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旅游对民族技术文化的影响刍议

2014-08-08杨冯磬

艺术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影响

摘 要:民族旅游成为近年来旅游业的主要内容,民族技术文化作为民族地区独特的智慧沉淀,其价值十分巨大的。民族旅游的介入使民族地区的技术文化发生了改变,本文以贵州黎平肇兴侗寨为例,分析民族旅游背景下民族技术文化受到的影响,以期对民族技术文化的保护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民族旅游;民族技术文化;肇兴侗寨;影响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的先民们适应所生息繁衍的自然生态环境的产物,为该民族的大多数成员所普遍接受,共同分享,深层认同,集体维护,世代相传。民族技术文化是各民族利用自然界的各种物质材料,所创造出来的具有民族特色性和民族地域性的技艺文化,它所积淀的是民族智慧和民族优秀的文化结晶。

1 民族旅游背景下肇兴侗族传统民族技术的变化

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地处湘、黔、桂三省交界处,有 “中国第一侗寨”之称,是侗族南部方言地区最大的侗族村寨。侗家人在漫长的农耕历史中,创造出了种类繁多的侗族工艺品,用来满足自身生活所需。近年来民族旅游的兴起,大量游客涌入肇兴体验民俗和民族技术文化,使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民族旅游吸引旅游者之处,主要在于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异质性,而这些异质性的承载物主要是民族技术技艺。肇兴民族技术源于传统的滋养,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技艺精湛的侗布制作工艺、精美绝伦的建筑、原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地居民的经济索求和旅游的开发,也必将注入新鲜的血液,使技术变迁速度加快,适应着现代和传统交替的空间。

(1)生产规模和生产工具的变化。民族旅游带来大批外来游客,旅游市场急剧扩张,原来满足家庭需求的生产量已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这就给了民族工艺品的生产规模扩大生产的契机。表现在生产工具发生了变化,除了保留制作手工艺品原有的工具之外,出现了电动力代替手工动力。肇兴传统的侗布制作工艺中,纺纱织布环节、捶布的工艺环节中所用的生产工具发生了变化。有的是原料的变化,有的是工艺过程中一些小机械化的介入,还有的是在制作造型方面进行了改进,这些变化对于保存完好的民族技术文化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过去侗布的制作过程中,纺纱织布环节是采用传统的侗族织布机来完成的,耗时较长,由于旅游市场的需求,侗布供应量较大,现在许多制作侗布的家庭为了节约时间,绝大多数采取购买市场上机器织好的土布进行靛染,用蓝汞代替了传统的植物染料蓝靛,捶布是为了使涂在布匹上的原料融入布匹实质更为匀称结实。但是捶布的工艺中需要反复的捶打,用木槌一锤一锤地慢慢敲打,而现今的肇兴侗寨的侗布中,有些家庭采用小机械的捶压机,代替了人工捶布的工艺,大大节约了生产的时间,但也因此改变了工具的使用。

(2)销售渠道的拓宽。在旅游地区传统的民族手艺产品原来主要是为了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因此销售的范围多为附近的居民。民族旅游激活传统工艺品的扩大生产后,民族地区的手工艺品逐渐形成自己的旅游品牌,旅游产品的开发根植于深厚的民族技艺,如今肇兴的侗族人制作手工艺品,不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家庭成员的需求,而是进一步扩大了其使用的渠道。肇兴侗寨大力打造的是侗族的亮布,亮布的制作原来有季节性,但在销售量扩大的驱动下也改变原来只有在农闲时才生产的习惯,服务于旅游业。民族旅游品牌的塑造,给民族手工艺品的销售带来了量的飞跃,大大地扩宽了其销售渠道。

(3)用途的改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便捷的现代产品也改变着肇兴侗族的生活。家用电器、大量的塑料制品等以其经济实惠的优势取代了侗族传统的生活用具,如竹编饭卣(盛饭的器皿作用相当于饭盒)、竹编背篓、树皮饭桶等等。从它们的实用性而言,其用途发生了变化,其实用的功能在进一步的减弱,而其装饰性、审美性的价值在民族旅游中逐渐凸显。旅游业的来临,激活了传统技术文化的再复兴之路。在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参与下,一些民族手工技艺在肇兴侗寨呈现,在肇兴新建了许多鼓楼和风雨桥作为观赏的景观,改变了鼓楼原有的功能和文化内涵,更多的是为了纯粹的观赏。虽然传统手工艺用途有了较大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让传统的民族手工艺文化彰显出新的活力,使得很多即将遗失的工艺品得到重新传播。

2 民族旅游背景下肇兴侗寨民族技术文化传承的变化

民族旅游发展引发了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品风格和形式的变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复活、再生,但原来富有宗教意义和仪式礼仪的手工艺品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慢慢丧失了其传统的文化内涵,被赋予新的审美价值。

(1)思想观念的转化。民居的恢复和重建,民族元素在街道上呈现,显示着传统的技术文化在当代有了新的价值,为传统技术文化的复兴提供了可能。肇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旅游, 感受侗族民风,民族旅游的发展给当地带来的不仅仅是在农业收入之外的第三产业收入,而且极大地增强了当地居民对侗族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民族技术文化下所产生的民族手工艺品,在经济利益导向下,手工业者凭借传统手艺改善了自己的生活,这让他们对于自己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手艺有了新的认识,对技艺传承产生了巨大动力。他们已经不仅把传统技艺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还认识和担起了民族技艺传承的责任和使命,更为自觉的守护着祖先留下的手艺。

(2)传承方式扩宽。对于传统手工技艺保护而言,传承空间、主体的重视和参与是最重要的因素,民族旅游使侗族的传统手工艺以活态、动态展现的方式在原有的生存空间中展示、生存。手工技艺为至今还掌握传统手工艺的艺人们带来了经济上的满足,为部分的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保护、技艺的拓展提供了支撑,使得传统是民族技艺在现代的技术时代里得到它自己的价值,必将吸引技艺文化空间内的年轻的一代学习掌握,使其得到有效传承和拓展。如今,手工艺生产的量的需求也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家庭传承方式,招收学徒或者招聘职工进行产业化的加工,拓展了传承渠道。

(3)政府介入增加新的保障。民族技术文化带来巨大的经济生命力和民生改造力,使政府对其充分重视起来,加大了保护传承的力度。在整个贵州,经过政府出台制度,形成了“传承人激励机制”,即每一位县级以上少数民族技术文化传承人都有固定的年补贴,年补贴在3000元至20000元之间,在此基础上如果传承者举办培训班,则根据培训人数和成果来评定给予额外的经济奖励。肇兴侗寨也不例外,可以预见的是,通过政府的有效干预,肇兴的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与保障。

3 关于民族旅游背景下技术文化如何再转化为传统的思考

我们看到,民族旅游为民族技术文化发展提供了后劲,为传统民族技术文化的传承扩宽了道路,而民族技术文化为民族旅游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二者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使得文化发生变迁,使得传统的技术文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传统的民族技术文化在民族旅游的背景下转为新的生产力,而这个过程也是传统技术文化再创造的过程。从另一面辩证地看,如果过分注重刻意的追求旅游商业价值,就会造成文化深层次内涵的忽视和丢失,在旅游地内部刻意地迎合与外部技术文化冲击的双重作用下,肇兴的传统技术文化就会不断地变形、 失真,最终使传承丧失掉“民族”和“文化”的特质。因此,在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好传统民族技术文化保护和开发的度,使其不丢“民族”和“文化”之根,显得尤为重要。 (1)传统民族手工技艺在民族旅游开发过程中要防止空壳化。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发展发生变化。传统在变化的过程受不同因素影响,有的是缓慢的,有的是迅速的,但传统会在变化中不断沉淀,不断地改变着民族价值观,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支撑民族发展的精神。外来旅游者,到肇兴主要是为了体验和了解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一些生活方式及民族文化,寻求的是当地真实的传统民族文化。例如,侗布的制作过程中,涂蛋清和反复捶打的工艺是有别于其他制布的技术,如果将其舍弃就会失去传统技术的核心,失去其特色,剩下的只有“空有其表”。为了能让传统的民族技艺更好地服务于旅游业,人们要不断地从传统中吸取经验,在再创造的过程中避免空壳化,要在开发的过程中传播好民族传统的文化,不要急功近利,舍弃其传统,不要为迎合短期市场价值而牺牲传统。 (2)要挖掘传统技术文化的产品的深度和广度。在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时候,要使得民族技术传统文化产品更加精细、内容更加丰富。在深度方面,通过历史文献资料,进行文化方面的整理,将传统的技术文化进一步完善,用以恢复相关的民族文化风貌,在广度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侗族建筑、手工艺、服饰、宗教为主体,挖掘一些技术流程,让旅游者参与制作过程,如建筑修建的过程、饮食制作的过程、手工艺品制作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要使用传统的技术和工具,因为体验者只是希望在短暂停留的过程中了解这些技艺品是如何制作的,他们不需要批量生产,不需要机器的介入,通过一些体验方式能让这些传统的技术文化进一步得到宣传,也使得表现更加生动和形象化。 (3)保护传统的同时创造出新的“时代传统”。生产民族手工艺品,最大的问题就是机器生产的渗入。纯粹手工制作的民族工艺品对游客的吸引力很大,但由于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太耗时,本身的生产周期一般很长,限制了供应市场的数量,就会形成一个市场缺口,所以这个缺口可以留给机械生产,一些工艺环节中引入新的技术,无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新的图样也给手工艺人一些创作灵感,创作出结合时代和传统的产品。能够满足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不同的审美标准和不同欣赏习惯的人群的需求。所以要应辩证地看待手工技艺与机械生产的关系,在保护传统的同时,并不是要牺牲使用新的技术。因为传统手工艺品得以传承上百年或上千年,其核心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所以我们既不能拒绝现代科技在手工艺品中的应用,但也不能用现代机械完全取代手工技术,如何把握这个度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也是传统缓慢再造过程。 在民族旅游的介入的背景下,民族传统技术文化现代变迁是无可避免的,但这种变迁唤醒了当地居民保护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他们无论是改良技术还是固守传统技术,这都可以看作是一种自觉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开发商及民众都要从保护传统的角度出发去挖掘民族传统技术文化,去合理使用现代技术。那么,传统技术文化也会回馈这些民族技术文化传承者。参考文献:[1] 覃德清.中国文化概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2] 吴迎春,扬晓云.国内民俗旅游开发对民族文化影响研究综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5).[3] 张瑾.民族旅游发展对少数民族妇女影响的人类学探讨——以贵州肇兴侗寨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292295.作者简介:杨冯磬(1986—),女,云南大理人,硕士,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文化。endprint

猜你喜欢

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不同上蔟蔟具对茧丝质影响
影响大师
I Have the Right to Be a Child
Say 'No'Because It's Your Life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