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协同医疗服务体系研究

2014-08-08严魁高晓波李萍

移动通信 2014年8期
关键词:区域间医药卫生基层医院

严魁+高晓波+李萍

【摘要】针对我国医药卫生现状,提出了协同医疗服务体系。作为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协同医疗服务体系的目标是通过协同会诊、协同诊断、协同转诊、协同预约和协同医学教育五大业务的建设,在区域内的层级医院和区域间的对口支援医院之间建立业务协同,从根本上提升基层和偏远地区的服务水平,实现医患资源的合理分配。

【关键词】协同医疗服务体系协同会诊协同诊断协同转诊协同预约协同医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F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10(2014)-08-0086-04

Researchon Collaborative Medical Service System Based on Information Platform

YAN Kui, GAO Xiao-bo, LI Ping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tatus of domestic medicine and health, a collaborative medical service system is proposed. As a new medical service system, it aims to establish business collaboration between level hospitals in the region and inter-regional counterpart support hospitals by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aborative consultation, collaborative diagnosis, collaborative referral, collaborative appointment and collaborative medical education. The service level of base and remote areas can be improved to achieve the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medical resources.

[Key words]collaborative medical service system collaborative consultationcollaborative diagnosis collaborative referralcollaborative appointmentcollaborative medical education

1 我国医药卫生现状

目前,“看病难、看病贵”仍然是我国社会面临的热点问题之一,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错综复杂,主要表现在民众就医的盲从、基层医疗水平有限和协作医疗体系没有形成三个方面。随着我国经济长期、持续、高速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民众而言,由于生命的唯一性和医学的专业性,在我国医疗服务分级制度还没有形成之际,人们无论大病、小病都选择大医院、名医成为必然;就医疗服务机构而言,区域内层级医院之间还没有形成协作体系,区域间也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对口支援体系;就医药卫生队伍而言,人才培养的专业性突出且分布不均衡。面对海量诉求,高端医疗服务资源必然紧缺,因此上述三个方面任何一项如果不能彻底解决,都将无法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要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民众的积极响应、医院的全力配合、医技企业的技术攻坚,以及各级机构围绕“唤回信心、建立协作、加大培养、强化一线”十六字方针做好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具体如下:

(1)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建设,唤回患者基层就医的信心。

我国医疗资源紧缺是一种相对紧缺,并非绝对紧缺,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是民众对于基层医疗信心的缺失。需要各级政府政策倾斜、各级单位密切配合,通过行政干预、政策倾斜、技术配套等手段,共同促进唤回患者基层就医的信心。

(2)建立区域内层级医院和区域间对口医院协作,共享医技资源。

我国部分地区、个别医院间已经开展远程会诊业务,但仍处于协作医疗的初级阶段,区域内和区域间真正的医疗协作还没有形成。就医疗资源而言,我国城市分布着大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县级医院,需要在区域内建立协作医疗体系,以激活基层存量资源;同时,还需要加强区域间的协作,局部共享医技资源,缩小区域医疗差距。

(3)加强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培养,尤其是全科医生培养。

我国医学院的培养是以专科医务工作者培养为主,大量专业人才毕业后进入专科医院和高级别的综合性医院,从而制约了优秀毕业生进入基层医院工作。就基层医疗机构队伍建设而言,不仅需要既有队伍的再培养,而且还要有青年才俊的输入,尤其是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

(4)强化一线服务队伍与服务体系,从根本上分流患者群体。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县级医院作为我国最主要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着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以及慢性病护理、流行性疾病的预防等工作,责任大、科目全。就医疗患者分流而言,应重视基层医疗服务机构,需要通过行政干预、制定专科医院或高级别综合性医院进行对口支撑政策,落实医院/部门/医生的绩效考核指标、奖惩并举;通过政策倾斜,提高基层医院人、财、物的配给,夯实一线医疗服务机构的队伍、提升一线医疗服务机构的能力,切实分流患者群体。

2 协同医疗的提出

当然,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一根本问题,涉及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多个方面,这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各级政府、各级单位的密切配合,应围绕“唤回信心、建立协作、加大培养、强化一线”的核心思想分步骤、分阶段进行建设。如果说唤回信心是一个阶段性目标,那么建立协作、加大培养、强化一线就是三大具体措施;如果说加大培养、强化一线是两大长期措施,那么建立协作就是一个短期措施,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面对这一长期性、系统性问题,需要相关机构建立中长期规划,以“建立协作”为抓手、以信息化为驱动,做好区域内和区域间协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3 协同医疗产品与方案

3.1协同医疗服务体系目标与定义

协同医疗服务体系如图1所示。协同医疗是远程医疗的更高阶段,无论是在服务内容还是服务空间上都有大幅度提升。

所谓协同医疗,是以“区内集团化”和“区间对口支援”为目标,在区域内整合层级医院资源和区域间对口支援医院资源,充分利用统一通信、物联网、云计算等前沿技术,通过相互协作,面向区域内和区域间患者提供及时、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在服务内容上,其涵盖协同医疗服务和协同医学教育两大部分。

3.2协同医疗服务体系产品构成

协同医疗服务体系产品构成如图2所示。

协同医疗以医学治疗服务为根本,包括协同会诊、协同诊断、协同转诊、协同预约四个部分。其中,协同会诊以高清视频会议为基础、以协同会诊管理系统为核心,实现普通会诊和大会诊服务;协同诊断以高清视频会议为基础、以协同诊断管理系统为核心,实现远距离患者基础资料、检查/检验资料、医嘱资料等信息的实时和非实时传送,向异地患者提供及时、高质量的医疗诊断;协同转诊以协同转诊管理系统为核心,实现患者资料上转与下转,保证病历资料的完整性和持续性;协同预约以协同预约管理系统为核心,向基层医生提供医技检查预约和专家预约两项服务。协同会诊、协同诊断、协同转诊、协同预约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协同医疗。

endprint

协同医学教育以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为根本,包括手术示教、题库与考试、教学管理三个部分。其中,手术示教以高清视频会议为基础,通过手术录播功能,实现手术实时和非实时的实景手术教学服务;题库与考试以医学、药学、护理学题库为基础,向医务工作者提供单项练习、模拟考试和联机考试服务;教学管理以教学计划为主干,涵盖组织机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活动管理等全方位教学管理服务。手术示教、题库与考试、教学管理可实现全学科、多角度的教学服务。

3.3协同医疗服务体系结构

协同医疗服务体系应用场景如图3所示。

整个系统分为基础设施、协同医疗服务、协同医学教育三个部分。其中,基础设施包括协同医疗云中心、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建设;协同医疗和协同医学教育服务平台采用集中式建设模式,应用云服务架构,中心点可以架构在云计算的数据中心之上,向区域内和区域间医院提供协同会诊、协同诊断、协同转诊、协同预约、手术示教、题库与考试、教学管理服务。

4 协同医疗建设意义

协同医疗以远程医疗服务为基础,在服务内容和服务区位上进行大范围延伸,其目标是实现区域内和区域间医院资源整合,建立医疗联动服务机制,局部缓解我国医药卫生面临的“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问题。通过协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不仅将有效地联动专科医院(或高级别综合医院)、社区卫生中心以及县医院医疗资源,而且实现医疗服务制度的创新,打破“服务孤岛、业务烟囱”,形成医联绿洲,既有益于医联各个主体,也有益于民众。对于中心医院而言,延伸中心医院综合医疗服务半径,扩大高价值患者在基层的筛选范围;降低普通患者接诊比例,提升高技能医生单位劳动价值;扩大高价值患者就诊比例和数量,增加整体收入水平;实行分级就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减少普通患者就诊比例;加大重大疾病诊断与治疗数量和水平,树立良好的对外服务形象。对于基层医院而言,通过知识共享和协同医疗,将提升基层医院服务质量;通过提升基层医院服务质量,将改善基层医疗服务形象;通过改善基层医院服务形象,将扩大基层医院患者就诊数量;通过扩大基层医院患者就诊数量,将增加基层医院收入水平。对于普通医生而言,通过知识共享和医学教育,将提升诊断与治疗技能;通过提升诊断与治疗技能,将提高医生服务质量;通过医生培训,将增加住院医生培训通过比率和其他医生职业技能;通过协同医疗体系建设与持续运营,将缩小中心医院和基层医院培训差距,营造相对公平的培训环境。对于患者而言,通过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将方便患者就近医疗;通过方便的就近医疗服务,将节省医疗成本开销。对于政府而言,通过协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通过民众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将改善民生,树立良好的政府对外服务形象;通过协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将推进新产业落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协同医疗作为协作医疗、加大培养、强化一线三大措施之一,将有效地实现区域内和区域间医疗资源整合,对于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起到积极作用和立竿见影的效果,其意义不言而喻。但是,协作医疗推动面临多个区域、多个主体,制约因素繁多,截至目前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因此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笔者作为医药卫生信息化的建设者之一,立足我国现状、结合行业经验、参考国家规范,提出协同医疗服务体系的解决方案和发展思路。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与大家共话我国医药卫生体系的美好未来。★

作者简介

严魁:计算机学士、金融学硕士。先后从事过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产品管理、架构设计、战略规划等工作;业务领域涉及电信、移动、联通、医疗、教育等行业。围绕“民生”这一核心主题,在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旅游四大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发表论文多篇。

高晓波:工程硕士,现任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浦东新区计算机协会常务理事。从事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工作已有15年,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区域卫生信息化有深入的研究,具有多年信息部门主管、项目经理及团队管理的丰富经验。

李萍:研究员,医学硕士,现任同济大学预防医学硕士生导师、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副院长,2011年获得国家信息安全测评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证书。在上海市5个专业委员会任委员、3个市级质控中心任评审专家,近三年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9篇、发表SCI收录文章3篇。

endprint

协同医学教育以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为根本,包括手术示教、题库与考试、教学管理三个部分。其中,手术示教以高清视频会议为基础,通过手术录播功能,实现手术实时和非实时的实景手术教学服务;题库与考试以医学、药学、护理学题库为基础,向医务工作者提供单项练习、模拟考试和联机考试服务;教学管理以教学计划为主干,涵盖组织机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活动管理等全方位教学管理服务。手术示教、题库与考试、教学管理可实现全学科、多角度的教学服务。

3.3协同医疗服务体系结构

协同医疗服务体系应用场景如图3所示。

整个系统分为基础设施、协同医疗服务、协同医学教育三个部分。其中,基础设施包括协同医疗云中心、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建设;协同医疗和协同医学教育服务平台采用集中式建设模式,应用云服务架构,中心点可以架构在云计算的数据中心之上,向区域内和区域间医院提供协同会诊、协同诊断、协同转诊、协同预约、手术示教、题库与考试、教学管理服务。

4 协同医疗建设意义

协同医疗以远程医疗服务为基础,在服务内容和服务区位上进行大范围延伸,其目标是实现区域内和区域间医院资源整合,建立医疗联动服务机制,局部缓解我国医药卫生面临的“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问题。通过协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不仅将有效地联动专科医院(或高级别综合医院)、社区卫生中心以及县医院医疗资源,而且实现医疗服务制度的创新,打破“服务孤岛、业务烟囱”,形成医联绿洲,既有益于医联各个主体,也有益于民众。对于中心医院而言,延伸中心医院综合医疗服务半径,扩大高价值患者在基层的筛选范围;降低普通患者接诊比例,提升高技能医生单位劳动价值;扩大高价值患者就诊比例和数量,增加整体收入水平;实行分级就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减少普通患者就诊比例;加大重大疾病诊断与治疗数量和水平,树立良好的对外服务形象。对于基层医院而言,通过知识共享和协同医疗,将提升基层医院服务质量;通过提升基层医院服务质量,将改善基层医疗服务形象;通过改善基层医院服务形象,将扩大基层医院患者就诊数量;通过扩大基层医院患者就诊数量,将增加基层医院收入水平。对于普通医生而言,通过知识共享和医学教育,将提升诊断与治疗技能;通过提升诊断与治疗技能,将提高医生服务质量;通过医生培训,将增加住院医生培训通过比率和其他医生职业技能;通过协同医疗体系建设与持续运营,将缩小中心医院和基层医院培训差距,营造相对公平的培训环境。对于患者而言,通过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将方便患者就近医疗;通过方便的就近医疗服务,将节省医疗成本开销。对于政府而言,通过协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通过民众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将改善民生,树立良好的政府对外服务形象;通过协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将推进新产业落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协同医疗作为协作医疗、加大培养、强化一线三大措施之一,将有效地实现区域内和区域间医疗资源整合,对于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起到积极作用和立竿见影的效果,其意义不言而喻。但是,协作医疗推动面临多个区域、多个主体,制约因素繁多,截至目前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因此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笔者作为医药卫生信息化的建设者之一,立足我国现状、结合行业经验、参考国家规范,提出协同医疗服务体系的解决方案和发展思路。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与大家共话我国医药卫生体系的美好未来。★

作者简介

严魁:计算机学士、金融学硕士。先后从事过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产品管理、架构设计、战略规划等工作;业务领域涉及电信、移动、联通、医疗、教育等行业。围绕“民生”这一核心主题,在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旅游四大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发表论文多篇。

高晓波:工程硕士,现任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浦东新区计算机协会常务理事。从事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工作已有15年,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区域卫生信息化有深入的研究,具有多年信息部门主管、项目经理及团队管理的丰富经验。

李萍:研究员,医学硕士,现任同济大学预防医学硕士生导师、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副院长,2011年获得国家信息安全测评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证书。在上海市5个专业委员会任委员、3个市级质控中心任评审专家,近三年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9篇、发表SCI收录文章3篇。

endprint

协同医学教育以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为根本,包括手术示教、题库与考试、教学管理三个部分。其中,手术示教以高清视频会议为基础,通过手术录播功能,实现手术实时和非实时的实景手术教学服务;题库与考试以医学、药学、护理学题库为基础,向医务工作者提供单项练习、模拟考试和联机考试服务;教学管理以教学计划为主干,涵盖组织机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活动管理等全方位教学管理服务。手术示教、题库与考试、教学管理可实现全学科、多角度的教学服务。

3.3协同医疗服务体系结构

协同医疗服务体系应用场景如图3所示。

整个系统分为基础设施、协同医疗服务、协同医学教育三个部分。其中,基础设施包括协同医疗云中心、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建设;协同医疗和协同医学教育服务平台采用集中式建设模式,应用云服务架构,中心点可以架构在云计算的数据中心之上,向区域内和区域间医院提供协同会诊、协同诊断、协同转诊、协同预约、手术示教、题库与考试、教学管理服务。

4 协同医疗建设意义

协同医疗以远程医疗服务为基础,在服务内容和服务区位上进行大范围延伸,其目标是实现区域内和区域间医院资源整合,建立医疗联动服务机制,局部缓解我国医药卫生面临的“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问题。通过协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不仅将有效地联动专科医院(或高级别综合医院)、社区卫生中心以及县医院医疗资源,而且实现医疗服务制度的创新,打破“服务孤岛、业务烟囱”,形成医联绿洲,既有益于医联各个主体,也有益于民众。对于中心医院而言,延伸中心医院综合医疗服务半径,扩大高价值患者在基层的筛选范围;降低普通患者接诊比例,提升高技能医生单位劳动价值;扩大高价值患者就诊比例和数量,增加整体收入水平;实行分级就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减少普通患者就诊比例;加大重大疾病诊断与治疗数量和水平,树立良好的对外服务形象。对于基层医院而言,通过知识共享和协同医疗,将提升基层医院服务质量;通过提升基层医院服务质量,将改善基层医疗服务形象;通过改善基层医院服务形象,将扩大基层医院患者就诊数量;通过扩大基层医院患者就诊数量,将增加基层医院收入水平。对于普通医生而言,通过知识共享和医学教育,将提升诊断与治疗技能;通过提升诊断与治疗技能,将提高医生服务质量;通过医生培训,将增加住院医生培训通过比率和其他医生职业技能;通过协同医疗体系建设与持续运营,将缩小中心医院和基层医院培训差距,营造相对公平的培训环境。对于患者而言,通过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将方便患者就近医疗;通过方便的就近医疗服务,将节省医疗成本开销。对于政府而言,通过协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通过民众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将改善民生,树立良好的政府对外服务形象;通过协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将推进新产业落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协同医疗作为协作医疗、加大培养、强化一线三大措施之一,将有效地实现区域内和区域间医疗资源整合,对于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起到积极作用和立竿见影的效果,其意义不言而喻。但是,协作医疗推动面临多个区域、多个主体,制约因素繁多,截至目前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因此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笔者作为医药卫生信息化的建设者之一,立足我国现状、结合行业经验、参考国家规范,提出协同医疗服务体系的解决方案和发展思路。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与大家共话我国医药卫生体系的美好未来。★

作者简介

严魁:计算机学士、金融学硕士。先后从事过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产品管理、架构设计、战略规划等工作;业务领域涉及电信、移动、联通、医疗、教育等行业。围绕“民生”这一核心主题,在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旅游四大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发表论文多篇。

高晓波:工程硕士,现任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浦东新区计算机协会常务理事。从事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工作已有15年,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区域卫生信息化有深入的研究,具有多年信息部门主管、项目经理及团队管理的丰富经验。

李萍:研究员,医学硕士,现任同济大学预防医学硕士生导师、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副院长,2011年获得国家信息安全测评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证书。在上海市5个专业委员会任委员、3个市级质控中心任评审专家,近三年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9篇、发表SCI收录文章3篇。

endprint

猜你喜欢

区域间医药卫生基层医院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基层医院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附52例报告)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探索大医院帮扶基层医院新路
结合区域间差异性的水平集演化模型
外电入鲁后山东电网与互联系统区域间功率交换能力的研究
区域间农地流转影响因素比较分析——基于江苏省农户调研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