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亲情 (组章)
2014-08-08阿平
阿平(彝族)
1、新年随想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太阳依旧古老,只有土地每天都是新的,新的土地上,树林和小草在葳蕤生长。春雨淅淅沥沥,种子切入土地,作深入的膨胀,为蓬勃生长打下根基。新的土地上,淳朴的农民怀揣梦想,开始新的耕耘。
新年得有新愿景,墨守成规,天地越来越小,抱残守缺,日子越过越枯燥。山里人爱山、爱水、爱土地、爱蓝天白云,也爱山巅的眺望、山外的飞翔。新年与温暖有关、与活力有关、与耕耘有关、与奋斗有关。单单有酒、有狗汤锅的日子太单调了,农闲时逗狗、遛鸟太荒废时光了,小富即安、不富亦安的意识太陈旧了,没有规划的日子太闲散了。诚实劳动开垦新希望,辛勤汗水浇开幸福花,得让干瘪的钱袋鼓起来,得让单调的日子多彩起来,《文山州“三农”发展大规划》,绘就了文山“三农”的美好明天、美好梦想,州、县、乡、村、组,上下联动,城乡统筹,一县一优,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组一特,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一起追梦,追赶跨越,共奔小康。
蓝图绘就,重在实干,高位推进,层层落实,敢为人先、敢闯敢干,敢于“破天荒”,敢于踏着没有前人足迹的地方前进,开辟一片新天地,甩掉贫困落后的帽子,奔向美丽富饶的灿烂前方;敢于担当、知难而进,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肩担重任,雷厉风行,披荆斩棘,冲锋陷阵,破解难题,克难攻坚,走出一条具有文山特点的改革发展之路;抢抓机遇、只争朝夕,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机遇稍纵即逝,快快抓紧,抓紧国家实施桥头堡战略机遇、抓紧滇桂黔石漠化连片地区扶贫攻坚机遇、抓紧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机遇、抓紧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机遇,抓紧、抓紧,快快抓紧,抓紧一切可以抓的机遇,赢得主动、赢得未来、赢得胜利;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勇涉险滩,啃硬骨头,静下心来,潜心谋事,坚定信心,看准目标,坚持不懈,狠抓落实,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城乡协调发展为己任,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追赶跨越奔小康……白云、蓝天、青山、碧水,天上人间;富裕、文明、健康、长寿,幸福无边!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斜风细雨中,头戴竹篾帽、身披蓑衣、手扶犁把,脸上洋溢着喜悦之光、耕耘于田畴的老农,成为春野上经典的风景。
2、大山深处追梦人
——散记世界职业拳王熊朝忠
梦想,是一种希冀,一种信念,一种动力。它支撑着我们走在当下,遥望美好未来。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代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云南文山的苗族草根英雄、世界职业拳王——熊朝忠,就是一个怀着坚定信念,孜孜不倦的大山深处追梦人。
亚热带东部型季风,从老君山徐徐吹来,东来的紫气轻抚马关大地 ,紫气轻抚的马关,地灵人杰,英雄辈出,世界职业拳王熊朝忠就是其中之一。时间拉回到1982年10月3日,一阵清脆响亮的婴儿啼哭声,打破了岩蜡脚苗族村的沉寂和宁静,苗族农民熊望江、王正芬家又喜添一子。孩子快满月时,王正芬对丈夫熊望江说:“小飞他爹,老二快满月了,给他取个名字吧,以后读书好报名,乡亲邻里也好叫。” 熊望江看看妻子怀抱中长得乖巧的二儿子,思索片刻后,说:“老大叫朝飞,老二就叫朝忠吧,永远忠于党忠于祖国。” 王正芬喜形于色,连连说:“朝忠,熊朝忠,这个名字好,就叫朝忠。” 熊望江夫妇做梦都没有想到,30年后,熊朝忠这个名字会名震中国大江南北、名震世界。
熊朝忠的衣钵之地岩蜡脚村,距马关县城40公里、距夹寒箐镇18公里,有70多户人家300多人,是一个典型的苗族聚居村,村里没有学校,熊朝忠只能到邻村么龙村 读小学,初中则要到5公里外的牛马榔去读。生性活泼、勤学好问的熊朝忠,深得家人和邻里乡亲的喜爱,1997年7月,熊朝忠初中毕业后,他当时在麻栗坡武警边防大队任参谋长的老叔熊状,一是为了既能减少学费又能让他学到今后谋生的一技之长,二是也想帮助兄长将熊朝忠培养成才,便劝说兄长熊望江让熊朝忠随他到麻栗坡县,报考麻栗坡县民族职业高中。熊望江觉得熊状老弟的话有道理,便高高兴兴让熊朝忠随他到麻栗坡考麻栗坡县民族职业高中学校,一考便考取。1999年,仅仅读了一年职高的熊朝忠,便因家庭贫困不得不辍学回家,家里全靠农耕过日子,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哥三个都要读书,家里确实供不起。不甘寂寞、不愿被贫困相缠的熊朝忠,总想走出寨门、走出大山闯一闯,闯出一条崭新的路来。于是,熊朝忠四处寻找谋生之路,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离家有50多公里的私营煤矿。身高只有1米52、体重仅有45公斤的他,每天沿着轨道拉动沉重的矿车,或者背煤,或者往返矿洞内外运送煤渣,这样一天下来,能挣10块钱。当时熊朝忠每天要工作10个小时,经常头戴矿帽钻进漆黑的窑洞,有一次差点被巨石砸死,连家人都觉得他这辈子恐怕娶不上媳妇。“当时也没想到有什么危险。”熊朝忠说,“除了挖矿,也不知道能干什么。”每天下班后,熊朝忠总会和工友坐在一起抽根烟。那不是什么有牌子的香烟,而是他们自己用树叶子卷成的卷烟。这样的日子持续了近一年,直到熊朝忠觉得“没有什么前途,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才离开煤矿。
2000年,熊朝忠的表哥陶卫忠辞去昆明的工作,回家乡做生意,在云南警官学院学过搏击和拳击的陶卫忠,闲暇时总要练练拳脚,一是以免荒废学业,二是强身健体,在他的影响下,熊朝忠迷上了拳击,他们上山砍树、割草,在村旁盖起了茅草房,用石块、木棍自制杠铃,用编织袋装沙子自制沙袋,建成了自己的“训练基地”,一个拳王的梦想从此萌生。
有人打拳是为了锻炼身体,有人是为了出名,但熊朝忠打拳是为了生活和梦想。2006年,从杂志上看到刘刚建立的众威拳击俱乐部的消息后,熊朝忠带着家人凑的1800元上昆明学拳击。父母告诉熊朝忠这是最后一次资助他学习,如果学不好,就回村讨老婆种地过日子。熊朝忠满怀希望,来到众威拳击俱乐部拜见刘刚,“这么矮的个子,想打拳击?” 刘刚问熊朝忠。熊朝忠说:“想打,我一直都在想,我想通过打拳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我会比别人更刻苦。” 虽然第一眼没有相中熊朝忠,听到这话,刘刚教练最终收下了他,“因为他真的是想通过打拳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甚至人生。”在刘刚看来,为生存而打拳,是一个职业拳手比赛的最充足动力。熊朝忠也从此开始了艰难的拳击追梦。
熊朝忠每月仅靠家里寄给的300元生活费,就开始了拳击训练,为了省钱,熊朝忠没敢在昆明城里租房,而住在离昆明市区十几公里远的农村里,到拳击馆参加训练,来来回回也舍不得坐公交车。“他就是用脚走的。每天吃点馒头、咸菜,一个星期吃不上一顿肉,五块钱一碗的面条都是奢望。”刘刚回忆说,生活里的熊朝忠低调老实,也不爱说话,“他最困难的时候,每个月训练经费只有十几块钱,就连双拳击鞋都是借钱买的。但他向朋友借钱,三百五百的,有借必还。”刚开始,几乎没人关注熊朝忠,甚至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他只是拳击俱乐部里的一个陪练,充当不要钱的人体沙袋,但后来人们发现,他几乎没被重拳击倒过,对手都打累了,他就是没有倒下,即便躺地,也马上可以站起来,他挑战自我极限,别人跳绳只能坚持10多分钟,但他连续几个小时都不休息。苦难和疼痛造就了他,他能承受无边的苦难,他能顶住无尽的疼痛侵蚀。慢慢地,坚持不懈的熊朝忠练就了非常强的抗击打能力,苦练两年后开始参加比赛了,这年,他24岁,这年,他才真正涉足职业拳击。经过20次浴血奋战,他的拳击天赋得到了施展,先后战胜泰国、日本、墨西哥、菲律宾等多国名将,并11次击败对手,成为世界排名最高的中国拳手,号称“中国小泰森”。
endprint
2009年5月的东京,在人声鼎沸中,中国苗族小伙熊朝忠踏上拳台,开始了生平第一次向世界拳王宝座的挑战,他的对手是日本大名鼎鼎的世界拳王内藤大助。在身高、臂长和比赛经验都有明显差距的情况下,熊朝忠在12回合的挑战中,越战越勇,打得对手满场跑、两眼挂彩和一次倒地,但裁判最终判定内藤大助以微弱优势获胜,熊朝忠与世界拳王金腰带擦肩而过。这无异于一记重拳,重重地打掉了熊朝忠的自信心,将其“一击倒地”,掉到了人生的谷底,回到驻地的他回绝了记者的采访,谢绝了队友的劝慰,独自躲进了房间。回想起自己酸楚的人生、辛苦的训练,再想想拳击比赛的风风雨雨,他难以抑制内心的苦闷,不禁泪流满面,失声痛哭。
“如果我想拥有我从未拥有过的东西,那我必须去做我从未做过的事情。”熊朝忠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要用实力证明自己。赛后的他重拾信心,坚毅地站了起来,用更残酷的训练、更猛烈的拼搏积累经验,卧薪尝胆的熊朝忠在等待一个机会,等待下一场冲击世界拳王的比赛,这一等就是三年。
2012年11月24日,注定是载入中国职业拳击史册的日子。熊朝忠强忍着右手拇指骨折的伤痛,在巅峰对决中鏖战12回合,击败了号称“魔鬼”的墨西哥拳王马丁内斯,成功夺得WBC世界拳王金腰带,中国首位世界职业拳王横空出世,创造了中国职业拳击历史。2013年6月,熊朝忠在迪拜迎战世界排名第一的菲律宾挑战者奎洛,他不畏强手、顽强拼搏、敢于亮剑,始终迎着对手的重拳拼命反击和连续进攻,不仅捍卫了自己世界拳王的荣誉,还以一种最直观、最有说服力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力量。
2013年11月30日晚,熊朝忠第二场卫冕赛在彩云之南边陲马关体育场举行,那晚,阴雨霏霏 ,寒气逼人,可前来观看卫冕赛的3万多拳迷的心却是暖洋洋的。当晚8点15分左右,熊朝忠一出场,场上的欢呼声、口哨声此起彼伏:拳王熊朝忠、拳王熊朝忠,熊朝忠,加油!熊朝忠,加油!熊朝忠,必胜!熊朝忠,必胜!……夜色在汩汩流淌,比赛在紧张进行。当熊朝忠凭借漂亮的组合拳在第五回合KO泰国选手卢克拉克成功卫冕时,马关县体育场内沸腾了,掌声雷动、欢呼声不断。此次卫冕战,创造了好几个第一的熊朝忠,又创造了另外4个第一:本次比赛在熊朝忠的家乡马关县城举行,这也是职业拳击历史上首次有中国拳手在本土进行世界拳王的卫冕战;马关县体育场主场作战,熊朝忠也由此成为第一个在运动场上打卫冕战的世界拳王;在当晚进行的WBC职业拳击迷你轻量级世界拳王卫冕赛上,熊朝忠凭借漂亮的组合拳在第五回合KO泰国选手卢克拉克,一年之内两次成功卫冕,成为首位永远拥有WBC世界拳王金腰带的中国拳手;在卫冕战中,凭借熊朝忠的名气,得以让文山马关的民族元素出现在赛事的一些环节中间,作为一个国际赛事,这也算是首次。那天,CCTV五套现场直播此赛事,世界聚焦边陲马关,中国拳迷扬眉吐气、热血沸腾。
云南文山这片红土地养育了熊朝忠,赋予他坚定的信念和力量与勇气,他顽强拼搏、殊死搏斗,让中国拳手在世界职业拳坛上赢得尊严,为国争光,创造历史,成为民族英雄,实现了中国人的拳击梦想,他未曾将理想规划托付他人,他是中国梦的最好诠释者,成为中国男子职业拳王第一人、中国世界拳王卫冕第一人、草根拳王,中国体育界唯一获得CCTV“中国梦”十大杰出代表提名,他被评为2013年中国十佳运动员,被评为云南省第四届十大道德模范、文山州第三届十大道德模范,获得了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为家乡增添了光彩。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最应该推崇的、实现“中国梦”最有说服力的典型,他是中国的骄傲,是文山人民的自豪,他是我们这个时代高高飘扬的一面旗帜,是中国力量的具体体现。中国力量是什么?它就是由像熊朝忠这样千千万万个老百姓不屈不挠的意志和精神凝聚起来的的力量,分散开来,它也许是渺小的,可一旦聚集在一起,它却能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它是如此的势不可挡,它是如此的激荡着我们的心房。它,以最强劲的节奏,激励着我们实现中国梦!
世界拳王、威震八方,吐气扬眉,整戎装、又扬帆,苗族草根英雄、世界职业拳王——熊朝忠,这位大山深处的追梦人,又开始了新的追梦……
3、在天安门前留影纪念
少年时,非常喜欢唱《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歌,每次唱这首歌,我的脸上总闪烁着光荣之感、自豪之情,庄严雄伟的天安门,我们中国人的天安门!随后,总梦想到首都北京天安门前留影作个永久的纪念 ,这个梦想在2006年11月终于实现。
2006年11月上旬,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11月8日上午,云南省出席全国第八次文代会的22位代表如期抵达首都北京,我是其中之一。一下飞机,前来迎接我们的大会工作人员就热情地领着我们登上大会专用车向我们的驻地京西宾馆驶去。走下豪华大巴,京西宾馆大门上方写着“热烈欢迎出席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字样的红色横幅一下子映入眼帘,让人感到心里暖洋洋的。我在心里默默念叨:北京,你好!首都,你好!
报到过后,走进房间,放下旅行包,吃过午餐,我翻开大会日程表一看,晚上7点30分开预备会,下午有四、五个小时空隙时间。一个意念从我脑中蹦出:不能空耗这四、五个小时,要做点有纪念意义的事。对,到天安门广场拍照去,把国庆节前刚修缮一新的庄严雄伟的天安门城楼的景象拍下来,带回去让同事和家人一起观赏,戴上代表证在天安门城楼前留影作个永久的纪念。我把这一想法跟同室的张建林部长一说,立刻得到他的赞同。他说,我们再去约约隔壁的黄寅敏副主席、张维明秘书长,还有临沧市文联的李德栋主席、省民协秘书长钱勇、楚雄市文联的小杨一起去。我迫不及待地说:好,走,约他们去!我话音未落,房间里的电话便“嘟嘟嘟……”响起来了。正准备出门的我扭过头去,见张部长接起电话来一听,笑着回答说:好,我们马上出来。他放下电话,抬起头来对我会心一笑,说:黄副主席他们约我俩到天安门广场去!省文联的四位领导和我们来自州市文联的三个同志满面春风,挎着相机、戴上代表证大步流星走出京西宾馆,乘地铁到王府井大街下车,朝天安门广场走去。来到天安门城楼前,选好照相位置,张维明秘书长把他的相机递给旁边的一个游客,请他为我们拍张合影,我们七个同行者站成两排,不约而同拉拉衣领、扶正代表证,把欣喜定格在天安门城楼前。随后,三三两两相约或一个一个,在天安门城楼前留影。接着,走到天安门广场瞻仰革命英雄纪念碑,远观天安门城楼。直到尽兴方归京西宾馆。
回到京西宾馆,我再次阅读天安门城楼历史:天安门城楼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北端,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区域的分界点,面临长安街。对面是天安门广场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天安门城楼是中国古代最壮丽的城楼之一,以杰出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政治地位为世人所瞩目。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在明朝、清朝是两代皇城的正门。当时天安门是一座黄瓦飞檐、三层楼的五洞牌坊,朱漆金钉,光彩夺目。一条笔直的中心御道,穿过端门,直通皇宫正门的午门。御道两侧,按左宗庙、右社稷的传统建制排建。御道两侧增筑红墙,一直延伸到天安门外,与两道千步廊相连,成为一个封闭状态的宫廷广场。广场外围,左为文官官署,右为武官官署,充分显示了中央集权的浩浩声势。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民”之意。天安门城楼面前是封闭状态的宫廷广场,文武百官到此下马,庶民百姓不得入内,探头一看,即犯“私窥宫门”的重罪,格杀无赦。
endprint
明、清五百年间,国家有大庆典时在天安门举行“颁诏”仪式。是新帝登基、皇后册封而颁诏天下的地方,是皇帝金殿传胪、招贤取士的场所,也是皇帝出征,赴太庙祭祖的必经之路,对老百姓来说,是拒人千里之外的禁区。天安门是人间的琼楼玉宇,集古代建筑艺术之大成,又是封建等级制的形象体现。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宫廷广场两侧紧闭的大门自然而倒,东西长安街变成交通畅行的要道。自此以后,载入中国革命史册的“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开国大典、“四五运动”等等重大历史事件,都以此为舞台在这里演出。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天安门城楼图案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安门城楼前新扩建的天安门广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广场,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重大庆典和集会的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历次国庆阅兵式均是国家领导人检阅仪仗队及游行队伍的场所。1961年,天安门城楼被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历次修缮中政府又重建了城楼上的木建筑、加厚城墙,才成了现在的样子 。
自1987年11月开始,天安门正式对中外游客开放。在此之前,极少有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像今天这样可以接近天安门,尽情瞻仰它的丰美雄姿,或像当年国家领导人一样,自由自在地扶栏远眺广场壮阔的全景。因而,自开放后,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竞相登楼畅游。……那晚,我睡得很香很甜,我终于圆了尽情瞻仰天安门、在天安门前留影纪念的梦!
11月16日,从北京回到文山后,我把我们七个同行者在天安门城楼前的合影,还有我单个留影的底片送到相馆里,各洗放成16寸的彩色明片,用镜框装好,摆放在书房里,作为永久的纪念,祝愿天安门永远雄伟壮观,祝愿首都北京永远辉煌灿烂!
4、传统家教代代传
在我的记忆中,生活中遇到什么事,父母亲总是用中华传统美德“温良恭俭让”教育我们哥三个,要求我们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吃得亏、打得堆,行得正、走得远。身为人父后,我也如此教育女儿,女儿成家有了儿子后,也如此教育儿子,传统家风家教在我家代代相传。
三十七年前,我在滇南马关县篾厂公社篾厂中学上初中时,小我四岁的二弟上小学,盛夏的一天下午,上课前,二弟和同学玩篮球“打屁股”,也就是站在同一个投篮线上每人投三个篮球,谁得的分少,谁就要支屁股给得分多的人用篮球打,二弟赢了,叫他同学支屁股给他打,那同学耍赖,输了扭头就跑,二弟哪里肯饶,一篮球朝那同学打去,正中鼻梁,鲜血直流,他大哭着从裤兜里掏出纸塞在鼻孔里,跑去把他哥叫来,把我二弟打倒在地,又狠狠跺了我二弟几脚。在场的其他同学看到此情景,跑到我们教室告诉我:周平,你二弟在篮球场被李飞家哥两个打倒在地了,赶紧去帮忙!我急匆匆向篮球场事发地跑去,见李飞家哥两个还在篮球场上,见泪流满面的二弟还在大声哭泣,我扒开围观的同学冲进篮球场,三拳两脚把李飞放翻,跺了他几脚,又一个扫堂腿把他二弟放翻在地,骂了他哥两个几句,说:“有本事来找我,我奉陪到底。”然后才转身拉起我被打倒在地的二弟扬长而去。
我以为事情就此过去了,其实远远没有过去。当晚,李飞家父母亲领着李飞家哥两个上门来问罪了。我父亲听完李飞家父亲说明事情原委,铁青着脸,叫我和二弟跪在“天地国亲师”位牌前,拿出“家法”(一根一尺来长的竹鞭),噼里啪啦朝我和二弟的屁股、小腿上抽打,我咬紧牙关忍住火辣辣的疼,把眼泪往肚里咽,没有哭出声来,我不能让李飞一家笑话我,二弟实在是忍不住疼了,大声叫唤着:“哎哟、哎哟,我以后不敢了。”李飞家父亲见状,赶紧过来劝阻我父亲:“周大哥,算了、算了,小娃打架,哪有不碰破点皮、流点血的,小娃已经认错了,教训几下就可以了,不要伤了小娃!回去后,我也要调教调教这两个调皮的儿子!”这时,已抽打了我们20来竹鞭的父亲停下手,大声对我和二弟说:“还不赶快向李叔叔道歉,看你们以后还敢不敢打架?” 我和二弟赶紧向李飞家父亲道歉,请他原谅,并保证以后再也不随便出手打人了。晚上洗脸洗脚时,父亲用热毛巾敷在我和二弟屁股、小腿红红的竹鞭痕上,火辣辣的疼减轻了许多。随后,父亲又在我和二弟的竹鞭痕上擦上点自制的蛇胆酒,边为我们疗伤边开导我们:“忍气为高,退一步海阔天空,不一定什么事都要用武力解决,以后不要动不动就出手打人。你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感到身上的疼痛又减轻了许多,很快就进入了梦乡。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乱打架,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学习上,顺利考取了高中和大学,顺利参加了工作。
逝者如斯,1995年秋季,女儿周璞告别幼儿园,迈进小学校门,这样一来便打破了我们参加工作十多年来的生活习惯,全家人一齐忙乎起来,把神经绷得紧紧的,仿佛全都刚开始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我和妻希望女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再苦再累也心甘!
长得比较柔弱的女儿,空手空脚去上学还可以,若背上她那个装着二十来册书本、一套学习用品用具、十斤左右重的书包,单个去学校、去买早点吃,就必须要大人送她上学了。为此,我每天早上六点半必须准时起床,并在十分钟内解决穿戴衣帽、洗漱问题。然后,拎起女儿的书包,拉着她的手,风风火火前往学校。七点,刚好赶上早操,七点二十,早读开始了,教室传来琅琅的读书声……
下午六点,女儿放学回家,喝几口冷开水,便拉开架式,麻利地打开书包,拿出书本、文具盒,动手做作业。于是,名堂便来了,她一会儿叫我念汉语拼音声母、韵母及生字给她听写;一会儿叫我念算术题目,并讲解题意给她听。后者倒还好操作,啰嗦的是在念声、韵母及生字时,女儿怪嚼筋,说这个音发得不准,那个字吐得不清,影响她做作业等等,令我和妻啼笑皆非。不过,女儿的有些发音确实比我纯正得多,我这个“操作”普通话并不怎么流利的家庭教师,只好屈从于女儿的要求,从“b、p、m……”发音开始,与她一起同步学习汉语拼音,按她的“指点”,继续配合她做家庭作业,直到她满意为止。
如此这般两个多月,女儿的汉语拼音大有进步,21个声母背得溜溜熟、书写规范,还能默写大部分韵母,并基本学会了两拼、三拼连读等一些基础拼写方法。我也获益匪浅,在重温汉语拼音,辅导、配合女儿完成作业的同时,女儿也给我补了一课,父女俩相得益彰,都有进步,都在提高……
在后来的日子里,在关于国家、家庭、个人上,我和妻经常用:“没有强大的国,哪有幸福的家?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的传统方式教育女儿;在学习上,我和妻经常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传统方式教育女儿。当然,也辅之以“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外来美学思想的教育,把传统的家风家教与现代意识结合起来,促进了女儿的健康成长,使她顺利完成小学、中学、大学学业,顺利参加工作。
现如今,女儿已成家生子,每晚睡觉前,女儿和女婿总要给儿子周舟读几首唐诗和几段《三字经》、《弟子规》之类的传统读物,给他灌输传统教育,使传统家风家教在我家代代相传。
endprint
5、隔代亲
时光易逝,逝者如斯,弹指一挥间,我就迈进了知天命者的行列,体会到了儿女绕膝的天伦之乐后,家里又添新喜,外孙呱呱坠地,全家上下,喜上眉梢。一天天长大的外孙和我越来越亲,腻得很(贴得紧),我对外孙的牵挂和呵护也超过我对女儿的牵挂和呵护,长者和前辈说,这是隔代亲。
隔代亲?为什么会隔一代或两代还会更亲?是因为我们这拨“60版”的人下代大都是独生子女,没尝到多子多福的甜头,后移到隔代中来尝?那么,我们这代人又不是独生子女,我们的前辈应该尝到多子多福的甜头,可他们与曾孙曾女为什么也会更亲?我家父母、岳母,和我外孙也很亲近,亲近的层度超过亲近我和我爱人的层度。是因为血缘的关系,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谁也说不清,反正现实中就是存在,无论是隔一代还是两代,都是隔代亲。有这种感觉的不止我一个,在我们仅有13个人的单位,就有五六个,红梅姐家、蒋姐家、植晓萍姐家、万师家、柏大哥家,凡是有了孙子孙女的,大都有这种感觉,大都有了新的牵挂、新的希望和梦想。柏大哥更突出些,他外孙女李响六年前一出世便一直居住在他家,女儿女婿都在乡镇工作,女婿家在外地,女儿产假一满,他们都回乡镇岗位继续工作,李响就由柏大哥、柏大嫂照料。时至今日,他若有事外出,一天见不到孙女,心里总是空落落的,总要打几个电话问问孙女的情况,和她讲讲话、听听她童稚的声音,心里才踏实。每次出差或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抱抱孙女、亲亲孙女,给孙女讲故事。而李响则成了柏大哥的小尾巴,他去到哪里,李响就跟到哪里,半步也不离开,甩都甩不脱,用我们滇南的土话来说:腻得很(贴得紧)。日日月月,岁岁年年,六年过去,隔代亲情与日俱增。
我外孙比李响小些,2013年11月4日,鲁迅文学院第八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在云南民族大学国际培训中心报告厅举行开班仪式那天,刚好一岁半。这一巧合,令我这个“鲁民八”的学员一阵窃喜:太巧了,天公作美!是的,天公作美,2012年5月4日下午4点10分,我外孙在滇南文山州医院二院出生,剖腹产,母子平安,我当外公了。当时的我,比24年前当爹时还高兴,欣喜若狂的我,巴不得一下子把这个喜讯传遍全世界!医生把我女儿周璞用手推车从7楼手术室里推出来,当她用疲惫的眼睛看着我们时,我向她翘起了大拇指。我不是称赞她生了个“带把的”,而是称赞她又跨过了人生的一个大坎,在现代医学条件下,分娩尽管不是“儿奔生,娘奔死”,毕竟还是一个大坎。女儿周璞口头细、体格单薄,此前,身怀孩子时,因休息不好,她曾有过两次住院保胎病历,现在能剖腹产子,实在不易,医生说,尽管孩子胎腹不足十月,身体状况还是不错。
不错,真是不错,五月四日出生,“五四青年节”,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孙子的小名就叫“五四”吧。我这个提议当天就得到我女儿、女婿和亲朋好友的赞同,我爱人绍杏更是喜欢孙子这个小名,她笑眯眯地说:“这个小名好,五四,既是孙子的出生日,又是‘武士的谐音,希望他健康成长。”说完这话,她走到五四床边,弯下身去亲了一口五四,连连说:“五四,我的乖孙孙五四!”。
五四的爷爷在州医院上班,是个中层干部、业务骨干,比较忙,无暇照料孙子。五四的奶奶虽然已退休,但前几年和几个朋友合伙投资上百万元共建了个矿泉水厂,刚打开槟榔山泉矿泉水销售市场,也脱不开身照料孙子。我家和亲家两家人的思想都比较开通,遇事好说好商量,女儿和五四一出院就住在我家。转眼间,五四已满月,那天,我和妻到花鸟市场花600元买了一盆流苏盆景,祝贺五四满月,这盆高约80公分、宽约70公分的版画似的流苏,成为我家花园的点睛之笔,观看者甚多。不知不觉,五个月又过去,周璞产假已满,得回单位上班,请个保姆帮助照料,由女儿和女婿养育孩子,我和绍杏不放心,我那个心地善良的岳母更不放心。是的,尽管为了省事,不让婴儿哭啼,喂婴儿安眠药,或用脚趾头喂婴儿,或直接把婴儿报走卖掉的保姆是少数,但由保姆照料始终不放心,始终不如自家人领孩子好。年近8旬的岳母对绍杏说:“不要考虑请保姆了,我来领五四,我领大了你们五姊妹,又领大了你们五家的五个子女,领小娃已经很有经验,你们放心上班。你大姐再过三个月就退休,到时候叫她从昆明下来和我一起领五四。”这样当然再好不过,我家和女婿家都百分之两百放心,亲朋好友们也放心。然而,岳母年事已高,又有高血压病,我和妻担心她领五四太累,身体受不了。岳母见我和妻有些犹豫,有点不耐烦了,说:“你们是不是不放心我领,不放心就算啦,你们还是请保姆来领吧!”。我和妻赶紧说:“妈妈,不是不放心,而是怕您累,等我们跟倩姐联系,确定她能不能来文山领五四,再定。”
随后,我打电话给倩姐,问她退休后能不能来文山帮我们领五四,她回答得很干脆,她说她已经和施哥商量好了,她也不打算到哪家公司打工了,一退休就到文山和我们一起照顾妈妈、一起领五四。福音从手机那头传来,问题迎刃而解,所有的顾虑烟消云散。倩姐说到做到,办好退休手续立马就到文山来和岳母一起领五四了。每天早上七点起床洗漱完毕,我和妻,还有女儿女婿去上班,就把五四交给了岳母和倩姐。在岳母和倩姐的精心呵护下,五四像春天里健康的小树,一天一个样,快乐成长,从牙牙学语,到能说一句完整的话,从蹒跚学步到走得稳稳当当,从会背《静夜思》到会背《悯农》、《咏鹅》、《春晓》,从会唱《小星星》,到会唱《两只老虎》、《小燕子》、《小兔乖乖》、《阿里巴巴》,每天都会给我们带来惊喜和快乐,他每天甜脆稚嫩的“老祖、大大婆婆、大大公公、公公、婆婆、爸爸、妈妈”的呼唤声,给我们家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五四一天天在长大,倩姐与五四的隔代亲情也一天天在增加,腊月里的一天晚饭时,倩姐提议说,等五四满两岁,就领他到昆明上幼儿园亲子班,她对绍杏说:“你和周平都在上班,工作又忙,没时间领五四,我和你施哥都退休在家,有时间领五四,到时候叫妈妈也上昆明去,五四就在得住了。”我和妻及女儿觉得此想法可行,一年多来,五四的起居和饮食一直都是由倩姐负责的,五四已经跟倩姐腻得很(贴得紧),由他们领五四应该没问题,再说还有妈妈在,更没问题,我们一家2013年都到昆明过春节,让五四先熟悉一下环境。
时光汩汩地流,2013年春节日益临近,我们决定到昆明过春节,腊月23日,倩姐和妈妈先领五四上昆明,等我们放春节假再上去。五四到昆明那一个星期,我和妻每天都要给倩姐打好几个电话,询问五四在昆明的情况。倩姐说:“五四很乖,有时候会找你们,哄哄他就乖了,你们不要挂念,我们会领好他的,放假上来过年就是了。”话是这么说,我们哪能不挂念?一放假,我们立马赶到昆明去看五四去了。五四见到我们,别提有多高兴了,像离别了几年似的,“公公、公公,婆婆、婆婆,爸爸、爸爸,妈妈、妈妈”叫个不停,黏完一个黏一个。
我们在昆明度过了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至于春节后五四在不在昆明上幼儿园亲子班,我们没有讨论,我们都觉得要顺其自然。而关于隔代亲的话题,我们却谈了很多……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