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田径教学,提高学生体质
2014-08-07陈晓丽
陈晓丽
【摘要】田径项目作为一个基础性的运动项目,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因种种原因,田径课在体育课堂上所占的比重大为减少。所以我们应该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改进田径教学的现状,把学生吸引到田径课堂上来。
【关键词】田径;基础性;兴趣;对策
美国在半个世纪来一直是一个体育强国,无论是奥运会还是单项世锦赛每每都有很大的收获,而NBA更是成了全世界篮球的代名词,这都是因为它是一个田径强国,我个人认为现代体育中“得田径者得天下。”
一、田径教学在中学体育课教学中所占比例减少的原因探究
(1)学生的兴趣目前中学生大多年龄都在12~20岁之间,这个年龄的学生正处在一个活沷好动的年龄,学生对于球类、游戏等趣味性较高的运动项目表现出较高的运动兴趣,而田径项目练习较为枯燥单调乏味,它的练习不像篮球等项目是多人在一起的练习,同学们在练习的同时既能体会到独立完成动作带来的成就感,也经常能体会到集体配合完成一次进攻所带来的快乐。同时田径运动的完美的技术动作较为复杂,学生不可能像学习篮球一样,从完全不会投篮到能投进一个球进篮筐在一节课上就可以实现,一个田径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可能要通过上百次,上千次的练习才能够掌握,这就不是一节课两节课所能完成的。现在学生一周仅两节体育课,如果让学生所学习的田径运动项目达到一定的水平,那可能就要花去半个学期甚至是一个学期的时间才能完成。当然这仅仅是导致学生对田径运动项目不感兴趣的部分原因。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教师对田径教学的课堂的把握以及田径课的组织教法方面做的不够,学生在短短的几节田径课上仅仅知道一点点皮毛,没能够在几节田径课上体会到学会一个新的动作以及突破自我所带来的乐趣,没能够体会到几节课给自己所带来的身体素质方面的变化,也会导致学生对体育田径课的逆反情绪,表现为兴趣不浓。
(2)体育教学中对田径课的重视不够。新的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所以在高中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兴趣而忽略了田径运动项目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性,从而弱化了田径项目在体育课中的教学。我参加过几次中考体育考试的裁判工作,在其中就能明显感觉到田径的弱化,明显不如二十年前的我们这代初、高中生。
(3)教师方面的原因。很多体育教师都反映田径课难上,而不愿多上。这除了学生的兴趣不高之外,更多的是因为田径课上的安全因素。其实虽然田径课上的安全隐患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组织得当,就可以使这些安全隐患降到最低。而有一些教师在田径课上疏于组织,这样必然导致田径课上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同时很多教师在田径课上技术教学简单了事,身体素质练习流于形式,使得原本就不多的田径课就更显得多余。所以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师不再愿意开设田径课程。我们学校有这样一位女教师,她不但能在球类教学中,融入田径元素,让枯燥的田径教学有效地与球类教学结合,而且还能在其他课的教学中,很好地将田径练习非常巧秒地结合到课堂中来。学生练得刻苦,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深受学生爱戴。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认为在教学中增加田径课在体育课中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必要的,在刚开始实行的阶段学生可能很难接受,更多的会去选择那些趣味性较浓的球类项目作为运动项目,但只要我们选择合理的方式、方法,并加以兴趣引导,就可以把学生吸引到田径课中来,在此我简单的谈几点对策。
二、如何加强体育课中对田径课教学的几点对策
(1)在田径课的教学中,选择优秀的田径教师来任教田径课,通过优秀教师的正确并且优美的示范以及对课堂良好的掌控能力,把学生的目光吸引到田径课堂上来。
(2)通过体育名人效应,比如“刘翔效应”。带领学生观看一些大型田径比赛的实况或者是录像,比如田径世锦赛等,让学生感受到田径名人在田径运动中力与美、速度与美的完美结合,激起学生心目中运动的欲望,从而走向田径课堂。
(3)通过学校每年的学生运动会打造学生身边的田径运动“明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运动之美”,感受到在田径运动中所追求的对自我能力的突破所带来的震撼,同样可以吸引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
(4)改革教学方法,让田径课不那么的枯燥,这对学生学习田径的兴趣将是一个极大的促进。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更多的教学方法,比如速度和灵敏素质练习,传统的做法就是多做一些反应方面的练习,如听哨音跑等,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厌烦,如果换成两个同学面对面站立,各握一个竹竿,听哨音同时放手跑过去握对方的竹竿,不让竹竿倒地,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灵敏素质,又可以锻炼学生的速度素质,更能活跃课堂气氛。又如把大目标小型化,例:1000米左右的耐久跑可以分为4个300米来跑,使学生感觉到目标不是那么难以实现而容易接受,从而达到耐久跑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田径课的教学我们不应忽视而应加大体育课中田径教学的比重,通过田径课的教学使体育课能够从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义务。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