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阅读的天空自由地飞翔

2014-08-07孙兴梅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读本课外阅读文学

孙兴梅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039-01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是"少、慢、差、费"。作为母语,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考试不及格、表达能力差、书写潦草……在听、说、读、写、书的诸多板块中,都出现了令人头疼,难以解决的痼疾。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更多,似乎学生对母语的兴趣也消失殆尽,无心听课、无心作业、无心作文……学生学的消极,教师教的更是疲惫不堪,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许多老师作着一系列的摸索、探讨。我认为:不妨以突破阅读为切入点,进行语文教学的改革。

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现阶段中职语文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实用语文能力的培养,重视文学教育,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文学素养,如何有效地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我觉得应该从两方面做起:

1.课内阅读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只能在自己诵读、品味、领悟、交流运用的实践中习得,自己动脑、自己动手、自己动口,自己体验和感悟,自主探究。只有亲自品尝,才能觉得满嘴留香,汁水香甜。也只有自己感受了,才能形成一种素质、一种能力,沉淀在其心底,才能伴其一生,终生受益。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是降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恰恰相反,它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要从角色换位为合作者、帮助者、激励者,还要切实履行调控教学目标,教学流程,调试学习心理,学习环境的职责。每一个教师的心里应该涌动着"乐意为学生服务"的美好心愿,示范朗读和提高背景材料是表层的服务,设计关涉全篇的思考题,让学生通过自读熟悉文本,理清脉络,在时间上不吝惜,在环境上不干扰,通过提供"质疑讨论"、"拓展研究"这些环节,为学生增长能力、展示才情搭建两个更为广阔的舞台。

教师增强的调控能力具体表现在两个教学策略上:一是尊重个性,开放研讨,让学生诵读、感知、质疑、探讨、建构,真正实现自主解读。二是交流互补,目标调控,内容,主旨,手法,语言是预设目标的基本内容。在个体解读中,不可能全面深入探究,只能通过相互交流,启迪,方能互补共进,达成目标。这里不仅需要对"预设生成"进行理性的思考,更应该关注学情发展,掌握目标进程的整合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或诱导思路。或激发情趣,或点拨学法,或帮助反思,或示例体验,或指导感悟,作为互动的一方,教师重在启迪思维和调动学生的内动力,让学生学会主动获取、独立习得。

2.课外阅读开拓视野,关注创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1学会使用配套《读本》有效拓展阅读。与教材配套的职业高中语文《读本》是一个很好的可以充分利用,让学生拓展阅读的教材。教师可以在充分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明确《读本》的内容与课本相关篇目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的语文学习的要求,设计若干不同方向的主题,供学生选择,或反复赏读,或比较阅读,迁移深化,专题研究。综合性的学习专题,围绕着语言,文化,文学三个方面设计,是课内学习的拓展和延伸。设计这样的活动,意在引导学生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研究能力。

2.2打开课外阅读天地,品味别样人生。有这样一条广告语: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心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用语文,语文无处不在。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于社会的角角落落。而我们的中职语文教材,连同《读本》上的文章,区区不过几百篇。这样小的阅读量,对于如饥似渴的中职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作业量相对较少的中职生,有着充足的阅读时间和广阔的阅读空间,学生手中的读物五花八门,但是普遍存在着精华与糟粕同在的令人担忧的现状。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引领他们去读书,开辟时间让他们读书。推荐大部头小说,引领他们去接近好的读本,亲近读本,解读文本。每读一本好书,就等于一次心灵的长途跋涉;每读一本好书,随着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学生不也是在情感上经历着别样的人生?通过读书,品味,感悟,通过在情感上的共鸣,情感教育就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在潜移默化中引领着学生走向人生的成熟。一本好书,默默无言间,就是一个好的德育平台,它对学生情感教育所产生的效果远远大于老师,家长的任何一次无序的长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钢铁般的意志激励过许多处于困境中的年轻人;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又于无声处给人以与病魔抗争的勇气和力量……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它对于构建学生和谐的精神家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语文的灵魂是文学,文学的本质是情感,情感的源头是心灵,语文教学时最应该引领学生驰骋在情感的文学原野上。

3.双轨并行,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手中的教科书,仅仅是一个例子,我们要把课内教学和课外阅读紧密地结合起来,双轨并行,力求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们要敢于,也要勤于帮助学生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角度,开放性的阅读。以课本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载体,而不拘泥于课本内容,在沟通课内外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好地加深体验,增加知识储备,培养语感。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语文的实用性,让学生产生迫切的需要。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在用在学,在学中用,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实用语文能力的培养。通过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性情。通过阅读,开拓视野;通过阅读,明辨是非,明辨真假与美丑,用一双会欣赏美的眼睛去关注生活,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审美,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的在广阔的阅读天地里飞翔。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全面发展并非意味着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都得到收获,最根本的是在于形成孩子统一的、丰富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说,要让孩子有一个广阔的心胸和各方面素质得到和谐发展并反映内心生活的精神面貌。

以读促说,以读促听,以读促写,完成语文教学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整合,听、说、读、写书五项能力由原来的单项训练为主,转化为以阅读为基础,以表达能力的提高为外显标志的整合发展。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要学得更好"。通过阅读这个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彻底改变职业中专学校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有效结合,双轨并行,无论是对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是培养心智健康,有创新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学生来说,多不失为一种好的途径。

猜你喜欢

读本课外阅读文学
雏燕
我们需要文学
散文诗小型张读本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