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对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启示
2014-08-12褚旭李飞飞
褚旭 李飞飞
【摘 要】近年来温室效应给人们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影响日益严重,为有效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本文先探讨了碳足迹的定义及标准,继而介绍了一种常用的基于生命周期评价原理的碳足迹计算方法,最后分析了我国企业面对当前形势应该采取的质量管理方法。
【关键词】碳足迹;生命周期法;质量管理
1 碳足迹
1.1 碳足迹评价的定义
碳足迹,由生态足迹的概念发展而来。国外学者提出:碳足迹一方面为某一产品或服务系统在其全生命周期内所排放的CO2总量;另一方面为某一活动过程中直接和间接排放的CO2总量,活动的主体包括个人、组织、政府以及工业部门等。
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es,GHG)不仅仅包括二氧化碳,京都议定书中还包括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将碳足迹定义中的CO2总量扩展为温室气体总量将更合理。同时,为便于计量研究,可将其他温室气体效应转化为二氧化碳当量来研究,转换方法是把该温室气体的吨数乘以其温室效应值(GWP)后得出,其中,温室效应值(GWP)是用来描述一种温室气体单位相对于一个二氧化碳当量单位在一百年内产生的影响。
1.2 碳足迹评价的意义
对于我国企业发展来说,碳足迹评价是面对绿色贸易壁垒时所采取的一种措施。企业关注碳足迹评价有益于我国未来的国际贸易发展。
碳足迹评价另一作用是有利于参与全球碳交易。2012年全球碳市场容量达到1400亿欧元,成为世界第一大交易市场。按照《京都议定书》中的各种履约机制规定,企业减排的温室气体数额可以转变为有价商品,向发达国家出售。
因此,对于我国企业来说,进行碳足迹评价和采取相应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不仅是打破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也是进入国际碳市场,提高企业自身盈利性能力的有效方案。
1.3 碳足迹评价的相关标准
碳足迹分析从生命周期的角度,以一种全新的测量方法来计量某种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直接和间接产生的碳排放量。
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从产品的原料开采开始,到生产制造,销售使用,及最后的废弃处理,全过程计算碳足迹。
目前国际上已经形成的评价标准体系主要有ISO 14064 温室气体盘查验证系列标准、PAS 2050(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以及PAS 2060(碳中和证明规范)。
2 碳足迹的分析方法
2.1 生命周期评价原理
生命周期评价分为四个部分:定义目的与确定范围,清单分析,影响评价和结果解释。
1)定义目的与确定范围:根据项目研究的理由、应用意图以及决策者所需要的信息,来确定评价目的的定义,并按照评价目的界定研究范围,包括评价系统的定义、边界的确定、假设条件以及有关数据要求和限制条件等。
2)清单分析:即盘查,是一种描述系统内外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定性方法,主要包括:数据收集、细化系统边界、计算、数据检验、数据与特定系统关联和分配。
3)影响评价:将LCA得到的各种排放物对现实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价,即确定产品系统的物质、能量交换对其外部环境的影响。
4)结果解释:从前三个阶段的一个或几个得出结论,提出建议。通过LCA可做出改善产品对环境影响的最佳决定,因此也称作改善评价。
2.2 过程分析法
过程分析法通过生命周期清单分析,分析过程,得到研究对象输入和输出数据清单,计算整个过程的碳排放量。具体步骤如下:
构建产品生产流程图。列出产品生命周期中所有的原料,活动,本文主要涉及的是企业—消费者流程图。即:
1)确定系统边界。界定系统的原则是:包括产品生命周期内直接和间接产生的碳排放量;
2)收集数据。计算碳足迹需要包括:产品生命周期内所有物质和活动;碳排放因子;
3)计算碳足迹。首先建立质量平衡方程,即:输入=累积+输出;
4)具体计算产品各阶段的碳排放量,基本公式为:
其中E为产品的碳足迹,为i物质或活动的数量或强度数据(质量/体积/千米/千瓦时),Ci为单位碳排因子(CO2eq/单位)。
5)结果检验。为使计算结果更精确,应该尽量使用原始数据,使计算过程更加细致准备。
3 对企业质量管理的启示
近几年来,中国在个别省市建设了碳交易试点,同时也开始收集温室气体数据。但我国现阶段数据质量监管制度和企业管理经验都不足,这将妨碍我国低碳经济的长远发展。本文主要考虑碳排放微观主体即企业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为此提出以下改进方案。
3.1 企业提升自身温室气体数据质量管理能力
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是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主要来源。对于不同企业,首先要划分不同碳排放源等级,再针对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监测、统计、核查和上报等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建立起一个自下而上的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温室气体核查与报告体系。
3.2 开发低碳环保产品
重新设计产品,使之满足各国的绿色标志,节能认证管理制度和碳标签等制度。理念更新,从源头做起,在设计上就走低碳环保路线。
3.3 注重工艺流程改造
首先,从原料采购方面,争取和绿色供应商合作,制定相应的评价机制以及采购策略;接着从生产环节,努力降低产品废品率,并在产品标识上注明低碳环保理念,提醒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关注环保问题;最后在产品废弃回收阶段,采取相关渠道使之再循环。对于不能回收的部分,也要合理处理,防止产生二次污染。
3.4 营造低碳环保型企业文化
整个企业以低碳为自己的准则之一,并努力践行,寻找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统筹规划,合理投资,积极参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争取在碳交易市场获得额外收益,科学合理的协调发展。
致谢:
感谢IOWA STATE UNIVERSITY 吴智君教授对本文提供的帮助。
【参考文献】
[1]Our Ecological Footprint. Wackernagel, Mathis; Rees, William, Green Teacher,v45 p5-14 Dec 1995-Jan 1996[Z].
[2]卞晓红,张绍良.碳足迹研究现状综述[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10):16-18.
[3]PAS 2050:2008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S].
[责任编辑:汤静]
【摘 要】近年来温室效应给人们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影响日益严重,为有效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本文先探讨了碳足迹的定义及标准,继而介绍了一种常用的基于生命周期评价原理的碳足迹计算方法,最后分析了我国企业面对当前形势应该采取的质量管理方法。
【关键词】碳足迹;生命周期法;质量管理
1 碳足迹
1.1 碳足迹评价的定义
碳足迹,由生态足迹的概念发展而来。国外学者提出:碳足迹一方面为某一产品或服务系统在其全生命周期内所排放的CO2总量;另一方面为某一活动过程中直接和间接排放的CO2总量,活动的主体包括个人、组织、政府以及工业部门等。
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es,GHG)不仅仅包括二氧化碳,京都议定书中还包括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将碳足迹定义中的CO2总量扩展为温室气体总量将更合理。同时,为便于计量研究,可将其他温室气体效应转化为二氧化碳当量来研究,转换方法是把该温室气体的吨数乘以其温室效应值(GWP)后得出,其中,温室效应值(GWP)是用来描述一种温室气体单位相对于一个二氧化碳当量单位在一百年内产生的影响。
1.2 碳足迹评价的意义
对于我国企业发展来说,碳足迹评价是面对绿色贸易壁垒时所采取的一种措施。企业关注碳足迹评价有益于我国未来的国际贸易发展。
碳足迹评价另一作用是有利于参与全球碳交易。2012年全球碳市场容量达到1400亿欧元,成为世界第一大交易市场。按照《京都议定书》中的各种履约机制规定,企业减排的温室气体数额可以转变为有价商品,向发达国家出售。
因此,对于我国企业来说,进行碳足迹评价和采取相应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不仅是打破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也是进入国际碳市场,提高企业自身盈利性能力的有效方案。
1.3 碳足迹评价的相关标准
碳足迹分析从生命周期的角度,以一种全新的测量方法来计量某种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直接和间接产生的碳排放量。
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从产品的原料开采开始,到生产制造,销售使用,及最后的废弃处理,全过程计算碳足迹。
目前国际上已经形成的评价标准体系主要有ISO 14064 温室气体盘查验证系列标准、PAS 2050(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以及PAS 2060(碳中和证明规范)。
2 碳足迹的分析方法
2.1 生命周期评价原理
生命周期评价分为四个部分:定义目的与确定范围,清单分析,影响评价和结果解释。
1)定义目的与确定范围:根据项目研究的理由、应用意图以及决策者所需要的信息,来确定评价目的的定义,并按照评价目的界定研究范围,包括评价系统的定义、边界的确定、假设条件以及有关数据要求和限制条件等。
2)清单分析:即盘查,是一种描述系统内外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定性方法,主要包括:数据收集、细化系统边界、计算、数据检验、数据与特定系统关联和分配。
3)影响评价:将LCA得到的各种排放物对现实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价,即确定产品系统的物质、能量交换对其外部环境的影响。
4)结果解释:从前三个阶段的一个或几个得出结论,提出建议。通过LCA可做出改善产品对环境影响的最佳决定,因此也称作改善评价。
2.2 过程分析法
过程分析法通过生命周期清单分析,分析过程,得到研究对象输入和输出数据清单,计算整个过程的碳排放量。具体步骤如下:
构建产品生产流程图。列出产品生命周期中所有的原料,活动,本文主要涉及的是企业—消费者流程图。即:
1)确定系统边界。界定系统的原则是:包括产品生命周期内直接和间接产生的碳排放量;
2)收集数据。计算碳足迹需要包括:产品生命周期内所有物质和活动;碳排放因子;
3)计算碳足迹。首先建立质量平衡方程,即:输入=累积+输出;
4)具体计算产品各阶段的碳排放量,基本公式为:
其中E为产品的碳足迹,为i物质或活动的数量或强度数据(质量/体积/千米/千瓦时),Ci为单位碳排因子(CO2eq/单位)。
5)结果检验。为使计算结果更精确,应该尽量使用原始数据,使计算过程更加细致准备。
3 对企业质量管理的启示
近几年来,中国在个别省市建设了碳交易试点,同时也开始收集温室气体数据。但我国现阶段数据质量监管制度和企业管理经验都不足,这将妨碍我国低碳经济的长远发展。本文主要考虑碳排放微观主体即企业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为此提出以下改进方案。
3.1 企业提升自身温室气体数据质量管理能力
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是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主要来源。对于不同企业,首先要划分不同碳排放源等级,再针对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监测、统计、核查和上报等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建立起一个自下而上的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温室气体核查与报告体系。
3.2 开发低碳环保产品
重新设计产品,使之满足各国的绿色标志,节能认证管理制度和碳标签等制度。理念更新,从源头做起,在设计上就走低碳环保路线。
3.3 注重工艺流程改造
首先,从原料采购方面,争取和绿色供应商合作,制定相应的评价机制以及采购策略;接着从生产环节,努力降低产品废品率,并在产品标识上注明低碳环保理念,提醒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关注环保问题;最后在产品废弃回收阶段,采取相关渠道使之再循环。对于不能回收的部分,也要合理处理,防止产生二次污染。
3.4 营造低碳环保型企业文化
整个企业以低碳为自己的准则之一,并努力践行,寻找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统筹规划,合理投资,积极参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争取在碳交易市场获得额外收益,科学合理的协调发展。
致谢:
感谢IOWA STATE UNIVERSITY 吴智君教授对本文提供的帮助。
【参考文献】
[1]Our Ecological Footprint. Wackernagel, Mathis; Rees, William, Green Teacher,v45 p5-14 Dec 1995-Jan 1996[Z].
[2]卞晓红,张绍良.碳足迹研究现状综述[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10):16-18.
[3]PAS 2050:2008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S].
[责任编辑:汤静]
【摘 要】近年来温室效应给人们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影响日益严重,为有效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本文先探讨了碳足迹的定义及标准,继而介绍了一种常用的基于生命周期评价原理的碳足迹计算方法,最后分析了我国企业面对当前形势应该采取的质量管理方法。
【关键词】碳足迹;生命周期法;质量管理
1 碳足迹
1.1 碳足迹评价的定义
碳足迹,由生态足迹的概念发展而来。国外学者提出:碳足迹一方面为某一产品或服务系统在其全生命周期内所排放的CO2总量;另一方面为某一活动过程中直接和间接排放的CO2总量,活动的主体包括个人、组织、政府以及工业部门等。
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es,GHG)不仅仅包括二氧化碳,京都议定书中还包括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将碳足迹定义中的CO2总量扩展为温室气体总量将更合理。同时,为便于计量研究,可将其他温室气体效应转化为二氧化碳当量来研究,转换方法是把该温室气体的吨数乘以其温室效应值(GWP)后得出,其中,温室效应值(GWP)是用来描述一种温室气体单位相对于一个二氧化碳当量单位在一百年内产生的影响。
1.2 碳足迹评价的意义
对于我国企业发展来说,碳足迹评价是面对绿色贸易壁垒时所采取的一种措施。企业关注碳足迹评价有益于我国未来的国际贸易发展。
碳足迹评价另一作用是有利于参与全球碳交易。2012年全球碳市场容量达到1400亿欧元,成为世界第一大交易市场。按照《京都议定书》中的各种履约机制规定,企业减排的温室气体数额可以转变为有价商品,向发达国家出售。
因此,对于我国企业来说,进行碳足迹评价和采取相应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不仅是打破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也是进入国际碳市场,提高企业自身盈利性能力的有效方案。
1.3 碳足迹评价的相关标准
碳足迹分析从生命周期的角度,以一种全新的测量方法来计量某种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直接和间接产生的碳排放量。
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从产品的原料开采开始,到生产制造,销售使用,及最后的废弃处理,全过程计算碳足迹。
目前国际上已经形成的评价标准体系主要有ISO 14064 温室气体盘查验证系列标准、PAS 2050(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以及PAS 2060(碳中和证明规范)。
2 碳足迹的分析方法
2.1 生命周期评价原理
生命周期评价分为四个部分:定义目的与确定范围,清单分析,影响评价和结果解释。
1)定义目的与确定范围:根据项目研究的理由、应用意图以及决策者所需要的信息,来确定评价目的的定义,并按照评价目的界定研究范围,包括评价系统的定义、边界的确定、假设条件以及有关数据要求和限制条件等。
2)清单分析:即盘查,是一种描述系统内外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定性方法,主要包括:数据收集、细化系统边界、计算、数据检验、数据与特定系统关联和分配。
3)影响评价:将LCA得到的各种排放物对现实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价,即确定产品系统的物质、能量交换对其外部环境的影响。
4)结果解释:从前三个阶段的一个或几个得出结论,提出建议。通过LCA可做出改善产品对环境影响的最佳决定,因此也称作改善评价。
2.2 过程分析法
过程分析法通过生命周期清单分析,分析过程,得到研究对象输入和输出数据清单,计算整个过程的碳排放量。具体步骤如下:
构建产品生产流程图。列出产品生命周期中所有的原料,活动,本文主要涉及的是企业—消费者流程图。即:
1)确定系统边界。界定系统的原则是:包括产品生命周期内直接和间接产生的碳排放量;
2)收集数据。计算碳足迹需要包括:产品生命周期内所有物质和活动;碳排放因子;
3)计算碳足迹。首先建立质量平衡方程,即:输入=累积+输出;
4)具体计算产品各阶段的碳排放量,基本公式为:
其中E为产品的碳足迹,为i物质或活动的数量或强度数据(质量/体积/千米/千瓦时),Ci为单位碳排因子(CO2eq/单位)。
5)结果检验。为使计算结果更精确,应该尽量使用原始数据,使计算过程更加细致准备。
3 对企业质量管理的启示
近几年来,中国在个别省市建设了碳交易试点,同时也开始收集温室气体数据。但我国现阶段数据质量监管制度和企业管理经验都不足,这将妨碍我国低碳经济的长远发展。本文主要考虑碳排放微观主体即企业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为此提出以下改进方案。
3.1 企业提升自身温室气体数据质量管理能力
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是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主要来源。对于不同企业,首先要划分不同碳排放源等级,再针对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监测、统计、核查和上报等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建立起一个自下而上的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温室气体核查与报告体系。
3.2 开发低碳环保产品
重新设计产品,使之满足各国的绿色标志,节能认证管理制度和碳标签等制度。理念更新,从源头做起,在设计上就走低碳环保路线。
3.3 注重工艺流程改造
首先,从原料采购方面,争取和绿色供应商合作,制定相应的评价机制以及采购策略;接着从生产环节,努力降低产品废品率,并在产品标识上注明低碳环保理念,提醒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关注环保问题;最后在产品废弃回收阶段,采取相关渠道使之再循环。对于不能回收的部分,也要合理处理,防止产生二次污染。
3.4 营造低碳环保型企业文化
整个企业以低碳为自己的准则之一,并努力践行,寻找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统筹规划,合理投资,积极参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争取在碳交易市场获得额外收益,科学合理的协调发展。
致谢:
感谢IOWA STATE UNIVERSITY 吴智君教授对本文提供的帮助。
【参考文献】
[1]Our Ecological Footprint. Wackernagel, Mathis; Rees, William, Green Teacher,v45 p5-14 Dec 1995-Jan 1996[Z].
[2]卞晓红,张绍良.碳足迹研究现状综述[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10):16-18.
[3]PAS 2050:2008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S].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