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2014-08-07马兴珍许爱华
马兴珍 许爱华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决定了职业教育应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但由于外界环境重视不足,个体无意识地放松了对自身职业道德的要求,造成中职学生存在职业道德教育半真空,本文就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及对中职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必业道德的要求,造成中职学生存在职业道德教育半真空,本文就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及对中职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056-02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职业学校的根本任务,也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该职业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总和。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一起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着力点,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只经过小学、初中的学习,中职教育可能就是他们走向社会的最后训练基地,他们面临着由学生向职业工作者的转变,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可使他们热爱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履行职业义务,有较强的敬业和奉献精神。成功的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为他们以后从事本职工作打下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为他们从业后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修养提供理论、知识、情感前提。
1.中职生职业道德素质现状
中国传统教育是知识本位的教育,强调学而优则仕,强调对知识的死记硬背,改革开放之后开始重视能力的教育,从原来的"知识本位"发展到现在的"能力本位",人们的认识发生了很大转变。尽管如此,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对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学校德育中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其形势不容乐观。
现在的职业道德教育在缺失,大量的学校教育中关于人格道德的教育停留在一种空洞、老化的理念层面上,而社会上的各种培训,培训内容五花八门却鲜有道德培训。在目前中等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学校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却没有给予极大的关注;而相对于智育处于次要地位的德育,又存在着重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轻道德品质教育的现象,学校德育注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注重他们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无产阶级政治观、社会主义信念的培养,而对学生道德品质修养教育重视不够。而在这已被忽视的道德品质教育的过程中,又存在着重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而忽视职业道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其他思想道德教育的现象。企业非常需要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人,虽然说有些人在技能上可能并不适应企业需求,但让企业家感到最痛心的不是他们技能差、水平低,而是他们对企业缺乏忠诚,没有敬业精神,无法与企业同生存、共兴亡。有一个关于三资企业的报道说,中国三资企业里边,忠诚于这个企业,为企业着想的人不超过15%,其中85%上的人实际上今天拿着你这个企业的钱,明天已经在想着怎么离开,三资企业是这样,中国内资企业也同样令人担忧。由于学校德育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加之一些学生对加强自我职业道德教育不以为然(据调查,26%左右的认为职业道德在工作以后再培养也不迟),目前中职生职业道德素质现状也令人堪忧。在学生的择业观上,他们往往对所提供的工作岗位的工资待遇、工作地点极为关注,这导致在就业市场中一些岗位趋之若鹜,一些岗位却无人问津。在敬业精神方面,当代学生奉献意识已弱化,十分强调奉献与索取成正比,并将二者置于同等位置,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在敬业精神方面,当代学生奉献意识已弱化,十分强调奉献与索取成正比,并将二者置于同等位置,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
2.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2.1职业道德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根本任务决定的。"中等职业教育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技术性人才," 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其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中等职业学校由于生源的特性,决定了其学生素质,尤其是基本素质。因此,在为国家培养素质全方位的技能型人才这个大目标下,教育者在做好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也应将加强学生的德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与小学、初中、高中基础知识教育不同,中职教育旨在对中职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级专门人才。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有机统一于职业教育中。职业知识教育是职业道德教育的载体,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知识教育的灵魂和生命线。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有利于使学生正确认识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明确自己将来所要担任的社会角色,深刻感受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能够促使他们更好地投入专业知识学习,以自己所学实现自我价值,报效祖国和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2职业道德教育是适应社会需要。社会对人才有这样的评价,"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的是毒品"。企业是把"德"看做第一位的。因为职业劳动的有效性不仅劳动者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素质,还取决于劳动者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能否正确处理好从业者个人利益与行业集体利益以及与服务对象利益、公众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每个从业人员都本着对社会对人民高度负责和对本职工作的忠诚奉献精神,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我们的社会才会秩序井然,各行业才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中职生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后备建设者和生力军,只有加强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才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团结合作精神和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之情和敬业精神,才能引导他们把自己的学识和才智服务于社会,奉献于人民,帮助他们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2.3职业道德教育也是中职生自我发展需要。学校德育不仅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且还必须适应学生自我发展需要,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自我发展需要本来就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二者相辅相成当代中职生成长于改革开放的新环境下,他们思维活跃,自我意识普遍增强,注重个人奋斗,有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发展的需要。他们有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的初步设计,他们希望凭借个人奋斗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