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去哪儿了?
2014-08-09凡志喜
凡志喜
前不久,社保基金被审计出2010-2013年间损失了175亿元,短短四年,数额之大令人咋舌
社保基金没保过审计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下称社保基金)长久以来都带着难以磨灭的光环。“市场定海神针”,“先知先觉者”,“能精准逃顶和抄底”等一个一个被“神化”的色彩给人们带来很多“臆想”。
然而就在前不久,社保基金被因审计出2010-2013年间损失了175亿元,被媒体称为“最败家”。
6月25日,审计署公布的《2014年第20号公告:中央部门单位2013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像一枚重磅炸弹,将38家中央部门的资金使用问题置于曝光台上,而社保基金因其养老保障资金的特殊性质和规模已超万亿元而最引人注目。
据了解,这38个部门是:外交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审计署对38个中央部门本级和其所属单位2013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此外,2013年底,社保基金会未按规定对6只禁售期满的转持股票计提准备,少确认减值损失103.02亿元。
审计发现,社保基金会在信托投资业务管理、定期类存款业务、自营指数化投资等方面存在问题,合计造成损失175亿余元,其中因对利率调整不敏感而白白损失的利息收入高达1.65亿元,按2014年全国人均退休金2082元计算,相当于7.9万企业职工的月退休费之和。
175亿哪儿去了
在养老问题日渐迫切的当下,在延迟退休被多数人反对但仍推进的背景下,社保基金究竟去了哪儿的质疑声不容回避。
在定期类存款业务方面,审计报告显示,社保基金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部分协议存款办理不够规范。2011年3月底,社保基金与4家银行达成固定利率存款协议,在央行加息后社保基金存款协议仍维持原商定利率;2012年3月-4月间,社保基金又与3家银行达成固定利率存款协议,在央行6月降息后3家银行提出降息要求,社保基金于是调低了某两大行协议存款的利率,从而导致利息收入减少1.65亿元;
二是2013年,社保基金对减持H股收入获得的港元资金未及时安排使用或结汇,因港元汇率下降导致港元存款汇兑损失9287.97万元;
三是2013年,社保基金财务部在研究拟定协议存款方案时,由于决策不当,造成少收利息380万元。
社保基金在信托贷款领域也存在资金挪作他用、未尽职调查等问题。审计报告显示,抽查的社保基金15个使用信托贷款的项目中有6个项目的用款单位未按指定用途使用信托资金,涉及金额14.20亿元(占贷款总额的24%),这些资金被用于信托贷款合同之外的项目或归还银行贷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对外出借等;2013年,六安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获得10亿元社保基金信托贷款,用于建设的3个项目中,有2个项目的建筑面积超过了该公司资质的承建范围,社保基金在开展尽职调查和贷款审批中却并未指出。
责任谁来扛?
社保基金为中央政府集中的国家战略储备基金,由中央财政拨入资金、国有股减持或转持所获资金和股权资产、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构成,本为用于解决今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社会保障问题而筹建,由社保基金理事会负责运营。现在,当养老钱出现运作失误和投资亏损时,人们自然而然要质问谁应该为此负责,哪些损失还可以追回?
审计发现,由于管理不当,社保基金会基金和存款管理方面减少收入、损失、亏损达到175亿余元。其中包括部分协议存款办理不规范,致使利息收入减少1.65亿元;对减持H股收入获得的港币资金未及时安排使用或结汇,因港币汇率下降导致港币存款汇兑损失9287.97万元;2013年,社保基金会基金财务部在研究拟定协议存款方案时,由于决策不当,造成少收利息380万元。透过审计报告,人们不难看出,造成社保基金的损失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诸如部分协议存款办理不够规范、对减持H股收入获得的港元资金未及时安排使用或结汇、研究拟定协议存款方案时决策不当造成少收利息等。
倘若是在管理运营过程中,能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良好的业务技能、准确把握市场动向、专心致志地投入到社保基金运营之中,这些损失或许能够避免或减少。相反,如果按照行政管理机构的方式管理运营,工作按部就班、四平八稳,对市场动态不甚了解,不能及时扑捉市场信息,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必然会难以应对。
由此看来,要保证社保基金在投资运营中保值增值,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人,要把社保基金管理运营好,必须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提高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加强和防范社保基金的风险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保障需要,让人民群众放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