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浩:海鸥心 赤子情
2014-08-08任莉姚源清
任莉 姚源清
蒙浩说,他是一只海鸥,往来于中美两地,为贵州带来技术、人才和资金。他的心中,有着一个淳朴而美好的贵州梦。(受访者供图)
2012年8月,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等单位组织实施的第八批国家“千人计划”(全称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名单出炉,作为贵州唯一入选的归国企业家,蒙浩引起了广泛关注。
今年46岁的蒙浩,带着诸多夺目的光环:美国密执根大学访问学者、全美高级职业工程师、贵阳瑞极精密测量有限公司董事长……然而,回归故土,对于离乡游学九载、久居异国17年的他来说,只缘于自己的一腔赤子之情、一个淳朴的贵州梦。
成长路上多苦乐
蒙浩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贵州工学院的教授。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一家四口只能蜗居在单位分配的两个逼仄的房间。
值得庆幸的是,良好的教育背景,加上双亲言传身教,让蒙浩受益匪浅。他清晰地记得,小时候,父亲蒙锡龙经常用生动的比喻告诉自己:“‘打铁离不开自身硬,任何扎实的知识与技能背后都有艰苦的付出。”也许,年幼的蒙浩对这句话还并不能真正理解,但他却用行动回答了父亲的期盼。a
读书时的蒙浩,学习认真刻苦。每天晚饭过后,他就开始在自家小书桌的一角,或是认真写作业,或是埋头读书,常常学到夜深人静。一次,蒙浩被一道几何题难住了,几十分钟过去,他还在书桌旁冥思苦想。父亲见状,想过去教他做。未料,固执的蒙浩拒绝了父亲的好意。就这样,经过几个小时的“熬战”后,他终于将难题拿下。
凭着踏实刻苦、永不服输的态度,从小学到高中,蒙浩的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并以优异的成绩先后就读华中科技大学、美国劳伦斯大学,为日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学习以外,蒙浩还努力追求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在学校,他不仅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课外活动、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也从未落下。时至今日,工作繁忙的他仍然保持着晨练的习惯。
面对如此优秀的儿子,无怪当记者让老教授按百分制打分时,蒙锡龙几乎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90分!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1993年7月,蒙浩在华中科技大学取得电子与信息专业硕士学位。因为专业知识扎实,他被柳州通用五菱汽车有限公司聘用,并很快升任高级工程师,被评为“柳州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年纪轻轻就有所作为,这已经让许多同龄人羡慕。然而蒙浩并不满足现状,他心中有着更长远的打算:走出国门,去学习国外更先进的科学技术!1997年,蒙浩告别祖国,扬帆起航,开始新的征程——到美国密执根大学担任访问学者,随后在美国劳伦斯大学攻读第二个硕士学位。
蒙浩说,语言障碍、文化差异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大的困扰。因为“求学是个快乐的过程,能够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能够加深跨行业的专业知识,这样的‘耕耘,我很享受。”
随着自己在业界的不断探索,蒙浩逐渐了解到职业工程师的优势所在,尤其杰出的职业工程师,更是竞争复杂项目和大型工程领导权的有力资产。这让在国内早已是高级工程师的蒙浩不由萌生了一个想法:拿到“全美职业工程师”执照。
对蒙浩来说,这不单意味着对专业技术的考核,更是衡量自己作为一名真正的“杰出的工程师”的能力,他想证明自己。为此,蒙浩开始了全面的复习和准备。2006年,通过学历、工作资历和材料申报,并在三天严格的全面应用技术知识考核后,蒙浩终于获得“全美职业工程师”执照,为自己赢得了响亮的掌声。“人到中年,要说在工作上有什么令自己骄傲的事情,这应该算是一件。”蒙浩笑着说。
17年的海外生活,蒙浩过得非常充实:他不仅在美国密执根大学担任了两年的访问学者,还成为了美国格林机床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先后参与美国GM发动机生产线、美国BOSCH油喷生产线及北京现代发动机生产线等项目,并从事精密测量系统及专用机床控制系统的设计。
超负荷的工作并不影响蒙浩对工作的专业规范和要求。虽然常常晚睡早起,但规律的作息时间却使他工作起来精力充沛、巨细无遗,甚至达到忘我的地步。尤其在检查硬件的数量、质量方面,“就算一个螺丝钉也不能放过”。刻苦认真、踏实奋进,这是蒙浩一贯秉承的专业态度。
作为一名高层次科技人才,2012年8月,蒙浩代表贵州成功当选第八批国家“千人计划”专家。“There are no gains, without pain”(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蒙浩轻描淡写地用这句话来解释今天取得的成绩。对他来说,成功从来就没有捷径,“得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
“我不是海归,是海鸥”
2003年,阔别家乡9年的蒙浩终于登上了飞往祖国的飞机。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探亲之旅,蒙浩背负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考察家乡贵阳的创业环境。
在美国工作顺利、家庭幸福的他,为何选择回归祖国、回到贵州创业?蒙浩微笑着说,贵州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机遇,而自己身为贵州人,只想为家乡做点事情。
这次考察让蒙浩感到时机已经颇为成熟,更加坚定了自己回乡创业的想法。2009年2月,在经过6年的筹备后,蒙浩把创业的激情与家乡情谊结合起来,创立了贵阳瑞极精密测量有限公司。
初期,公司建在蔡家关的贵工学院,办公面积只有60平方米,而员工只有2人:年逾古稀的父亲与不惑之年的自己。蒙浩身兼数职——法定代表、市场总监、技术工程师……
但是对于公司的发展,蒙浩信心十足。在国内,机器精密测量属于新兴的技术产业。目前世界上类似的公司也只有瑞士、德国等少数几家。在中国,贵阳瑞极精密测量有限公司尚属由华人自创成立的第一家。
没有人手,蒙浩便四方奔走,招贤纳才;员工技术不达标,蒙浩便亲自把关,并手把手地耐心教授。那些困难的日子里,蒙浩身心俱疲,但坚强的他却丝毫没有想过要放弃。
苍天不负有心人,经过4年的艰辛经营,公司已由最开始的名不见经传转变为国内同行业中的品牌。其研制的全数字精密气动测量仪RPM V16、RPM 、V11-2、V11-6等软件,通过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技术鉴定,获得四项实用型专利与两项发明专利,领先于国际水平。
如今,公司占地700平方米,有员工18人,产值从原来的几万增长到了现在的几百万,而市场也不断开拓,并与数家国际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站在世界发展的前沿去审视,让贵州的公司始终与最先进的技术同步。上个星期在美国产生的构想,下个星期就能空降到贵州,并根据国内市场需求形成新产品。”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蒙浩认为关键便在于这些站在技术前沿的人才。因此,在自己成功创业的同时,蒙浩不忘为家乡引进人才,鼓励更多拥有高科技知识的人才回贵州创业。
采访中,当记者说蒙浩是一名“海归”时,他立刻笑着纠正道:“不,我不是海归,是海鸥。”
是的,美国长期生活和工作的积累是他不断创新技术的来源,而贵阳是他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超越的地方。因而,他就像一只海鸥,漂洋越海,在中美两地飞来飞去,为贵州带来技术、人才和资金。因为心中的那份赤子之情,他乐此不疲。(责任编辑/姚 远)
对话蒙浩
记 者:公司员工认为你是一个“工作狂”,你是否认同这样的评价?
蒙 浩:美国为什么那么发达,其实是实干出来的。在美国,很多工作都是每天6:30就开始,晚上6点才下班,工作强度非常大。这与国内朝九晚五相比,差别实在太大。我只是习惯在美国的工作方式,每天早起晚睡,确保我每天的工作完成而已。我不认为自己是“工作狂”。
记 者:你的业余爱好有哪些?
蒙 浩:我在美国的业余爱有很多,如射击、游泳。在国内由于时间很紧,只能每天早上练习一个小时的空手道。身体对于生活与事业太重要,只有身体好,才能更好地工作,照顾好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