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训练的着力点
2014-08-07范月婷
范月婷
摘要:笔者浅谈了语文训练中的着力点:培养语感,打好"双基"语文的核心是语言,语言的核心则是语感;提高阅读能力,把握思路,是一种思维能力的训练;学会联想,训练作文技巧,语文教学中阅读与作文这"两大块",既是并列的,又是交叉的。
关键词:语文训练;主力点;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084-011.培养语感,打好"双基"语文的核心是语言,语言的核心则是语感
因此,"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吕叔湘语)何谓语感?即"对于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它是个综合概念,离不开对语音、文字、词汇、句子等语文基础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因此,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是培养语感的基本条件。但知识毕竟是对事物的一种理性认识,而语感乃是一种能力,一种技能,是包含着理性的感性实践。要使语文知识升华为语感,有个不断体验、不断训练、不断实践的过程。从教学的角度来说,训练语感的有效途径便是加强诵读,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思则进矣"。一篇课文,惟有引导学生反复口诵心惟,熟读成诵,咀嚼品味,方能悟其内蕴。而在这整体的把握过程中,对文中所涉及的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赏,便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训练。这种训练与那种单项分解知识点的训练不同,前者是动态的、活的训练,后者是静态的、死的训练。
2.品词析句,领悟语感
课文中的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最能突出文章的中心,激发学生的情感。因此,老师的点拨和剖析尤为重要,可以使抽象的词语或句子变成具体、鲜活的语言形象。如《白杨》一课中"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里需要它,它就在哪里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哪里需要它呢?那哪儿需要"爸爸"呢?白杨树的"直"指什么?暗含什么呢?在教学中抓住重点词"直"和"哪里"启发学生回答,很自然地引到"爸爸"身上。这样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懂得什么是"借物喻人",进而在读这段文字时,也能读得铿锵有力。
3.联系生活,训练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中揣摩推敲,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中去。"显然,要贴近生活,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就要把学生的社会语言实践作为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因为感知不是目的,贴近生活、运用实践才是最终目的。在阅读《金蝉脱壳》一文时,读到蝉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的情景时,学生头脑中立刻就会呈现出自己在生活中曾经观察到的蝉脱壳的情形,在朗读时语感自然而然就出来了。阅读《广玉兰》一文,我先让学生深入花木丛中仔细地观察、欣赏,回来后,学生再读时语感就出来了。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语文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通过学生的自我感知,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与思维具有同步性,这是客观存在;在主观上,为了更好地进行语感训练,还需要思维活动的主动参与。读、写、听、说等言语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语感训练,缺乏语感训练就很难形成言语能力:但同时,言语能力的形成又离不开思维活动的参与,思维迟钝、智力低下是很难提高语言能力的。语感能力的强弱,其发展过程中呈现的高低不同的层次,分水岭就在于思维、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异常纷繁复杂,而人的感知却只能反映表面现象,单纯的、一般的语感毕竟是肤浅的,要具有准确而高级的语感,就必须同时运用思维。
4.学会联想,训练作文技巧
语文教学中阅读与作文这"两大块",既是并列的,又是交叉的。 阅读能力与作文能力往往呈同步发展状态,但二者并非一回事。它们虽同属于语文的应用能力,都有个语感问题,但二者心理流向刚好相反:阅读从语言文字着手,悟其内蕴信息,把握思路;作文则从思想出发,从储存的信息里选用恰当语言,展开思路。一般学生视作文为畏途,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带普遍性的问题乃是思路阻塞或思路狭窄,因而不是无话可说便是硬性拼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老师教学中往往都是就作文指导作文,而不懂得"功夫在诗外"的道理。如写记叙文,就讲四要素,讲表达方式,讲如何描写等。其实,学生作文最苦恼的不是"怎样写"的问题,而是"写什么"的问题。有了丰富的材料,思维才能形成一条通畅的 "路",也就是思路得以展开。思路一旦展开,则"文思如泉涌",作文的内容也就展开了。如此作文不是难事,而是"乐在其中"了。
展开思路的心理机制便是联想,展开联想便是展开了思维的翅膀。作文训练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联想呢?
纵向联想与横向联想。所谓纵向联想,也叫层递式联想,举凡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古到今,由小到大等的联想,皆属此类。如写《树木。森林。气候》,就启发学生由此联想到个人、群众、社会风气三者的辩证关系,联想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有内容,有深度。横向联想又叫并列式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呈并列关系的联想。如写《荷花》,可由题目联想起荷花的各种名称,由荷花的名称再联想起荷花的各类品种,由荷花的品种又联想起荷花的用途与品格,于是文章的基本框架就出来了。
因此,在作文训练中,抓联想能力的培养,也就抓住了作文教学的"牛鼻子"。凡能展开联想,作文便可左右逢源,反之则进退维谷。当然,这里还得有个前提,即注意指导学生不断丰富生活面和知识面,储存信息,联想必须恰当。对感性联想来说,必须合乎情理;对理性联想来说,则必须合乎逻辑。
总之,在训练学生的语感时应综合考虑,系统训练。其实对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感性的积累,理性的思考并不占主要位置。通过大量的阅读,对话,作文,再加上老师有针对的性训练和指导,学生的语感一定会大有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