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四川农村绿色休闲项目经营模式探讨

2014-08-08王菱

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四川省

王菱

摘要:在城乡一体化与农业产业化互动发展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四川省农村绿色休闲项目的消费主体基本情况、消费意愿以及感知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四川省农村绿色休闲项目特征,分析了四川省该项目的发展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发展农村绿色休闲项目的新策略和新模式。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农业产业化;农村绿色休闲项目;四川省

中图分类号:F590.75;TU985.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9-2203-04

Investigating on the New Business Model of Green Leisure Projects in Sichuan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WANG Ling

(Sichuan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 Chengdu 611131,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nd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questionnaires were conducted to find the consumers deman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main consumer in Sichuan Provinces rural green leisure projects, and the consumer wishes and consumer percep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chuan Provinces rural green leisure projects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nstraints was found out. It will provide strategies and modes for developing rural green leisure project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rural green leisure projects; Sichuan province

1城乡一体化与农业产业化的互动发展

农业产业化必然与城乡一体化密切联系,二者之间的整合关系决定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在农业产业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农业组织的创新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农业现代化从本质上说改变了过去一家一户的生产状态,通过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反向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直至最终实现二者的匹配和统一。因此,二者的关系是在相辅相成中共同发展的[2]。

1.1城乡一体化对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性

1.1.1城乡一体化为农业产业化提供重要保障对于农业产业化来说,城乡一体化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重要保障。事实上,由于城市与城市之间,农村与农村之间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资源禀赋的差异,因此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就是要充分利用各地和各种聚落形态的资源优势,进行整合重组实现二者之间发展的合理融合[3]。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才能够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目标。只有按照在协调、集约发展的原则基础上针对特色进行安排,才能健全并完善城乡一体化产业规划体系,推动城乡一体化产业融合发展。这不仅有利于实现城市和乡镇产业间的互补和协调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城市资源的合理流动[4]。资源要素向农村乡镇的流动将不断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1.1.2城乡一体化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发展条件城乡一体化市场的完善能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发展条件。城乡一体化市场流通体系的建立健全能全方位地向农业产业化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解决农业产业化大规模产品买卖难的问题。通过城乡市场的建立和市场融合,还能通过乡镇农产品的流通交易带动批发市场的建设,实现城乡流通市场联动,扩大农产品市场的辐射范围,尽可能地促使更多农产品进入城市市场体系,满足城市需求,进而将更多工业品带入乡镇,实现城乡的共同发展[5]。

1.2农业产业化对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性

1.2.1农业产业化有利于促进第一产业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是只停留于表面,而是有力地向纵深发展,延伸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有利于加快小城镇的发展,从而实现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6]。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不仅能够促进城镇农产品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带动城乡间物流服务业的发展,以利于促进人才、资金以及技术信息的合理流动。

1.2.2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农业产业化使得农民生产行为更多地受市场指导,一方面解决了农产品过剩的问题,另一方面为城市加工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有利于推动加工企业的发展,同时能够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通过城乡资源的整合与互补缩短城乡差距,加速一体化进程[7]。

1.2.3城乡互动更加积极,有利于新型城乡关系的构建城乡二元结构是当前改革中面临的最大障碍,农业产业化的完成有利于实现产业之间的互动,实现城乡之间在资源、经济、生态环境之间的优势互补,打破城乡隔离封闭的状态。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其产业化的实现都能够为城乡一体化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8]。农产品剩余是城市存在的基础,虽然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居民涌入城市,但这种转移并没有真正实现农业向工业的转移,只是人口在地域上的流动,同时还会产生双重边缘化的问题。预防和治理这种边缘化问题就在于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经济向产业化经济发展的转移,加强农村生活的吸引力,实现第一产业经营的回归,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一体化基础问题[9]。

2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四川省农村绿色休闲项目的新需求分析

农村绿色休闲项目是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城乡联系最紧密的农业产业化项目,能够快速吸引城市资金、信息及资源进入农村市场[10]。四川省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资源为农村绿色休闲项目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四川省观光项目发展较快,休闲项目则迟迟未能取得突破。在此基础上,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四川省内农村绿色休闲项目进行需求调查,以此作为四川省农村绿色休闲项目制约因素以及模式探讨的研究基础。

2.1问卷设计及样本情况

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问卷392份,其中有效问卷317份。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主要包括被调查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个人月收入(表1)。

2.2调查结果

农村绿色休闲旅游项目参与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休闲旅游次数、停留时间、平均支出、同伴类型等(表2)。通过行为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两次参与休闲项目的人数比例最高,达到了41.2%,这说明农村绿色休闲旅游项目对吸引游客再次参与有一定的作用,而首次参与的游客比例也高达31.2%,这说明四川省农村绿色休闲项目仍有较大的市场潜力。68.9%的游客表示仅会停留一个白天,人均消费主要集中在100~300元。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四川省农村绿色休闲项目的参与者以家庭为主,年龄以中、高年龄层为主。

endprint

从游客参与动机来看,主要有以下4个因素,总解释变量达到80.67%。4个因素分别为:第一,身心放松与修养:主要包括心理放松,身体放松,缓解压力,远离都市,解释变量达到28.80%;第二,人际关系处理及培养:主要包括结识新朋友,维护朋友感情,解释变量比例为17.23%;第三,学习类因素:主要包括学习周边事物,体验农村生活,挑战自我能力,解释变量为11.48%;第四,亲情培养,主要是与家人相处增进归属感,解释变量为23.16%。从信息来源来看,三大信息来源比例为91.45%,主要为:第一,大众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获取方式,比例为62.74%;第二,参考他人意见,主要是指参考亲朋好友意见,旅行社资料等,比例为18.95%;第三,专业渠道,主要是指通过翻阅专业书籍等方式获取,比例为9.76%。从评价标准来看,游客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解释变量比例达到87.50%:项目环境与设施,比例为23.80%;团体参与程度,比例为38.40%;远离人群的生活体验,比例为25.30%。

3四川省农村绿色休闲项目制约因素分析

综合上述四川省农村绿色休闲项目的需求分析可以看出,消费者对消费体验与硬件设施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根据四川省当前休闲项目的开发程度,目前仍然存在制约其发展的多重因素。

3.1规模较小,难以实现规模效应

规模较小,难以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发挥有效作用[11]。通过对四川省部分地区农业休闲项目的考察可以发现,休闲项目分布较为分散,均处在各自为战的阶段,规模相对较小,目标市场定位并不明确,且项目实施之前差异性较小,同质性过强,大大限制了参与者的二次参与积极性。由于农业绿色休闲项目仅处于起步阶段。其本身的规模与行业竞争格局决定了其无法将农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造成项目缺乏竞争力,一方面无法满足当前休闲项目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也难以发挥拓展潜在市场的作用。在此情况下,该产业难以带动有效的农村人口就业,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难以发挥有效作用,不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实现。

3.2管理水平有限,影响整体形象

管理水平不高可能会损伤农村绿色休闲项目的形象,未来形象的扭转需要更加巨大的投入。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安全隐患。目前很多农村绿色休闲项目主要是自发设立,因此其在安全设施上并未做好充分准备;第二,从业人员普遍缺乏从业应有的安全、卫生以及服务意识,影响消费者的参与感知;第三,卫生条件未能标准化。此外,由于淡旺季与不同资源间的差异导致资源大量浪费,而在这种资源差异基础上出现的乱定价以及乱拉客问题导致消费者感知满意程度大大降低。这种管理水平的缺陷直接制约第三产业的发展,影响农村居民参与第三产业的积极性,制约城乡之间的统筹发展。

3.3产业链不完整,不利于持续发展

当前四川省农村绿色休闲项目普遍采取农家乐与景点观光的模式,而在休闲农业发展的产业链中并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有效延伸,大多数农村绿色休闲项目仍然只停留在采摘、观赏、垂钓等最基本活动的基础上,缺乏相关产业的有效支持[12]。大多数从业者相对短视,仅注重眼前利益,其产品提供仅限于住宿餐饮等,缺乏产品持久动力。

4四川省农村绿色休闲项目的新模式及策略探讨

农村绿色休闲项目是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发展农村绿色休闲项目是实现农业产业化,进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

4.1加强合理规划和布局

从源头上,要始终在城乡一体化的框架下对农村绿色休闲项目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根据四川省对现代农业产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农村绿色生态项目需要在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以城乡统筹为导向,实现人文、自然与经济的合理融合。

4.2实现资源整合优化

要整合资源塑造个性,培育优质项目集群。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整合资源,充分发掘农村绿色休闲项目的功能,将其从单纯的度假向度假与观光相结合发展,积极引导附近农村绿色观光项目的整合,形成绿色观光项目的产品圈,从而延长消费者参与的时间[13]。同时,要积极利用观光圈内各家的特色和资源,提升项目自身的软件和硬件水平,完善标准化服务流程,进而形成市场主体多元化,规模层次多样化,激发农村绿色休闲产业活力。

4.3有效延伸产业链

根据上文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四川省农村绿色休闲项目仍然以粗放型为主,休闲项目产品具有较强的局限性,仅集中于农产品轻接触类项目(如采摘、垂钓等),但实际上农村绿色休闲项目具有潜在产业链延伸,只有把握了这些潜在的产业链部分才能够充分实现以点带面地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14]。建议将农村绿色休闲项目与种子研发培育、金融、互联网等行业相结合,打造农村绿色休闲项目的产-游-销一条龙,进而更好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也能够吸引优质人才回流农村,为城乡一体化做好人才储备。

4.4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要充分利用四川省优质旅游资源,将旅游资源与农村绿色休闲项目相结合。四川省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多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以及国家级重点风景区。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高山、山地、峡谷、盆地、丘陵、平原、江河湖泊、温泉瀑布、喀斯特地形等一应俱全。目前四川省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4处(黄龙、九寨沟、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国家4A级旅游景区17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5处,国际级自然保护区25个。丰富的旅游资源与多变的地貌特征以及四川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口的分布,都决定了四川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将旅游资源与农村绿色休闲项目相结合,实现观光休闲的二合一效应。建议以九寨沟、黄龙景区为试点,开发周边农村相应的绿色休闲项目,实现观光资源对农村绿色休闲项目的完美支撑。

参考文献:

[1] SHARPLEY R. Rural tourism and the challenge of tourism diversification: The case of Cyprus[J]. Tourism Management,2002, 23(3):233-244.

[2] HOHN H J H. Agritourism——a new sector of rural integrated development: Malaysia and Germany as case studies[J]. Geography & Development, 1994,44:40-58.

[3] 冯雷,解慧,孔祥敏.城市郊区农业产业化与城乡一体化联动发展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24(2):116-120.

[4] BOGETOFT P, OLESEN H B. Ten rules of thumb in contract design: Lessons from Danish agriculture[J]. European 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2,29(2):185-204.

[5] FRANK S D, HENDERSON D R. Transaction cost as determinants of vertical coordination in the U. S. food industries[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2,74:941-950.

[6] KNOEBER C R, THURMAN W N. Don't count your chickens: Risk and risk shifting in the broiler industry[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5,77(3):486-496.

[7] GALIZZI G, VENTURINI L. Vertical Relationships and Coordination in the Food System[M]. New York: Physica-Verlag, 1999.

[8] 张前程.农村生产合作组织对农业产业化的推动机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6):1-4.

[9] 周立群,曹利群.农村经济组织形态的演变与创新——山东莱阳市农业产业化调查报告[J],经济研究,2001(1):69-75,83.

[10] 吴玺玫.新形势下农业产业化组织结构形式探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0-45.

[11] 李元元,杨洁.基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策略[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67-69.

[12] 胡新艳,沈中旭.“公司+农户”型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契约治理的个案研究[J].经济纵横,2009(12):83-86.

[13] 高强,高仁德,丁慧媛.农民组织化与农业产业化联动发展机制研究——基于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视角[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2(1):85-90.

[14] 冯雷,崔月华.论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及城乡一体化的关系[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4):21-22.

endprint

从游客参与动机来看,主要有以下4个因素,总解释变量达到80.67%。4个因素分别为:第一,身心放松与修养:主要包括心理放松,身体放松,缓解压力,远离都市,解释变量达到28.80%;第二,人际关系处理及培养:主要包括结识新朋友,维护朋友感情,解释变量比例为17.23%;第三,学习类因素:主要包括学习周边事物,体验农村生活,挑战自我能力,解释变量为11.48%;第四,亲情培养,主要是与家人相处增进归属感,解释变量为23.16%。从信息来源来看,三大信息来源比例为91.45%,主要为:第一,大众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获取方式,比例为62.74%;第二,参考他人意见,主要是指参考亲朋好友意见,旅行社资料等,比例为18.95%;第三,专业渠道,主要是指通过翻阅专业书籍等方式获取,比例为9.76%。从评价标准来看,游客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解释变量比例达到87.50%:项目环境与设施,比例为23.80%;团体参与程度,比例为38.40%;远离人群的生活体验,比例为25.30%。

3四川省农村绿色休闲项目制约因素分析

综合上述四川省农村绿色休闲项目的需求分析可以看出,消费者对消费体验与硬件设施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根据四川省当前休闲项目的开发程度,目前仍然存在制约其发展的多重因素。

3.1规模较小,难以实现规模效应

规模较小,难以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发挥有效作用[11]。通过对四川省部分地区农业休闲项目的考察可以发现,休闲项目分布较为分散,均处在各自为战的阶段,规模相对较小,目标市场定位并不明确,且项目实施之前差异性较小,同质性过强,大大限制了参与者的二次参与积极性。由于农业绿色休闲项目仅处于起步阶段。其本身的规模与行业竞争格局决定了其无法将农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造成项目缺乏竞争力,一方面无法满足当前休闲项目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也难以发挥拓展潜在市场的作用。在此情况下,该产业难以带动有效的农村人口就业,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难以发挥有效作用,不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实现。

3.2管理水平有限,影响整体形象

管理水平不高可能会损伤农村绿色休闲项目的形象,未来形象的扭转需要更加巨大的投入。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安全隐患。目前很多农村绿色休闲项目主要是自发设立,因此其在安全设施上并未做好充分准备;第二,从业人员普遍缺乏从业应有的安全、卫生以及服务意识,影响消费者的参与感知;第三,卫生条件未能标准化。此外,由于淡旺季与不同资源间的差异导致资源大量浪费,而在这种资源差异基础上出现的乱定价以及乱拉客问题导致消费者感知满意程度大大降低。这种管理水平的缺陷直接制约第三产业的发展,影响农村居民参与第三产业的积极性,制约城乡之间的统筹发展。

3.3产业链不完整,不利于持续发展

当前四川省农村绿色休闲项目普遍采取农家乐与景点观光的模式,而在休闲农业发展的产业链中并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有效延伸,大多数农村绿色休闲项目仍然只停留在采摘、观赏、垂钓等最基本活动的基础上,缺乏相关产业的有效支持[12]。大多数从业者相对短视,仅注重眼前利益,其产品提供仅限于住宿餐饮等,缺乏产品持久动力。

4四川省农村绿色休闲项目的新模式及策略探讨

农村绿色休闲项目是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发展农村绿色休闲项目是实现农业产业化,进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

4.1加强合理规划和布局

从源头上,要始终在城乡一体化的框架下对农村绿色休闲项目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根据四川省对现代农业产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农村绿色生态项目需要在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以城乡统筹为导向,实现人文、自然与经济的合理融合。

4.2实现资源整合优化

要整合资源塑造个性,培育优质项目集群。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整合资源,充分发掘农村绿色休闲项目的功能,将其从单纯的度假向度假与观光相结合发展,积极引导附近农村绿色观光项目的整合,形成绿色观光项目的产品圈,从而延长消费者参与的时间[13]。同时,要积极利用观光圈内各家的特色和资源,提升项目自身的软件和硬件水平,完善标准化服务流程,进而形成市场主体多元化,规模层次多样化,激发农村绿色休闲产业活力。

4.3有效延伸产业链

根据上文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四川省农村绿色休闲项目仍然以粗放型为主,休闲项目产品具有较强的局限性,仅集中于农产品轻接触类项目(如采摘、垂钓等),但实际上农村绿色休闲项目具有潜在产业链延伸,只有把握了这些潜在的产业链部分才能够充分实现以点带面地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14]。建议将农村绿色休闲项目与种子研发培育、金融、互联网等行业相结合,打造农村绿色休闲项目的产-游-销一条龙,进而更好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也能够吸引优质人才回流农村,为城乡一体化做好人才储备。

4.4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要充分利用四川省优质旅游资源,将旅游资源与农村绿色休闲项目相结合。四川省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多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以及国家级重点风景区。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高山、山地、峡谷、盆地、丘陵、平原、江河湖泊、温泉瀑布、喀斯特地形等一应俱全。目前四川省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4处(黄龙、九寨沟、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国家4A级旅游景区17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5处,国际级自然保护区25个。丰富的旅游资源与多变的地貌特征以及四川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口的分布,都决定了四川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将旅游资源与农村绿色休闲项目相结合,实现观光休闲的二合一效应。建议以九寨沟、黄龙景区为试点,开发周边农村相应的绿色休闲项目,实现观光资源对农村绿色休闲项目的完美支撑。

参考文献:

[1] SHARPLEY R. Rural tourism and the challenge of tourism diversification: The case of Cyprus[J]. Tourism Management,2002, 23(3):233-244.

[2] HOHN H J H. Agritourism——a new sector of rural integrated development: Malaysia and Germany as case studies[J]. Geography & Development, 1994,44:40-58.

[3] 冯雷,解慧,孔祥敏.城市郊区农业产业化与城乡一体化联动发展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24(2):116-120.

[4] BOGETOFT P, OLESEN H B. Ten rules of thumb in contract design: Lessons from Danish agriculture[J]. European 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2,29(2):185-204.

[5] FRANK S D, HENDERSON D R. Transaction cost as determinants of vertical coordination in the U. S. food industries[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2,74:941-950.

[6] KNOEBER C R, THURMAN W N. Don't count your chickens: Risk and risk shifting in the broiler industry[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5,77(3):486-496.

[7] GALIZZI G, VENTURINI L. Vertical Relationships and Coordination in the Food System[M]. New York: Physica-Verlag, 1999.

[8] 张前程.农村生产合作组织对农业产业化的推动机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6):1-4.

[9] 周立群,曹利群.农村经济组织形态的演变与创新——山东莱阳市农业产业化调查报告[J],经济研究,2001(1):69-75,83.

[10] 吴玺玫.新形势下农业产业化组织结构形式探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0-45.

[11] 李元元,杨洁.基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策略[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67-69.

[12] 胡新艳,沈中旭.“公司+农户”型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契约治理的个案研究[J].经济纵横,2009(12):83-86.

[13] 高强,高仁德,丁慧媛.农民组织化与农业产业化联动发展机制研究——基于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视角[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2(1):85-90.

[14] 冯雷,崔月华.论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及城乡一体化的关系[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4):21-22.

endprint

从游客参与动机来看,主要有以下4个因素,总解释变量达到80.67%。4个因素分别为:第一,身心放松与修养:主要包括心理放松,身体放松,缓解压力,远离都市,解释变量达到28.80%;第二,人际关系处理及培养:主要包括结识新朋友,维护朋友感情,解释变量比例为17.23%;第三,学习类因素:主要包括学习周边事物,体验农村生活,挑战自我能力,解释变量为11.48%;第四,亲情培养,主要是与家人相处增进归属感,解释变量为23.16%。从信息来源来看,三大信息来源比例为91.45%,主要为:第一,大众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获取方式,比例为62.74%;第二,参考他人意见,主要是指参考亲朋好友意见,旅行社资料等,比例为18.95%;第三,专业渠道,主要是指通过翻阅专业书籍等方式获取,比例为9.76%。从评价标准来看,游客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解释变量比例达到87.50%:项目环境与设施,比例为23.80%;团体参与程度,比例为38.40%;远离人群的生活体验,比例为25.30%。

3四川省农村绿色休闲项目制约因素分析

综合上述四川省农村绿色休闲项目的需求分析可以看出,消费者对消费体验与硬件设施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根据四川省当前休闲项目的开发程度,目前仍然存在制约其发展的多重因素。

3.1规模较小,难以实现规模效应

规模较小,难以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发挥有效作用[11]。通过对四川省部分地区农业休闲项目的考察可以发现,休闲项目分布较为分散,均处在各自为战的阶段,规模相对较小,目标市场定位并不明确,且项目实施之前差异性较小,同质性过强,大大限制了参与者的二次参与积极性。由于农业绿色休闲项目仅处于起步阶段。其本身的规模与行业竞争格局决定了其无法将农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造成项目缺乏竞争力,一方面无法满足当前休闲项目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也难以发挥拓展潜在市场的作用。在此情况下,该产业难以带动有效的农村人口就业,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难以发挥有效作用,不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实现。

3.2管理水平有限,影响整体形象

管理水平不高可能会损伤农村绿色休闲项目的形象,未来形象的扭转需要更加巨大的投入。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安全隐患。目前很多农村绿色休闲项目主要是自发设立,因此其在安全设施上并未做好充分准备;第二,从业人员普遍缺乏从业应有的安全、卫生以及服务意识,影响消费者的参与感知;第三,卫生条件未能标准化。此外,由于淡旺季与不同资源间的差异导致资源大量浪费,而在这种资源差异基础上出现的乱定价以及乱拉客问题导致消费者感知满意程度大大降低。这种管理水平的缺陷直接制约第三产业的发展,影响农村居民参与第三产业的积极性,制约城乡之间的统筹发展。

3.3产业链不完整,不利于持续发展

当前四川省农村绿色休闲项目普遍采取农家乐与景点观光的模式,而在休闲农业发展的产业链中并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有效延伸,大多数农村绿色休闲项目仍然只停留在采摘、观赏、垂钓等最基本活动的基础上,缺乏相关产业的有效支持[12]。大多数从业者相对短视,仅注重眼前利益,其产品提供仅限于住宿餐饮等,缺乏产品持久动力。

4四川省农村绿色休闲项目的新模式及策略探讨

农村绿色休闲项目是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发展农村绿色休闲项目是实现农业产业化,进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

4.1加强合理规划和布局

从源头上,要始终在城乡一体化的框架下对农村绿色休闲项目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根据四川省对现代农业产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农村绿色生态项目需要在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以城乡统筹为导向,实现人文、自然与经济的合理融合。

4.2实现资源整合优化

要整合资源塑造个性,培育优质项目集群。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整合资源,充分发掘农村绿色休闲项目的功能,将其从单纯的度假向度假与观光相结合发展,积极引导附近农村绿色观光项目的整合,形成绿色观光项目的产品圈,从而延长消费者参与的时间[13]。同时,要积极利用观光圈内各家的特色和资源,提升项目自身的软件和硬件水平,完善标准化服务流程,进而形成市场主体多元化,规模层次多样化,激发农村绿色休闲产业活力。

4.3有效延伸产业链

根据上文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四川省农村绿色休闲项目仍然以粗放型为主,休闲项目产品具有较强的局限性,仅集中于农产品轻接触类项目(如采摘、垂钓等),但实际上农村绿色休闲项目具有潜在产业链延伸,只有把握了这些潜在的产业链部分才能够充分实现以点带面地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14]。建议将农村绿色休闲项目与种子研发培育、金融、互联网等行业相结合,打造农村绿色休闲项目的产-游-销一条龙,进而更好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也能够吸引优质人才回流农村,为城乡一体化做好人才储备。

4.4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要充分利用四川省优质旅游资源,将旅游资源与农村绿色休闲项目相结合。四川省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多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以及国家级重点风景区。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高山、山地、峡谷、盆地、丘陵、平原、江河湖泊、温泉瀑布、喀斯特地形等一应俱全。目前四川省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4处(黄龙、九寨沟、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国家4A级旅游景区17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5处,国际级自然保护区25个。丰富的旅游资源与多变的地貌特征以及四川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口的分布,都决定了四川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将旅游资源与农村绿色休闲项目相结合,实现观光休闲的二合一效应。建议以九寨沟、黄龙景区为试点,开发周边农村相应的绿色休闲项目,实现观光资源对农村绿色休闲项目的完美支撑。

参考文献:

[1] SHARPLEY R. Rural tourism and the challenge of tourism diversification: The case of Cyprus[J]. Tourism Management,2002, 23(3):233-244.

[2] HOHN H J H. Agritourism——a new sector of rural integrated development: Malaysia and Germany as case studies[J]. Geography & Development, 1994,44:40-58.

[3] 冯雷,解慧,孔祥敏.城市郊区农业产业化与城乡一体化联动发展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24(2):116-120.

[4] BOGETOFT P, OLESEN H B. Ten rules of thumb in contract design: Lessons from Danish agriculture[J]. European 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2,29(2):185-204.

[5] FRANK S D, HENDERSON D R. Transaction cost as determinants of vertical coordination in the U. S. food industries[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2,74:941-950.

[6] KNOEBER C R, THURMAN W N. Don't count your chickens: Risk and risk shifting in the broiler industry[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5,77(3):486-496.

[7] GALIZZI G, VENTURINI L. Vertical Relationships and Coordination in the Food System[M]. New York: Physica-Verlag, 1999.

[8] 张前程.农村生产合作组织对农业产业化的推动机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6):1-4.

[9] 周立群,曹利群.农村经济组织形态的演变与创新——山东莱阳市农业产业化调查报告[J],经济研究,2001(1):69-75,83.

[10] 吴玺玫.新形势下农业产业化组织结构形式探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0-45.

[11] 李元元,杨洁.基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策略[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67-69.

[12] 胡新艳,沈中旭.“公司+农户”型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契约治理的个案研究[J].经济纵横,2009(12):83-86.

[13] 高强,高仁德,丁慧媛.农民组织化与农业产业化联动发展机制研究——基于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视角[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2(1):85-90.

[14] 冯雷,崔月华.论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及城乡一体化的关系[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4):21-22.

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四川省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南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苗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邛崃市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与对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