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014-08-07刘兰平
刘兰平
摘要:开展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尽快掌握怎样学,即具备学习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当前急需解决的迫切任务,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众所周知,能力和思维相辅相成,而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又紧密相关,这说明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通过听、看、想、说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172-01众所周知,能力和思维相辅相成,而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又紧密相关,这说明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通过听、看、想、说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1.引导学生多读,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教学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认真阅读。因此,数学阅读不仅是数学表达的语言性、工具性,同时也是学生借助数学课本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引发数学思考的前提。数学语言无论是概念、定理、公式、性质、法则等,都是通过数学语言表达来实现的,数学语言的准确性,结构的严密性绝不逊色于语文。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真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时这样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例如:在教学第一册第59页11题时:图中哪些可以用7+3=10来表示?我请学生看图,请学生仔细阅读,通过阅读,收集图中的数学信息。收集完成后,请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相关数学问题? 通过对图的数学化阅读,学生对图中的数学信息,已经有了准确的理解和深入的思考。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把自己"溶入"到课堂活动中,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越感兴趣,参与的意识就越强烈,思维也就越活跃.我在教学100 以内的减法时,如: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图画应用题".让学生观察小鸡图,再说出图意:原来有4只小鸡,又来了3只小鸡,求一共有几只小鸡.通过反复的口头数学语言表达练习,学生在头脑中有了一个大体的数量关系:要把原来有4只小鸡,又添上3只.用什么方法?为什么用加法?(因为要求一共有几只鸡,要把原来的4只小鸡和又来的3只小鸡合并起来.)通过表述想法,在头脑中逐步建立了数量关系: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要把已知的两部分合并起来,最后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4、3、7"各表示什么意思.这样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分析解答方法.学生通过这样有条理的分析数量关系和数学语言表述的训练,把分析过程用一段连贯而完整的话表达出来.形成表达流利、准确、科学的习惯,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也有了听别人说的机会.学生为了更准确地表达本组的意见,就会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学习的效度和密度,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学生数学语言的积累和训练
要确保学生数学语言训练的顺利开展,首先必须重视数学语言积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要求学生自主琢磨各种例题和应用题,使学生在阅读和记忆中不断积累数学语言。由于数学语言相对于语文语言更加严密,更加简洁,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只有更加规范才能准确地将数学概念构建出来,所以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训练他们正确使用单位名称的能力,比如几朵花、几个人、几辆车等,特别是在应用题解答中,在答案后面通常要求注上单位,学生拥有准确使用单位名称的能力,其解题过程才会更具规范性和逻辑性。训练学生的"说题"能力,使学生能够将题目和解题思路清晰地表达出来,比如,在口算题57+33中,先算57+30=87,再算87+3=90,通过这种训练能够使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叙述计算规律或计算法则,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逻辑性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语言是人进行思维的外壳,是人心声的表达,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数学运用能力等,最终有助于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深化素质教育也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将其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过程,使学生经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最终能够使用数学语言进行操作、进行思维。当然,教师也应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探索创新,强化自己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和对数学语言训练的运用能力,使得教学效果得以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齐海峰,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构建[J],课改纵横,2007,(4)
[2]卢永利,高战姬,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交往互动"摭谈[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11 2)
[3]雷越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小学数学教学参考,2010,(11)
[4]赵积福,小学数学课堂"互动式"教学的尝试[J],小学数学,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