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骨文与青铜纹样再利用的教学探索

2014-08-08李一

艺术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教学探索民族文化甲骨文

摘 要:文章指出各个民族的发展与延续本质上无外乎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过程,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延续表现为一切符号系统的有序传承,甲骨文青铜纹样均属于黄河文明的突出的表情达意符号系统。作者在日常教学中,根据自身的教学理念和地域优势,对于甲骨文和青铜纹样的研究与利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关键词:民族文化;甲骨文;教学探索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各个民族的发展与延续本质上无外乎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过程。如果说生命传承的物质基础是躯体的话,那么独一无二的民族文化就是这个民族的魂。文化是一个民族存没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构成民族的核心要素,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的存在是不可想象的,民族文化的传承则是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机制。不同民族的文化既有交集,也更加突出表现出独特的文化特质,显示出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历史际遇、不同的历史观与价值观取向。甲骨文和青铜纹样正是具有民族价值核心的文化特质,它们是黄河文明的标志性文化元素,所以对于它们的再利用研究,是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极具意义的一件大事,我院在常规教学中长期致力于对甲骨文和青铜纹样的研究与再利用。

1 甲骨文和青铜纹样均属于表情达意的符号系统

人类历史总是借助语言系统保存和传递文明的成果,完善的语言系统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民族文化的传承要靠具体的载体完成,人类的语言分为多种形式,既有文字的也有图案的,既有发声的也有无声的,甚至还有形体的等等。甲骨文属于语言的范畴,我们说它是表情达意的符号系统较好理解。它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態。毋庸置疑,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青铜器皿种类繁多,制作精巧,并且比用石、木、蚌、骨等器具更锋利、坚韧、轻便和耐用。它的制造业的繁荣和制作水平的提高,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前优越的物质条件。青铜纹样应该算是青铜铭文的最初形式,它应该比甲骨文诞生的更早,相比较文字而言它具有更形象、更具体、更大信息量等特点。所以青铜纹样也和甲骨文一样,是另一种传情达意的符号系统。青铜纹样是中国文化积淀的结果之一,纹样是装饰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且按照一定图案结构规律经过变化、抽象等方法而规则化、定型化的图案。甲骨文和青铜纹样类似于语言都属于表情达意的符号系统。透过古朴甲骨和青铜纹样仍能传达出来自远古时代的历史回音。

2 文化的传承表现为一切符号系统的有序传承

文化传承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文化的民族性的继承。文化是人类适应生存环境的社会成果,为人的社会群体所共享,所以文化与民族一刻也不能分离。这其中还有一个动态的环节:民族文化的传承即是文化与主体的有机结合。众所周知文化传承要通过符号传递和认同来实现,它总要借助于具体可见的形式。一个民族之所以是一个完整的民族,是因为它总会有一套薪火相传的物质外壳从而使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具有稳定性、完整性、延续性等特征。人的社会属性规定了社会必然是由文化有机联系构成的。人具有创造文化和传承文化的能力和要求,人类的文化传承最终为人的社会结构提供要素积累并使这些要素整合为一个和谐有序的系统。一个民族共同体,正是通过传承共同的民族文化,才完成并实现了民族要素的积累和社会的整合,最终结成为稳定的人类共同体的。民族文化通过“传→承→积累→传→发展”就像一道文化加工厂的生产工序,随人类自身的代代繁衍而形成文化的再生产和社会的持续性发展。在这生生不息递进式发展的循环中,每一个社会发展历史时期,乃至每一代具体的社会单位都是这个环链的有机组成部分。任何一个环节的脱落,都势必影响文化的再生产;而在代际传承环链中的脱节,则直接导致文化的断裂和中止。民族文化的传承绝不是单个人的自我行为,而是有着极强的群体性和整合性,最终实现民族群体的自我完善。 我们每个人既是民族文化的继承者、受益者,更是传承者。这种文化传承是文化具有民族性的基本机制,也是文化维系民族共同体的内在动因,这种传承从来都是有序发展的。

图1 安阳工学院艺术

设计学院师生到司母戊

有限责任司参观

图2 安阳工学院艺术

设计学院师生自己动手

绘制艺术楼壁画

3 甲骨文和青铜纹样具有独特的汉民族审美特质

安阳是甲骨文和青铜纹样的源头,也曾是灿烂黄河文明的发祥地。郭沫若曾在《访安阳殷墟》一诗中赞叹到“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变迁,殷商文化仍然深深地影响着华夏文明。武丁时期的书法,气魄雄伟,峻敖瑰丽。即使中小字体也是工整秀丽,但无论大中小字体,无一处不表现出这一时期书法方面的熟练,深邃的造诣;祖庚祖甲时期,主要在严饬工整方面下功夫,与后世书家比拟,颇有欧阳率更的风趣;禀辛康丁时代,一部分沿袭了祖庚祖甲时工整的作风,但大多逐渐衰退,趋向潦草苟且;武乙时期的大字,粗疏古拙,劲削而带有暴戾的气氛;文丁武丁的作品,又是五花八门,百体杂陈,在书法上颇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情景,有的骨骼开张,有放逸之趣,有的细小娟秀,有簪花之格。甲骨文的“书体”在甲骨断代和碎片的缀合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书法形体取决于书写人的技术与手法,它的流行受习惯的崇尚而具有时间性。用书体来测量某一时期文化和艺术的风尚,可以大体上窥见一斑。这一时期的青铜纹样基本上分为代表着鬼神饕餮纹、代表着祖先夔龙纹、图腾崇拜凤鸟纹,以及反映当时渔猎生活的几何图纹等。创造青铜纹样的原则同周易相类,远取诸常见的鸟兽等物,或近取诸人类自身。《左传》宣公三年王孙满在回答楚子的问题时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枚,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可见商代和周初青铜彝器,其动物纹样与祭祀祖先有着密切的关系。动物中有一些是帮助巫师通天地的,而它们的形象在古代便铸在青铜彝器上了。“商周青铜器上种种纹样现象,首先不是出于奇异的审美观念,而是出于对自然力的崇敬和支配它的欲望的幼稚的幻想。”“商代青铜器的纹样,是与当时生活中的动物界及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商代装饰艺术家所使用的动物纹样中,大多数都原来有一个土生的和与自然界有关的基础。”装饰形式也与前期的单独适合对称式不同,多运用二方连续的带状纹样,常常一个母题织成带状的连续、反复,整齐中求变化。其一唱三叹的形式,给人有条不紊的节奏、韵律之美。很多优秀的传统纹样之所以能传千载而不衰不灭,不仅仅因为它优美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中国式的智慧、意境和精神。这些纹样既是一种装饰图形,更是几千年来中国精神的图式。传统装饰纹样的形成不是一个偶然的艺术现象,而是中华民间、民族艺术和民俗文化千百年来沉淀的结果,是广大劳动人民集体智慧与创造的结晶。传统与现代的问题说了很多年,可是我们如何从五千年的文化史中吸取营养,真正地把传统民族纹样的形式规律、特征以及表现方法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仍然是现阶段设计师必须直面的迫切任务。

4 现代设计需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甲骨文与青铜纹样发展到今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们植根于中国民族性、地域性的传统艺术渊源中,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本质,体现了形式和内容、理念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从传统中探寻中国设计的“根”,不是对传统直线性的继承,而是一种发展中的求舍,传承中的扬弃,是在传统中融入现代意识的再创造。利用我校地处安阳的地域优势,我们对于甲骨文和殷商传统纹样的研究和利用上,做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和创新工作。(1)参观、收集第一手传统文化鲜活元素。我们艺术设计学院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办学理念,经常会组织学生到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博物苑、安阳司母戊公司参观学习。走进安阳,甲骨文和传统纹样透出的智慧是随处可见的。当地研究、练习、运用甲骨文进行创作的书法家有一批人,逐渐形成了豫北古城的文化名片,近年来在国内书坛屡屡获奖、成绩斐然。2008年安阳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中国书法名城”称号。我们邀请甲骨书法名家到校举办专题讲座,或者聘任其担任书法课程,学生对书法产生出极大兴趣,对甲骨文创造也渐窥门径。这样特色课程的开设对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以及艺术创造产生了极大影响。(2)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完成创作与设计。通过收集到的传统文化素材的发酵处理,学生已明确了文化符号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需进一步引导他们认识到:内涵要先于形式,“达意”要远重于“绘形”。此后我们创作了校园内至善湖甲骨艺术文化墙、艺术设计学院大厅廊柱和东壁墙绘制等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经历了从简单模仿到个性化创作、从感性积累到理性实践的过程。只有弄清楚殷商传统文化脉络中的常量,才能把握住蕴含在形式背后能够彰显黄河文明的精神内核,从而创作出感动人的设计作品。理念的梳理和阐发是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但要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还需要结合现有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应用过程,内心形成一个初步的创作思路以及心理预期。(3)毕业设计彰显特色瞄准市场促进就业。我们的教学培养目标一直紧盯着学生就业和市场需求,要培养学生彰显深厚传统文化气息,具有个性化创造的艺术实践能力。要对现有素材中的符号形象进行几何化的划分,去除其中历史积淀的附加属性,把最能体现的这一符号文化意义的部分抽离出来,然后“运用发散性思维,将文化符号根据不同的设计需要,转化成由各种直线和曲线组成的符形,以应用到设计作品的各个细节。”由于平时教学我们并且开展了一系列的从理论到实践的训练,学生明确了殷商文化符号历史演变流程,提取出了大量与设计相关的元素,将理性思辨与感性认知二者融合为一体。经过这一阶段的积累,再反观该文化符号,学生就可以从感性与理性两个角度去重新解读。符号文本收集不仅仅是一个积累素材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希望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查阅相关资料的这一过程,“一个符号总是以简化的形式来表现它的意义,这正是我们可以把握它的原因。不论一件艺术品(甚至全部艺术活动)是何等的复杂、深奥和丰富,它都远比真实的生活简单。因此,艺术理论无疑是建立一个有效于生动现实的心灵概念这样一个更为伟大事业的序言。”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符号的了解,最终脱离对理论的依赖,设计出更加生动的符合这个时代的又有传统韵味的崭新作品。在浩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我们寻觅到殷商甲骨和青铜的影子。它们所以能传千载而不衰不灭,不仅仅因为它优美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中国式的智慧、意境和精神。甲骨的一撇一捺,青铜的肃穆与厚重,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元素,更是一种中国精神的图式。我们只有充分理解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的价值,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才能将甲骨与青铜纹样的形式美、寓意美、智慧美和精神美融入现代设计之中。“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而不是静止。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中国现代的设计教育和创作实践也只有基于中国的传统之上,勇于吸收、大胆创新、善于交融,才能发展最终发展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艺术。

参考文献:

[1] 李一.从殷商青铜纹饰探究凤鸟纹样的演变[J].美术大观,2006(08).

[2] 赵世林.论民族文化传承的本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3).

[3] 李一.商周青铜凤鸟纹样的渊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4] 百度百科.书法字体[DB/OL].

[5] 左丘明.左传•宣公三年[M].鲁国.春秋.

[6] 樊海燕,白晨.传统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分析[M].2010.

[7] 周小瓯,周筱馨.在传统中探寻本土设计[J].装饰,2005(11).

[8] 高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装饰,2012(08).

作者简介:李一,女,现任河南安阳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授、院长,兼任中国文字博物馆、安阳殷墟博物苑、安阳司母戊有限责任公司艺术顾问,安阳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曾有多部专著和专业论文出版和发表。

猜你喜欢

教学探索民族文化甲骨文
甲骨文“祸”字新证
三千年甲骨文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最“萌”甲骨文——心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高中数学课堂中德育溶合的探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