同的岸线处在不同发展时期,如有的岸线还未被开发利用,有的岸线已进入发展期,有的正处于定型期,有的则逐渐进入衰落期;空间上,体现在岸线利用类型上,例如港口岸线、城市生活岸线、旅游度假岸线、自然生态岸线等。
为此,应当适当预留一些岸线不被开发利用,以保证滨海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岸线的需求。在了解了海口市岸线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对岸线利用在空间上进行再调整、再分配,合理规划各种岸线类型的分布地段、规模大小,使其更好地为海口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做出贡献。对岸线利用在时间上进行科学地分期预测,分阶段利用,以实现岸线利用的动态平衡。
3.5 海防建设因地制宜
海防堤、海防林的建设要统一规划,海岸侵蚀严重的地段,有必要二者结合,强化保护效果。除港口岸线外,尽可能使岸线保持连续的绿带;岸线预留用地不宜使用大量的硬质护砌和台地,宜采取生态化的软质岸线处理方法;在设有游乐设施、滨海公园及滨海酒店等居住功能的滨海地带以硬质岸线为主,结合防波堤处理,采用人工化的岸线造型,通过平台延伸至水面,加强亲水性;在海甸岛、新埠岛等城市生活岸线处,则要考虑必要的防波和防洪设施,可以结合逐级退台的方法处理,将平均潮水位与最高潮水位的不同标高要求结合起来,创造出丰富且尽可能亲水的滨海岸线。
3.6 加强公众参与
海岸线资源的保护是一项关系到每个城市居民的公益事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各相关部门应广泛开展保护海岸线资源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市民的保护意识,增强人们对海岸线资源保护的自觉性,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4 结语
海口市作为我国重要的滨海旅游城市,其海岸线的科学开发和利用对城市产业的发展、竞争力的提升和宜居环境的营造具有重要的战略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玉娣,边淑华. 海岸线及其划定方法探讨[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6):34.
[2] 张谦益. 海港城市岸线利用规划若干问题探讨[J]. 城市规划,1998(2):50-52.
[3] 海口市林业局.海口市海岸线近缘陆域生态景观建设问题调查报告[E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b572ec6fb84ae45c3b358c60.htm,2010-08-22/2013-08-18.
[4] 王建国,方 立,陈 宇,等. 海口滨海岸线城市设计探索[J]. 规划师,2003,19(9):41-45.
[5] 李 钊. 滨海城市岸线利用规划方法初探[J]. 安徽建筑,2001(2):41-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