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京剧猴戏表演之美猴王之美

2014-08-08吴小鸣

艺术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猴戏美猴王猴王

吴小鸣

摘 要:美是永恒的,因为美是真实的。美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需求毋庸置疑,而美,就是一种召唤。“美猴王”是戏曲表演中美的一种召唤。

关键词:模仿与演绎;形似与神似

《西游记》写了一只猴,你却不能说它仅仅只写了一只猴的故事;同理,你演了猴戏也不能说你仅仅模仿了一只猴。看猴去动物园看岂不更好?模仿得再像也是模仿吧!所以,你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再升华;美在锦上添花,而非有锦无花,这就是表演之魅力!人们被演员的表演吸引一如被《西游记》的神来之笔所吸引;引人入胜的情节,出乎预料的奇幻结局让读者着迷。戏也一样,所谓台上是疯子,台下是傻子,只有演员把戏演得疯魔才能把台下的观众看傻。演者疯魔是入戏,观者看傻亦是入戏;结果台上台下都入戏忘我了。到了忘我的境界就是假作真来真亦假不了了。演技征服了观众,但演技不好是不能征服观众的。高超的演技来自于演员的再创造,而创造离不开大胆无边的想象。

吴承恩用其独特不凡的想象力创造了《西游记》,而京剧猴戏的诞生,开初也许就来源于某个剧作家脑中突发奇想的那么一闪念!然而展现美猴王之美却不是一闪念可以一蹴而就的。它是历代前辈反复实践演练才总结得来的经验:人学猴,演人、演神……齐天大圣是猴,而猴却不是齐天大圣。这话很多人可能不理解。换个说法,猴可以有很多,齐天大圣却独一无二。这就是模仿与“演”的区别!演绎比模仿有着更深层的难度,后者相对简单,如临摹临帖;前者一定复杂,如登山探海。如果以高度来衡量其差距,也可说天壤之别。你会嗤之以鼻了:太夸张了!模仿与“演”不就是一步之遥吗?模仿就是“演”吧!有什么区别?我承认模仿是“演”之母,然而模仿与演绎仍不能混为一谈。它是一个外在和内在的问题,肤浅与深度的问题。

行内人常说的精气神,精气神没有内在支撑就一定没有精气神,或不是令你眼前一亮的精气神。“演”之所以源于模仿又高于模仿,那是“演”需要长久积淀的功力,而模仿也许只是短暂的灵光一闪。当然,灵光很重要,那很可能是天赋火花的一闪,但火花也要点燃,那就是付诸实践,千锤百炼才能成钢。你只有具备了精湛的演技才可能达到你想要的艺术高度,到了那个高度,你的表演才能真正做到传神,你才是好演员。

说起好演员就不得不说起北猴始祖杨猴子杨月楼,他儿子杨小楼、李少春、李万春等名家大师了。他们正是以独特传神的艺术表演征服了观众。他们也由模仿开始,但趟山开路,做出了彪炳于京剧史册的巨大贡献。他们的灵光一闪是长久的,艺术的感觉是灵敏的,他们谦虚如海绵,时刻吸收着艺术海洋里为我所用的一切营养,并转化为丰富养料。没有哪个演员会因模仿别人自成一格的,你需要成为你自己,这是真理。还要提一提当今著名演员六小龄童。记忆中看过他父亲南猴王60年代拍过的绍剧电影《三打白骨精》,那叫一个精彩!是优秀的遗传基因使然?此后二十年后,六小龄童演绎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更是融会了南北猴派的精华,令美猴王以新的形象大放异彩。

这里提到了南猴王,就一定要提到我师傅王超群的师傅郑法祥先生了。郑法祥的父亲郑长泰是上海郑派的奠基人。史上京剧武生演猴戏的有三派:盖叫天派、杨小楼派、郑法祥派。郑法祥的猴较之于盖叫天的机灵,杨小楼的仙气有几分狠劲儿,但狠劲儿中透着熨帖的阴柔美,独特而自成一格。郑派对演猴有着高深不俗的研究,其总结出的四法:身法、手法、步法、棒法至今仍成为演猴者们推崇、研习的法宝。郑派猴的风格奇妙,妙在似猴非猴,似人非人之间,有着难以触摸又实实在在虚实交融的意境。

我师傅王超群颇得郑法祥先生的真传。他的猴身段大气唯美,既有北派猴如山的气势,又有南派猴灵秀轻巧的俊美,我虽自愧未能尽谙其道,却也从中获益匪浅。曾听过电视上六小龄童说起他如何养了只猴去观察并用心琢磨的细节,恰巧我师傅亦有此经历,每每给我讲解其心得之奥妙,我也是深得教诲。许多年前,演《水帘洞》时自我感觉良好,可下来人家给我说劲儿使拙了,硬。我心里忐忑了:演得不像猴?我问人家。人家说:像,还真像猴,只是不像猴王,不美。我马上不高兴了,反驳人家,说真像猴就对了呀!不服气,顶撞人家,还理直气壮。但晚上回去躺在床上冷静地想想,才不得不承认——这,就是问题的所在了。

我师傅批评我了:“你演得不像猴王啊,没有王气,就更别说美了,就比如随便牵来一只猴,你让它为王行不行?”师傅还说:“论像,你不会比真猴像,但你要让人相信你比真猴像,这就是表演!你去装一只猴和演一只猴出来的效果是不同的,这就是人学猴,猴要当人来演的道理,否则你就是没有生命的一只死猴!”的确,我模仿得再像还能像得过真猴?也没有哪一只真猴能成得了悟空!但观众看你就是真猴,就是孙悟空,这就是演员再创造之功了。“演”离不开夸张,更离不开想象力。孙悟空就是吴承恩想象力创造出来的一个角色!假如他没有想象力,中国古典名著的行列里就没有《西游记》,这世上就只有猴而没有孙悟空;而我们演员如果不进行有想象力的角色再创造,我们就只会模仿装模作样,而装模作样缺乏生动的观感,这就是人家感觉不美的原因。似乎有所悟了:让猴成为悟空;悟空就有了人所具有的喜怒哀乐、忠诚义气、疾恶如仇、降妖斗魔的个性,这就回到前面所说的人学猴、演人、演神的那个过程里了。在演《水帘洞》《闹天宫》《十八罗汉斗悟空》的时候,我也算经历过这些过程了。

说起《十八罗汉斗悟空》,就不得不再次提到李少春大师了。看过他这出戏的前辈们说,他的猴演得非常有李氏范儿,尤其是他在台上表演的那段诙谐顽皮又风趣十足的扇子舞。据说李少春这段舞是从日本传统的扇子舞蹈中获得灵感后创作的,可见大师的成功绝对是善于学习兼收并蓄得来的。李少春是京剧界最有创新精神的一位艺术家,著名的代表作有《野猪林》。此剧无论从音乐唱腔上,剧情结构上,还是演员出场的形式上都做了前所未有的革新,令人耳目一新。正是他将南派猴戏的细腻与北派猴戏的气势融合在了一起,才将一个活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悟空呈献给了观众。悟空是人?是猴?是神?只有将三者合一才能演绎出一个人们喜爱并热爱的孙悟空!美猴王之追求美由来已久。可以说在有北派猴王始祖杨月楼那时候就开始了,而南派的郑派郑法祥先生又将猴王美推向了当时那个时代的一个极致。

京剧最早源于昆曲,昆曲也孕育了猴戏,但自京剧扎根于民族心灵的时候起,猴戏就开始了它追求美的塑造旅程。那么,究竟是心灵的土壤需要美猴王,还是美猴王需要心灵土地的滋养呢?答案很多,但追求美却是一致没有异议的。

美是永恒的,因为美是真实的。美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需求毋庸置疑,而美,就是一种召唤。美猴王也是一种召唤,召唤着我们这些京剧继承人的脚步,去踏上那坚定不移的,接力不断追求美的征程!美哉呀悟空!然悟空的美究竟表现在哪里?在天宫,在龙宫,在人间仙境,在山川河流,在上天入地,在出神入化……美猴王美在神通广大七十二变,一根金箍棒降妖斗魔,惩恶扬善,却从不恃强凌弱;美在火眼金睛,看穿魑魅魍魉必除之而后快;美在崇尚自由,不畏天帝老儿,神兵压境仍勇于击碎藩篱打破清规戒律!美猴王的美还美在它极美的身段里:腾挪跳跃,一蹲一亮式儿,一个可爱的挠痒,一个轻巧的筋斗……美在表情:一颦一瞋目,一声嬉笑,一个眼神……一切的一切!悟空的美既富于人性又充满了神的魔力;它因人性而美,又因神性而传奇!endprint

猜你喜欢

猴戏美猴王猴王
挑选新猴王
猴戏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美猴王西游记
挑选新猴王
最后的猴戏?
丙申猴年看“猴戏”
真假美猴王(片段)
社会文明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困境与对策——新野猴戏边缘化的思考
猴王闹天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