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施武圣宫建筑文化与艺术变迁探究

2014-08-08龚健

艺术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建筑

龚健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11年湖北民族学院大学生创新立项课题《恩施市六角亭老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研究成果摘 要:恩施武圣宫建筑是汉文化流传到恩施地区与本地民间信仰融合的象征物;民间祭祀作为酬谢神明,把歌舞,杂技等戏曲文化与民间的祭祀活动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建筑与宗教、戏曲等艺术共同发展的局面。然而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武圣宫建筑延续这座城市历史的和文化记忆,成为老城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理保护和开发其文化价值都将对整个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恩施武圣宫;建筑;文化与艺术

恩施武圣宫位于老城南门外“葫芦坪”的小山坡上,其建筑与民间信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受传统文化“文拜孔子,武拜关公”的影响,武圣宫便是拜祀关羽的寺庙。关公,即关羽自古便是忠义诚信的代表,民间更是把他尊奉为“武圣”,“财神爷”。因此,武圣宫建筑是汉文化流传到恩施地区与本地民间信仰融合的象征物,逐渐形成了建筑与宗教、戏曲等艺术共同发展的局面。

1 建筑与宗教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宗教文化绝对占据了及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影响人们的思想,生活习俗,更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中华上下五千年,在这千百年的演变中,宗教文化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纳各种文化思想,融会贯通,在建筑、艺术、雕刻、绘画乃至政治、法律、文学、哲学等多发面形成鲜明的特色。一些道教、佛教的经典论著对研究我国古代的哲学、建筑、艺术等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是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象征。恩施本身就是宗教文化底蕴浓郁之地,早在唐朝时期道教与佛教已传入该地,历经多个朝代的发展,道教和佛教文化在当地盛极一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精神支柱,致使恩施老城中寺庙众多,自古便有二十四宫、四十八庙之说,因此老城也有“庙城”之称。先辈们对神明的崇拜造就了寺庙的兴起,神明的形象更是不断地完善,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譬如“灶神、土地、财神、福禄寿三星”等神明逐渐成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寄托,基于对人类道德的规范意识,便造就了生前有功之人,死后为神的标准,武圣关公便是其中代表,于是便造就了恩施老城武圣宫的兴盛。

2 建筑与戏曲

从元朝时期开始戏台的建造于宗教建筑相连,作为酬谢神明之用,民间祭祀都以歌舞,杂技为主,宋朝以后随着戏曲的发展,民间的祭祀活动也与戏曲文化相结合起来。湖北的戏曲文化来源已久,早在宋朝时期就产生了戏文,明清时以汉剧为代表,也称楚剧、汉调、二黄。发展到清朝中期时在全国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戏曲的主要演出地的戏台在当时遍及湖北的各个市、县,现在很多地区都尚有遗址,恩施老城中的武圣宫便是其中之一。寺庙戏台来源于祭祀神明,经过长久的发展,戏台早已融入了寺庙建筑当中,并成为标准的建筑布局。武圣宫戏楼,在布局中将戏台融入了整体布局之中,使戏台成了庙宇不可分割的部分,历史上很多寺庙都直接利用戏台来构造庙宇中的院落,武圣宫也是如此,利用正殿和戏台,看楼及院墙来划分庙内的空间,构成了完整的戏剧观演空间。恩施本身就是一个戏曲文化十分丰富的地区,极具地方特色的戏曲就有五种之多,即南戏、堂戏、灯戏、傩戏、柳子戏。南、灯、傩三戏被纳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对于如此钟爱戏曲文化的恩施人民,武圣宫戏楼这样一个戏曲表演的绝佳之处,自然得多加利用。清朝时期武圣宫是施南府操防营,当时就有戏班子在此,据说每逢农历五月十三,关公生日时,戏班子便在这里真刀真枪唱戏,由此可见武圣宫是当时表演戏曲的场所。由此可推断当时武圣宫的戏台、看楼一定是热闹非凡。当然,在当代媒介传播和影视产业发达的今天,各种影视剧,电视节目层出不穷,对传统的戏剧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如今随着国家越来越注重民间传统艺术,如果能在加强武圣宫等传统建筑的资源优势将这种民间戏曲与地方传统文化建筑融合起来,一定会是打造旅游文化城市的点睛之笔。

3 建筑文化与艺术的发展

六角亭老城区在抗战时期一直都是恩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伴随着国家的发展,人类社区的进步,新型商业区的兴起,老城也开始逐渐没落在时代的步伐下。目前六角亭老城中只剩下居委会、街道办事处等一些基础的政府机关部门和那些一直生活在片古老、宁静的土地上的居民们。传统特色的居民住宅以几乎被整修、翻新殆尽,曾经气派、庄严的六角亭办事处旧址,如今也已是树荫弥漫的民居小院了。那几座在恩施建筑历史上颇具名气的东、西、南、北四座城门楼,其中一些也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见了踪迹。幸存相对完整的南门城楼早已与周边的民居相连,成了民居的一部分,墙壁腐蚀严重,枝蔓横生。早年还香火鼎盛的武圣宫如今也只依靠一把铁锁看管,大门终年紧闭。文化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动力。长期以来,国内外许多专家教授考察施州古城后,都钟爱有加,大为赞赏,很多本地文化工作者积极呼吁,古城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然而其价值和品牌至今还未得到广泛认知。正如一些有识之士所说,如果现在还停留在为古城现状担忧或呼吁保护利用的阶段,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提出为古城的开发利用实际的建议和意见才是重中之重。

在我国现行的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政策中,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是城市文物保护单位,即指古建筑、古遗址、名人故居、石刻、古墓葬等,其二是具有传统风貌的历史文化街区,即指经国家各级地区政府核定公布的文物保留丰富,历史建筑集中,能够较真实、完善地体现传统格局及历史风貌,一些古建筑单独来看并不能成为文物保护单位,但这些集中在一起,价值就得到了极大的升华,就能反映出这一地区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其三是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我国共公布了110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既要保护好城市的文化遗产,也要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居民的生活工作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充分利用历史文化名城中丰富的文化资源,让这些历史资源在城市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发挥促进作用,相应的文化名城中进行城市建设也应与之相呼应,延续特色风貌,创造城市特色避免千篇一律的城市风貌。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恩施老城大都被翻新、甚至毁坏,如何保护、发展以及居民如何安置问题,我们可以从湖南凤凰古城和云南丽江古城等,这些城镇的保护发展的成功案例之中找到恩施老城的发展方向。在这些古城中,居民的既有生活早已成为古城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这个景区特有的文化价值。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现代特色城市的建设基础,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城市特色是一座城市的风貌和内涵,与其他城市存在显著区别的个性。对于历史遗留的财富,作为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不仅要做好保护工作,更加要进行学习、研究,对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样在城市的规划发展中才能更好地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现实情况,推陈出新,创建特色城市。

恩施武圣宫历经朝代变化历史积淀而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不仅是这座城市、民族和国家的历史文化结晶,也是这座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这座城市历史的延续和文化记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对整个城市的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徳喜.湖北传统戏台[DB/OL].http:∥www.abbs.com.cn/huazhong/read.php?cate=10&recid=24701.2008.

[2] 单霁翔.文化遗产•思行文丛.论文卷[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

[3] 苗红磊.木雕[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4] 刘静.文物建筑——许昌历史文化于保护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指导教师(通讯作者):金晖,博士,湖北民族学院教授。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山居中的石建筑
废弃建筑
高一帆
《老建筑》
听,建筑在诉说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超高层建筑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