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休闲农业产业升级动力机制与关键领域

2014-08-12史佳林张蕾贾凤伶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动力机制休闲农业产业升级

史佳林+张蕾+贾凤伶

摘要:休闲农业是社会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全国正在形成蓬勃发展的局面。以天津为代表的大中城市郊区休闲农业经过多年实践,开始进入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阶段。近年来,天津不断探索以农业园区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农家院旅游等为主要形式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在满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帮助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天津休闲农业还处在初级阶段,科技支撑弱、资源消耗大、特色不鲜明、功能不完善、服务不到位、布局不合理等问题突出,急需对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与经营管理进行提升。笔者在对产业升级理论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探索了天津休闲农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内外部机遇,总结了天津休闲农业实现产业升级的动因,指出了未来一段时期,科技支撑休闲农业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领域,为天津休闲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休闲农业;产业升级;动力机制;关键领域

中图分类号: F323.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6-0447-04

收稿日期:2013-10-08

基金项目: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编号:12ZLZLZF04400)。

作者简介:史佳林(1979—),女,天津人,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都市农业发展与农业资源区划研究。Tel:(022)23678636;E-mail:nkshijialin@126.com。经过多年发展实践,休闲农业正在逐渐成为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的新兴战略性产业。近年来,天津不断探索以农业园区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和农家院旅游为主要形式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天津休闲农业还处在初级阶段,科技支撑弱、资源消耗大、特色不鲜明、功能不完善、服务不到位、布局不合理等问题突出,急需对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与经营管理进行提升。在此背景下,实现休闲农业产业升级,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休闲农业产业升级的理论依据

产业升级理论是在产业结构调整理论基础上形成,并将价值链体系引入产业结构调整研究的一种新型理论体系。20世纪90年代末,格瑞菲、卡普林斯基等正式提出对产业升级的研究,他们将产业升级置于全球价值链(GVC)模式之下进行分析,提出在此模式下产业升级可被理解为一个经济组织提高其进入更具技术能力、获利能力的经济领域的升级过程,是制造商(生产者)成功地从生产低价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生产更高价值的技术或资本密集型产品经济角色转变的过程。与此同时,产业升级包括4个层次的升级,即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国家内部以及国际性区域[1]。

我国学者对产业升级理论的研究更偏重于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这一思路。吴崇伯是目前国内最早研究产业升级的学者,他在对东南亚国家产业升级进行深入研究后,提出产业升级的阐释可表述为“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即加速产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转化[2]。进入20世纪90年代,研究者开始关注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问题。199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产业升级、体制转换与国际合作国际讨论会就产业升级、体制转换及对外开放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指出中国正在进入一个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新阶段,同时20世纪90年代的产业升级已经从主要进行产业间比例调整,转向必须进行深层次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新阶段[3]。

进入21世纪,研究者依然非常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形式的产业升级。蒋永志研究了我国较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指出产业升级的内容是经济(偏轻)工业化地区政府部门推进重化工业发展[4]。靖学青在对上海产业升级测度的研究中提出产业升级也称为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指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第一、二、三产业之间以及各产业内部依次转移、结构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发展的动态过程[5]。傅耀指出产业升级是经济转型的内驱动力,而主导产业的更替是产业升级的核心[6]。相关研究都是典型的“结构思路”的代表。

随着国外学者对产业升级的研究不断引入实现价值链攀升这一思路后,我国学者也开展了更加深入和多元化的研究。张耀辉对“产业升级”的内涵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产业升级的真正含义应是高附加值产业代替低附加值产业的过程,提出产业升级的过程实质上是产业创新与产业替代的过程,而产业创新是产业升级的主要方面[7]。

基于以上研究成果,休闲农业产业升级既可以被看做休闲产业内部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休闲农业价值增长的过程,是从资源利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更高价值产业发展的过程。休闲农业产业升级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以农业资源禀赋和生态条件为基础,以现代农业的科技装备为支撑,依托传统农耕的文化内涵,引进工业的管理理念和制造手段,融合服务业对产业进行链延伸,推动农业内部产业向全产业链和高端功能链方向发展。根据以上内涵,休闲农业产业升级必然遵循起始→发展→问题→突破→升级→问题→突破→升级→……的螺旋式升级路径。

2天津休闲农业产业升级动力机制分析

在新的历史时期,天津休闲农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从内部外部推动着产业实现升级,推动休闲农业产业升级的内部动力机制包括产业价值链提升的需求、技术条件的进步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而推动休闲农业产业升级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外部环境的更新,以及相关产业的促进(图1)。

2.1价值链提升

价值链提升是休闲农业产业升级的根本诉求和原始动力。

休闲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业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会逐渐显现,产业所能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和旺盛的市场需求之间亦会存在巨大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其内部会自觉发出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水平,最终促进价值链提升的需求。天津休闲农业发展,由于前期的盲目性与自发性,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主要包括科技支撑弱、资源消耗大、特色不鲜明、功能不完善、服务不到位、布局不合理等,大部分经营者与管理者已意识到必须依靠转变发展方式和实现价值链提升来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产业升级。这种升级主要由结构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管理升级、服务升级、打造产业集群以及向全产业链模式发展等方面构成,目的是提升原有资源的附加值,构建复合型产品体系和产业链条,构建由一产延伸至三产的休闲农业产业功能体系,提高休闲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2技术条件进步

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等技术的普及将休闲农业引入新的领域

近年来,数字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技术获得了迅猛发展,并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农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借助技术手段的提升,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模式均发生了巨大改变,如数字技术、遥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农业自动化技术、互联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要素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更新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流通方式,帮助政府提高对现代农业的管理水平。休闲农业作为现代农业成果集中展示的窗口,信息技术,特别是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人们将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快捷地了解休闲农业的场所、内容、服务等信息,并在实际游览时享受到更加周到便捷的服务。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人们的认知程度、范围有了质的飞跃,加速了各种信息的传递速度,人们将更多地依赖网络等现代技术进行出游前准备、游览时体验以及游览后采购等事宜,促使休闲农业经营运作以及服务模式发生质的转变。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休闲农业产业升级开辟了更多更新更丰富的领域。

2.3市场需求改变

城乡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为休闲农业产业升级创造了条件。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推进,我国城市人口逐渐增多。长期生活在城市的居民受城市环境及工作、生活压力所限,希望到农村观光旅游,欣赏田园风光,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带动了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到6 000美元阶段,到农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了解农业知识,体验农耕文明,已经不再只是一种时尚,而是成为一种生活需求。2011年,天津市人均GDP达到13 402美元,表明天津城市居民家庭对休闲度假存在着明显的需求。据天津市旅游部门统计,2010年“五一”假期3 d全市共接待中外游客120万人次;同期北京10个远郊区县接待游客也达94.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 273万元,分别较2009年增长37.3%和67.3%。由此可见,休闲农业的发展迎合了现代人向往自然生态和追求宁静清新生活的心理需要,有助于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业升级必将迎合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2.4外部环境更新

2.4.1建设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为休闲农业产业升级提出了新要求《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至2015年,基本形成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格局,城市服务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全面增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生态城市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城乡面貌发生根本变化。目标提出“建设绿色天津,构筑生态城市”基本理念的进一步延伸和完善,今后天津城市发展要走与经济社会相适应、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道路,不断提升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休闲农业自发展之日起就表现出突出的生态保护与环境改善功能,是支撑地区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建设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新目标要求下,休闲农业发展也要跟上时代步伐,逐步扩大服务市场,提升规划与管理层次,以国际市场为客源地,走外向型发展道路;以现代化设施装备、管理理念、服务手段推动休闲农业产业升级。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的提出在给休闲农业升级发展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为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2.4.2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为休闲农业产业升级奠定了基础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天津市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统筹滨海新区龙头带动、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各区县加快发展3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提出推进农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统筹联动协调发展的决策部署。与此同时,天津探索出以宅基地换房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办法,推动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相关政策措施促使农业用地不断集中,农业用地使用权逐步流转,为农业统筹规划和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联系与融合日趋紧密,农业与工业和商贸服务业的关联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从以往单纯提供原材料与农副食品,转向更多地提供绿色生态、休闲空间和生活服务。与此同时,农业发展能够更多地吸收与借鉴工业的理念和运行方式,从而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功能的拓展。以此为基础,休闲农业作为一种高端服务型农业的作用必将日益显现。

2.4.3交通网络的日益完善为休闲农业产业升级带来了机遇天津城市交通在经历了骨架路网发展阶段和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快速发展阶段之后,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已构筑起快捷、完善、高效、安全的交通网络体系。目前,天津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1 531 km,其中等级公路10 839 km,高速公路682 km。铁路总延展里程超过4 400 km,客运线通车里程18万km。京津唐、京津、京沪、京沈、津滨、津蓟、津晋和威乌高速公路的开通,京津城际高铁的运行,以及京沪高铁的开通,使天津通达“三北”和“华东”各地区的现代化大交通体系已经形成。城市内部,现代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已经搭建完成,1条环线、3条快速联络线和2横2纵4条快速通道的建设使得城市出行便捷而快速。空港方面,在天津空港执行航线的国际国内航空公司已有20余家,定期航线66条,定期通航城市54个。海港方面,天津港已跻身世界十大港口之列。休闲农业的发展前景与城市交通的便捷程度息息相关,只有顺畅、通达的交通才能将人流、物流引入休闲农业发展区内。随着天津城市交通体系的日益完善,休闲农业必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2.4.4低碳经济模式的提出为休闲农业产业升级提供了新内涵“低碳经济”概念首先由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提出。《能源白皮书》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就业机会[8]。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是在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组织经济活动,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改造成低碳型的新经济模式。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提出对各产业发展都是一次巨大的变革。就农业内部而言,必须建立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电、节油、节柴(节煤)、节粮技术体系,有效防治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面源污染,构建资源-农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反馈式流程的农业生产模式,提高耕地资源的固碳能力,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基于以上变革,休闲农业进一步发展也必须最大限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通过对现代科技的展示和对生态文明的传承,帮助农业走上低碳化发展模式。

2.5相关产业促进

2.5.1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休闲农业产业升级提供了动力“十一五”期间,天津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2011年天津市生产总值突破10 000亿元,达到11 190.99亿元,比2010年净增2 082.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6.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产值159.0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产值5 878.02亿元,增长18.3%;第三产业产值5 153.88亿元,增长14.6%。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 454.87亿元,增长3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 510.67亿元,增量连续4年超千亿元,增长31.1%。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34家,合同外资额168.37亿美元,增长10.1%,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3056亿美元,增长20.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 921元,增长10.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 891元,增长155%。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天津市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发展的经济实力,将有更多的财政资金和民间投资流向处于弱势地位的农业发展。休闲农业是一项高投入、高效益的农业形式,对环境、设施、管理、服务、项目以及生态都有较高的要求,前期开发与运行维护投入都较高,需要更多资金支持。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了投资领域的活跃,不仅为休闲农业产业升级提供了必需的资金,同时也将更多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方法引入,推动了休闲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2.5.2建设现代都市型农业为休闲农业发展搭建了平台天津农业发展方向定位于现代都市型农业,2007年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天津市现代农业示范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重要文件,鼓励扶持种源、设施、农产品加工、安全健康、观光、外向等农业产业发展,使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走在全国前列。在以上政策措施的指引下,天津市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特别是在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高效利用、产业链延伸和功能拓展等方面探索出一条适宜天津的发展道路。目前,天津市已建成4万hm2高标准设施生产基地、9个滨海农业科技园区、14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这些农业项目的建成不仅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依托,同时也提供了高端产业平台,休闲农业发展不再仅仅是以资源消耗和环境猎奇为主,形成与现代农业产业紧密结合,一、二、三产业高度关联的发展模式。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来天津视察时特别强调,要转变农业和农村生产方式,积极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发展。使得休闲观光农业进一步成为天津都市现代农业的重要发展领域,未来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3科技支撑休闲农业升级的关键领域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各种传统行业以及新兴行业均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科学技术进步是休闲农业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因素,同时也是升级发展的重要促进手段。科技作为一种隐形、内化的动力机制,已融入到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将来休闲农业实现产业升级与科技的关系十分密切,必须走科技支撑、创新发展的升级道路,关键领域包括以下几方面:

3.1休闲农业产品更新

产品是休闲农业的核心和载体,休闲农业产业升级最终表现为休闲产品的不断更新和品质提升。目前,已形成规模的休闲农业产品包括各类鲜活农产品、初级加工农产品、农事参与体验产品、文化创意产品以及节庆活动产品等,以实物、体验为核心的产品占主导地位。以科技支撑引领休闲农业产品更新,即在休闲农业产品开发中加入科技理念、运用科技手段,打造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体系,如以农作物新品种为核心的珍奇产品、高品质精深加工农产品、科技成果展示型产品、科普教育互动产品以及各类个人定制化产品等。

3.2休闲农业设施升级

休闲农业设施既包括以生产功能为核心的农业生产设施装备,也包括以服务功能为核心的接待服务设施。生产型设施提升是休闲农业产业升级的基础,主要体现在农业新材料、新设施的引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设施设备提升,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等。服务型设施提升是休闲农业产业升级的关键,主要体现在接待服务设施的智能化、便捷性、人性化设计。重点是对交通、接待、商贸、景观、讲解导视、环境控制系统等的重新设计与提升,充分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打造网络商务平台、便捷支付交易平台等现代化服务设施。

3.3信息服务建设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全面向市场开放的经营性农业产业,对内外部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对产业发展十分重要。内部信息包括景区景点内经营运作信息,如产品销售、餐饮设施使用、客房预订、停车位数量信息等,游客意见反馈信息等;外部信息包括客源市场、农产品价格、交通运输、其他同类景区景点信息等。依托科技手段,特别是信息采集系统、信息传递系统、信息处理系统的建立,从硬件与软件2个方面提升休闲农业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打造休闲农业的信息服务平台。

3.4生态环境改善

休闲农业以良好的生态景观为依托,特别是森林资源、农田资源、湿地水系资源等都是开发休闲农业的重要载体。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必须走节能、低碳、环保、可持续的道路,促进产业与生态的和谐发展。在休闲农业生产方式、休闲方式、项目打造设计时,应以生态环境的维护、改善为前提,坚持适度开发、科学规划的思路,完善预警机制与补偿机制,强化科技支撑,以技术手段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完善。例如集约化生产技术、环境控制技术、废弃物资源再生利用技术、水处理净化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应用技术等,实现休闲农业的低碳化升级。

3.5质量安全提升

休闲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的载体,产品在生产与流通过程中应特别突出体现优质、安全、绿色、健康等特质,对质量安全要求较高。在生产过程中,依托科技手段,构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精准溯源与预警、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及评估方法等,关键生产环节采用物联网技术严格控制生产过程;在加工环节,开展粮油、果蔬、畜禽产品、水产品和林特产品的综合加工与精深利用,开展食品包装材料、营养功能食品和特殊专用食品等技术集成示范,提升加工产品附加值;在流通环节,采用冷链物流技术、生态保鲜技术、精准调控和智能可视化物流信息技术等,确保产品安全优质。

3.6专业人才培养

休闲农业发展关键还在于专业人才的培育和队伍的建设,包括创意型、技能型、管理型、服务型人才。通过科技手段对不同类别人才进行专业培训,构建网络化学习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和实训操作平台,通过网络、视频等多种现代化途径,帮助从业人员掌握休闲农业产业提升中运用的新设施、新装备,满足休闲农业不断升级的需求。特别是培育一批既能够传承历史,又能够推陈出新的创意型人才,在继承发扬传统民间文化的基础上,运用技术手段,不断赋予新的内涵,促进传统文化不断焕发新的魅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郑健壮,徐寅杰. 产业转型升级及其路径研究[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2,12(4):50-53.

[2]吴崇伯. 论东盟国家的产业升级[J]. 亚太经济,1988(1):26-30.

[3]产业升级、体制转换与国际合作国际讨论会综述[J]. 中国工业经济,1997(2):77-80.

[4]蒋永志. 工业化先行地区产业升级路径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5(5):74-80.

[5]靖学青. 上海产业升级测度及评析[J]. 上海经济研究,2008(6):53-59.

[6]傅耀. 产业升级、贸易政策与经济转型[J]. 当代财经,2008(4):73-79.

[7]张耀辉. 产业创新:新经济下的产业升级模式[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1):14-17.

[8]中国科学院能源战略研究组. 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专题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动力机制休闲农业产业升级
重大交通设施项目风险复杂动态交互演化机理与仿真分析
烟台地区休闲农业营销状况及对策
滦平县休闲农业的文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