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贷款业务模式及其风险监测
2014-08-11张胜蓝
张胜蓝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迅速崛起,对传统银行业的发展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主要体现在支付、理财和融资等三个方面。作为银行业重要核心职能之一,融资授信业务面临着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突破传统弊端,提高融资授信业务的效率,更好地满足客户体验和客户需求,逐渐成为各大商业银行的共同关切。
坦率地说,目前市场上如火如荼的各种P2P模式网络贷款只是互联网借贷平台,这个平台主要职能是信息发布、中介撮合、增值服务等,平台运营主体并不真正参与网络贷款,从这个层面上说,目前市场上所谓的网络贷款其实应该叫网络借贷,是一种另类的直接融资,或者说是传统民间借贷的互联网模式,和真正意义的融资授信业务相去甚远。
本文将用“在线贷款”的表述,以区分市场通常所说的“网络贷款”。在线贷款业务的关键点是商业银行开发客户信用评分模型,利用银行内部、外部平台机构,征信机构等大数据信息,对客户进行综合信用评价,注重对客户经营收入和金融资产分析,无需任何抵质押及第三方保证担保,由系统在线自动审批,并实施以非现场管理为核心的贷后管理模式。
从贷款要素看,在线贷款和传统贷款并无二致,从业务流程看,在线贷款在贷前、贷中和贷后三个阶段与传统贷款均有所不同。但两者真正的区别在于业务模式,在线贷款是基于大数据的风险评估,是锁定目标客群的精准营销,是互联网思维与传统贷款结合的产物。所以说,在线贷款业务的核心在于有效大数据的获取和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也就是使用包括什么客户数据和以什么模型建审批系统。
贷款主体一般是法人或自然人,贷款用途一般是经营或消费,再结合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和客户数据的有效性来看,目前商业银行可以尝试开展的在线贷款业务包括在线POS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在线消费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在线保理融资和在线订单贷款(法人经营性贷款)等几种业务模式:
在线POS贷款。商业银行通过数据合作平台在线获取POS收单商户身份资料、POS流水等数据信息,依托在线贷款业务平台系统,对客户进行综合信用评价,向符合贷款条件的POS商户,以其一定期限内的POS结算流入量为授信额度依据,在线发放用于生产经营的信用贷款。
在线消费贷款。个人消费信用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是个人工资性收入,凡是与工资性收入相关联的数据平台都可以用来作为在线消费贷款的基础数据库,例如银行内部的代发工资客户数据库,公积金中心、社保、税务的客户数据库(反算出工资性收入)都可以用来对接在线贷款业务平台系统,对客户进行综合信用评价,向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在线发放的具有明确消费用途的个人信用贷款。(见图1)
在线保理融资。商业银行在传统线下国内保理业务的基础上,依托在线贷款业务平台系统,实现卖方(上游供应商)占用买方(下游核心企业)或卖方在商业银行的授信额度前提下,保理融资业务的申请、审批、转让、通知、合同签署、放款及还款全部线上操作。(见图2)
在线订单贷款。商业银行在传统线下国内供应链融资的基础上,依托在线贷款业务平台系统,实现买方(下游采购商)向卖方(上游核心企业)提交采购订单后,占用买方或卖方商业银行的授信额度前提下,订单融资业务的申请、审批、通知、合同签署、放款及还款全线上操作。(见图3)
商业银行运作的本质是风险管理,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是核心中的核心,在线贷款自然也不例外。在线贷款业务模式决定了其风险管理不能采用传统贷款的老套路,应采取风险监测和预警等非现场管理方式。防患于未然的风险监测是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建立了科学完备的风险监测体系才能为在线贷款业务保驾护航。在线贷款业务风险监测是指收集、汇总贷款检查及其他渠道获得的在线贷款业务相关数据和信息,综合分析风险状况、发现风险信号并提出处理预案,以达到防范、控制、降低、化解信贷风险的贷款管理过程。在线贷款业务风险监测实行“全面覆盖、重点突出、分级管理、防控结合”的原则。
在线贷款风险监测根据所监测的风险性质不同,主要分为信用风险监测、操作风险监测、合作方风险监测和监管风险监测。
信用风险监测。信用风险是由于借款人、担保人等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等因素而引致的在线贷款业务风险。信用风险监控的要素包括收入状况、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司法状况以及企业财务状况、股权机构、市场情况等。信用风险监测是在线贷款业务风险监测的重点,应按照不低于每周一次的频率实施,通过网络信贷业务平台系统风险预警检查、走访记录检查,线下单笔贷款检查、催清收记录检查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对照相关管理要求,判断是否存在信用风险。其中,正常类贷款可采取抽查方式进行监测;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采取全面监测方式进行监测。
操作风险监测。操作风险是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业务流程、人员和业务系统等因素而引致的在线贷款业务风险。操作风险监测包括业务运营风险监测和真实性风险监测。业务运营风险监测是对业务操作流程、岗位设置不合理或人员配置不到位所产生的在线贷款风险的监测。真实性风险监测是对在线贷款业务中借款及担保意愿不真实的风险监测。操作风险监测是在线贷款业务风险监测的另一个重点,应按照不低于每月一次的频率实施,通过对在线贷款业务平台系统的业务操作记录和风险监测预警信息情况的综合分析,对照相关管理要求,判断是否存在操作风险。
合作方风险和监管风险监测。合作方风险是合作方由于经营状况恶化、数据真实性降低及技术水平降低等因素可能引致的在线贷款业务风险,通过定期走访、数据抽检、稳定的科技资源投入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对照相关管理要求,判断是否存在风险。在线贷款业务经营活动中由于违反国家金融相关法律、银行业监管部门或政府其他管理部门相关规定而引起业务风险称之为监管风险。它是通过借款人主体资格检查、信贷资金流向检查、业务操作检查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判断是否违反监管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