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主流媒体涉华报道分析

2014-08-08黄云扬高约西

2014年12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细节政策

黄云扬 高约西

作者简介:黄云扬,单位:中国传媒大学2013级国际新闻学(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生。

高约西,单位:中国传媒大学2013级全日制新闻与传播硕士生。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地位的上升,西方媒体对中国新闻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涉华报道在西方主流媒体新闻报道中所占比例也有涨幅,而由于各国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巨大差异,新闻报道中难免出现立场、角度的巨大偏差。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长期密切关注着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涉华报道在美国主流媒体中一直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放宽独生子女政策”新闻事件信息整合如下:

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11月1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明确,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全国不设统一的时间表,将由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时间。同时明确,现阶段不会实施普遍两孩政策。此举标志着中国开始尝试逐步放开严控生育政策,向“放开二胎”过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口和生育政策需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作出一定调整。有分析人士指出,放宽生育政策不会导致人口激增,还能带来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化,缓和社会矛盾等诸多益处。计划生育政策只能是逐步放开,中国不可能一下子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这个过程至少还需要十年。

消息一出,引来国内外媒体高度关注,美国主流媒体也予以报道。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发出消息:“经过几个月的暗示,中国周五宣布将放松长达数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并废除劳动教养制度。”

《华盛顿邮报》网站刊载文章称:“周五,习近平主席宣布了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法制最彻底的改革方针,其中包括了放寬“独生”政策和废除为人诟病的劳教政策。”

《华盛顿邮报》16日刊载文章《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六问答》对中国独生子女政策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和评述,对美国民众对于中国的one-child政策可能提出的基本问题进行了解答。

后文将从新闻素材的取舍,引述观点的侧重、措辞选择和细节表现等方面分析这几篇报道,以期总结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新闻进行报道时所使用的策略。

(一) 新闻素材的取舍和引述观点的侧重

对于同一个新闻选题,不同的媒体在报道时,选择不同角度入手,对采访获得的素材加以挑选的过程,能对报道文章的立场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引述采访所得来的观点时,如果偏向报道某一方,即便所报道和发出的都是客观真实的信息,也可能会令舆论导向以及受众心理反应相差甚远。

CNN对此项政策的报道包含在一篇对新政进行整体评述的稿件中,从整段内容来看,可以很容易地发现,篇中对此新闻的评论如下:

尽管独生子女政策因减缓了中国人口的增长受到许多人的称赞,但由于它是通过强制堕胎和巨额罚款来执行的,也遭到了广泛批评。一些人担心,这项政策不利于依赖孩子养老的中国老人,甚至劳动年龄人口开始下降时会制约经济增长。

显然,新闻的评论部分主要表达的意思是人们对新政表示赞同,但侧重点并非放在了新政的好处,而是人们对新政策的担忧,和旧政策的缺陷的评价,负面成分大于正面。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也是一篇对全部政策的集中评述,与CNN不同的是,它的评论内容更多,引述信源更广,包括了指代不明确的中国“人权组织”、南开大学人口学教授和香港的一名社会观察员。在简述政策内容后,第一个评价便是“受限得令人失望”,而后文的引述则更是点名这一政策的实现度低、不够完善,并以人权组织的评价表示了对独生子女政策的批判。

与CNN相比,《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同样侧重对旧政策的指摘和批判,对新政策的怀疑和不认同,不同在于《华盛顿邮报》完全没有对新政的正面评价。

事实上,参见国内媒体报道可以发现,国内对于新的“单独二胎”政策评价正面居多。大多数学者认为它能够缓解中国“未富先老”的现状,许多家庭纷纷叫好,面对舆论传达出的一些担忧,也有学者表示由于国内经济状况和社会心理等原因,这一政策并不会导致人口激增。但在两大美国主流媒体的报道中,却几乎没有这些正面声音。记者撰文时对采访所获信息的取舍对新闻传达出来的意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 报道中措辞的选择

措辞能够反应人的情感、观点、立场,相同的意思用带有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传达出来,其反应出的立场是截然不同的。美国媒体存在于英文语境中,中文词汇的感情色彩往往与英文存在显著而难以消除的差异。在对“单独二胎”政策的报道中,两大媒体的报道都有其措辞特点。

在对新政的报道中,美国媒体称中国政府对独生子女政策进行了“微微放松”,并借由各采访对象之口表示这一政策是“受限制的”10、只会影响“有限的人群”。

在评述独生子女政策背景时,则用到了更多情感色彩浓厚的词汇:用“强制的流产和巨额罚款”和“强制堕胎、杀婴、非自愿的绝育”来表现执行措施。并标明这些措施是“严格强制的”,报道中还称,如果要生第二个孩子,一个家庭将“冒着承担数额巨大的罚款和忍受来自当地政府部门各种形式的骚扰的危险”这些直接尖锐的字眼之中包含着强烈的批判色彩和指摘之意。

事实上,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推行中,更多采用的措施是宣传优生优育、晚婚晚育、合理避孕、节育;只有在政策实施初期,宣传效果不佳,监管力度不够、文化程度不高的区域,才偶有所谓的强制堕胎、杀婴、强制绝育等极少数事件发生。这样的措辞虽然从某种程度上阐述了事实,但这是片面的、陈旧的事实。在奉行个人主义和民主自由的美国社会,堕胎、杀婴和强制绝育均被看做违反人权的行为,这样的报道不仅是以美国价值观片面评价中国,更是借由片面表达的措辞来刻意引导受众的感受和思维。

(三) 新闻中细节的表现

新闻是传播信息的工具,新闻报道中细节的表现往往令人印象深刻,也容易在受众脑海中留下长久鲜明的记忆。合理运用新闻报道中的细节表现,能够更完整、更客观、更全面细致地表现新闻事件。然而如果是居于一定立场之上,运用细节来可以烘托和渲染放大负面因素,以细节来旁敲侧击地标明态度,则会影响新闻的客观性,使受众理解产生偏差,影响舆论导向。

在CNN和《华盛顿邮报》对“单独二胎”政策的报道与评论中,随处可见这种具有指向性的细节表现。

CNN对中国民众的采访报道并未摘录受访者对政策的评价,而是用受访者的语言细节:一名自己是独生子女的男子表示“我的童年有点无聊”,一位通勤中的职业女性则称“养三个孩子的话会有些压力。”

《华盛顿邮报》报道称:“大多独生子女父母生活在城市里,养育孩子的成本非常高,许多年轻父母经济上负担不起第二个孩子。”人权组织希望独生子女政策被“完全废除”。

香港社会观察员表示“这些举措只不过是在闹着玩,整个体系都必须被解除。”此外,华盛顿邮报还对独生子女政策加以深层解读,指出“其引起了世界最大范围的性别数量不平等,男孩数量远超过女孩。”

通过这些细节,CNN和《华盛顿邮报》的报道隐晦的表示了独生子女政策对孩子童年的负面影响,也表现了中国社会中的儿童成长、教育存在着问题,令准父母存在压力。报道中也显示,执行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遭到了多数人的不赞同,引起了不良后果,而新政策的改革力度也并不令人满意。在这种信息不完善的情况下,受众很容易对中国社会的儿童现状产生负面的判断。而且报道中所显示出的利益受到损害的人群均为社会地位在美国处于充分保护的人,这样的细节渲染能够更轻易和强烈地引导受众的看法与思维模式。

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国家利益一定程度上的冲突,美国等西方媒体在涉华报道中往往将其本国的价值观强加于中国的新闻事件上。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美国是当今国际新闻传播的主导者。在涉华报道中,美国媒体常常运用一定方式的新闻素材取舍,改变引述观点的侧重点、选择适合其传播目的的措辞和细节表现,以实现对中国新闻事件的负面报道。有些报道甚至极具煽动性,在国际社会中引起对中国国家形象极为不利的舆论导向。

投身国际新闻传播的传媒工作者应当时时敲响警钟,密切关注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新闻的报道,学会辨别其中的策略与导向,积极应对隐含在新闻中的舆论攻击。构建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需要我国传媒人才更多地加入到国际新闻传播工作中来,争取掌握国际媒介社会中,中国新闻的报道主导权,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

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1]何兰.评美國主流媒体对“占领华尔街”的报道 [J].现代国际关系,2011(11).

[2]赵嘉莹.探析美国主流媒体涉华报道的潜规则[D].兰州:兰州大学,2007.

[3]侯黎强.美国驻华媒体涉华争议性事件报道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4]新京报.分析人士:单独二胎政策缓解中国未富先老问题[J/OL].http://gd.sina.com.cn/news/b/2013-11-16/082454924.html

[5]牛远飞.“单独二胎”政策消息引关注叫好背后仍存隐忧[J/OL].http://www.dzwww.com/shandong/sdnews/201308/t20130815_8768501.htm

[6]韩攀.中国放开“单独二胎”[J/OL]. http://news.xinhuanet.com/city/2013-11/16/c_125712708.htm)

[7]徐晶晶.夫妻一方户籍地允许“单独二胎”即可申请再生育[N].北京晨报, 2013-11-17.

英文部分

[1]Mariano Castillo. China to ease one-child policy, abolish labor camps, report says[J/OL]. http://edition.cnn.com/2013/11/15/world/asia/china-one-child-policy/index.html hpt=ias_c2

[2]William Wan.Six questions on Chinas one-child policy, answered[J/OL].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six-questions-on-chinas-one-child-policy-answered/2013/11/15/ad64af1c-4def-11e3-be6b-d3d28122e6d4_story.html

[3]Simon Denyer and William Wan.In reform package, China relaxes one-child policy, abolishes prison labor camps[J/OL].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asia_pacific/china-relaxes-one-child-policy-abolishes-prison-labor-camps/2013/11/15/a3f3f476-4df7-11e3-be6b-d3d28122e6d4_story.html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细节政策
政策
政策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助企政策
政策
图说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细节取胜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