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汨罗 龙舟故里 洞庭新邑

2014-08-11

青年时代 2014年6期
关键词:汨罗龙舟赛汨罗江

汨罗市,简称罗城,地处洞庭湖畔,隶属于湖南岳阳市,因汨罗江而得名。汨罗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春秋时为罗子国都城,秦置县,南北朝设州,唐并入湘阴,1966年分家建县,1987年撤县建市。汨罗是世界文化名人屈原晚年吟诗求索、怀沙自沉之处,龙舟文化、湖湘文化脉脉相承,屈子祠、屈原墓每年吸引着众多前来缅怀屈原的游客。在“汨罗江畔端午节”被确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汨罗作为“龙舟故里”,已经深入人心,年年开展各种大型端午节活动,端午文化在这里能得到最全面的诠释。

念奴娇

宋 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张榘

张榘字方叔,号芸窗,南徐(一作润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初前后在世。淳佑间,任句容令;宝佑中,为江东制置使参议、机宜文字。榘著有《芸窗词稿》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张榘(jǔ)在史上鲜有记载,不过其作品却常为世人称道。《青玉案》“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这一名句在人世流传较广。不过,张榘写得好的词作并不只是这一首《青玉案》,更有一首描述端午节,缅怀屈原的名篇——《念奴娇》,一句“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直入人心,带着读者去到汨罗江畔河泊潭旁边,感怀楚地那位名传千古的“香草美人”,他对时局已然绝望,怀沙便入投河中,留给世人千秋万世的屈子情缘。

张榘笔下的端午节,人们将包好的粽子扔进河里,借以凭吊屈原。汨罗江水浪花飞卷,掀起层层浪涛。儿童在臂上系上红丝带,龙舟争相竞赛,高举旗帜,奋擂击鼓,一争高下。楚地的菖蒲桃柳,正繁盛生长。有人正在把玩乐曲,风雅熏陶,好比过年时那样的欢喜愉快。在长满青杏的林子里,人们煮酒交谈,一曲南熏,愁容尽散。

赏读完词句,回到端午节本身,不得不深入探析一下词人句中的汨罗。汨罗市作为“龙舟故里”,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以及富有韵味的民俗风情,这些都值得人们去了解、挖掘、学习并传承下去。

时至今日,汨罗江畔还是那么的热闹,人们仍传续着端午节划龙船、吃粽子、佩香包、插菖蒲等各项习俗。不过,现今的端午盛事难免会有一些嘈杂,并附有商业化。这倒令人更加怀念五十年代汨罗江上的那一抹抹黑白记忆,翻看着那时的老照片,人未知觉便回到了过去,成为江边的一名观众或是龙舟上的一位选手,一切那么激动人心却又心感安宁、和谐。

五十年代汨罗江上的龙舟竞渡

汨罗江龙舟竞渡的历史悠久,素称龙舟之源,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江中锣鼓齐鸣,龙舟不断,岸边人流不息,热烈非凡。传说在公元前278年端午节这一天,流放到汨罗江边的屈原得知楚国都城沦陷,遂投江殉国。乡人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便在端午节的时候划龙船、吃粽子、佩香包、插菖蒲,这些习俗世代相传,传承至今。有这样一首歌:“杉木船子溜溜尖,我和你来划龙船。龙舟划向前,河里捞屈原。三闾大夫是屈原,粽子撒向深水渊。投江在今天,捞了两千年。”

五十年代的龙舟赛是原汁原味的,那时,汨罗江还属于湘阴县,每年的龙舟赛人们总是提前到达。当时的端午节龙舟赛有很重的乡土气味,龙舟下水很有讲究,凡是参加汨罗江龙舟赛的龙船,必须在端午节前将龙头、龙体洗抹干净。然后在农历五月初一那天,披红挂彩打扮一番,先由村里强壮的劳力抬着打扮得像新娘一般的龙舟到江边,再由划船手打着锣鼓将龙舟送到玉笥山的屈子祠,举行祭龙头仪式。祭龙头是件非常严肃的事,先由队长扛着从船头取下的龙头走到最前面,其他划船手紧随其后,并按竞赛要求穿戴整齐,肩扛桡(ráo)子,排成两行,跑步进入祭奠祠堂。接着,队长带头朝着神龛上“故楚三闾大夫屈原之神位”跪下,必恭必敬地三磕头。然后,再由队长扛着龙头,带领全体划船手小跑回到河滩边,一齐跳入江水中,给龙头洗“端阳澡”,再将龙头安置在船头上,仪式这才算结束。龙舟下水后,在比赛之前都不能回头上岸。江面上的青龙、黄龙、红龙等各色龙舟,每天都在江面上打着“咚咚锵!咚咚锵!”的锣鼓声中游来游去,沿江两岸四乡八镇的人们皆前来观看。

当时看比赛,主要是图个热闹,趁机走走人家,好好玩上几天。除了看龙舟,江中还有各种供观赏和游玩的彩船,江岸还有配合龙舟比赛的各种高硗故事会,故事会是由当地农家娃子打扮成各种戏剧故事中的人物,然后将他们固定在特制的高硗钢架上,再由青壮年农民抬着在江岸游行。

“宁荒一年田,不输端午船”。龙舟竞渡的当日,参加比赛船队的划船手都会穿上各种色彩统一的衣服,在比赛起点集合,一声命令,龙舟就不要命地向前争夺第一名。而观看龙舟的人也不要命地扑向水中观看鼓劲,有的人甚至忘记手中抱着孩子竟还往水里挤,场面热烈、动人,这便是汨罗江上原汁原味的龙舟赛。

在汨罗,观看龙舟赛之后若不实地去缅怀屈原,将不能深刻地解读端午文化,亦不能感受原汁原味的屈子情怀。在当地,最能实现端午、屈子文化游的当属汨罗山上的屈原“十二疑冢”以及屈子祠。

汨罗山上屈原十二疑冢

屈原墓位于汨罗市城北的汨罗山上,在2公里范围内有12个高大的墓冢,这便是当地人所说的屈原十二疑冢。

汨罗有句俗话:“九子不能葬父,一女打金头。”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十日后才被捞起,不幸头部被大鱼咬去一半,他的女儿女媭(xū)给他配上半个金头,安葬于汨罗山,“一女打金头”的说法由此而来。不久,反对屈原的楚国贵族,借口掘墓鞭尸,欲夺金头。女媭闻之,便以罗裙兜土赶筑疑冢。她的精神感动了周围的百姓,大家鼎力相助,一夜之间便修起了形似小山的11座疑冢,连原墓共12座,这就是今存的12疑冢。由于坟墓封土高大,取土处挖成了一口大逾百亩的水塘,后人称之“楚塘”。为纪念女媭,人们将汨罗山更名“烈女岭”,山下女媭兜土经过的小桥则名“烈女桥”。

屈子祠

屈子祠,亦称屈原庙,位于汨罗城西北玉笥(sì)山顶,现辟为屈原纪念馆。屈子祠始建于汉代,原址无考。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被移建至玉笥山上,占地7.8亩,自山脚至祠有石阶119级。此祠为三进青砖结构,祠正门牌楼墙上绘有13幅屈原生平业绩和他理想写照的浮雕。在过道的墙壁上,镶嵌着许多石碑,镌刻着后人凭吊屈原的诗文词赋。后殿矗立一尊1980年重塑的屈原像,神采感人。

屈子祠附近建有独醒亭、骚坛、濯缨桥、桃花洞、寿星台、剪刀池、绣花墩、望爷墩等纪念屈原的古迹,俗称玉笥山“八景”。今存建筑有正殿、信芳亭、屈子祠碑等。正殿为砖木结构,单层单檐,青砖砌墙,黄琉璃瓦覆顶,风格古朴秀雅。全殿三进,中、后两进间置一过亭,前后左右各设一天井,中有丹池,池中有大花台,植金桂。祠内有树龄在300年以上的桂树多株,每逢中秋节,黄、白花盛开,馨香四溢,令人陶醉。

游赏过汨罗风光,缅怀完屈子文化,是时候去汨罗街上走走,看看汨罗当地的人和建筑。汨罗的街道尤以老街最有味道,由心便径直往新市老街走去。

汨罗新市老街

新市老街,滨汨水南岸,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北宋元丰年间设新市坊。千百年来居民临江而建,傍桥而市,形成典型的江南风情。新市自古繁华,物阜人丰,建有钟州、禅院、石板街、木板楼、三街九巷十码头,街上有茶行、米行、屠行、槽行、饭铺、旅社等店数十家,往来汨江的船筏在此停舶餐宿,商贾云集,百业兴旺,素有“小南京”之称。

关于汨罗的读音、写法,人们常存在这么一个误区:认为“汨”和“汩”是同一个字,时常混用。而实际上“汨”和“汩”有着不小的区别,值得一提。

“汨”与“汩”之区别

汨和汩尽管笔画相同、形态相似,但两字还是有非常大的区别:一是词性不同,汨字是汨罗江、汨罗市专用地的名词;汩字是水流的声音,水流的样子,是动词。二是形态不同,汨字是由三点水加一个日字组成,日即太阳,可以形象为太阳照在江边上;汩字则是三点水加一个曰字而成,曰即说,形意为水在流动发声,就是涓涓细流的流水声。三是读音不同,汨字拼音为mi去声,汨读音同“蜜”;汩字拼音为gu上声,汩读音同“股”。

历史文化遗产——汨罗皮影

皮影,又称灯影,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着亮布进行表演的一种民间戏剧,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

汉武帝追念李夫人,大臣巧用皮影解相思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来源。

汨罗皮影

汨罗新市人称皮影戏为影子戏。新市老街的皮影戏,流行于清未民初,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以前,逄年过节以及五谷丰收等喜庆时候,当地人除了到庙里拜菩萨,祈求当年风调雨顺、平安大吉之外,还会请来皮影戏班子来祠堂或家中表演,给菩萨许愿、还愿。

延伸阅读:

陇东皮影

陇东皮影的创作以人物夸张变形为主要风格,人物一般头大身子小,身体上窄下宽,手臂过膝。陇东皮影制作选用年轻、毛色黑的公牛皮,这种牛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青中透明。陇东皮影戏剧目繁多,人物、道具镌刻细致工巧,动作、情节引人入胜。

陕西皮影

陕西皮影中人物造型轮廓完整、线条优美、生动有力度、有势有韵,在轮廓内部以镂空为主,又适当留实,做到繁简得宜、虚实相生。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个部位,常常饰有不同的图案花纹,整体效果繁丽而不拖沓,简练而不空洞。

山西皮影

山西皮影严谨规范,艺术风格及工艺手段与陕西皮影相似。皮影用线除了虚线、实线之外,虚实线、绘线及暗线的运用更为别致。虚实线常用于皇宫贵族的建筑、摆设、衣饰等,显得富丽堂皇;绘线以墨线代刀,在难以雕镂的微小装饰物上描绘,细致精彩。使用的颜料大多是艺人们自制的大红、大绿、杏黄等,色彩鲜艳明快、清雅大方,耐蚀而长久不变形。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审美水平也在逐步提升,人们把以前皮影中的角色与人物,都以更为精湛、细腻的雕刻工艺表现出来,强调了皮影的艺术性与装饰性。

不过,皮影的制作工艺,正在从曾经的娱乐为主、欣赏为辅,向现如今以欣赏为主、娱乐为辅缓慢过渡。将来的皮影更强调、突出其静态的艺术价值,通过场景的布置、角色的表情、丰富的色彩等展示着它独特的魅力。

编辑/曹江

猜你喜欢

汨罗龙舟赛汨罗江
龙舟赛
端午节观龙舟赛
汨罗江渔歌
吊屈原
01 澳大利亚举行中国新年龙舟赛最后之战
自心间,辟一弯汨罗
龙舟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