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在二战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作用 (下)
2014-08-07夏小博
夏小博
(接上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力量之一,在亚洲——太平洋战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活跃在滇缅印战场上中国远征军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其两次入缅,与英、美合作共同对日作战以及在滇西地区展开反攻收复失地,不仅有力地直接支持了盟军,对整个战局起到了积极作用,更是为日后中国抗日反攻加速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溃败以及战后中国在国际上大国地位的奠定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远征军的作用与贡献
稳定中国抗战局面
抗战爆发之后,日军即封锁了我国沿海地区的对外通道。我国北部与苏联地区沟通的西北铁路也因《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以及德国入侵苏联,苏联卫国战争爆发而完全关闭。云南地区的运输线便成为了我国唯一的对外交通通道。1940年法国败降德国,日本趁机向法国施压切断了滇越铁路的运输。此时中国仅存的一条铁路只有竣工不久的滇缅公路了。“滇缅公路已经成了中国抗战唯一的输血管。”,当时作为农业国的中国在军工生产上很成问题,抗战的军备大多要靠国外的援助物资,国际的援华物资通道仅剩一条,这对于当时抗战中的中国来讲是一个严重的危机。
缅甸这一地名给日本造成深刻的印象,恐怕是从它作为援蒋路线之一,突然引起世人注目的时候开始的。可以看出,日军侵缅的主要战略目的之一就是要截断中国获得国际物资援助的交通线,从而加大中国抗战的压力,尽早结束在中国的战争。
滇缅公路以缅甸首都的仰光为起点,途经曼德勒、腊戍进入中国龙陵、保山直至昆明。全程2031公里,行程9—11天。自1939年初至1941年底,滇缅公路共运进各种物资221567吨。这些物资中,以汽油的数量最大,直到1942年被日军截断时,共运进汽油20多万吨。可以说中国整个抗战的重要物资能源供给都要仰仗于滇缅公路这条运输线。而中国远征军第一次的入缅作战,除了协助盟国军队外,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就是保障运输援华物资的滇缅公路。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之后,滇缅公路被日军截断,中国丧失了惟一的国际运输线,几乎与外界隔绝。中国的西南大后方以及英属印度均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这影响到整个太平洋战场的局势。为此,盟国只得开辟了一条飞越喜马拉雅山区的“驼峰”航线。但该航线的飞行空域复杂多变,导致大量飞机失事,据驼峰航线的老飞行员回忆:“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我们完全可以沿着山谷里战友坠机碎片的反光飞行”。因代价巨大且不能满足运输需要,中、美、英三国开始商议打通一条新的援华通道,即中印公路。中印公路以印度东北的雷多为起点,贯穿南北与滇缅公路相接进入中国滇西。其修筑过程与缅北、滇西的反攻战略是不可分割的,日军在公路的要处层层设防,只有在作战部队的掩护下,筑路工程才得以推进。
随着远征军第二阶段缅北反攻作战的胜利和中印公路打通,盟国的援华物资由此路开始源源不断地运抵中国,相比风险巨大的驼峰航线,在中印公路上的运输速率有了很大提高。从远征军开辟的援华陆路运输线上进入的战备物资,使中国得以在抗战的艰苦环境中坚持下来,为中国军队日后赢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另外,相比同时期中国内陆地区的豫湘桂战役所呈现的溃败局势,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发动滇西缅北大反攻取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以及盟国对于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认可。尤其是滇西远征军在滇西地区展开的反攻战,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它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首个于国内主动展开反攻并取得把日本侵略军驱逐出中国光复国土的胜利战役。腾冲城是中国第一个光复的县城,云南成为第一个将日本侵略者赶出国门的省份。
对二战整体局势起到了重要影响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缅甸地区作为日本“南进”的重要目标,在整个战场上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处于中南半岛的西部缅甸与我国的云南地区、英属印度均相连接壤,从此处既可进入当时中国抗日的大后方西南地区,也可以进入盟国在印度的战略基地,继而进入中东地区,使得日军能和德、意会合,而向西南地区则还可以控制安达曼海和孟加拉湾,掌握着制海权与制空权,这对于太平洋地区的海上作战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曾经表示:“吾人目的在配合欧亚非各地作战,若收复缅甸之案不立实施,则美国或将有被迫退出欧洲之日”、“收回全缅之战,非关亚洲一隅,实系欧洲与太平洋全局”。美国总统罗斯福对儿子埃利奥特的谈话中概括了缅甸地区和中国军队的重要性:“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部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印度,然后长驱直入直捣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这样吗?果真如此,美国的局面也就更困难了!”在英国方面,丘吉尔也承认如日本控制了缅甸, 打到印度和印度洋, 就会使得“中东整个局势崩溃”,必将形成对整个欧洲战争反法西斯盟国的围攻态势,缅甸以及中国的联系在整个(东方)战区中是最重要的一环。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后,中、美、英三国都在积极商讨反攻的计划。1943年卡萨布兰卡会议上马歇尔主张在缅甸地区积极采取行动,因为如此一来,便可牵制住日军调往南太平洋。在1944年11月底,日军在缅甸已有十个师团、一个独立旅团,是全太平洋战场上布军密度最大的战场。据统计,日本在缅甸战场所投入的兵力达到303501人,损失兵员达185149人(不含空军) 。而作为在区域作战的中国远征军,可以说是极大地牵制了日军兵力,从而减轻了太平洋战场其他区域反盟国于法西斯势力作战的压力。正如中国战区的最高参谋长史迪威对此作出的评价,“日本已被迫在缅甸运用了可能派往印度、澳大利亚或其它地方的兵力。这是中国此时能够把它所拥有的东西兵员贡献给盟国事业最好的办法”。从这些记述当中可以看出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作战的重要性,不仅是作为太平洋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牵动着太平洋战争的全局。endprint
除了从整个太平洋战场的局势来看之外,从军事角度来讲,1942年中国远征军所在的缅甸战场同北非战场、西西里登陆、库尔斯克会战也存在着必然联系。倪乐雄先生在《中国远征军与二战》、《再论中国远征军成败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兼从制空权的角度分析缅甸战局》两篇文章中指出了中国远征军第一次滇缅作战失利的主要原因在于制空权缺失,明确说明了北非战场的制空权是以放弃缅甸战场制空权为代价的,1942年中国远征军以自己的悲壮失败,换回英军在北非决定性会战的胜利。
由此观之,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地区的作战不仅直接对日本法西斯势力进行打击,更是对其他反法西斯战场有积极影响。可以说在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役中,中国远征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证明中国贡献确立中国大国地位的重要证据
中国大国地位的确立是在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中形成的,从中可以得出,中国在战后的大国地位是对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的一种肯定。
中国在抗日战争时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战,而中国远征军所处的滇缅战场,则是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直接的交汇,使整个中国抗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远征军是中国首支在国境外进行大规模打击侵略者的军队,且获得了辉煌的战绩。
日本人认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上,只有三次“玉碎战”,也就是日军被全部消灭的战役,这三次是滇西反攻战的腾冲战役和松山战役,还有缅北反攻战中的密支那战役,而这三次所谓的“玉碎战”,也均是中国远征军与日军之间进行的。
中国远征军被派遣出境作战除了保卫运输线的战略目标外,还有支援反法西斯同盟国的任务。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副司令在中国远征军组织由来时说到,英国希望借助中国的力量支援它在远东殖民地特别是缅(缅甸)印(印度)马(马来亚)方面的军事,以挽救远东大后方的危机。这也是中国履行对法西斯轴心国共同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中的精神,是协同盟军作战的直接表现。
与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其他战场不同,中国远征军在滇缅地区与盟国军队有着直接的合作,和整个亚洲太平洋战场联系最直接、配合最密切。中国远征军在滇缅地区展开的一系列战役均是在同盟国的统一部署下进行和展开的。中国远征军各军事单位中均有美国军事顾问参与作战指挥,其最高指挥官是美国在华军事代表史迪威将军。从作战指挥的体系上来讲,蒋介石为中国战区的总司令,负责中国战区(中、越、泰、缅)作战的多国军队,同时中国远征军又受到盟军东南亚战区英方和美方军队统帅的指挥。
从具体的战役经过来看,中国远征军在滇缅地区展开的战斗也是中、英、美的联合作战,以缅北反攻战中的密支那战役为例,美国部队直接参与了中国远征军的战斗,形成了中美联军。而此时期的中印公路修筑也得到了美军后勤补给和工程部队的大力帮助。
除了与盟国军队的合作外,中国远征军曾有过解救英军盟友的战例,体现了盟国协作的精神,前文中所提及的“仁安羌大捷”,在仰光已失陷,作战时机被耽误,英缅军配合不利的情况下,中国远征军第200师从英军处接过同古进行防守,仍取得了辉煌的战绩,获得了英、美盟军方面的赞许和肯定:“同古中国军队英勇善战,对中国军队在同古掩护英缅第1师安全撤退表示感谢”、“中国第5军第200师保卫同古(东瓜),是缅甸战役中防御最久的部队”、“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队之光荣簿中增一新页。”英国官方称仁安羌胜利为“暴风雨前暂时沉寂中之一道清流”、“亚洲的敦刻尔克奇迹”,将4月20日定为“克复仁安羌救英军日”。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为表彰孙立人将军所率领的113团,后来还授予他“帝国司令”的勋章,孙立人将军成为第一个获得此荣誉的外国将领。1992年仁安羌大捷50周年之际,时任美国总统布什还致信113团长刘放吾:“感谢您解救500名美国记者、传教士及数千名英军的英勇行为。”。仁安羌一役使得中国军队以及中国在国际上获得了非常好的声望。
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正式成立,中国成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大国地位得到世界各国的确认,也是对中国在二战中所作出贡献的肯定。在《滇缅抗战与中国大国地位的确立》一文中写到,在联合国筹建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中国是否列入“四强”问题上说服苏联和英国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都使用“滇缅战场”这个“筹码” 。
中国远征军是中国抗日战场上的一面旗帜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中国远征军所处的滇缅战场不仅是抗日正面战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结合部。
从1942年初至1945年,第一次入缅作战以及后来的缅北、滇西反攻战当中,中国远征军三支部队共计40万人在中缅印战场对日作战,是中、美、英三国军队中的主力队伍。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的盟国之一,中国派出远征军大规模出境与盟国军队协同作战,不仅完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要求,也保障了国际援华通道,保卫了中国西南大后方,更是从客观上有力地配合了整个太平洋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远征军在中缅印地区的战役中所发扬的盟国协作精神和以巨大牺牲取得的胜利,是中国抗日战场上的一面旗帜,赢得了同盟国家的赞誉与肯定,提高了中国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的地位,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华民族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牺牲精神。中国远征军为中国抗战史写下了悲壮而光辉的一页,也为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到过中国远征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云南的松山、龙陵和腾冲,以及中日两军曾对峙许久的惠通桥,也有幸走访了七位还在世的远征军老兵。老兵们在谈起当年参加过的缅北滇西反攻战的一些细节时依旧神采奕奕,对于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中国远征军这一群体也感到十分欣慰,认为他们当年出境作战保卫祖国的付出得到了肯定。
时至今日,在云南地区仍留存着许多历经政治运动但依然保存完好的中国远征军纪念遗址和碑记。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还发现很多关于中国远征军的研究文章和文献都出自于云南的图书馆、院校和学者,这段历史在云南地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在腾冲的中国远征军国殇墓园旁,于去年8月时已建立起一座滇西抗战的专题纪念馆,当中记录和展出了七十年前滇缅战场上中国远征军艰苦卓绝却又悲壮而辉煌的经历。
战争不可能没有遗憾和叹息,即使是一场胜利的战争。当我们在回忆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同时,请记得,在滇缅印的茫茫丛林深山中,长眠着中国远征军的十余万将士。他们所做出的贡献不会被历史忘记,他们为祖国为自由为正义的牺牲,会被热爱和平的人们永远地铭记在心底。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学系三年级学生,全文参考了徐康明《中缅印战场抗日战争史》、时广东、冀伯祥《中国远征军史》、杜聿明、宋希濂等《正面战场印缅抗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余戈《1944松山战役笔记》、李世安《太平洋战争时期的中英关系》、王真《抗日战争与中国的国际地位》、倪乐雄《中国远征军与二战》等多部著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