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在校护生职业防护状况调查与分析
2014-08-12刘书莲袁征牛素霞肖红常利普
刘书莲 袁征 牛素霞 肖红 常利普
【摘 要】目的:了解中职卫校护理专业在校学生职业防护状况,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以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降低职业伤害发生率。方法:选取河南省郑州卫校2012级护理专业在校学生164名,采用问卷法调查。结果:(1)损伤情况:10.62% 的二年级学生发生过锐器伤事件, 其中针头刺伤居首位。(2)掌握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的情况: 在校护生掌握护理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尚可(正确率>56.10%),但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及职业保护、正确应用防护技能、发生锐器伤后的处理措施、普及性预防的概念和措施等方面的知识急需加强(正确率<40%)。结论:中职护校应改革教学内容,增设《护理职业防护》课程,加强对护生职业防护知识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降低职业伤害发生率。
【关键词】中职;护生;职业防护;调查
有研究表明, 美国每年有数百名医护人员死于因工作不慎感染的血源性传染病, 平均每天死亡1人[1]。而我国护生在实习期间有很多直接面对患者的技术操作和护理病人的机会,加上护生的自我防护意识普遍薄弱[2],频繁接触患者血液、体液, 尤其是在使用注射器、输液器时可能不慎会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 就有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潜在危险,这一情况也暴露出了护生在校期间职业防护教育的缺失和不足。因此,本研究拟对河南省郑州卫校在校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卫生职业防护情况调查,以期了解中职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职业损伤的情况以及对职业防护知识的了解情况,分析后提出对策,为学生进入医院实习提供职业防护的安全保障,降低职业伤害发生率。同时,为河南省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河南省郑州卫校2012级护理专业在校学生(二年级)164名。
2)方法
(1)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由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前随机抽取15人进行预调查, 对问卷的效度、信度进行测试, 均在0.8以上。发放问卷前, 先向被调查者如实、详尽讲解调查的目的和意义。采用现场匿名填表的方式,并当场收回调查表。回收问卷时, 调查者逐项检查, 对因疏忽等原因漏填的项目要求立即补填,
(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1)一般资料结果
共发出问卷170份,收回170份,合格164份,有效回收率92.24%。本组有效调查资料共164例,其中男9例,女155例。年龄 14~21岁,平均 17.5±3.5岁。
2)164名护理专业在校学生损伤情况
10.62% 的二年级学生发生过锐器伤事件,其中针头刺伤居首位。
3)164名护理专业在校学生对职业防护知识的了解情况(见表1)。
3 讨论
1)在校护生职业防护状况尚可
调查表明,我校二年级学生发生锐器伤(10.62%)远远低于文献报导的21.71%。[3]。掌握护理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情况尚可(调查表中1、2、3、4、5条目正确率>56.10%)。因为我校教师“双师型”居多,对护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如何进行职业防护、减少锐器伤的发生以及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护生安全上一直积极探索。首先,教师高度重视《护理学基础》课程中1个学时的护理职业防护知识的讲授,通过采取各种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实验操作法、情景化教学法等,以提高学生职业防护意识。其次,《护理学基础》实训课上任课教师和实验老师都对学生安全高度负责,不断巡视并时时提醒护生注意加强职业防护,防止职业损伤。使得在校护生锐器伤的发生率远远低于文献报道。这表明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开展职业防护教育能直接减少护生实习期间锐器伤的发生,和相关文献报导结果一致[4]。
2)护生职业防护意识亟待加强。
我校始终关注护生在理论学习、技能实训中如何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减少锐器伤发生,在教学中各专业课教师也有意识的和临床结合,将有关职业防护内容渗入课堂中,从而使在校护生锐器伤的发生率低于文献报导。但调查表也表明,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及职业保护、正确应用防护技能、发生锐器伤后的处理措施、普及性预防的概念和措施等方面的知识急需加强(正确率<40%)。原因是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卫生职业防护课程,导致护生对职业防护知识了解不够全面、职业防护意识薄弱。
3)中职护校开设职业防护课程势在必行
文献报导有锐器伤经历的二年级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后锐器伤比例高达52.68%[3]。这可能是因为护生在校获取职业防护知识不够,学校也忽略了实习前职业防护知识的强化培训,加上实习护士缺乏经验,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发生护理职业伤害的情况就比较严重。如何使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就能掌握必要的职业防护知识, 并具有较强防护意识和基本防护技能, 应该引起护理教育者高度重视。目前,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已经被公认为是减少职业性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例如美国CDC制定并实施标准性防护措施后,有效防止了30%以上针刺损伤发生[5]。所以,在中职护校开展护理职业防护教育势在必行,这样可以提高护生职业防护意识, 减少护生职业伤害,保证护生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袁丽,蒋红.高职护生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95-796.
(上接第12页)[2]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425.
[3]庄丽琴,郑素玲.卫生学校护生针刺伤调查分析及防护[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3):370-372.
[4]黄谨耘,陈清.在大专护生基础护理教学中开展职业防护教育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9,16(8A):8-11.
[5]龚小敏,陈遂,张静,等.江西省66 所医院医护人员职业损伤状况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05,5(3):45-48.
[责任编辑:杨玉洁]
【摘 要】目的:了解中职卫校护理专业在校学生职业防护状况,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以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降低职业伤害发生率。方法:选取河南省郑州卫校2012级护理专业在校学生164名,采用问卷法调查。结果:(1)损伤情况:10.62% 的二年级学生发生过锐器伤事件, 其中针头刺伤居首位。(2)掌握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的情况: 在校护生掌握护理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尚可(正确率>56.10%),但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及职业保护、正确应用防护技能、发生锐器伤后的处理措施、普及性预防的概念和措施等方面的知识急需加强(正确率<40%)。结论:中职护校应改革教学内容,增设《护理职业防护》课程,加强对护生职业防护知识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降低职业伤害发生率。
【关键词】中职;护生;职业防护;调查
有研究表明, 美国每年有数百名医护人员死于因工作不慎感染的血源性传染病, 平均每天死亡1人[1]。而我国护生在实习期间有很多直接面对患者的技术操作和护理病人的机会,加上护生的自我防护意识普遍薄弱[2],频繁接触患者血液、体液, 尤其是在使用注射器、输液器时可能不慎会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 就有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潜在危险,这一情况也暴露出了护生在校期间职业防护教育的缺失和不足。因此,本研究拟对河南省郑州卫校在校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卫生职业防护情况调查,以期了解中职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职业损伤的情况以及对职业防护知识的了解情况,分析后提出对策,为学生进入医院实习提供职业防护的安全保障,降低职业伤害发生率。同时,为河南省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河南省郑州卫校2012级护理专业在校学生(二年级)164名。
2)方法
(1)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由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前随机抽取15人进行预调查, 对问卷的效度、信度进行测试, 均在0.8以上。发放问卷前, 先向被调查者如实、详尽讲解调查的目的和意义。采用现场匿名填表的方式,并当场收回调查表。回收问卷时, 调查者逐项检查, 对因疏忽等原因漏填的项目要求立即补填,
(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1)一般资料结果
共发出问卷170份,收回170份,合格164份,有效回收率92.24%。本组有效调查资料共164例,其中男9例,女155例。年龄 14~21岁,平均 17.5±3.5岁。
2)164名护理专业在校学生损伤情况
10.62% 的二年级学生发生过锐器伤事件,其中针头刺伤居首位。
3)164名护理专业在校学生对职业防护知识的了解情况(见表1)。
3 讨论
1)在校护生职业防护状况尚可
调查表明,我校二年级学生发生锐器伤(10.62%)远远低于文献报导的21.71%。[3]。掌握护理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情况尚可(调查表中1、2、3、4、5条目正确率>56.10%)。因为我校教师“双师型”居多,对护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如何进行职业防护、减少锐器伤的发生以及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护生安全上一直积极探索。首先,教师高度重视《护理学基础》课程中1个学时的护理职业防护知识的讲授,通过采取各种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实验操作法、情景化教学法等,以提高学生职业防护意识。其次,《护理学基础》实训课上任课教师和实验老师都对学生安全高度负责,不断巡视并时时提醒护生注意加强职业防护,防止职业损伤。使得在校护生锐器伤的发生率远远低于文献报道。这表明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开展职业防护教育能直接减少护生实习期间锐器伤的发生,和相关文献报导结果一致[4]。
2)护生职业防护意识亟待加强。
我校始终关注护生在理论学习、技能实训中如何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减少锐器伤发生,在教学中各专业课教师也有意识的和临床结合,将有关职业防护内容渗入课堂中,从而使在校护生锐器伤的发生率低于文献报导。但调查表也表明,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及职业保护、正确应用防护技能、发生锐器伤后的处理措施、普及性预防的概念和措施等方面的知识急需加强(正确率<40%)。原因是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卫生职业防护课程,导致护生对职业防护知识了解不够全面、职业防护意识薄弱。
3)中职护校开设职业防护课程势在必行
文献报导有锐器伤经历的二年级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后锐器伤比例高达52.68%[3]。这可能是因为护生在校获取职业防护知识不够,学校也忽略了实习前职业防护知识的强化培训,加上实习护士缺乏经验,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发生护理职业伤害的情况就比较严重。如何使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就能掌握必要的职业防护知识, 并具有较强防护意识和基本防护技能, 应该引起护理教育者高度重视。目前,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已经被公认为是减少职业性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例如美国CDC制定并实施标准性防护措施后,有效防止了30%以上针刺损伤发生[5]。所以,在中职护校开展护理职业防护教育势在必行,这样可以提高护生职业防护意识, 减少护生职业伤害,保证护生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袁丽,蒋红.高职护生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95-796.
(上接第12页)[2]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425.
[3]庄丽琴,郑素玲.卫生学校护生针刺伤调查分析及防护[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3):370-372.
[4]黄谨耘,陈清.在大专护生基础护理教学中开展职业防护教育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9,16(8A):8-11.
[5]龚小敏,陈遂,张静,等.江西省66 所医院医护人员职业损伤状况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05,5(3):45-48.
[责任编辑:杨玉洁]
【摘 要】目的:了解中职卫校护理专业在校学生职业防护状况,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以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降低职业伤害发生率。方法:选取河南省郑州卫校2012级护理专业在校学生164名,采用问卷法调查。结果:(1)损伤情况:10.62% 的二年级学生发生过锐器伤事件, 其中针头刺伤居首位。(2)掌握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的情况: 在校护生掌握护理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尚可(正确率>56.10%),但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及职业保护、正确应用防护技能、发生锐器伤后的处理措施、普及性预防的概念和措施等方面的知识急需加强(正确率<40%)。结论:中职护校应改革教学内容,增设《护理职业防护》课程,加强对护生职业防护知识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降低职业伤害发生率。
【关键词】中职;护生;职业防护;调查
有研究表明, 美国每年有数百名医护人员死于因工作不慎感染的血源性传染病, 平均每天死亡1人[1]。而我国护生在实习期间有很多直接面对患者的技术操作和护理病人的机会,加上护生的自我防护意识普遍薄弱[2],频繁接触患者血液、体液, 尤其是在使用注射器、输液器时可能不慎会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 就有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潜在危险,这一情况也暴露出了护生在校期间职业防护教育的缺失和不足。因此,本研究拟对河南省郑州卫校在校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卫生职业防护情况调查,以期了解中职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职业损伤的情况以及对职业防护知识的了解情况,分析后提出对策,为学生进入医院实习提供职业防护的安全保障,降低职业伤害发生率。同时,为河南省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河南省郑州卫校2012级护理专业在校学生(二年级)164名。
2)方法
(1)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由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前随机抽取15人进行预调查, 对问卷的效度、信度进行测试, 均在0.8以上。发放问卷前, 先向被调查者如实、详尽讲解调查的目的和意义。采用现场匿名填表的方式,并当场收回调查表。回收问卷时, 调查者逐项检查, 对因疏忽等原因漏填的项目要求立即补填,
(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1)一般资料结果
共发出问卷170份,收回170份,合格164份,有效回收率92.24%。本组有效调查资料共164例,其中男9例,女155例。年龄 14~21岁,平均 17.5±3.5岁。
2)164名护理专业在校学生损伤情况
10.62% 的二年级学生发生过锐器伤事件,其中针头刺伤居首位。
3)164名护理专业在校学生对职业防护知识的了解情况(见表1)。
3 讨论
1)在校护生职业防护状况尚可
调查表明,我校二年级学生发生锐器伤(10.62%)远远低于文献报导的21.71%。[3]。掌握护理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情况尚可(调查表中1、2、3、4、5条目正确率>56.10%)。因为我校教师“双师型”居多,对护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如何进行职业防护、减少锐器伤的发生以及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护生安全上一直积极探索。首先,教师高度重视《护理学基础》课程中1个学时的护理职业防护知识的讲授,通过采取各种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实验操作法、情景化教学法等,以提高学生职业防护意识。其次,《护理学基础》实训课上任课教师和实验老师都对学生安全高度负责,不断巡视并时时提醒护生注意加强职业防护,防止职业损伤。使得在校护生锐器伤的发生率远远低于文献报道。这表明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开展职业防护教育能直接减少护生实习期间锐器伤的发生,和相关文献报导结果一致[4]。
2)护生职业防护意识亟待加强。
我校始终关注护生在理论学习、技能实训中如何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减少锐器伤发生,在教学中各专业课教师也有意识的和临床结合,将有关职业防护内容渗入课堂中,从而使在校护生锐器伤的发生率低于文献报导。但调查表也表明,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及职业保护、正确应用防护技能、发生锐器伤后的处理措施、普及性预防的概念和措施等方面的知识急需加强(正确率<40%)。原因是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卫生职业防护课程,导致护生对职业防护知识了解不够全面、职业防护意识薄弱。
3)中职护校开设职业防护课程势在必行
文献报导有锐器伤经历的二年级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后锐器伤比例高达52.68%[3]。这可能是因为护生在校获取职业防护知识不够,学校也忽略了实习前职业防护知识的强化培训,加上实习护士缺乏经验,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发生护理职业伤害的情况就比较严重。如何使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就能掌握必要的职业防护知识, 并具有较强防护意识和基本防护技能, 应该引起护理教育者高度重视。目前,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已经被公认为是减少职业性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例如美国CDC制定并实施标准性防护措施后,有效防止了30%以上针刺损伤发生[5]。所以,在中职护校开展护理职业防护教育势在必行,这样可以提高护生职业防护意识, 减少护生职业伤害,保证护生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袁丽,蒋红.高职护生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95-796.
(上接第12页)[2]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425.
[3]庄丽琴,郑素玲.卫生学校护生针刺伤调查分析及防护[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3):370-372.
[4]黄谨耘,陈清.在大专护生基础护理教学中开展职业防护教育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9,16(8A):8-11.
[5]龚小敏,陈遂,张静,等.江西省66 所医院医护人员职业损伤状况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05,5(3):45-48.
[责任编辑:杨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