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的“普通话”之争

2014-08-07李颖浩

看世界 2014年15期
关键词:莫迪普通话印度

李颖浩

6月30日,在印度安得拉邦海岸外的斯里赫里戈达岛上,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完成了一次稍显吃力的演讲。这位在其过去几十年政治生涯中始终坚持使用印地语的政客,罕见地操起了“不太熟练”的英语进行演讲。人们感觉到,过去善于调动现场气氛的莫迪在此次演讲中显得有点气势不足。

为了“重建印度人的自豪感”,甫一上任,莫迪就出台举措强化印地语的地位。演讲前两个星期,印度内政部发布通知,要求政府官员在社交网站、正式信件和记录中优先使用印地语。这一措施触动了不少印度人敏感的神经,迅速激起了强烈的反弹。外界相信,莫迪这次试用“蹩脚”的英语演讲正是为了安抚这些反抗情绪。

英语才是印度“普通话”

在今天的印度,印地语是全国最大的单一语言,以印地语为母语的印度人大概占人口总数的45%,主要分布在印度的中部和北部。不过,45%这一数字在印度也有争议,因为这囊括了很多发音、文字不甚相同的语言。如乌尔都语,其发音与印地语相近,但其文字却不相同,以致今天有很多印度人主张将自己的母语从印地语中分离出来,确立为独立的语言。

而在印度的南部、东部和东北部的广大地区都有其各自的语言。尤其在南部,这里的语言种类纷繁复杂,包括泰米尔语,卡纳达语和马拉雅拉姆语等,它们多属于达罗毗荼语系,而非印地语所属的印欧语系。今天,操达罗毗荼语系语言的人口大概占总人口的22%。

1947年,甘地和尼赫鲁率领印度人赶走英国殖民统治者后,打算推行统一的本民族语言,以结束英语作为“印度官话”的历史。

两年后,印度议会制定宪法规定印地语为印度唯一的官方语言,并用15年的时间取代英语。这一决定立刻遭到南方人的抗议,他们认为,这一举措有歧视非印地语族群的倾向,将造成不同语言族群、不同地区间的不平等,北方将在政治上获得优势。而只有保留“中立语言”英语作为沟通南北的“普通话”才能维持各方的平等。

在15年过渡期满前后,南方许多地方都举行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反抗最为激烈的当属马德拉斯邦(今泰米尔纳德邦)。1965年,在马德拉斯邦的一次反印地语运动中,70人在骚动中死亡,其中12人自焚身亡。另外还有一些邦的执政党甚至威胁说,如果中央政府强行规定印地语为唯一的官方语言,他们将宣布自治。最后印度政府不得不作出让步,允许每个邦有选择本邦语言的权利;邦与邦之间的交流可以用英语;中央政府机构继续使用英语;全国文官考试使用英语。不久,印地语和英语正式并列成为印度的官方语言。至此,语言风波才得以平息。

或许,当年英国殖民者推行英语的初衷并不是为了促进印度不同语言族群间的交流。但事实上他们确实完成了印度人没有完成的使命——推出了可以沟通印度各语言族群的“普通话”。直到今天,英语作为南北都可接受的“中立语言”,依旧发挥着印度“普通话”的功能。据统计,印度粗通英语的人超过两亿,是世界上掌握英语人数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美国;而精通英文的人则有5000万。虽然绝对数量不算大,但英语毕竟跨越了南北,跨越了印度各个不同语言的地区。

时至今日,印地语在南部的流行程度仍旧很低,接受程度要低于英语。虽然印地语被宪法规定为官方语言,但实际上,印地语在这里并不享受什么优先级别,就连地方政府文件也常常把“官方语言”印地语忽略了。

对于很多印度南方人来说,母语是第一语言;英语是第二语言,也是用来跟北方人交流的“普通话”;而印地语,则成了一些南方人警惕提防的对象。

5%精通英语者主导印度

“一个能帮助我们与被统治人民沟通的阶层亟须培养出来,这个阶层的人的血液和肤色是印度的,但智力、品位、思想、道德意识是英国的。”1834年到任印度总督署参事会参事的英国人麦考莱,在第二年就开始采取措施在印度推广英语,他主持了一系列教育改革,使英语成为印度教育的唯一官方语言,并开始培养一小批精通英语的印度精英,协助英国殖民统治者管理不懂英语的普通民众。这些措施之于印度的影响,无远弗届。

印度独立后,虽然政府开始在高等教育中引入印度的民族语言作教学语言,但英语在大学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阶段仍然是主要教学语言,在科学技术专业则是惟一的教学语言。 印度的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的家长们都想办法让自己的孩子获得最好的英语教育,年青一代放弃学习和使用自己的母语而努力掌握社会的主流语言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人们发现,尽管印度是个民族情绪强烈的国度,但在基础教育中大力倡导和普及英语的官员得到的选票比反对英语普及的官员要多得多。

当年英国殖民统治者在印度推广英语时不会想到,在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21世纪,英语已经成为印度经济起飞的助力器。印度软件业的发展近年如日中天,一个原因就是拜英语所赐,使得印度的高科技人才能毫无语言障碍地与美国同行进行交流与合作,最终成为美国软件外包业的最重要客户。除了信息技术行业,在政府机构工作,经商或从事外贸,进行科技研究或出国深造等,都离不开英语。据统计,在印度中央政府机构中英语的使用率为70%,印地语仅为7%。

而当你行走在新德里、孟买和班加罗尔等大都市时,你会发现,英语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在市区的商店里,商品上的标识、说明几乎全是英文。在书店,大部分都是英文图书。这里的手机缴费单、银行单证、收据、餐馆菜单等全是英文的。英语还是默认的商业语言。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印式英语不绝于耳。

近年来名声大噪的“宝莱坞”电影里充斥着印地语对白,在报摊上最畅销的报纸几乎都书写着印地语。你在大众文化里还是到处能找到印地语的身影。印度不乏对英语一直持抵触态度的民族主义者,他们认为英语是其殖民地历史的耻辱印记。他们讽刺那些受过良好教育、英语流利的印度精英人士为“麦考莱的子孙”。他们还坚持当年联邦政府的愿望,希望提高本民族语言的地位,直到有一天能取代英语在印度的地位。但这些声音很快被淹没在一片喧嚣的英语叫骂声中。在印度,只有5%的人精通的英语才是真正强势的语言。这少部分人构成了印度的精英阶层,掌握着话语权,主导着这个国家。很明显,过去几十年间,莫迪之前的历任印度总理在公开场合几乎都是使用英语。endprint

官员被迫恶补印地语

5月26日,在新德里的总统府广场,63岁的莫迪戴着眼镜,身着白色礼服、浅色夹克,以印地语宣读就职誓词。演讲台下,在与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领导聊天时,莫迪仍旧坚持使用印地语。在此之前,莫迪因在与南亚国家领导人会谈时不用英语而用印地语受到争议。会谈中,巴基斯坦的谢里夫尚能听懂印地语,但斯里兰卡的拉贾帕克萨则不得不请来翻译——而莫迪明明是懂英语的。

莫迪来自位于印度最西部的古吉拉特邦,古吉拉特邦的官方语言为古吉拉特语,与印地语同属印欧语系下的印度-雅利安语支。莫迪能够流利地讲这两种相近的语言。在过去几十年的从政路上,莫迪一直坚持使用印地语——直到此次他在斯里赫里戈达岛发英文表演讲之前。

“他试图代表另一个不同的印度——一个向农村和小城镇倾斜的印度。”新德里的尼赫鲁大学政治学教授阿贾伊表示,“那些地方是他竞选的主场,也是那些地方的人民成就了他。”莫迪被不少人解读为有意打破长期执政的国大党“精英垄断政治”的传统。他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家庭,早年曾跟随其父亲经营茶水生意。一直以来,他接受的教育主要是用印地文和古吉拉特文完成的,而他的大学学位是通过函授获得的。显然,这并不是一个精英教育。

此次政治风波由印度《经济时报》曝光印度内政部下发的两份通知而引爆。其中一份通知要求所有联邦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和银行在使用脸谱、推特等社交媒体时,优先采用印地语,官员在发言时也尽量说印地语。另一份通知则宣布对使用印地语处理工作最多的个人给予600-2000卢比不等的奖励。

此举首先遭到了一些政府官员的批评,因为他们中很多是从英美等国的名校留学归来,长期以来习惯用英语,对印地语不熟悉。然而,政府这项新规使得这些官员不得不在工作以外的时间恶补印地语。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级官员抱怨道:“你都不知道我在查字典上花了多少时间!弄清楚一个单词的含义得花半天工夫。”

更令人担心的,是联邦政府再次挑起了人们关于语言政治地位的敏感神经。泰米尔纳德邦首席部长贾雅拉莉塔向莫迪写信抗议道:“印度内政部的举措违背了宪法精神,这已经让泰米尔纳德民众很不安,他们对自己的语言很自豪,也很有热情。”

印度政治与文化评论员拉玛昌德拉·古哈称,这让他回忆起了复兴印度教民族主义“印地文,印度教,印度斯坦”的口号。他提醒,必须警惕当局的这一倾向。“每个人都应该记住,孟加拉国从巴基斯坦分裂与斯里兰卡的内战,起因之一就在于政府错误地强行推行唯一的国家语言。”

没想到两份文件激起社会如此大的反弹,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党也忙着出来帮他灭火,称只是由于生活背景等个人原因,使得莫迪操起印地语来比英语要舒服得多。“希望大家不过要过分解读。”endprint

猜你喜欢

莫迪普通话印度
如果可以去印度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莫迪 印度做上百App表达对总理的热爱
印度人拿莫迪做了上百个App
最高警察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
印度数字
印度地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