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感于贵阳兴起孔学堂

2014-08-08

当代贵州 2014年16期
关键词:糟粕学堂贵阳

叶小文,本刊顾问,曾任共青团贵州省委书记、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等职,十八届中央委员,现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主要著作有《多视角a看社会问题》、《宗教问题怎么看怎么办》、《化对抗为对话》、《从心开始的脚步》等,论文《社会学否定之否定的进程及其内在矛盾》曾获中国社会科学中青年优秀论文奖。

在孔孟之乡举行的第三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应邀来自贵州的一位领导对云集于此的中外学者说:我给大家推荐一个地方,那就是“贵阳孔学堂”。贵阳孔学堂有设施一应齐全的15栋学术研究小楼;有依靠大数据手段而建成的海量检索、在线互动、超限传播、受众分析的中国第一个国学云计算平台;有出版社、杂志社;有容纳千人的学术报告厅、露天大讲坛;国内有北京大学等8所著名高校准备在贵阳孔学堂设立研究基地……

作为一度生长于斯、阔别多年的贵州人,听到这番话,不禁眼睛一亮!

是的,贵州相对在全国还属于不发达地区,但贵州“人穷志不穷”,贵州人姓“贵”。恩格斯早就说过,“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他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以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这里说的是一个“国家”,其实一个地区何尝不也能如此!

是的,贵阳孔学堂竟然摆开阵势,有志与早就学府林立、学者云集的孔孟之乡,在对孔学的发掘传播、格物致知、继承创新、古为今用上一比高低。凭什么?我们的先人早就有言,中国儒学传统“兴于孔孟成于朱王”。大概就凭着贵阳成就过王阳明!

是的,无论是贵阳人,贵州人,曲阜人、山东人……只要你是中国人,在今天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共同奋斗中,在我们的血脉和基因中,无不渗透着一股强烈的文化自信、文化焦虑与文化自觉。

几千年沧桑岁月,把我们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共同坚守的中华文化传统。但毋庸讳言,长期滋养我们的文化传统中,也夹杂着一些桎梏我们的糟粕。特别是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要在近代列强环伺、积贫积弱的国际国内环境中重新站起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难免要和传统观念作彻底的决裂,并从中激发出强烈的反传统运动。《共产党宣言》说:“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传统文化中的封建糟粕,也的确是当时民族幡然醒悟、奋起斗争的桎梏。矫枉需要过正,不过正难以矫枉。但另一方面,矫枉过正毕竟是非常时期的非常行为。今天,我们仍然要防止封建的沉渣泛起,仍需“矫枉”,但不能总是“过正”,不能将文化传统一概等同于封建糟粕而避之唯恐不及,甚至连一提“仁义礼智信”都有封建的嫌疑。矫枉过正之后,还需要拨乱反正。

习近平主席前不久在访问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欧洲时说过,“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唯其与时俱进,才能推动文明跟上时代潮流;唯其勇于创新,才能激活文明的生命力。

有感于贵阳兴起孔学堂。

有感于贵阳人、贵州人、山东人……中国人,都是中华文明的传人、守护人、创新人,都有一番大志向、大抱负、大作为。

近代欧洲“文艺复兴”之后,崛起过一批现代国家。当代中国“文化复兴”之后,必将崛起一个后来居上的贵州,正在崛起一个蓬勃向上的中国!(责任编辑/吴文仙)

猜你喜欢

糟粕学堂贵阳
给现代人参考的古代礼仪
高速通到我的家
“学”字的意义
找朋友
白居易写诗
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和原则
试论学前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取”“舍”问题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爱情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