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媒体报道看我国高超音速武器

2014-08-08汤怀宇刘婕

兵器知识 2014年5期
关键词:风洞滑翔弹头

汤怀宇 刘婕

2014年1月,美国媒体曝出:美国军方掌握到,中国当月9日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高超音速导弹试验。对此,我国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发言人表示,中方在境内按计划进行的科研试验是正常的,这些试验不针对任何国家和特定目标。虽然国外没透露更多消息,但我们从媒体报道可以了解到国外对我高超音速武器发展的认识。

媒体对此次试验的分析

高超音速飞行器试验情况2014年1月13日,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报》率先报道称,美国国务院官员透露,中国1月9号在境内进行了一个高超音速滑翔载具试验,飞行速度达到10马赫。美国军方将其命名为WU-14。美国军事专家评论称,中国高超音速飞行器是借助洲际弹道导弹发射的,飞行器在与导弹分离后继续按计划在距地球表面大约100千米的高度滑翔飞行,在飞抵目标的过程中在太空和近地空间机动,速度接近10马赫,大约11000千米/小时(其它消息称其速度为8~12马赫),期间使用机载雷达引导目标。

从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报》报道来看,所谓高超音速滑翔载具应该是一个弹道导弹的弹头。和普通弹头不一样的是,它是一个升力体,使原来的弹道式弹道变成飞航式弹道。

高超音速飞行器性质判断根据美国媒体报道,此次中国试验的高超音速飞行器是以高机动性机动弹头为技术基础,采用了高升阻比的乘波体设计,外形应该类似于美军的HTV-2飞行器。大致可以判断,中国试射的高超音速武器属于助推一滑翔式导弹,主要活动范围是20~100千米。这种高超音速飞行器可能被安装在一种由洲际导弹改造的运载火箭中,从地面发射后,与火箭助推器分离,之后弹头在大气层外惯性飞行,再入大气层后依靠气动升力作无动力远距离跳跃、滑翔机动飞行或加装发动机进行有动力机动飞行。至目标上空30千米左右时,导引头开机进行末制导,俯冲至目标并完成攻击。

外媒称,一般弹道导弹在重返大气层前会释放出弹头,可能会是单弹头,也可能是分导的多弹头,弹头一般都会以抛物线的弹道飞行。而这种被美国军方命名为WU-14的“高超音速滑翔载具”和普通弹头不一样,可以在重返大气层后利用其高升阻比的外形,通过操纵内部的小型助推火箭发动机来修正方向,在高空进行高超音速滑翔,将弹道飞行模式转换成巡航导弹飞航模式,继续进行长距离的飞行,并且可以进行空中机动,躲避反导导弹的拦截。

媒体对我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分析

研制基础在对此次试验报道的评论中,美国的中国军事事务专家、国际评估和战略中心的分析师里克·费舍尔称:“美国国防部有关中国军力的最新报告称,中国2012年5月建成了一个新的JF12高超音速风洞,它是世界同类型中的最大风洞,可以模拟5马赫至9马赫之间的飞行条件。”实际上,这一消息来源于我国2012年6月《科技日报》的一篇报道。该报在报道我国钱学森工程科学实验基地时称,我国在北京市怀柔区建设了复现25-40千米高空的高超音速飞行条件的大型风洞。这个被称为。JF12的风洞里的“风”,速度最高可达9马赫,温度可达3000℃左右。高超音速发动机需要的实验时间至少需要60~70毫秒,该风洞已经能做到100毫秒,而国外的相关风洞大约只有30毫秒。该风洞喷管直径和实验舱直径都明显优于国外同类风洞。此外,该实验基地还建有高超实验室、超燃实验室、燃烧实验室、等离子实验室等。可见,我国很早就已致力于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研究。

发展计划 对于我国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发展,美国前空军军官、中国战略武器系统专家马克·史托克斯称,中国正在着手研发两个超高音速飞行器项目,它们都是远程战略武器,而1月9日测试的是一个新型的助推一滑翔飞行器。此外,中国还正研发一种由超燃冲压发动机提供动力的高超音速巡航飞行器,它可独立发射,也可由轰炸机发射。而美国空军中校马克·斯托克(Mark Stoke)在《简氏》发表评论认为,继DF-21中程弹道导弹及其它射程达3 000千米导弹精准度提升后,预计到2020年,中国军方的高超音速滑翔武器(HGV)将获得洲际打击能力,而2050年中国军方将部署使用超燃冲压发动机的高超音速巡航武器。

军事应用 外媒认为,该新型技术最有可能用于延长现有战略弹道导弹的射程,并改善其突防性。外媒以DF-31洲际弹道导弹为例称,根据美国的中国大陆军力报告,如果采用传统模式,DF-31的射程估计约8000千米:但如果其弹头改换为高超音速滑翔载具,在进入大气层后还可以继续滑翔飞行,攻击范围可扩大数千千米,增加到12 000千米。此外,因为其攻击范围的扩大,同样推力的导弹可以携带更大或更多的弹头,打击精确度亦可大幅提升,甚至可直追巡航导弹的精度,这将赋予DF-31全新的生命。此外,该技术还可能用于改进DF-21,将其射程从2000千米增加到3000千米。

美国传统基金会分析家成斌说“我揣测,高超音速飞行器更大程度上将用于反舰艇或其它战术目的,而非用作针对美国或他国城市的战略轰炸系统。高超音速飞行器可能有助于解决用弹道导弹打击机动目标的难题。”而美国《航空与空间技术周刊》在2014年1月27日发表题为《美国海军视中国高超音速飞行器为更广泛威胁的一部分》的报道指出,这种高超音速飞行器试验似乎标志着中国的反舰弹道导弹(ASBM)项目又前进了一步,而且可能表明第二代反舰弹道导弹将要问世。相关报道称,在对航母的位置进行确认后,高超音速反舰弹道导弹可在极短时间内到达目标区,导弹可通过滑翔载具上装备的雷达及其它侦测设备,对航母进行再定位然后进行攻击。不论是使用穿甲高爆弹头或其它弹头,都将对航母造成致命威胁。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员、中国战略系统专家罗拉·萨尔曼甚至认为,中国的高超音速实力几乎就是诸如DE-21D反舰弹道导弹等精确打击导弹发展的副产物。也有消息称,中国此次高超音速技术将首先应用于新型中远程弹道导弹发展。美国的中国军事问题专家理查德·费舍尔称:“传说中的DF-26似乎是加装了HCV高超音速滑翔弹头的导弹,其射程将增加到3 000千米以上。”endprint

军事意义

提高我军快速打击能力 美国科学家预言,如果目前重点开发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技术得以突破,第一架“高超音速巡航器”轰炸机就可于2025年前后上天。此外,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的研制成功将使各种高超音速武器及运载工具蓬勃发展,从而出现大量新型战略武器。这种新型武器在射程、反应性方面具备了弹道导弹的优点,而在精度和成本方面又具有巡航导弹的长处,这是目前任何武器难以比拟的。英国《每日星报》以“星球大战:中国打败美国”为题称,中国近日试验的高超音速武器使北京到华盛顿之间的距离被缩短至不到45分钟。这种实时和近实时的攻击能力,使战场上的任何目标在战略范围内,可能随时面临战术性的打击。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末段高速撞击目标,战斗部动能大,可提高攻击深埋地下或航母装甲类硬防御目标的毁伤概率;可全程机动飞行,大大提高导弹的机动范围,可对目标实行全方位攻击;飞行时间短,导航误差小;导弹全程制导,终点散布小,能实现比弹道导弹高得多的精度,可有效攻击点目标。高超音速武器的出现,将有可能使航母的防空体系失效。即使在有预警机参与防空时,面对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的攻击,航母防空系统基本上来不及反应。

增强导弹突防能力近几年,美国、日本、印度、韩国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我周边建设了半包围的导弹防御系统网,企图削弱我国战略威慑效能,我传统导弹的突防能力受到严重威胁。而高超音速巡航导弹飞行高度一般在25千米左右,在敌防空火力射高之上巡航,弹道难以预测,增加敌方拦截难度。美国的地空导弹中也只有“爱国者”PAC-3和“标准”SM-3的最大射高能超过25千米,且这两种导弹制导系统的设计都是基于弹道导弹的弹道预测性。对于机动能力强、机动范围大的巡航导弹,敌方在发现后难以及时预测弹道落点和我方预定打击目标,因而难以组织拦截。因此其具有比弹道导弹和亚音速巡航导弹更强的突防性能,能有效突破现代多层防御体系。可见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的出现将对现有导弹拦截技术构成挑战。

加强我战略核威慑能力 高超音速巡航导弹不需要进行复杂的任务规划,在收到目标信息和作战指令后,导弹可以迅速发射、迅速到达。发射前的技术准备大大简化,从发射到击中1000千米外的目标不到十分钟。目前,我国的核弹头运载工具主要借助于弹道导弹,随着反导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战略核威慑和核反击能力面临严峻威胁。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可用来配载核战斗部,其突防能力强、反应速度快的优点将极大地增强应对敌方反导威胁的能力。

成为我现代防御技术的基础2012年11月美国列克星敦研究所报告指出,未来几十年的挑战看起来像是“反介入/区域拒止”,特别是常规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综合防空系统”的组合。中国将利用“反介入/区域拒止”概念用导弹攻击美国的基地和进入战区的海军部队,然后依靠“综合防空系统”击败剩余的美军空袭。美国空军的计划是,在2020年前发展高超音速攻击武器,在2030年前发展“反介入/区域拒止”环境下作战的高超音速飞机。先用高超音速武器加上隐身平台和电子战打败对手的“综合防空系统”,再用速度较慢和隐身能力较差的武器进行后续攻击。可见,我国也面临高超音速武器的威胁,要开发对其防御技术就必须掌握同类技术。endprint

猜你喜欢

风洞滑翔弹头
跨越一个半世纪的风洞
黄风洞貂鼠精
MBDA公司“智能滑翔者”制导炸弹
第二艘“太空船二号”首次无动力滑翔
鼯猴
航空邮票:航空体育--滑翔
风洞(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