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校本教研中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2014-08-07张长万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4年7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素养

张长万

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深入解读教材的功夫和组织课堂教学的功夫。师范毕业前所受的专业教育和从教后积累下来的专业经验,应该融于课堂中的言谈举止之间,形成教学的机智和教育的情怀,成为吸引学生热爱语文的强磁场。但在参加各级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评比过程中,我感到当前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有明显的欠缺,主要表现在文本解读不够到位,教学设计能力和组织课堂教学的技能不足,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不能很好地运用教学评价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等。我国新课程改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之所以收效不像预期的那么明显,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新课程的理想要求相去甚远,可以这么说,教师的专业素养已经成为制约教育发展、影响教育质量提高的障碍。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而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又取决于其专业素养提高的程度。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前提是教师自己必须具备本专业所需的专业素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建立并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已经成为学校教研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应该是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一、搭建学习平台,引领语文教师走进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不掌握理论就不能深入进行校本研究,而要掌握理论就必须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和借鉴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形式。为了使语文教师的校本教研在高起点起步,学校可先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聘请新课改方面的学者专家来校引领,通过开设高水平的讲座,有效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同时也可以使校本教研少走弯路。语文教师通过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能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了解自己的知识局限,既学习了新知识,接受了新信息,又能受到先进教育科研理论的洗礼,再与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就能促进自身教学理念的提升与教学行为的转变,进而激发自己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情和信心。

在邀请专家来校引领的基础上,学校也可以“走出去”,组织语文教师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新课改观摩研讨会,到课改实验区实地考察,参与课堂教学观摩,以此拓宽教师的教育视野,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为教学实践不断注入新思想、新方法,从而推动语文教师校本教研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开展。在“请进来”“走出去”的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在校内举办“语文教师论坛”、“读书报告会”、“语文沙龙”或建学科QQ群等形式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引领语文教师走进校本教研,让更多的教师畅谈自己在学习中的心得和困惑,交流体会。

二、完善规章制度,保证校本教研工作顺利开展

制定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能为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因此,学校一定要健全组织机构,加大对校本教研工作的管理力度,确保校本教研工作有序有效、有声有色地开展。成立校长总体挂帅、教务处和教科室主任分工负责的领导小组,负责对校本教研工作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在年级部主任的协助下由各学科教研组长具体实施。在广泛学习、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一系列校本教研的规章制度,比如《学校校本教研实施方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五年规划》、《新课程课堂教学常规》等,并汇编成册,来实现校本教研合法化、合理化和常态化。其中“方案”是学校的总体设计,反映学校的宏观构思和操作策略;“规划”着力倡导对教师专业成长和持续发展的关注,体现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充实完善,体现出动态化的管理过程,既有刚性规定,又有政策激励。把校本教研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能体现出学校人本化、人性化的管理思想,这样无疑会充分调动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之成为校本教研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

三、开展读书活动,让书籍成为语文教师的心灵鸡汤

当今时代,科技的发展让人们与传统的阅读渐行渐远。无论在生活的哪个角落,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不是在聊天、打游戏,就是在看网络小说,就连最应该读书的语文教师也难觅读书的踪影。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辟出专门的空间开设“读书吧”,让古今中外的名著变得像网络小说一样随手可得,让交流读书心得变得像QQ聊天一样方便快捷,让教师聚在一起读书成为学生眼中亮丽的风景,让每天读了什么书成为教师津津乐道的话题。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认为,语文专业素养的获得,“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教师自身发自内心的读书的渴望和行为”,语文教师如果没有真正阅读过那一本本经得起岁月漂洗的经典巨著,心灵就是粗糙的;如果没有真正地被经典散发的人性光辉感动过,内心就会是枯涩的。可以这么说,阅读史就是一名语文教师的生命成长史。她呼吁语文教师“要从功利阅读转向兴趣阅读,从强迫阅读转向意志阅读,从职业化阅读转向专业化阅读。”这无疑是对我们语文教师读书、教书的理想诠释,也为我们指引了阅读的方向。读书能补充自己的正能量,书读得多了,为学生释疑解难才能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语文老师可以不写诗,但不能没有诗人的气质和学识;可以不搞文学创作,但不能没有作家的底蕴和睿智;不是学者,但要具备学者的丰厚和深刻。文品决定人品,人品影响教品。什么样的教师形成什么样的课堂气场,什么样的教品深度创造什么样的课堂深度。唯有教师“读而不倦”,学生才能“学而不厌”。语文教师就应该成为学生心目中那本清香四溢、趣味横生的百科全书!

四、组内“华山论剑”,增强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文学素养

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之一,在语文教研组内,教师之间经常开展名篇朗诵、激情演讲、话题辩论、沙龙研讨等活动,自可“慧于心而秀于言”,提升自己语言的文学素养,增强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在语文课堂教学流程中,激发兴趣的课前导入、接榫合缝的流程衔接、跌宕起伏的动静交错、抑扬顿挫的节奏转换、活跃气氛的妙趣横生、耐人寻味的结语概括等无不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语文教师要加强文学修养,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把与教材有关的典故、笑话、佳联、格言、警句、成语、诗词甚至佚闻趣事自然地引入课堂,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风趣,让自己的语言生动风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余映潮等人的课堂教学诗意盎然,既有人文精神的烛照,又有艺术欣赏的魅力。在介绍闻一多时,于漪老师设计了一组诗意的语言:“诗人闻一多,追求艺术的完美,编织鸳鸯蝴蝶的美梦;学者闻一多,埋头于纸堆之中,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开发祖国文字的宝藏;战士闻一多,在民族的危急关头,掀髯作狮吼,拍案而起,怒对国民党的手枪。……”余映潮老师用“诗人啊,一个明朗的春日,你在青山绿水中漫步,清澈的山泉在曲折的山谷间汩汩穿行,山路蜿蜒,一路春光,啊,又一个美丽的村庄在前头”来解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散发艺术美感的语言,借助或铿锵激越、或舒缓抒情的语调,在学生的心里荡起了情感节奏的涟漪,充分体现了艺术语言陶冶心灵的效果。

语文老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幽默风趣,如丝丝春风唤醒学生求知的渴望,如涓涓甘泉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田,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习习唐风、脉脉宋韵。教师以生动优美的语句启迪学生的智慧,学生从教师的语言里获得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

五、参与科研实践,以课题研究带动语文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

课题研究是开展校本教研、培养研究型教师、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在中学开展课题研究,首先要纠正部分教师在校本教研上存在的认识偏差。有些老师认为搞研究是大学乃至科研院所的事情,中学教师无论是在选题上还是在时间上都不具备研究的条件。其实,我们每天进行的课堂教学就是最好的研究阵地,每天面对的个性各异的学生就是最好的研究对象,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你会发现身边发生的事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关键问题在于教师能否从研究的角度看待自己的教学工作,能否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探讨、总结、创新。我们要把平时每一节课都上成专题研究课,确定一个教学目标,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将“研究”贯穿于“教学”之中。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写好教学后记。久而久之,你的教学水平会随之提高,研究的意识和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endprint

语文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前提是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能从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以此作为研究的课题;然后调查分析问题的成因,规划研究的实施步骤和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要围绕发现的问题,多方搜集相关的文献,全面了解同类或相关问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看看已经有了哪些研究成果;再通过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来寻找研究问题的理论支撑,以保证研究工作在理论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开展。在研究过程中,要把自己观察到的各种现象进行整理归纳,以故事或案例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从中探讨现象背后蕴含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撰写一份相对完整的课题研究报告。学校会同上级教科研部门对教师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估和鉴定。教师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学习了教育教学理论,掌握了课题研究的方法,提升了自己的理论素养。

六、师生共同成长,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倡师生之间要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互相启发,以达到教学相长,这与今天的新课程理论有惊人的相似。孔子与弟子之间平等交流,形成了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缩短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就教师而言,教即是学,教与学互相促进;就学生而言,对从教师那里学到的知识涵咏体会,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教师因教学生而得益,学生因教师教而进步。

每天早读课,语文教师和学生在教室一起诵读经典美文,一起品尝文化早餐,师生共同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学生心中已悄然播下人文的种子。课前演讲,师生就一个共同的话题各抒己见,在对话交流中实现思想的碰撞、精神的会餐。上古诗文讲读课,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限时背诵竞赛,或者作为竞赛一员参与其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背诵古诗文的积极性。在阅读欣赏课上,老师事先为学生推荐几篇高分作文,师生共赏同评,触发智慧的火花。教师还可以下载央视十套“子午书简”栏目里的配乐电视散文,师生一同分享流光溢彩的“文化奶酪”,一起聆听名家朗诵的美文,在声、色、光的感官刺激下进行现场点评和即兴总结,既有写作素材的积累,又有视觉美感的享受。语文活动课,师生先美读所喜爱的文章,再将文章经典片段摘抄下来,制作素材库。这些素材能很好地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下锅的问题。写作训练课,教师与学生共同下水,同题、同时写作。教师把写作指导理论和写作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再像以往作文教学中只会指手画脚,能亲身体会学生写作的甘苦,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既提高了学生作文水平,又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只有亲身参与写作实践,教师的写作指导才更接地气,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与自然学科“高大上”的国外研修、国培计划相比,语文的校本教研更贴近中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更具草根教研的特色。开展积极有效的校本教研是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形成和提高的必由之路,是未来教师职业基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愿每一名语文教师都能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快速成长。

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素养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