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文化“活”古镇
2014-08-08付松
付松
对旅游开发而言,有文化才有魅力;对城镇建设而言,有文化才有个性。面对猴场镇这个文化富甲之地,如何把资源的有利优势转变成经济的有力支撑,是决策者必须直面的问题。
“大戏唱千秋,最流连瓮水长歌、鸳鸯奇镜;徽风馨万古,长相忆草塘春色、桑梓述闻。”千百年来,历史的眷顾让草塘古邑不断演绎着浩荡的瓮水长歌,而今的瓮安县猴场镇,在红色文化、商贾文化、龙狮文化、土司文化的共同滋养下,充溢着文化氛围,彰显着文化特色,展示着文化魅力。
跨越千年的文化根脉
草塘是黔北四大古集镇之一,素有“千年古邑,黔中明珠”美誉,也是贵州龙狮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辞赋之乡。2011年,草塘正式更名为猴场。
瓮安自古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元代推行土司制度,至元十四年(1277)播州首领纳地归附,授播州安抚司,十八年升为播州宣慰司。明洪武十七年(1384),草塘长官司升为草塘安抚司,同年置瓮水安抚司,由瓮水蛮夷长官司和草塘安抚司各取一字,“瓮安”因此而得名。
“一个草塘古邑区,半部瓮安史。”作为安抚司署衙所在地,猴场犹如一个历史的大舞台,见证着时事变迁,凝聚着人间沧桑。
今天的猴场,仍然保存着长官司衙门旧址,当年贵州宣慰同知宋钦及夫人刘淑贞在这片土地上演绎的诸多故事,早已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
境内北连四川、东接湖南的奢香古驿道,使草塘占据着商业重镇和交通枢纽的特殊位置,成为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据记载,明清时期,草塘的商号、织布、盐行、酒肆、作坊等达到500余家。
繁荣的商业给草塘带来的不仅是财富,也带来了文化上的明显变化。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迁入,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和草塘的本土文化互相交融,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多元文化。
地灵孕育人杰,人杰方显地灵。据考证,明清两朝500年间,瓮安通过科举考试产生的进士有19人,举人110人,出生草塘的傅玉书就是成就卓著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曾创造过贵州乃至全国文化史上的“三个最”:他选编的《黔风录》24卷,是贵州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他的著作《鸳鸯镜传奇》,是清代贵州最早也是仅有的两部传奇之一;他编撰的《桑梓述闻》10卷,是全国第一部私家志书。
猴场的历史,传承着千年文化的根脉,猴场的历史,也见证着中国革命的转折。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撤出苏区踏上漫漫的长征路。国民党蒋介石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布置了重重封锁,妄图在湘粤边界全歼红军。
红军路在何方,革命何去何从?
12月31日,长征的铁流来到了瓮安猴场,并在此召开了被称为“伟大转折的前夜”的猴场会议,确立了红军“由消极防御、消极避战转为积极作战、积极防御,消灭敌人主力”的指导思想,完成了红军战略方向转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猴场会议在中国的近代史上熠熠生辉,不断激励着后人赶超跨越的勇气和自信。
2012年,在全省“5个100工程”中,猴场镇被列为100个示范小城镇、100个重点旅游景区、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重点打造。瓮安县委县政府认真审视、评估和盘活当地的旅游文化资源,把建设示范城镇与发展文化旅游有机结合,开启了猴场建设发展的时代篇章。
传承文脉的古邑新城
从瓮安新城区出发,一路驶过36米宽、14公里长的工业园区大道,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端庄典雅的古城门,两旁分布着正在建设的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停车场、星级酒店和商业一条街等。以文化旅游为主题的草塘古邑景区,逐渐撩起神秘的面纱。
草塘古邑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有江界河峡谷风光,有朱家山原始森林,有代表红色圣地的“猴场会议会址”,有象征古代地方统治权力的土司衙门……
对旅游开发而言,有文化才有魅力;对城镇建设而言,有文化才有个性。面对这个文化富甲之地,如何把资源的有利优势转变成经济的有力支撑,成了决策者必须直面的问题。
“在全面推进草塘古邑区建设的过程中,我们立足打造秀甲黔中的精品旅游景区这一目标,把握资源优势,实施深度开发,在充分展示猴场厚重历史文化的同时,也使文化旅游的内涵得到较大的提升。”猴场镇党委书记王维孔说,面对发展难题,猴场镇积极抢抓机遇,加快招商引资,高起点打造特色旅游景区。
在景区核心区域的瓮水长歌广场上,最为耀眼的当数徽派风格的草塘大戏楼、黔山进士楼和旗山书院。
草塘大戏楼是根据文史资料记载和当地老人回忆在原址仿建而成的标志性建筑,古朴典雅,气势恢弘。大戏楼前台长42米,进深48米,高28米,占地面积1999.2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工艺最复杂的双面实木戏楼,已载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
黔山进士楼也承袭了徽派建筑的风格,青砖、灰瓦、马头墙尤为突出。一、三、五楼为翘角,二、四楼为走廊,在走廊上举目四望,视野开阔,整个古邑区的全景历历在目。进士楼分为五层,每层的功能各有不同:一楼展呈的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二、三楼展呈的是瓮安大学生榜,四楼展呈的是贵州省管专家名录,五楼展呈的是贵州进士名录。
旗山书院是瓮安最早的书院,为瓮安培养过许多优秀人才。整个书院的古建筑群总长58.9米,宽35.2米,高13米,占地面积1888.92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6339.43平方米,结构为七开间三进二天井,三重檐悬棚式结构。在布展陈列上,旗山书院以反映瓮安悠久历史文化为主,以礼堂、讲堂、学堂、蕴堂、示堂五个殿堂形式进行规模布展,全面展现中华文脉的源远流长和传承延伸。
以草塘大戏楼、黔山进士楼和旗山书院为主体的瓮水长歌广场,不仅是草塘古邑景区的文化看点,而且是猴场甚至瓮安举办各类大型活动的主要阵地。2013年9月24日,草塘古邑区作为黔南州第五届旅发大会的主会场,正式走进人们的视野。
演绎精彩的瓮水长歌
千年的文化浸润,让草塘这片沃土悠远而深邃,如今的快速发展,又为古镇增添了绚丽的时代风采。随着贵阳至瓮安至江口高速公路、道真至瓮安至马场坪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在黔中大地的经济文化版图上,将崛起一个耀眼的经济重地。
事实上,从2011年开始,猴场镇就被瓮安县委、县政府纳入“一城四区”同城化发展战略,并相继完成19.4平方公里的《瓮安县猴场文化旅游创新区总体规划》、《瓮安县猴场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总体规划》编制。
在草塘古邑文化旅游核心区,记者看到,一期工程所有大型项目建设已经完成,施工队伍正加紧对部分老街立面、广场路面、管道线路等作最后的收尾冲刺。
根据规划,项目二期工程将投资20亿元,重点打造古邑文化产业示范园、穿洞河生态区、古邑扩展区、现代农业观光区、生态溶洞体验区。三期工程投资5亿元,进一步完善草塘古邑旅游区配套工程和旅游配套服务功能建设,力争到2018年,将草塘古邑旅游区打造成国家5A级景区。
为了配合景区建设,猴场镇还不断创新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着力地推进示范小城镇“8+3”项目工程。
——完成了96套公租房、80套廉租房、386套生态移民安置房、115套职工周转房主体工程建设;
——投入资金8600万元,完成镇区老街立面改造311栋5万平方米,二期521栋将于8月31日前完工;
——完成了 156户“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房屋整治工作,完成镇区滨河大道、环山大道绿化、硬化、亮化工作,城镇品位极大提升。
“2014年,猴场镇将以实施‘5个100工程为重点,以‘传承文化、拉动经济、打造品牌为目标,加大融资、建设力度,力争把猴场打造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全省一流特色示范小城镇。”王维孔说。(责任编辑/喻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