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沈从文的湘西乡土情结

2014-08-08刘丹丹安永友单若南

2014年12期
关键词:人性美情结湘西

刘丹丹 安永友 单若南

作者简介:刘丹丹,河南大学文学院对外汉语专业。

安永友,黄淮学院社会管理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101B。

单若南,黄淮学院社会管理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101B。

摘要:经过艰难曲折的过程,文学界在沈从文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中国现代文学史》(修订本)在评价沈从文时写道,“沈从文构筑了一个富有魅力的‘湘西世界,也因此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1]这里,充分肯定了沈从文在现代文学史上“文学大师”的地位,也指出了沈从文作品的最高成就是描写湘西的小说。沈从文凭借其独特的乡土情节,还原湘西真实的生活,表现人性的纯美,探索人性灵魂中的爱,将描写湘西独特风土人情的作品呈现在读者面前,不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代大师。

关键词:沈从文;湘西;乡土;情结;人性美

沈从文传奇的人生经历使他对待人生有独特的思考。1902年,出生在湖南湘西凤凰县一个行伍人家,5岁读高小(经常逃课),14岁父亲去世、家道衰落,15岁从军,在沅江流域軍营漂泊5年,20岁离开湘西进京,开始学习执笔写作。最高只有小学文凭的沈从文,并没有接受过正规学校教育,最终却成为了文学大师,在文学史上享誉盛名。沈从文的身世经历和创作之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具特色。弃武从文,除了对文学的狂热追求,更重要的是依靠自己的毅力和努力,才得以在文学的道路上艰难行走。

沈从文的文学道路,异常的坎坷。20岁北京,他满腔热血而又狼狈不堪。在都市的打拼中,除了要忍受生活上的贫困,还要经受学业和工作上的诸多不顺。生活的困窘,使他即使依靠教书和写作也不能养活自己,要依靠朋友的接济来度日,增添了不少苦闷。在都市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沈从文始终不能真正融入到都市的生活。人在脆弱的时候,总会想要找到精神上的慰藉,找到生活上的寄托,怀念自己的家乡,怀念自己的故土无疑会给脆弱的心灵一些安慰。在人情世故方面,都市和乡村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平易朴实的乡下人和尔虞我诈的都市人在各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乡土中自然的生存状态,如今却要面对人与人之间的斗争,这使得沈从文对于都市有着很强的抵触情绪。青年时期在湘西的各种生活养育了沈从文的灵魂,对他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面对现实,沈从文回不到过去,又不能真正融入到北京的都市生活,他的心灵始终处于游离漂浮的状态。一系列的原因使得沈从文在文学选择的道路上,将自己的着眼点放在熟悉的湘西世界,回忆故乡的人和事,找到一些心灵上的慰藉。

乡土情节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现象。自古以来,多少诗人写下怀念故土、思念家乡的名句。沈从文始终对他的家乡一往情深。他的小说以故乡湘西为背景,开创了中国乡土小说的另类。在我们的印象中,落后、愚昧、凋敝、麻木是中国乡村的代名词。在沈从文生活的年代,乡下人的地位极低,中国人普遍对乡下人存在着偏见,通常认为乡下人愚昧无知不可教育。可是,在沈从文的笔下,他始终以“乡下人”自称,试图扭转这种偏见。他多次明言:“我实在是个乡下人。说乡下人我毫不骄傲,也不自贬,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和哀乐自由它独特的样式,与城市中人截然不同!”[2]这里,沈从文心怀湘西,把自己的文学取向定位到乡村,固执的坚守自己“乡下人”的个性,他将乡村人性的纯美、自然融入小说创作中,把湘西少数民族地方的风情传神的展现出来,呈现出不一样的乡土面貌。

独特的地理位置、民族政策、历史环境,形成了湘西独特的文化内涵。地理位置的封闭,长期处于隔离的状态,湘西人始终处于单纯原始的生存状态。少数民族苗族独具魅力的生产、生存状态、风俗习惯,也具有神话传奇的色彩。沈从文精心构筑的文学世界,极力表现人性的自然美,民风淳朴充满温情。沈从文的创作主要探索人性的美和爱,风格唯美健康。

《边城》是沈从文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品,他通过描写两家两代人的故事,展示了湘西乡村世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状态。小说描写了撑渡船老人的外孙女翠翠和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曲折爱情。《边城》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嘿嘿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养育她且教育他,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动物。人有那么乖,如山头黄绿一样,从不想到残忍时期,从不发愁,从不动气。”[3]这里将翠翠美的形象表露无遗,塑造了翠翠明丽、天真、活泼、单纯、善良的湘西少女形象。《边城》中的一切都是纯净自然的,展现了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正直、慈爱、淳朴、温顺的摆渡老人和可爱的翠翠完全生活在自然的环境中,凭借单纯原始的生活方式自足、自在的生活,是原始湘西人本真生活的缩影。长大的翠翠,单纯的感情也变得复杂起来,有时也会变得苦恼和忧虑。面对天保和傩送的共同爱慕,朦朦胧胧的感情也使毫无心机的翠翠变得小心翼翼,不知如何选择。美丽使人感到忧伤,才更能深入人心,美的事物本身就含有悲痛的成份。自然的轮回变换,总是与苦难相伴。生活总要承担苦难,然而最终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记忆里:天保与傩送一个身亡,一个出走,祖父也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抑郁死去,翠翠开始了漫长的售守候,一个顺乎自然的爱情故事以悲剧告终。乡土世界的简单快乐。自然或超自然的力量,把环境的恶劣、生活的挫折、生死看做是平常的人生境遇。和谐自然、纯粹朴素“湘西世界”因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除此之外,《萧萧》、《三三》、《长河》、《丈夫》等作品都如《边城》一样,构建了一个原始而优美的世界。萧萧、三三,夭夭都是像翠翠一样的纯真少女形象。萧萧是童养媳,面对扭曲人性的野蛮婚俗,萧萧所表现的是另外的一种样式。萧萧嫁给了一个不到三岁的小丈夫,她的无知和纯真,使她在面对逆境时,仍然是一种健康活泼的状态。这里,沈从文充分肯定了主人公自然自在的生命意识,在卑微的世界里仍然闪耀着自己的光芒。三三的形象总让人联想到清纯可爱、单纯明快、活泼俏皮,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萧萧、三三、翠翠,她们都生活在朴素的人群中,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保持着人性中做纯洁朴实的一面,面对苦难,也坚强接受,对未来生活充满着向往。

生产力水平低下,湘西人保存着自然的生存形式,自由自在的生活,如世外桃源般清新,人性的美超越了当今的物质文明。湘西,所呈现出的键康、完善的人性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4]。沈从文对湘西小乡城世界沈从文的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是含蓄而深刻的,所揭示的主题都是美好的。真正让人感动的是小说中人物的人性,让人觉得美的也是人性之美。在建构湘西世界时,沈从文善于捕捉人性中的精髓,把握闪光的部分,深入灵魂,将湘西世界最美的地方诠释出来。

沈从文的湘西乡土小说,大多通过融入乡土,写乡土美好的人性,乡土单纯的生活方式和乡土的苦难,以及乡土人对生活顺天命的态度,去追忆乡土原始生活的本质,发掘人情、人性的美好,将乡土健康美的生机展现出来,是湘西苗族史诗性著作。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商业文明对乡村文明有着巨大的冲击,中国的乡村文明正在逐步消失,沈从文建构的“湘西世界”无疑会给我们一些心灵的启迪,回归自然、回归本真,在世俗的世界单纯的生活。

沈从文独特的乡土情结,建造了一个独具魅力的“湘西世界”,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影响力。近年来,不仅沈从文的作品得到重视,越来越被读者所接受,沈从文的家乡凤凰县也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可见沈从文越来越具有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郭志刚著 《中国现代文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 第十八章

[2](美)金介甫译著 符家钦译:《沈从文传》 时事出版社 1990年10月 第42页

[3]沈从文:《长河》 花城出版社 2010年11月出版 第7页

[4]沈从文:《沈从文选集》第5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第231页

猜你喜欢

人性美情结湘西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浅谈《项脊轩志》的人性美
告别“GDP情结”
难舍难分的情结
《云中记》的人性美与灾难文学的美学意蕴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欢乐湘西
走进湘西凤凰城
人性美的“价值”最大化
湘西 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