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起小学生对数学的概念
2014-08-07刘树佳
刘树佳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167-01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好动。对于抽象的东西接受能力差,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说不出是怎样想的,有时候不能完整地表达出来,在教学实际运用中应采取多看、多动、 多想、多说、多问等形式来加强小学生数学概念的建立。下面就如何建立起小学生对数学的概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直观引领
小学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大都是以一定具体的感性认识为基础,逐步向抽象的思维过渡。所以在教学中应采用实物-表象-抽象的教学过程。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可以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中,亲身体验情境中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活正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向生活,使数学生活化。
新课程提供了大量的图形、图画、直线、线段等形象直观的内容。我根据儿童反映在观察过程中的几个心理特征:注意力易分散,观察事物时随意性强;情绪易变,兴趣横生、观察事物时具有易变性;浮于表面,粗略笼统,描述观察现象时带有主观性等,在指导学生掌握观察图画、图形等时注意了以下几点:(1)观察图;了解图意和要求,按顺序观察;按方位观察。(2)按图意要求会操作学具,并能按图意会组织语言表述操作过程。(3)按图意要求会填数、填符号或计算。(4)能明确图里标明知道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2.口手并用
动手操作应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形式。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却用得比较少,表面上看是怕麻烦,实质上是因为我们在教学实际中并没有深刻体会和感悟到"动手操作"的重要意义与作用,从而阻碍了我们在这个领域的进一步探索。小学低年级儿童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就必须借助实物,充分利用教具,学具,让自己动手操作,开动脑思维,动口说一说,充分发挥学生的脑,口,手,眼等各种感官组织教学。在教学指导学生运用学生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说一说。让他们充分在实践中学到新的知识。
动手操作是小学生获取感性认识、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索、思考的环境,是学生在"动"中领悟。在"动"中探究,在"动"中引发创新思维。如:在教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我先让学生将12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长方体,试试看有几种不同的摆法,然后让学生叙述操作顺序,填写操作的数据,即小正方形的总个数,每排个数、排数、层数分别是多少?最后,根据表中数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得出小正方形的总个数与每排的个数、排数、层数的关系,进而推出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关系,在此操作中引发学生概括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可谓水到渠成。
动手操作,既可以为学生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帮助理解掌握知识,又可以把客观上的要我学内化为主观上的我要学。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我先让学生拿13根小棒,自己动手摆①能摆成几个三角形?还剩几根?②能摆成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③能摆成几个五角星?还剩几根?摆后回答问题。学生在摆的过程中,通过直观感觉很快判断出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再如教学"梯形面积",揭示课题后,我让每个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引导学生拼成学过图形--平行四边形。然后启发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原来的梯形有什么关系?面积呢?学生很快答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高是原来梯形的高,面积是原来梯形的2倍。这样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生的操作、思维及表达顺利的得出。
3.愉快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到个别学生。在教学中要做到说不对不批评,让他再想一想,听别的同学说;叙述不完整不批评,让别的同学补充;说不通顺或者说错了不批评,老师指点帮助。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要做到多鼓励,多赞美。当教学目标确立后,教师就需要考虑如何来达到目标,愉快的学习活动理所当然成了达到目标的最好途径。新课程标准指出,愉快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更是作为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首选方式。例如在《秒的认识》一课中,设计教学时,我在关键的地方组织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第一处,在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的情况中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小组内的学生交流,选出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向全班同学交流。第二处,在学生明白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后,让小组内的同学轮流出题,从而引导学生会求经过时间,认识秒针走一圈是60秒等知识。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己创设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突出教学的一个重点:时间单位的换算。在小组合作中愉快的学习,达到了教育学的目的。
学生对某门学科的认知内驱动力或兴趣,绝不是生来具有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多次获得成功,体验到满足的乐趣,逐渐巩固了最初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学习兴趣。
4.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低年级学生刚入学,对什么都感到新鲜。教师要抓住这一点,深挖教材,活用教材,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首先课堂的引入尽量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形象思维。
根据一些心理学家的有关论述,容易引起兴趣的事物或活动有以下几种:⑴不断变化或具有新异刺激的事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富于变化,抑扬顿挫的语言语调,选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如多媒体、幻灯片等现代教学方式等,都能有效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⑵在个人经历中,曾经获得成功的事物,这些美好经历能激发学习兴趣。⑶符合学生能力水平,有成功希望的事物。即:学生对有一定难度但通过靠动脑筋能弄懂的内容或解决的问题有较大的兴趣。⑷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的事物。人们常常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认识新事物。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已有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⑸能给学生带来愉快的事物。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开展竞赛、游戏、唱歌等丰富多彩、兴趣盎然的适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活动。⑹能满足学生某种需要的事物。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和数学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的教育。
总之,根据儿童的认识规律,精心组织教学,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儿童从小养成动手操作,动口叙述,动脑思维问题的习惯,不断提升学生数学语言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