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辅导员如何发挥“网络月志”的育人作用——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为例
2014-08-12李晓
李 晓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071)
毋庸置疑,目前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和生活资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须适应这一现实需要,要通过创新育人方法,利用网络,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由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独立研制开发的校园管理信息系统(Campus Resource Planning,简称 CRP),方便高校管理,主要由邮件系统、行政办公OA系统、教务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等功能模块组成。其中“网络月志”是该院CRP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子项目,项目要求学生自入校第一个月到毕业离校前的最后一个月,通过网络登陆该系统项目,填写月度总结即“网络月志”,且辅导员老师要对学生的“网络月志”进行评改的过程项目。
“网络月志”内容示例:
网络月志(学生填写部分):
四月了,离实习越来越近了,不过感觉事情越来越多了。一样一样摆在面前,真的有点受不了了,真心希望有时间可以休息一下。这个星期把顺丰兼职给辞了,然后帮忙进行学院自主招生工作,然后完成“报关员大赛”,这个月的事情应该就完成了吧!下个月看一下仓储大赛能不能去,然后找一下暑假实习工作,就都结束了,应该休息一下,安静的度过大二那么一点点剩余时光了。
网络月志评语(辅导员填写部分):
小韩,你是应该休息一下!我也觉得你挺累的,不过我想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这个4月——没有我们想象中的潮湿,天气渐渐地热了起来,片片荷叶也从池塘中萌发了,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地在荔枝花海中漫步着....
老师相信你也是这个月的一道风景:图书馆里正在刻苦读书的你?篮球场上正在拼抢的你?教学楼走廊里正在组织排练舞蹈的你?商业街小食店里正在忙碌打小工的你?……
4月,我们的梦想旅程即将起航,且行且珍惜!加油!
从2009年5月开始该学院让学生正式填写“网络月志”到如今已经有近6个年头,初步形成了网络育人工作的一大特色,是该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月志”也成为了辅导员老师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桥梁。
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繁杂性,辅导员客观上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深入了解所带的每一位学生,有了“网络月志”,辅导员可以实时了解到所管辖的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使得传统课堂灌输式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变为现代日常生活化的心灵沟通教育。
发挥“网络月志”的育人作用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在让学生填写“网络月志”前即大一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应和学生共同探讨填写“网络月志”的意义所在,告诉学生:月志是对自己大学学习生活以及思想和心理变化的月度记录,从大一入学开始到毕业,实际上就是学生自己亲笔书写的一本《我的大学》,是学生大学成长记录。毕业时再让学生回头看自己大学三年所填写的网络月志就会显得尤为珍贵。
第二,辅导员老师在评改学生月志时要有针对性,不能千篇一律。在实际工作会发现,学生的月志充满了个性、幽默和感动,当然也充斥着抱怨、牢骚和迷茫。从这些学生填写的网络月志的字里行间,辅导员老师可以获取了解学生的最直接生活心理的动态资料。辅导员有针对性的进行评改,填写充满爱心关怀且正确引导性的评语,会得到学生的信任,学生对待月志的填写也会越来越认真,变被动填写为主动,更愿意在网络月志里与辅导员老师谈心聊天。
第三,辅导员必须紧跟时代,关注社会热点,了解学生群体中的热门话题,掌握和运用网络语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时俱进地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灵活生动地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网络月志”传播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也可借助“网络月志”在学生思想舆论中的导向作用,让学生通过“网络月志”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
最后,“网络月志”绝对不能替代“学生面谈”。辅导员老师通过“网络月志”会发现学生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心理和情感问题,这时就不能只在评语里回复,最好和学生进行面谈,面对面的了解学生现在所遇到的心理和情感问题,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月志发现学生问题的事例屡见不鲜。所以,“网络月志”也是发现和了解个别学生心理问题,防止学生出现突发状况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网络月志”并不是机械地要求学生填写、辅导员评改的学生网络管理信息化平台项目,而是一项很好的进行学生工作管理的现代化工具,合理利用,发挥其育人作用是辅导员老师的责任!S
[1]陆桂芹,傅慧芳.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的高校德育新视野[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4,4(4).
[2]廖善维.微时代下职业院校网络育人模式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9).
[3]邱海燕.对网络载体在高校校园生活运用中育人实效性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11,(11).
[4]吴海波.网络育人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567体系[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5).
[5]张明凡,李崇,陈娟.浅谈高校网络道德文明教育的育人思路[J].数字化用户,20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