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滨水景观城市设计
2014-08-08叶诺
叶 诺
(五贝景观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0040)
谈滨水景观城市设计
叶 诺
(五贝景观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0040)
结合工程实例,对滨水景观城市设计进行研究,主要从水位岸线处理、视线廊道处理、空间与人的关系、生态与文化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设计的难点,并针对工程的选址范围及设计要求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以发挥滨水空间的独特魅力,塑造城市新形象。
滨水景观,关系,生态,文化,选址,设计
1 对本工程的理解
1.1 工程区位理解
1)本次项目位于南通市中心老城区东部约4 km处,西南距新城区2 km,距通州区14 km,北侧距离南通火车站7 km,距离南通兴东机场8 km。
2)设计范围为海港引河两岸,北起通吕运河口,南至南川河立交,东接园林路,两岸绿廊宽度50 m~285 m不等,建设面积约125 hm2。
1.2 工程优劣势理解
1)优势:交通便利,紧邻南通市新老城区;紧紧联系通吕运河,生态景观资源丰富。
2)机遇:两河两岸景观是南通市滨水整改的重点区域;周边大量居住用地和市政建设,为海港引河带来成熟的开发条件。
3)劣势:高压线的穿越对土地的使用具有一定影响;上游的工业基地对水质有一定的破坏。
4)挑战:基地内的少量已建建筑阻隔了基地的视线通廊;分割的七个地块如何有特色又整体性的设计。
1.3 工程目标理解
1)创造新都市生态走廊,体验新型生活方式;
2)塑造城市艺术生活水岸,发挥滨水空间的独特魅力;
3)联系城市活力纽带,加强人与空间的互动;
4)成为城市发展驱动载体,带动周边地块发展。
2 技术难点的处理方法
2.1 水位岸线处理
海港引河水位常水位2.479 m,洪水位2.879 m,百年一遇洪水位3.9 m,结合竖向地形,打造成多层次、多形式的立体复合空间,形成海港迎河特有的坡、堤、路的景观关系。我们设计了连贯的2.9 m常规防汛墙,建筑室内一层标高均为3.9 m以上(见图1)。
2.2 视线廊道处理
现状视线单一,并且与城市空间隔离,严重阻碍了人流的聚集观赏,具有严重的视线局限性,基地内的住宅并有一定的阻碍性。设计中我们加强渗透与视觉吸引景观布局,在城市道路丁字路口设置广场,并在广场及跨河大桥附近设置标志物,将城市视线引入基地内,加强城市与河道的空间关系;同时充分使用借景与对景,加强景区内部的联系。一系列视线走廊将各开放空间以及周边开发联系在一起,同时设置亲水平台和栈桥,为人们提供开敞的观赏、瞭望空间。
2.3 与周边地块的关系处理
1)差异化分析基地周边住宅生活区、商业休闲区、教育艺术区、工业保留区的景观特点和游览需求,打开绿地边界,增强绿地内外联系与渗透。
2)联系两岸交通、合理布置视觉焦点和景观元素,一体化两岸景观。
2.4 空间与人的关系处理
1)赋予绿地新的定义,提供更多的参与空间,让人们真正的享受绿地,对话艺术,享受生活。
2)研究人的公园行为习惯,提供相应的承载空间:根据研究人在公园不同区域的活动行为,以及发生的时间段,设计多样化的功能活动空间和场所以满足各年龄层的使用者一天内各个时间段的需求,打造12 h活力绿廊。
3)营造丰富的活动场地和创意空间,进行全岸线的活动策划,打造“4+24”全年全天候的活动体验,将滨水空间与市民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达到多业态复合、全年度延续、高人气聚集的目标,激发城市活力(见图2)。
2.5 生态与文化的关系处理
1)完美的系统,文明的传承,真正为城市提供清新生活的方式,唤起人们对城市与历史的记忆,对传统文化的感知。
2)在保护现存植物的基础上,实现低碳环保的构想,形成新的群落生境,营造最具生态底蕴的岸线。利用开敞的草坪,草坡和草甸与遮阴的树林形成对比,创造自然生态区的多样性,丰富游人的体验,同时改善基地的小气候。
3)南通是一个依河而立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有着独具特色的风华底蕴,通过对南通文化的追忆和传承,重塑一个充满艺术文化气息的滨水文化廊道,激活南通的独特滨水魅力(见图3)。
3 对本工程的选址范围、设计要点等各方面合理化建议
3.1 对本工程的选址范围合理化建议
1)选址的上位规划分析。基地位于老城区与观音山片区交界,横跨四大控规单元。控规规划本基地北侧周边地块功能主要以工业仓储为主,南侧以居住用地为主(引自南通市崇川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应注意差异化分析基地周边住宅生活区、商业休闲区、教育艺术区、工业保留区的景观特点和游览需求。
2)选址的全市现状公园缺失性分析。结合国家公园绿地分类标准以及国内外建设经验来看,南通市关于文化与艺术主题的公园较少,这对此次规划设计提出了要求并指明了方向,本案以“艺术、生活”为中心,因此建议设计雕塑公园、儿童公园、探险公园、读书公园、湿地公园、商业街区公园等富有文化韵味和生活趣味的开放型空间,充分挖掘南通城市历史以及运河文化底蕴,突出主题。
3)选址的上位规划“两河两岸概念景观规划”。“两河两岸”设计原则:生态之河——生态公共绿地;活力之河——激活地块;文化之河——遗址、名胜;体验之河——水岸变化;公众之河——可达性。本次设计范围是南通“两河两岸”概念性规划中的“艺术、生活”主题区。
4)选址的区域旅游分析。目前南通的游览线路主要以一日游为主,南通一日游线路:狼山风景区旅游圈→啬园→南通博物苑→濠河风景名胜区,旅游圈现有的一日游线路主要以历史文化型为主,几乎不包括生态及娱乐型的景点。另外一日游游览景点的时间较为紧迫,因而对发展二日游线路构成了一定的需求。项目位于狼山风景区与濠河风景名胜区之间的第二生态圈内,其开发将对发展南通的生态型、娱乐型和宗教型线路具有重要影响,进而推进南通的二日游游览线路的形成。
5)选址的城市文化分析。南通人杰地灵,历史悠久;南通人文荟萃,名贤辈出;南通江风海韵,风光绮丽。这些底蕴为海港引河绿廊工程项目的设计提供了设计的源泉。
6)选址的产业研究分析。南通发展艺术产业的优势:长三角地区集聚了丰富的高素质、创造力强的人才,随着城市辐射力的增强,将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此创业,为创意产业提供了优秀的人力资源;南通作为长三角地区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为发展艺术创意产业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基础;强大的前沿消费文化和消费力为艺术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消费基础,南通在休闲产品的消费为消费性的艺术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南通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也是发展文化艺术产业的一个重要条件;南通尤为发达的水系,为发展具有江南特色的艺术创意奠定优良的环境。
3.2 设计要点建议
1)设计理念。以悦动的飘带将生态、生活、艺术融合成一条“七彩艺术绿廊”。
2)景观绿化设计。绿廊从南往北分为四带七主题:a.沿引河布置水生植物,结合湿生植物形成水岸景观;b.沿园林路一侧及东西向穿越绿地市政道路的两侧,设置特色绿化林带,同时兼顾隔离防护功能;c.中部结合各绿地不同的功能设置七彩森林、林荫走廊、活力森林、乡情园、百花园、百果园和水森林等七个特色植物主题园;d.慢行系统结合各地块不同主题,打造春景秋色、七彩缤纷的特色绿化景观。
3)交通组织。规范合理组织交通体系。
滨水走廊——水边散步道。
动感走廊——具有现代感的活跃空间,它连接公园周边的主要开发地块,沿途景色宜人。
静谧走廊——宁静的走廊,它沿地形起伏,串接公园中的各个空间并联系公园外的主要景观节点,沿途景色秀丽。
4)岸线体系。在满足防洪要求前提下,丰富驳岸类型:硬质驳岸、观自然式驳岸、观湿地式驳岸、观草坡式驳岸。
5)配套服务建筑及园林小品设计。河口文化馆、南通院子、南通新天地、灯塔、闸门、服务中心等游客服务建筑及园林小品,风格现代简洁,体现运河文化。
6)景观硬地铺装及给排水系统设计。硬地铺装呼应空间主题,保持空间的统一性及可识别性。采用全方位的LID雨洪管理技术,通过浅草沟、透水地面、屋顶花园等生态措施,自然净化吸收雨水,汇聚雨水作为绿地浇灌、清洗等日常用水。
7)景观亮化及功能照明设计。引入一系列现代灯光元素,沿河、沿路,结合建筑、广场、桥等标志性景观节点布置,满足照明要求的同时,体现艺术、文化、富有感染力的夜景效果。
8)公共家具、抗震应急避难设施及无障碍系统。设计特色休闲座椅、垃圾桶、标识牌等室外家具,营造宜人的绿地环境。规范设置临时指挥中心、医疗救护、应急供水供电等应急避难设施,发挥绿地的抗震应急避难功能。同时实现各区域场所的无障。
Discussion on waterfront landscape urban design
YE Nuo
(W&B Landscape Design Consulting(Shanghai) Limited Company, Shanghai 200040, China)
Combining with the engineering example, this paper researched the waterfront landscape urban design, analyzed the design difficulties mainly from water level shoreline process, sight corridor process, the relationship of space and human, the relationship of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and according to the project location and design requirements put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so as to play the unique charm of waterfront space, shaping a new city image.
waterfront landscape, relationship, ecology, culture, location, design
1009-6825(2014)36-0206-02
2014-10-17
叶 诺(1986- ),女,助理工程师
TU98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