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态”新村在高洞
2014-08-12周齐
周齐
“形态、业态、生态、动态、文态、美态”六态融合,业兴、家富、人和、村美,这是四川省武胜县白坪乡高洞村的真实写照。
高洞村位于风光秀丽的嘉陵江畔,自四川省会成都出发,经广安市沿304省道车行28公里即到高洞村。放眼望去,山水田园相映成趣,绿树环绕下,柏油公路、石板小路连通村内外。进到村内,绿树掩映下错落有致的特色民居,郁郁葱葱的瓜果田园尽收眼底。房前屋后,瓜果飘香,村民笑脸迎来客,忙碌中透着幸福。
“居家小洋楼,煮饭天然气,出门柏油路,打工去果园,吃穿住用行,样样都方便”。这是记者在高洞村采访时听到村民广为流传的顺口溜。高洞村8组村民邵光华指着自家的小别墅告诉记者,他家新房一楼一底,一共200多平方米,一楼租出去做超市,全家5口人住二楼,他家承包地流转出去搞了乡村旅游,每年能收获不错的租金,儿媳妇又在超市做收银员,每月工资有1800元,全家日子幸福安定。
高洞村党支部书记谭政告诉记者,在武胜县委、县政府及白坪乡党委、乡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种植,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使高洞村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一步步成为了美名远扬的“形态、业态、生态、动态、文态、美态”六态融合,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
望着如今的高洞村,村党支部书记谭政、村委会主任杨开云不约而同的感慨到:十年磨砺终成“形”啊!
据介绍,高洞村占地约2.5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1个社,450户近1300人,其中党员38人。10年前的高洞还是一个封闭的小山村,村民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到头也只能勉强糊口。而一些不安现状的年轻人则大多选择外出打工,为生计而忙活。
2004年,当兵复员回乡的谭政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主导下,村“两委”一班人仔细考察村情,研判形势,带领村民苦苦寻找致富之路。他们利用当时产业调整的政策利好,成功运作了该村第一个产业项目,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把分散的土地集中租给业主,以公司化方式发展甜橙种植,村民们除收获租金以外,剩余劳动力有的外出打工也不担心地没人种了,有的为照顾家人或照顾孩子上学就地进种植园打工创收。第一批土地流转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村领导班子受到了村民的交口称赞。
随着“小康直通车”优惠政策的实施,高洞村改厕、改灶、改圈、打沼气等工程迅速改变了村容村貌。此后,村里开始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对既没劳力耕种又舍不得流转土地的部份村民,村领导班子就挨家挨户上门做动员。经过发动,村里一条条硬化公路迅速建成,新村的雏形已然形成。
2011年,借着新村建设的大好时机,高洞村进行了大规模的民居住房建设和产业发展。该村先后引进养猪基地(场)3个,年出栏肥猪上万头,创建甜橙园700亩,甜橙产业年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除了甜橙园,村上还有间种的梨园、桃园、葡萄园等特色果园300余亩,花卉苗木基地500亩。新建成柑桔博览园100多亩,最近还引进了动物园1个。
据介绍,高洞村先后引入13家企业和业主,在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项目的同时,租用农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户空置房产,发展乡村酒店、农家乐、农家超市等服务业,组织农民就近创业就业增收致富。“下坝记忆”的农村房屋年代秀,展示出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到现在不同年代的房屋;甜橙新村的旅游特色街、农夫集市荟萃了全县的名优特新旅游商品、全县各地的特色农副产品;甜橙广场搭建起乡村大舞台,展示着县内文化艺术名流的特色技艺;桔子红了乡村酒店、让游客舌尖留下美好的农家菜记忆……高洞村闪亮的乡村旅游名片,吸引着武胜县周边地区及县内各地的游客,为村民增收致富带来了新机遇。
如今的高洞村,景美民富人和,产业、新村、旅游三位一体。村内建有现代蔬菜基地、优质甜橙基地、花卉苗木基地、莲藕种植基地,旅游配套设施齐全,精心打造的集吃、住、娱为一体的甜橙新村旅游一条街。在高洞村,游客可在此赏花、品果,体察自然景色之变迁;采蔬菜、摘甜橙、挖莲藕、捉鱼鳅,体验农民收获之乐趣;聆鸟声、寻蛙鸣、吃农家饭、尝农家菜,品味农家生活之韵味;柳下垂钓、花间品茶、荷塘赏月,放松工作疲惫之身心。
高洞村无愧为四川最值得去的乡村农家乐旅游目的地,是名符其实的四川省“最美生态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