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探索
2014-08-07潘世刚
潘世刚
摘要: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在《科学》教学中,如何有意识、有计划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了探讨,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协调性,使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了探讨,进行了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需要有相应的学与教方式的依托。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已属于当前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关键词: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实践探索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213-011.教师应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教学实践中如何真正落实呢?实践表明,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多探索,保证学生自己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研讨,体验知识产生、形成过程,做到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养成积极参与、勇于实验、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谓自主学习,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自觉和主动的学习行为,是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显示,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激发主体意识,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笔者根据本校实际及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了有效探索,已初见成效。
2.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内驱力,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是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
2.1创设情景,刺激求知欲,引起认知兴趣。求知欲的产生需要新奇的刺激,在教学中通过实验演示、多媒体的应用等手段,设置学生渴望知道的悬念,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如对"电功率"的教学,可把"220V、60W"和"220V、25W"的灯泡串联在220V的电源上,演示前让学生猜想当闭合电键后,两灯泡的发光情况?学生根据以往生活经验,会毫不迟疑地认为"220V、60W"较亮。可是当教师闭合电键后,出现的实验现象与学生的预料恰恰相反。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课堂气氛也顿时活跃起来,学生迫切地想知道串联电路中电功率到底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有什么区别?从而激发学生带着迫切的心情去主动思考、学习。
2.2贴近生活,形成知识迁移,诱发学习兴趣。鉴于科学内容是围绕"人与自然"展开的,便可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通过再现大自然,丰富学生感性材料,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如,在讲"燃烧与灭火"时,首先问学生:"有没有参加过野炊?"然后,请学生讲述如何点燃枯柴;在燃烧过程中,是如何保持枯柴不灭甚至燃烧越旺的,野炊结束时,又是如何灭火的。学生会很乐意讲出多种多样的做法,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做?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燃烧和灭火条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主学习。
2.3提供成功的机会,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成功是最足以使学生感到满意、快慰、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教师应在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给其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教学设计的起点要适当不能过高,必须适合全体学生的学习实际,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努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经常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机制,尤其对后进生,更要以鼓励为主。
3.指导自主学习,使学生会学
自主学习,从学的角度看,具有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协调性等四个特点。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会学呢?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3.1注重课前准备,培养自主学习的独立性。现代认知心理学表明: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象过程,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之中,而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学习环境、思维方式各不相同。因此,课前准备什么,如何准备,要从自身出发,独立完成。例如,在讲述"种子的萌发"一节时,课前作了如下布置:(1)通读本节内容,明确我们将学什么内容; (2)什么叫探究,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探究?(3)能否自己想办法,在家里进行"种子催芽"的探究实验;(4)你对课本上的探究实验有何评价?你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又如学习"人类与生物"一节内容前,笔者让学生预习并思考下列问题:本地有那些生态系统?
本地有哪些人类活动导致生态被破坏的事例?给本地带来什么样的危害?本地正在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环境?让学生经过调查,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答辩。这种通过自读(内容)、自找(问题,难、重点)、自思(独立思考)、自结(反馈总结)这便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独立性。
3.2引导学生参与,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能动性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科学学习的整个过程。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做到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精心安排以学生"学"为轴心的教学活动,教师应深入思考: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到"学"的实践中去?怎样帮助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提高科学素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怎样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确定教学目标,不可只有知识与技能的量化要求,而且要同等地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和意义有所减弱。主体性教学观认为,教师、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都有自己的主体能动性;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构建师生双方的主体性。一方面,通过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体;另一方面,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不断接受学生反馈情况的启发与鼓励,进行自我完善和提高,从而更好地调控、指导教学过程,实现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相辅相成的发展。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鉴于以上的认识,笔者常采用"双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优化组合,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提供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使学生与教师都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过程,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它着眼点在于转变学生"学"的方式,着手点却是转变教师"教"的观念和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