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培养数学意识

2014-08-07郑卫华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意识思维生活

郑卫华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169-02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社会,它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也对基础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基础教育充分体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而"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其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应用意识,而数学能力强弱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如何使学生"领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数学意识就成为数学教师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增强小学生的数学意识就是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和科学的头脑去观察、认识、思考、处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和现象,并能运用数学语言简洁而又明确表述自己的观点和交流思想,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能"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抽象、形式化的数学建立在儿童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之上,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积极组织学生群体的讨论,运用数学做专题研究,使学生得到搜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模型并解释和应用的训练"。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不同思路,而不是以教科书上或教师事先预设的答案作为评价的依据,限制学生的发展"。即数学教学必须体现应用性、开放性、创新性。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面对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应该把握"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密切数学和现实世界的联系,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提倡"生活数学",使学生从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引导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1.1以生活经验为背景创设兴趣情境,以趣引思。兴趣是认识需要的一种情绪,是学习的直接动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兴趣是一切活动的源泉","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中国古人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那么做任何事都失去了动力。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是影响学习的最大障碍。所以以儿童生活经验为背景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起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问题或从情境中获取学习的突破口,引起探究欲望,使之从主观上产生愿意学习的动机,并在动机的驱动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2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科学是一种活动,它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学出来的,科学是研究出来的。他主张学生应成为教师的合作者,要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来主动获得知识,主张"现实的数学,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应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为学生参与学习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 独立思考、思维表述"这一过程中,主动将自己的知觉意识投入到问题解决中。例如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象在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中的"工作效率"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如果在教学前在班里举行一次缝纽扣比赛,在教学时联系缝纽扣的活动,学生就容易理解"工作效率"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工作量,单位时间相同情况下,所做工作量多的工作效率就高,反之工作效率就低。又如,通过让学生分组做不同的游戏,过两分钟后如果想换做别的游戏的学生可以调换,这样利用每组学生人数的增减来引出"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从学生排座位时要先知道全班总人数再平均分的问题导入"和等分、差等分"应用题;从教室课桌椅的摆放,导入平面中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问题等等。由此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学好数学就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每个人身边,从而进一步认识学习数学的必要性、重要性,增强数学意识。

1.3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数学"活动教学。数学教学就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儿童的生活现实为学习背景,依据"具体 、抽象――具体"的原则,以"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和应用"为基本叙述模式,化静的知识为动的过程,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活动探索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及"做"数学的乐趣。但活动教学并不是单纯地强调活动性,而是要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并加以巩固,再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2.引导主动参与探索,培养创新意识

21世纪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世纪。面对迎面而来的挑战,江泽民同志在《在接见出席中科院第九次和中国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部分院士与外籍院士时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这就要求每个人都必须有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已有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基于这种理念,数学教学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重视以学法为核心的数学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2.1保护并培养儿童的好奇心,让它负载着情感,使他们敢于创新。孩子是具有创造性的,他们生性求异,对周围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常会提出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问题。而这"好奇心"就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是创造的源泉。纵观古今中外的科学家,他们的成就莫不与其强烈的好奇心有关:瓦特由水开时壶盖掀动而激发他成功地发明了蒸汽机;阿基米德洗澡时因身体感受到水的浮力而发现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美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教授认为:"要成为一个有创见的物理学家,首先必须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毅力"……所以我们教师应很小心地保护孩子的这种天性并加以培养,这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起点。

教师的宽容、期待、激励是孩子产生"好奇心"的至关重要的诱发因素,只有建立一种亲切、融洽的师生关系,才会给孩子带来敢于创造、乐于创造的热情。如果老师能创设一种人为优化的学习氛围,就会使孩子的思维活动置于最佳状态,情理结合,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2.2实施开放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面对新世纪,随着人们对数学教育的反思,越来越认识到数学教育不仅仅是"概念━━定理━━例题━━练习"的知识传授型模式,而应转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的创造型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典型教学形式就是实施开放性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优化思维品质。开放性教学相对于传统的封闭教学而言,其特征是数学题目不完备,结论不唯一,既没有现成算法,也没有确定答案。它要求解题者灵活地在不同经验和能力水平上充分联想,敢于创新;要求解题者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使思维辐射到与问题有关的各知识点上,促进积极思维,独立探索各种答案,从而为学生探索能力的提高提供广阔空间。

2.3注重思维训练,让学生乐于探索、勤于探索。思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认知过程,它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等过程。发展思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只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良好思维品质,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才能符合高素质跨世纪建设人才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注意给学生创造思考问题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动脑思考,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在扎实"双基"基础上,打破常规加强学生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不但要重视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且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思维能力。如课堂提问,不能仅满足于得出答案,还要善于追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广阔性、灵活性、独创性。

猜你喜欢

意识思维生活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