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喻 化疑难
2014-08-07谢宗春
谢宗春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不同的语言代表着不同的思维方式。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差异成了初中生语言学习中感觉最难、最易被卡住的地方。大多数初中生在直接接触这些内容时,很容易产生一种不适、排斥甚至逆反的情绪。设喻教学从浅易的已知事物或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合理作比喻,化枯燥为有趣,化繁杂为简约,化混沌为清晰,化抽象为具体,既可以深入浅出地说明或阐释语言教学中的某种现象、特征或规律,又可以巧教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思维,是一条符合初中生认知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一、以关联性为设喻之基础
所谓关联性,就是要确保本体和喻体之间一定要有必然性联系。如初中生常把because和so,but和though同时用在一句中,笔者以雨天“撑伞又戴笠”设喻,学生很快明白了这是“画蛇添足”之误;在学“主谓一致”时,笔者把as well as,together with, along with等结构具有的“伴随性主语对谓语的数不具决定作用”这一特点喻作“成年人携带婴幼儿乘车时,婴幼儿不影响该成年人购票的数量”,学生理解一步到位。
众所周知,“时态”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难点,由于中文里没有“时态”这一概念,所以初学者对“谓语动词须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一语言现象一时很难理解到位。如,“现在进行时”是初学者最早接触的时态之一,很多学生表达时不是忘了助动词be,就是丢了动词后缀“-ing”。为此,笔者把“现在进行时”的结构喻作“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谓语动词”喻作刘备,“be动词”和“-ing”则分喻刘的左膀右臂——关羽和张飞,刘关张“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他们情同手足形影不离——如此一喻,学生对“现在进行时”三位一体的结构形式理解到位、印象深刻,掌握起来自然水到渠成。
二、以简约性为设喻之方向
所谓简约性,是指以关联性为基础的设喻要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通俗、浅显、易懂的客观事实或现象作喻体,以使学生有自然、亲切、有趣之感。如英语简单句中的谓语动词一般只有一个(并列谓语除外),若再出现其他的动词则要用其非谓语动词形式(即不定式、分词和动名词等),而中文里没有“非谓语动词”一说,因此,这就成了摆在初学者面前的一个必须攻破的语法重点和思维难点。在教学中,笔者延续上文把谓语动词喻作“国王”后进一步强调:每个简单句都是一个独立的王国,每个王国都有一个理政的“国王”,他可以有时态、人称和数等的变化,但一国不可二君,当再有其他动词出现在同一句中时,这些动词须无条件地接受“国王”的“统治”——有的“戴脚镣”(在另一动词词尾加-ing),有的“架长炮”(在另一动词前加不定式符号to),也有的“点静穴”(词形不动,用原形动词)。如“She practises playing the violin every day./I want to buy a computer./They made me repeat the whole story.这样设喻,清楚地解释了刻板的语法结构类型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简约、有趣、高效。
三、以启迪性为设喻之目标
教是为了少教或不教。设喻教学的目的和其他教学方法一样,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发展能力,优化思维品质。笔者在一次写作课上,将建筑与写作维系起来:写文章好比是建楼房,文章要表达的中心相当于建房的目的和用途,文章的经脉恰如建筑的框架,使得内容有一个支撑,而词语则好比一块块的砖瓦,是文章的“建筑材料”。建楼之前须先设计好蓝图,明确其功能、结构及所用砖瓦等建筑材料,写短文之前则要构思主题、设计层次,并备好词句等语言材料,如是才能有序表达、一挥而就。笔者以“My Day”为例,进行用一般过去时写作的指导,并对此作了细化说明:首先确定主题——How was your day?Was it interesting / busy / boring / happy / tiring...?然后可在结构上设计三个支撑层:What did you do in the morning / in the afternoon / in the evening?这样设喻把抽象的思维过程形象化、外显化,对强化学生的篇章结构意识和“意在笔先”的写作意识,都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启迪作用。■
(作者单位:安徽省定远县八一学校)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