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质疑能力如何在阅读中培养
2014-08-07晁建玲
晁建玲
摘要: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石。新课标也要求学生能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本文就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阅读教学;质疑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129-01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石,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这一块中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其实,之前的教学大纲对这一点也有明确的要求:"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看来,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是语文阅读教学一贯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产生疑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让学生处在"愤""悱"的状态时再进行"启""发",这样的阅读教学才能充分体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可目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却很少看到有学生向老师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看法或不懂的问题。究其原因,我觉得一是我们许多老师没有认识到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水平的重要性。课堂上没有让学生"质疑问难"这一环节,而习惯于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大多是教参的)直接传授给学生。其二,是学生没有掌握质疑的方法。
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善问"
让学生质疑,目的是让学生的内因发挥作用,产生思维的兴奋点和认知矛盾冲突,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习惯。
引导学生质疑,应在"问什么"和"如何问"上下功夫,具体来说,可分为三步进行。
1.1让学生掌握提问的形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提问的三种形式,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掌握这几种形式,我在教《小猫种鱼》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程序:先让学生掌握"种"的音和义,然后在"种"后板书"鱼",再在"种鱼"前板书"小猫"。让学生读后问:"你读了这个课题,有些什么疑问"学生纷纷发言:"鱼怎么能种呢?""小猫为什么要种鱼?""它是怎么种鱼的?"我把几个主要问题板书出来,再引导学生理清每个问句的疑问词,然后告诉学生:"读书就是要像今天这样多动脑筋,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指板书)请看第8课。这个新课导入,像磁石一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在实际中掌握了提问的形式。
1.2加强学生质疑过程的引导和训练教材中常有"画出不理解的句子、词语","理解自己不懂的地方"这一类要求。对每一个学生来说,"不理解"的地方是千差万别的。如何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疑惑点呢?我在引导学生"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时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读读生字新词,想想有无不明白的。如果认为明白了,就自己试着说说词语的意思,想想是否正确,有不明白的就画出来。再读读课后要求掌握的词语,找出不理解的,再听听同学提出什么不理解的,想想自己是否明白,从而准确地找到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寻找句子和课文内容方面的疑点,可先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后习题,看看自己哪些答不出,以问题的形式向老师提出来。再让学生细读课文,提出与书上不同的问题。
1.3让学生掌握质疑的途径质疑的途径很多,文题、文章内容、关键词句及设问、反复、过渡、照应甚至插图、关键标点等,都可以用来质疑。如果文章的题目提供了课文内容的指向和要点,我们就可以从审题入手,引导质疑。如《我爱故乡的杨柳》、《诚实的孩子》等,如果文章的脉络清晰,段落结构相同,我们就可抓住例段引路,揭示学法,让学生抓住要害,自读质疑。如《黄鹂和山雀》一文,写黄鹂和写山雀的两个段落,设计了两个问题:(1)为什么说卷叶虫真狡猾?(2)黄鹂捉卷叶虫的本领怎样?从哪看出来?再引导学生讨论,理清卷叶虫、黄鹂、梨树三者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回忆老师在教这一部分的过程中,提了几个问题,先提什么,再提什么。然后让学生根据上述方法自学第二部分 (写山雀段),思考应先清楚两个什么样问题,并用幻灯片提示:(1)为什么说?(2)捉的本领怎么样?从哪看出?结果表明,这样引导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提问迁移,效果很好。由于受认识能力的限制,小学生提问往往出现多而杂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从众多的问题中归纳出主要问题,要求提问围绕中心,抓住要点,有思考价值。
2.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非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教师长期的训练和培养,在训练和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2.1阶段性。根据主体性原则及阶段性原则 ,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循序渐进。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由不敢问到敢问,由不着边际的问向和课文有关联的方面提问。中年级则引导学生逐步过渡到善问,高年级则提倡学生能够"提出疑难问题"。使学生明白不仅要敢问,还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体现出阶段性的特点。
2.2层次性。就阅读而言,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语言的规律,分层分步引导学生质疑 ,如按"揭示课题、初读感知、精读理解、品赏课文"的教学使学生懂得在什么时候,围绕哪些内容进行质疑。另外,根据学生的学习的个性差异,要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程度的问题。特别要关照学困生,鼓励中等生,让他们勇于陈述自己的疑惑和见解,不能整齐划一高难度的要求学生,使他们在提问的过程中有不同层次的相对提高。
2.3注意发挥教师的调控能力。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调控能力,灵活进行处理。对于浅显易懂的在初读课文时解决。而对于那些有思考价值与文章重难点有关的问题,教师应经过梳理、释疑后留待精读时交流讨论解决。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会问才会有探索,会探索才会有创新。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教育需要创新,作为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己任,在阅读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充满笑声、充满成功,充满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我们教师也一定会被学生的故事感动着,被学生的童贞陶醉着,被学生的创新惊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