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农业协调发展区域差异及趋势分析

2014-08-12任秀春王绪龙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区域差异协调发展辽宁省

任秀春+王绪龙

摘要:通过构建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出2个系统的指标体系,借鉴前人研究方法对辽宁省各个城市的农业发展协调度和趋势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各地区农业发展的协调类型区域差异明显,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优质协调和中等协调以上水平,但各个地区农业发展的协调度呈现程度不一的恶化趋势。

关键词:辽宁省;农业;协调发展;区域差异

中图分类号: F32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6-0445-02

收稿日期:2014-04-24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编号:L11BJL026)。

作者简介:任秀春(1963—),女,满族,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E-mail:r050204@126.com。

通信作者:王绪龙,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可持续发展。E-mail:xulongwang@126.com。任何一个地区的区域系统都是由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只有通过这一区域系统内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各个子系统的不断协同、互相促进,才能使得整个区域系统由不协调到协调,再到更高程度的协调。就辽宁省这一区域而言,关伟等研究表明,目前辽宁省区域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以基本协调和比较协调为主,但协调度区域差异明显[1];李波等对2000—2010 年的辽宁省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研究结果表明,系统总体协调度不高,呈现初级协调特征[2];苏飞等的研究表明,1995 年以来辽宁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协调发展以2000年为界呈现“倒U”形曲线[3]。辽宁省曾经以老工业基地著称,但是随后与其他地区逐渐产生差距,这与其内部各子系统的不协调发展不无关系。根据协调发展理论,农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农业的协调发展才能有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进而才有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和更高一级的协调发展;但是迄今为止没有文献对辽宁省各个区域农业发展的协调性进行比较研究。基于此,本研究在借鉴前人方法的基础上,对辽宁省农业协调发展区域差异及其趋势分析。

1研究方法、变量与数据来源

1.1研究方法与思路

1.1.1研究方法根据协同论原理,一个地区的经济走向有序发展的关键在于整个经济发展系统内部子系统间的协同,当子系统能协调发展时,可以结合成一个更高一级的新的功能体。学者们根据协同论的原理提出了协调度模型的设计[4],后来学者根据其原理用来测量区域经济各子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程度[5]。本研究根据李艳等提出的协调度模型[6],对辽宁省各区域的农业经济发展协调度进行分析。

1.1.2研究思路首先,利用主成分析法求出代表农业资源特征的m个指标的主成分和各自的贡献率,代表农业产出特征的n个指标的主成分和各自的贡献率,以及各个指标在各个主成分上的载荷矩阵。其次,以各个指标在各个主成分的载荷为权数,得出每个地区各项指标在各个主成分上的得分系数,然后以各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为权数得出各个地区的农业资源综合评价函数f(x)和农业产出综合评价函数g(y)。最后,根据公式C=f(x)×g(x)f(x)+g(y)22k;T=αf(x)+βg(y);D=C×T 求出各个地区的协调发展度。其中,C为协调度;k为调节系数,本研究取2;T为农业资源与农业产出的综合评价指数;α、β为待定权数,由于两者同等重要,所以都取0.5;D为协调发展度。

1.2指标体系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1.2.1指标体系的选取为测量辽宁省各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协调度,本研究的基本思想是农业的发展要建立在农业基本资源或者投入的基础上,这方面的资源或者投入涉及到人力(农业劳动人员)、土地、水和化肥等,这些指标构成农业资源子系统;农业产出子系统有农业产值、粮食产出、蔬菜产出、肉和奶类产出等。另外,指标体系的选取一方面要能够充分体现出区域各个研究系统各方面的特征,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因此本研究采用的指标体系如表1。

1.2.2数据来源与处理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测算“十二五”时期各区域的区域差异及趋势,因此研究中的数据来源于2010—2012年《辽宁省统计年鉴》。为消除各指标间数量单位的差异,首先对正负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正指标:Zij=xij-min{xj}max{xj}-min{xj};

负指标:Zij=max{xj}-xijmax{xj}-min{xj}

其中:Zij为各个区域各指标的标准化系数,min{xj}和max{xj}为各指标的极值。

2辽宁省各区域农业经济协调发展差异及趋势

2.1运算结果

利用SPSS 19.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2010—2012年辽宁省各区域农业资源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和农业产出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2),以及各指标在各个主成分上的载荷矩阵(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表3至表5),根据协调表1辽宁省农业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约束层指标层协调发展度

农业资源

农业从业人员数(x1)、化肥折纯量(x2)、有效灌溉面积(x3)、水库总库容量(x4)、除涝面积(x5)、农作物总播种面积(x6)农业产出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x7)、粮食单位面积产量(x8)、油料单位面积产量(x9)、蔬菜单位面积产量(x10)、大牲畜年末头数(x11)、肉类总产量(x12)、奶类产量(x13)

辽宁省各区域农业资源指标和农业产出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结果

年份主成分农业资源农业产出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201013.87364.55464.5542.38234.02434.02421.22720.45685.0102.06129.44363.46731.81325.90289.369201113.78763.11263.1123.09844.26244.26221.31521.92285.0341.47020.99565.25731.30118.58183.838201213.49249.88149.8813.49249.88149.88121.49121.29771.1781.49121.29771.178

辽宁省农业资源指标和农业产出指标主成分

得分系数矩阵(2010年)

农业资

源指标主成

分1主成

分2农业产

出指标主成分1主成分2主成分3x10.8390.336x70.9400.0250.033x20.8960.31x80.0000.960-0.146x30.968-0.037x90.3300.1160.850x40.0850.945x100.1770.025-0.944x50.741-0.329x110.5810.6710.312x60.9340.126x120.8940.3600.005x130.4720.7390.283

辽宁省农业资源指标和农业产出指标主成分

得分系数矩阵(2011年)

农业资

源指标主成分1主成分2农业产

出指标主成分1主成分2主成分3x10.7990.436x70.901-0.087-0.201x20.8880.339x80.113-0.0610.976x30.961-0.011x90.1730.7160.176x40.060.943x100.061-0.8750.334x50.779-0.304x110.8220.2180.300x60.9090.166x120.970-0.0320.123x130.7900.3620.245

表5辽宁省农业资源指标和农业产出指标主成分

得分系数矩阵(2012年)

农业资

源指标主成分1主成分2农业产

出指标主成分1主成分2x10.7750.478x70.7830.173x20.8710.381x80.2200.729x30.9530.012x90.696-0.108x40.0440.948x10-0.0160.903x50.811-0.275x110.8410.155x60.9150.209x120.9190.249x130.8900.130

度公式得出辽宁省各区域农业发展协调度及趋势(表6)。

2.2结果分析

通过表6可以看出,辽宁省各区域农业发展协调度大致呈现出以下三大明显特征:

首先,辽宁省各个地区农业发展的协调类型“十二五”初期以优质协调为主,除抚顺和本溪两市以外,其他地区都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经过3年的变化,辽宁省各个地区农业发展

辽宁省农业协调发展区域差异及趋势

地区协调度2010年2011年2012年演变趋势沈阳0.9940.9750.937优质协调发展→优质协调发展铁岭0.9790.9340.917优质协调发展→优质协调发展锦州0.9430.9310.913优质协调发展→优质协调发展阜新0.9410.9260.907优质协调发展→优质协调发展朝阳0.9650.940.903优质协调发展→优质协调发展鞍山0.9810.9420.857优质协调发展→良好协调发展辽阳0.9750.9580.822优质协调发展→良好协调发展葫芦岛0.9560.90.777优质协调发展→中等协调发展盘锦0.9030.8050.687优质协调发展→初级协调发展丹东0.8480.7410.642良好协调发展→初级协调发展营口0.7250.6330.538中等协调发展→勉强协调发展大连0.6950.6220.525初级协调发展→勉强协调发展抚顺0.5820.4960.416勉强协调发展→濒临失调发展本溪0.3340.2830.244轻度失调发展→中度失调发展

的协调类型虽然有所变化,但大部分仍然处于优质协调和中等协调以上水平。

其次,辽宁省各个地区农业发展的协调类型区域差异明显。“十二五”初期,本溪市处于轻度失调阶段,抚顺市处于勉强协调发展阶段,营口和丹东市处于中等协调以上水平,与沈阳市、铁岭市、锦州市、阜新市、朝阳市、鞍山市、辽阳市、葫芦岛市和盘锦市相比具有明显差异,到2012年,各个地区的农业发展协调度差异更明显,差异性更大。

最后,辽宁省各个地区农业发展的协调度都呈现恶化趋势,但恶化程度不一致。“十二五”初期处于优质协调发展的沈阳市、铁岭市、锦州市、阜新市、朝阳市、鞍山市、辽阳市、葫芦岛市和盘锦市中,除了沈阳市、铁岭市、锦州市、阜新市和朝阳市仍然处于优质协调发展,鞍山市、辽阳市、葫芦岛市和盘锦市都呈现不同程度的恶化;另外丹东市、营口市、大连市、抚顺市和本溪市也呈现恶化趋势,抚顺市由原来的勉强协调发展变成濒临失调发展类型。

3结论与讨论

3.1研究结论

通过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对辽宁省各区域的农业发展协调度进行测算,发现辽宁省各区域农业发展协调类型区域差异明显、大部分仍然处于优质协调和中等协调以上水平,但

各个地区农业发展的协调度都呈现恶化趋势,即从现状来看仍然可以接受但前景不容十分乐观,需要引起重视。

3.2讨论

首先,从指标选取视角看,代表同一子系统特征的不同指标的选取,对测算结果可能会产生差异,因而本研究的测算结果或许会有所偏颇,但仍然可作为参考。

其次,从事实上讲,任何2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只是一种相对的协调,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这种协调肯定会发生变化,因而不协调是绝对的,但正确看待协调度的发展趋势,找到不协调发展的原因,努力使整个区域的发展趋于一种良性发展,这才是真正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最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历史变化过程,在人口压力小、没有过分强调农业产出的时候,资源承载力富裕,随着人口增长压力的变大,人们对农业产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农业资源的投入也会变化,并且随着新型农业技术的应用,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出也随之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因而整个农业发展的协调度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1]关伟,高健. 辽宁省区域系统动态协调发展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04-109.

[2]李波,李春娇,王铁良. 辽宁省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3,44(2):241-244.

[3]苏飞,张平宇. 辽宁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0,26(1):107-111.

[4]吴跃明,郎东锋,张子珩,等. 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模型及其指标体系[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6(2):51-54.

[5]曹永强,常静,张亭亭,等. 辽宁省生态环境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定量评价[J].水电能源科学,2014(2):155-158.

[6]李艳,曾珍香,武优西,等. 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23(5):54-58.

辽宁省农业资源指标和农业产出指标主成分

得分系数矩阵(2010年)

农业资

源指标主成

分1主成

分2农业产

出指标主成分1主成分2主成分3x10.8390.336x70.9400.0250.033x20.8960.31x80.0000.960-0.146x30.968-0.037x90.3300.1160.850x40.0850.945x100.1770.025-0.944x50.741-0.329x110.5810.6710.312x60.9340.126x120.8940.3600.005x130.4720.7390.283

辽宁省农业资源指标和农业产出指标主成分

得分系数矩阵(2011年)

农业资

源指标主成分1主成分2农业产

出指标主成分1主成分2主成分3x10.7990.436x70.901-0.087-0.201x20.8880.339x80.113-0.0610.976x30.961-0.011x90.1730.7160.176x40.060.943x100.061-0.8750.334x50.779-0.304x110.8220.2180.300x60.9090.166x120.970-0.0320.123x130.7900.3620.245

表5辽宁省农业资源指标和农业产出指标主成分

得分系数矩阵(2012年)

农业资

源指标主成分1主成分2农业产

出指标主成分1主成分2x10.7750.478x70.7830.173x20.8710.381x80.2200.729x30.9530.012x90.696-0.108x40.0440.948x10-0.0160.903x50.811-0.275x110.8410.155x60.9150.209x120.9190.249x130.8900.130

度公式得出辽宁省各区域农业发展协调度及趋势(表6)。

2.2结果分析

通过表6可以看出,辽宁省各区域农业发展协调度大致呈现出以下三大明显特征:

首先,辽宁省各个地区农业发展的协调类型“十二五”初期以优质协调为主,除抚顺和本溪两市以外,其他地区都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经过3年的变化,辽宁省各个地区农业发展

辽宁省农业协调发展区域差异及趋势

地区协调度2010年2011年2012年演变趋势沈阳0.9940.9750.937优质协调发展→优质协调发展铁岭0.9790.9340.917优质协调发展→优质协调发展锦州0.9430.9310.913优质协调发展→优质协调发展阜新0.9410.9260.907优质协调发展→优质协调发展朝阳0.9650.940.903优质协调发展→优质协调发展鞍山0.9810.9420.857优质协调发展→良好协调发展辽阳0.9750.9580.822优质协调发展→良好协调发展葫芦岛0.9560.90.777优质协调发展→中等协调发展盘锦0.9030.8050.687优质协调发展→初级协调发展丹东0.8480.7410.642良好协调发展→初级协调发展营口0.7250.6330.538中等协调发展→勉强协调发展大连0.6950.6220.525初级协调发展→勉强协调发展抚顺0.5820.4960.416勉强协调发展→濒临失调发展本溪0.3340.2830.244轻度失调发展→中度失调发展

的协调类型虽然有所变化,但大部分仍然处于优质协调和中等协调以上水平。

其次,辽宁省各个地区农业发展的协调类型区域差异明显。“十二五”初期,本溪市处于轻度失调阶段,抚顺市处于勉强协调发展阶段,营口和丹东市处于中等协调以上水平,与沈阳市、铁岭市、锦州市、阜新市、朝阳市、鞍山市、辽阳市、葫芦岛市和盘锦市相比具有明显差异,到2012年,各个地区的农业发展协调度差异更明显,差异性更大。

最后,辽宁省各个地区农业发展的协调度都呈现恶化趋势,但恶化程度不一致。“十二五”初期处于优质协调发展的沈阳市、铁岭市、锦州市、阜新市、朝阳市、鞍山市、辽阳市、葫芦岛市和盘锦市中,除了沈阳市、铁岭市、锦州市、阜新市和朝阳市仍然处于优质协调发展,鞍山市、辽阳市、葫芦岛市和盘锦市都呈现不同程度的恶化;另外丹东市、营口市、大连市、抚顺市和本溪市也呈现恶化趋势,抚顺市由原来的勉强协调发展变成濒临失调发展类型。

3结论与讨论

3.1研究结论

通过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对辽宁省各区域的农业发展协调度进行测算,发现辽宁省各区域农业发展协调类型区域差异明显、大部分仍然处于优质协调和中等协调以上水平,但

各个地区农业发展的协调度都呈现恶化趋势,即从现状来看仍然可以接受但前景不容十分乐观,需要引起重视。

3.2讨论

首先,从指标选取视角看,代表同一子系统特征的不同指标的选取,对测算结果可能会产生差异,因而本研究的测算结果或许会有所偏颇,但仍然可作为参考。

其次,从事实上讲,任何2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只是一种相对的协调,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这种协调肯定会发生变化,因而不协调是绝对的,但正确看待协调度的发展趋势,找到不协调发展的原因,努力使整个区域的发展趋于一种良性发展,这才是真正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最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历史变化过程,在人口压力小、没有过分强调农业产出的时候,资源承载力富裕,随着人口增长压力的变大,人们对农业产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农业资源的投入也会变化,并且随着新型农业技术的应用,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出也随之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因而整个农业发展的协调度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1]关伟,高健. 辽宁省区域系统动态协调发展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04-109.

[2]李波,李春娇,王铁良. 辽宁省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3,44(2):241-244.

[3]苏飞,张平宇. 辽宁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0,26(1):107-111.

[4]吴跃明,郎东锋,张子珩,等. 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模型及其指标体系[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6(2):51-54.

[5]曹永强,常静,张亭亭,等. 辽宁省生态环境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定量评价[J].水电能源科学,2014(2):155-158.

[6]李艳,曾珍香,武优西,等. 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23(5):54-58.

辽宁省农业资源指标和农业产出指标主成分

得分系数矩阵(2010年)

农业资

源指标主成

分1主成

分2农业产

出指标主成分1主成分2主成分3x10.8390.336x70.9400.0250.033x20.8960.31x80.0000.960-0.146x30.968-0.037x90.3300.1160.850x40.0850.945x100.1770.025-0.944x50.741-0.329x110.5810.6710.312x60.9340.126x120.8940.3600.005x130.4720.7390.283

辽宁省农业资源指标和农业产出指标主成分

得分系数矩阵(2011年)

农业资

源指标主成分1主成分2农业产

出指标主成分1主成分2主成分3x10.7990.436x70.901-0.087-0.201x20.8880.339x80.113-0.0610.976x30.961-0.011x90.1730.7160.176x40.060.943x100.061-0.8750.334x50.779-0.304x110.8220.2180.300x60.9090.166x120.970-0.0320.123x130.7900.3620.245

表5辽宁省农业资源指标和农业产出指标主成分

得分系数矩阵(2012年)

农业资

源指标主成分1主成分2农业产

出指标主成分1主成分2x10.7750.478x70.7830.173x20.8710.381x80.2200.729x30.9530.012x90.696-0.108x40.0440.948x10-0.0160.903x50.811-0.275x110.8410.155x60.9150.209x120.9190.249x130.8900.130

度公式得出辽宁省各区域农业发展协调度及趋势(表6)。

2.2结果分析

通过表6可以看出,辽宁省各区域农业发展协调度大致呈现出以下三大明显特征:

首先,辽宁省各个地区农业发展的协调类型“十二五”初期以优质协调为主,除抚顺和本溪两市以外,其他地区都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经过3年的变化,辽宁省各个地区农业发展

辽宁省农业协调发展区域差异及趋势

地区协调度2010年2011年2012年演变趋势沈阳0.9940.9750.937优质协调发展→优质协调发展铁岭0.9790.9340.917优质协调发展→优质协调发展锦州0.9430.9310.913优质协调发展→优质协调发展阜新0.9410.9260.907优质协调发展→优质协调发展朝阳0.9650.940.903优质协调发展→优质协调发展鞍山0.9810.9420.857优质协调发展→良好协调发展辽阳0.9750.9580.822优质协调发展→良好协调发展葫芦岛0.9560.90.777优质协调发展→中等协调发展盘锦0.9030.8050.687优质协调发展→初级协调发展丹东0.8480.7410.642良好协调发展→初级协调发展营口0.7250.6330.538中等协调发展→勉强协调发展大连0.6950.6220.525初级协调发展→勉强协调发展抚顺0.5820.4960.416勉强协调发展→濒临失调发展本溪0.3340.2830.244轻度失调发展→中度失调发展

的协调类型虽然有所变化,但大部分仍然处于优质协调和中等协调以上水平。

其次,辽宁省各个地区农业发展的协调类型区域差异明显。“十二五”初期,本溪市处于轻度失调阶段,抚顺市处于勉强协调发展阶段,营口和丹东市处于中等协调以上水平,与沈阳市、铁岭市、锦州市、阜新市、朝阳市、鞍山市、辽阳市、葫芦岛市和盘锦市相比具有明显差异,到2012年,各个地区的农业发展协调度差异更明显,差异性更大。

最后,辽宁省各个地区农业发展的协调度都呈现恶化趋势,但恶化程度不一致。“十二五”初期处于优质协调发展的沈阳市、铁岭市、锦州市、阜新市、朝阳市、鞍山市、辽阳市、葫芦岛市和盘锦市中,除了沈阳市、铁岭市、锦州市、阜新市和朝阳市仍然处于优质协调发展,鞍山市、辽阳市、葫芦岛市和盘锦市都呈现不同程度的恶化;另外丹东市、营口市、大连市、抚顺市和本溪市也呈现恶化趋势,抚顺市由原来的勉强协调发展变成濒临失调发展类型。

3结论与讨论

3.1研究结论

通过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对辽宁省各区域的农业发展协调度进行测算,发现辽宁省各区域农业发展协调类型区域差异明显、大部分仍然处于优质协调和中等协调以上水平,但

各个地区农业发展的协调度都呈现恶化趋势,即从现状来看仍然可以接受但前景不容十分乐观,需要引起重视。

3.2讨论

首先,从指标选取视角看,代表同一子系统特征的不同指标的选取,对测算结果可能会产生差异,因而本研究的测算结果或许会有所偏颇,但仍然可作为参考。

其次,从事实上讲,任何2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只是一种相对的协调,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这种协调肯定会发生变化,因而不协调是绝对的,但正确看待协调度的发展趋势,找到不协调发展的原因,努力使整个区域的发展趋于一种良性发展,这才是真正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最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历史变化过程,在人口压力小、没有过分强调农业产出的时候,资源承载力富裕,随着人口增长压力的变大,人们对农业产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农业资源的投入也会变化,并且随着新型农业技术的应用,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出也随之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因而整个农业发展的协调度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1]关伟,高健. 辽宁省区域系统动态协调发展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04-109.

[2]李波,李春娇,王铁良. 辽宁省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3,44(2):241-244.

[3]苏飞,张平宇. 辽宁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0,26(1):107-111.

[4]吴跃明,郎东锋,张子珩,等. 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模型及其指标体系[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6(2):51-54.

[5]曹永强,常静,张亭亭,等. 辽宁省生态环境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定量评价[J].水电能源科学,2014(2):155-158.

[6]李艳,曾珍香,武优西,等. 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23(5):54-58.

猜你喜欢

区域差异协调发展辽宁省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