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自主择业”到“自主创业”

2014-08-08刘静

2014年12期
关键词:自主创业对策大学生

作者简介:刘静(1985-),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经济学、高校思政。

摘要: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情况下,“自主创业”是解决就业困难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自主创业;大学生;对策

一、 市场经济环境下大学生就业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一) 正视“大学生就业难”现状

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年都呈现大规模增长趋势。据教育部权威数据显示,201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27万。在1999年,这一数字仅为101万。十五年的高等教育改革,使我国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最大限度的提高国民素质的同时,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确保了国家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然而,大规模扩招的背后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也一并呈现出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且已成为最核心的问题。毫无疑问,大学生就业是关涉到个人事业、家庭幸福乃至影响着社会稳定的大局,2010年的“两会”,大学生就业确立为政府的十大重点工作之一。

(二) “自主创业”观念提出的重大意义

逐年增大的就业压力让人们开始沉思,大学生就业的出路在何方?在“自主创业”。如果说,“自主择业”尚拥有计划经济的影子,那么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通过自身创业来完成个人的就业取向,就成为引领这个时代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观念之一。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了解大学生就业情况时强调,“当代大学生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坚持从实际出发,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善于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同年,李克强总理也专门就“大学生就业”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从现实性来看,在大学生中兴起“自主创业”的意识是有重要意义的。首先,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家整体素质。在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家整体素质无法适应经济竞争的事实凸显无遗,鼓励大学生这样的高层次人才加入创业队伍,高素质的企业家比例才会提高。其次,有利于优化我国经济的结构。可以预见,大学生参与创业、经营,知识的要素渗透于经济生活各个领域中,管理的提升、技术的优化,带来的结果必然是企业整体的技术水准的提高。最后,有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一个很明显的事实,自主创业者的增多,在解决自身就业的同时也会为其他社会成员创造就业的机会。高素质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创业,社会贡献率也会随之增大,在一定意义上也缓解了失业所带来的社会压力。综上所述,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但能拓宽就业的渠道,同时也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福祉。

二、 “自主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析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現状

按照目前就业压力形式来看,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人将越来越多,未来将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选择之一。尽管随着国家促进毕业生自主创业相关政策的出台,大学生已普遍有自主创业的意愿。然而,现实的创业现状却是喜忧参半。最为明显的就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虽然高涨,但真正自主创业的人却逐年减少。在美国,大学生想自主创业的人数达到70%,实际能参与其中达到20%,而在我国,真正自住创业的学生尚不足1%。可见,大学生自主创业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

与实际创业人数较少同样令人担忧的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科技含量低,成功率低。在众多高校的创业大赛中,新颖、高科技的项目不绝于耳,然而,当很多大学毕业生脱离学校后,仅凭个人能力创业,紧缺的资金、尚浅的阅历、匮乏的人脉等等,都成为创业的一大阻碍。因此,规模与风险相对较小的餐厅、零售行业成为大学生积累自主创业经验的优先选择。

(二)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因素分析

笔者认为,主要是由社会、学校、个人等三方面因素引发了上述问题。首先是社会因素影响。受制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高等教育是封闭型、传授型的。学生在校期间接触书本的知识远远多于社会实践的机会,创业的视野往往局限于书本中而缺乏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再加上创业者往往背负着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创业是充满风险的,潜在的危机往往将仅有的创业意识扼杀在脑海中。其次是学校因素影响。传统教育统一的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市场经济中要求的灵活性、全面性要求。脱离市场需求的大众化的教育产生了人才培养方面的结构性错位。对书本知识的崇拜忽略了创业实践的开展。教学计划往往习惯“授之以鱼”而不是“授之以渔”。在校期间的创业体验不足,毕业后的创业信心自然就会受到影响。最后,个人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创业中遇到种种困难,主要就在于自我认识不足,期望值过高,创业初始往往选择某些热门或高端行业。而有些学生则缺乏自信心,缺乏创造意识,造成了学生们不愿意主动创业。除此之外,很大大学生受经济利益驱使,乐于选择大城市创业,而不愿意到偏远地区工作。而在大城市白手起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了。另外,大学生自身专业素质、文化修养的水准,也影响着自主创业的效果。

三、 “自主创业”的能力提升的对策

(一) 学生层面:自身专业技能的完善与职业修养的提升

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提升,重要的在于自身专业素养与职业修养的共同提升。大学生能够将爱好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将实践能力的锻炼与专业知识的学习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通过学习与实践的结合,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此外,还应当培养自身的沟通能力、社交能力以及诚信道德意识、过硬的心理素质等。

(二) 学校层面:优化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个系统工程,学校在“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创业者的重任。笔者认为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积极把握市场需求,加强创业引导。学校应当树立积极的创业指导理念,把提高大学生“创业率”放到战略高度,而不是仅仅为了“就业率”本身。将“自主创业”理念渗透到学校教学活动、科研项目和行政管理中。二是为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打造专业教师队伍。学校应当意识到,创业指导队伍素质的高低,对推动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在创业指导队伍建设中除了引进高水平的人才,还要将社会上成功的企业家特聘于教师队伍中,让他们亲身传授创业经验,并有选择性的进行创业规划方面的引导。

(三) 国家层面:积极发挥舆论导向与优化就业政策的并行

在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紧靠市场需求与学校、学生的自我选择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国家加强政策引导,不断优化创业环境,支持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之路。各相关部门须努力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搭建规范有序的平台,逐步提供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制度等。近期,国务院下发《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将大学生自主创业纳入就业工作总体布局,并用四年时间扶持80万以上大学生创业。此外,利用大众传媒特别是大学生关注的互联网载体,积极开展自主创业宣传,为大学生自主创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相信只要政府、学校、个人的提高重视程度,大学生自主创业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而日趋成熟,也必将结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欧清华.大学生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障碍与对策探微[J].教育与现代化,2004,(3).

[2]叶育旺.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反思[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3).

猜你喜欢

自主创业对策大学生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大学生之歌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做法探析
高职高专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的优劣势分析
高校女大学生自主创业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