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英语词汇教学效率“三式”

2014-08-07张维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生词所学词汇

张维

一、直观式:调动多感官参与

心理学家曾做过统计,在记忆时学生动用的感觉器官越多,记忆效果就会越好。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采用实物、图示等具体形象的教学方法,并且也发挥自身体态语所具有的表达、解释作用。通过这样的直观化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可由“静”变“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得到调动,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可得以加深,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比如在学习positive和negative这两个单词时,笔者由一则电视广告得到灵感,我在黑板上画了两只杯子,里面各有一半的水,然后在每只杯子下分别写下only和still,接着问学生:Which kind of people will feel the glass is still half a glass full and Which kind of people will feel the glass is only half a glass full?学生看到这两个杯子时,对这两个生词的含义便有了形象生动的理解。他们热烈地讨论起来,并且还谈及自己是属于哪一类性格的人。我以视觉刺激为这两个词的学习营造了一个直观的学习氛围,接着再辅助以听说活动,并且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同时运用的过程中,强化了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体验,学生对词汇学习提高了兴趣,加深了理解。

二、 情境式:创设思维情境

曾几何时,我的教学活动大多只停留在语义层面,而未上升到语境和语用层面,因此,学生虽然会背了许多单词,学习了许多语法概念的条条框框,但是表达能力却不佳。时常我也见到个别教师在课上一张张地展示幻灯片,学生奋笔疾书,四十五分钟之后看似笔记满满当当,实际上学生只是一架“复印机”而已。教师应当尽可能地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所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具有说服性、示范性和启发性。

我在词汇教学中适时地创设一些帮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的情景,使学生在词汇外化过程中体验与运用。如《新世纪高中英语》高二(上)Unit 2 的课文Gloabal Drinks的词汇中“feel deprived”这一词组的含义较为抽象,为帮助学生理解,我问道:“Can you think of a time when you feel deprived?”我让学生以四人一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之后学生纷纷交流道:I feel deprived when my parents dont allow me to watch NBA./ I feel deprived when my good friend is not with me./ I feel deprived when I cant listen to music at home...我启发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回顾生活情景的过程中,活化对该词组的运用,这样,学生对它的含义有了生活化的、具体的理解与体验。

三、 情感式:挖掘情感资源

如将课文教学简化为直截了当的“语法+词汇”的灌输,看似省时省力,但是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难以调动起来,教学的有效性微乎其微。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学习时大脑能否积极思考、推理、猜测、体验,将很大程度地决定理解的多或少。课文不仅是文本课程,更应该是体验课程。在课文的学习中只有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和体验,产生情感的共鸣,才可能使课文中的语言扎根于学生的心灵与记忆深处。

我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资源,引导学生参与和体验,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如,高三(上)Unit 7 的课文A Young Girls Impossible Idealism节选自著名的《安妮日记》,作者在本篇日记中主要表达了其在战争的阴霾之下虽然迷茫、恐惧,却不放弃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性善的追求。文本内容围绕着悲观与乐观两种情绪基调。考虑到学生对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甚少,我对文中的词汇学习作了一些调整。我没有按部就班地根据生词在课文中呈现的先后顺序依次讲解,而是让学生摘录课文中的暖色调词汇和冷色调词汇,并进行归类与对比。通过这一鲜明的对比,我引导学生切身感受战争的残酷,感受作者对人性善的向往。令人高兴的是,经过这一对比式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上很快便掌握了文中的词汇。

通过这些改革和尝试,我的课堂不再是知识灌输的场地,而是师生之间交流情感、沟通思想、共享进步的舞台。这一转变带来的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学)

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词所学词汇
非所学
非所学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
生词库
生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