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一物理教学方法与策略
2014-08-07刘天欢
刘天欢
摘要:从初中到高中,物理学科难度跳跃性较大,如学生不从初中的知其然的计算形式的思维模式根本地转变到知其所以然的理解思路,则不能顺畅地通往成功的光明大道。
关键词:间断点;推理;论证;思维;效率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227-01初中生变成高中生,每个学生都会面临着环境、教材、学习方法、身心状态的改变。而物理这门课程,则要求学生必须从物理学的思维方式上,从掌握比初中更多定量研究问题的特征出发,进入学习高中物理中来,这些对于高一新生是难以适应的,要有个过渡的时间。初高中物理怎样衔接,如何很好地搭建平台使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到高中学习中来,是一个值得探索研究的过程,需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双方共同合作及努力。
现行教材在降低物理难度问题上都做了很大的努力,在知识内容的设置和能力要求上也做了大幅度的调整,使得这个"台阶"从教材上趋于平缓,为实现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铺平了道路。但由于高中物理本身的客观难度,决定了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是多方面的,就教学准备而言,应注意以下细节:
1.初、高中物理教材的编排差别显著
物理教材的编排是由浅入深的,初中物理教材难度较小,比较重视感性的认识,物理教材,趣味性较强,注重生产和实际,一般都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实验及有关自然现象等具体的生动事例引入课题,经过对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出简单的物理规律,学生有较多的感性认识为基础,便于接受,而高中教材作为基本的物理知识体系没有很多改变,但对分析、综合、推理能力方面,尤其是对应用数学工具的能力有明显提高。这就使得不少刚升上高中的学生感到物理知识相当抽象、难懂。另外,初中物理教材则重于对物理规律的定性讲解;而高中教材则在定性描述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定性分析、定量研究,一些公式,单位复杂多变,从而使新生在学习过程中明显表现出从定性到定量、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上认知的差异,从客观上导致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学习要求而产生学习上的困难。
2.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像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而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侧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了高一物理的学习。
3.紧扣教学大纲,灵活驾驭教材
较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对教材本质的认识和灵活驾驭能力。作为高一衔接期的教学,驾驭教材应坚持以飞几个原则:(1)"间断点"知识的补充宜缩不宜扩;(2)"连结点"知识的过渡宜深不宜浅;(3)同"一类"知识的教学宜细不宜粗;(4)能力的拔高宜缓不宜急。 "间断点"一定要及时补上,同时要注意缺多少补多少,否则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甚至会影响学生学物理的积极性。 "连结点"知识要着重研究新旧知识在层次上的差异,把握好延伸范围和深度。例如从"路程"到"位移";从.单一的"摩擦力"到"哪个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及其大小和方向的确定";从标量的加减运算到矢量的加减运算等等,都必须明确讲解,并逐步打破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缺乏科学依据的思维定势。
4.学习方法的指导要细致、要耐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效果的好坏,最后还得通过学生来检验。高一的前期应开设课外学习方法指导课,如针对学生不善于阅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请况,进行专题介绍几种阅读方法,象重读理解法、类比理解法、实验助解法等,使学生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生在初中留下来的"死记硬背"的恶习,要作彻底的更正,拟几类例题做专题指导,从读题、审题、解法到解题步骤一一指导和严格要求,一定要将"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通病扼杀在摇篮之中达到"会"就能做 "对"的境界。
5.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应缓慢点
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坚持不能搞"揠苗助长"的原则。第一学期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学习习惯的培养、物理思维方法的培养以及解题步骤的规范化上,"诱其下海而畅游"。为达到较高的要求而通过较难的试卷来拔尖,将会"欲速则不达"。 一份过难的试卷,往往是"四面碰壁":学生伤心;家长有意见;领导不满意;教师很"难过"。这样说,并不意味着不将学生的物理成绩提高到应有的水准。当然那种一味地送学生"高分"以"取悦于众"做法,也是害人又害己的。
6.强调科学记忆,掌握基础,反复强调"双基"过关
从高一开始就要求学生重视记忆,尤其是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记忆,要引导学生科学的记忆。准确的记忆是正确应用的基础,理解是物理记忆的关键,类比联系是记忆的有效方法,将所学知识和该知识应用的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记忆才能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明确其本质。在此基础上,将易混淆的概念和规律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找出区别和联系,再进行记忆。当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后,要进行整理,把零散的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形成一定的物理思维过程。
诚然,搞好高一物理的"启蒙"教学,实在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上述只是笔者在实践中一点肤浅认识,愿与同仁们一起探讨、商榷。参考文献:
[1]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2]许国梁 《中学物理教材教法》江苏教育出版社,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