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研究与思考
2014-08-07杨敏
杨敏
【摘要】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一大难题,长期以来,中小学一直各自为政,相互缺乏了解,所以导致进入中学的学生虽然学了几年英语还得从头开始学的重复学习的现象,但对一些基础好的学生来说势必浪费时间,这样就造成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下降和教师工作的重复和低效。所以如何处理好这一问题,是包括全体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中小学英语教师必须面对和深入探讨的教研专题。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衔接;问题;对策
英语新课程从小学到高中,是有着其本身体系的一贯性的:从《英语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十年是一以贯之的,分为九个级别。应该说,从课程整体编排上,中小学英语衔接应该是较为顺畅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衔接不畅的问题。笔者在中学工作11年,现在开始从事小学英语教研工作,发现中小学英语在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及课题的产生
1.教材与课时衔接问题
我区自2001年开设小学英语以来,一直使用的是外研社教材,和中学的人教版教材有很多不衔接。后来从2008年经多方调解小学英语使用了人教版新版教材,虽然教材版本相同,都突出对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突出任务型教学,强调语言运用、注重能力培养。但是,小学六年级的英语教材和七年级相比基本难度相当,可是小学英语的课时是每周三课时,中学是每周五课时,教材和课时的不和谐势必会照成学生学习英语的差异。
2.教法衔接问题
通过观摩中小学课堂教学,我们发现了中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有很多不同。小学教学方法多采用全身反应法,课堂气氛愉快、很少考试,快乐学习。初中教学方法以功能—结构—任务型为主,课堂气氛严肃、不断考试,压力加大。中小学的教法差异也直接导致一部分学生失去学英语的自信。
3.学法衔接问题
通过教学观察、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等途径了解到:小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表现为:大胆、不怕犯错,积极开口说英语,动笔较少,作业不多“合唱多”。中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表现为:谨慎、尽量不犯错,没有把握不举手发言,逐渐以静态为主,听课记笔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每天完成较多作业,感性加理性学习语言。经问卷获悉:51.49%的小学生在家跟着录音读单词和课文,而初中生只占调查比例的16.99%。这说明:初中生在家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很不理想,应引起广大初中英语教师的重视。
4.评价衔接问题
《标准》指出:英语教学的评价包括非测试性评价和测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问卷调查六年级和七年级290名学生,97.24%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重要,但是只有48.57%的学生对英语感兴趣,43.1%的学生不喜欢英语的原因是“考不好”。过分重视成绩而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如:兴趣、动机及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培养都被轻视了。另外,小学英语师资不足也是制约评价目标达成的重要因素。走访中发现有近60%的小学英语教师周任课在16节以上,最高的竟达每周20节,况且每班每周的英语课时只有3节;这势必造成教师备课时间不足,影响教学效果,在某种程度上,这势必大大削弱初中英语五级评价要求所依赖的基础。
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为了让学生能在小学阶段平稳、顺利的过渡到中学阶段,为此,从我区近50所小学中选出八所有代表性的学校申报“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研究”课题,经市教研室课题领导小组评审,最后由内蒙古教研室课题领导小组审批通过立项。此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也是自治区基础教育“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QGKTWY。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本次课题的研究的总体目的,是为了探讨中小学生英语教与学的衔接问题。本课题研究期限为两年,2010年5月申报,2012年9月结题。
八所学校分别从:口语,兴趣,词汇,阅读四个方面进行实验与研究。实验老师积极参与,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收集整理研究调查材料,汇总教学案例、书写教学随笔、 反思等,在近两年的实验与研究中,实验老师们都在自己的教学中看到了可喜的变化。
三、课题实验的成果
1.学生的所得
口语方面,我们的学生从开始的不爱说到乐于与同学、老师交流;由不会说到正确应用所学语句。词汇方面,学生由不会记单词到能创新性的编出许多词汇记忆的方法,根据phonetic、音标、故事等记忆词汇,学生词汇量扩大了很多。阅读方面,学生由不知道单词的词义,不知连词成句,联句成篇到已经能读懂并简述简单故事,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有效训练,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学生在一种放松的学习环境里学习,减少和降低了他们语言学习的压力和焦虑。
2.教师的收获
(1)教师转变了英语教学观念,不再以“填鸭式”教学方式主宰课堂。
(2)教师拓展了专业知识,掌握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单词,阅读,及口语方面的教学方法,提升了自身教学能力。
(3)教师减轻了心理压力,能够保持一种轻松的教学心态。
(4)英语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更和谐。
(5)教师心得体会,案例集,论文集。
四、对策与反思
虽然我们的课题已经结题,但我们对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研究不会停止。小学与中学不仅是知识体系的衔接,更是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有效的学习策略及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衔接。总结这两年来我们在做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针对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研究特总结如下对策:
1.重视个体差异,张扬学生个性
《标准》中的六条基本理念之一是“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考虑到学生在现有基础上的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客观现实,既不能机械地用统一标准来要求每个学生,也不能强迫学生使用单一的学习材料。同时,也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活动,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教法和教学材料,并且为适应差异,可以分别对学生指导作业,使作业量、难度和类别有所不同。
2.更新教学观念,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现代教师应从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向重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转变,要特别强调交际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因此,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着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我们知道,传统的评价方法的主要问题是评价目标过度强调学科知识体系,忽视人文性,注重对单纯的语言知识结构的考察,过分重视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它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综合和分析学生日常学习的信息,着眼于学习潜力的发展。所以教师要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使教师的评价更加科学。
3.搭建平台,促进中小学的教学教研交流
搭建中小学教师相互交流的平台,让中小学教师开展经常性的相互听课,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教研活动就很有必要。这对解决衔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当然,中小学衔接问题不是一个短期能解决的问题,以上所谈也是笔者的一些粗浅认识,需要研究的地方还有很多。希望我们广大教育同仁共同去研究去实践,为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研究添砖添瓦。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外研出版社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