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2014-08-07温晓楠
温晓楠
摘要:一个国家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拥有高素质人才,而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级人才的摇篮。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新形势下的特点,分析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可为今后高校的学生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学生管理;对策分析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036-01现在,伴随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和办学主体多元化及高校对象普及化的发展,使得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形成过程中,由于其思想活跃,加之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市场经济的重利性和高校教学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加而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很多高校管理学生的思想政治管理的老师都深刻的感受到,对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充满了挑战和坎坷。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不能再沿袭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思想、管理手段,而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寻求新的管理思路和方法。
1.现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问题
在现在社会环境和教育改革的冲击下,新的问题和挑战在高校学生管理的工作中层出不穷:首先由于受到家庭的溺爱和他人的照顾比较多,导致现代高校学生集体观念差、常以自我为中心、感情脆弱,接受挫折的心理严重缺乏,普遍缺乏艰苦的生活磨炼,生活阅历较浅;其次当今社会,部分高校学生沉迷网络,甚至步入歧途,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学习、生活及身心健康,网络等外界环境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突现出来,加之社会其他因素带来的问题,使得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充满了波折和挑战;最后教育改革及政策的变化,因为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导致现在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并且收费标准也提高了,这就造成学业压力和就业竞争的加剧,造成高校因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和心理困难的学生不断增多,这些都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2.新形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
2.1理论学习与研究没有重视。负责高校学生管理的大多工作人员长期陷于日常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这在主观上就对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着误解,造成对对学生管理教育的基础规律很少加以研究,不重视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这就导致在我国教学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工作人员在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人才观、质量观的要求时,经常不知从何入手,非常困惑。由于教育传统观念的长期影响,再加上缺乏教育理论的熏陶,高校学生工作往往忙于事务,流于形式,对理论学习与研究缺乏深层次的思考。
2.2管理队伍缺乏保障机制。学生管理队伍在数量上远远不够,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学生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高校学生管理者的增长速度。而且,高校学生管理者的整体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管理者中有些人不是把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没有把教书育人贯彻好,对教育事业并不热心。现在在绝大多数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与的比例达不到1:150。这当中还有一些管理人员把从事这项工作作为将来进行深造的跳板,或者是为以后有机会时转岗,或者是暂时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权宜之计,或者是因为高校待遇不错且比较稳定,总的来说学生管理者的思想觉悟和态度需要进一步提升。
2.3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陈旧。目前,我国的高校学生管理一直沿用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管理模式,通常运用惩罚和道德灌输等管理方式,对学生的民主意识和个性发展强调较少,在管理上很少真正听取学生的意见。有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没有与最新的学生管理理论接轨,仅运用自己求学期间的管理理念来教育当今学生,且与管理理念相配套的管理制度也相对陈旧。尽管各高校也普遍建立了针对学生本身和管理工作者的一些制度,但基本都是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对于帮助学生提高整体质量,从本质上解决高校学生的信念、理想等问题,作用更是微乎其微。
3.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3.1实行层次化管理。高校学生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对不同年级学生采取相适应的管理模式,也要对同一年级的不同专业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严格要求和规范高校学生的日常行为对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来说非常关键,特别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任课教师要经常点名,加强考勤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与辅导员联系,防范学生上课旷课、迟到、早退等现象。对于早操、晚自习等细节,高校学生管理人员要抓紧、抓牢,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任课教师及辅导员应该注重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相信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引导为主,宽严相济,真正将其培养成为我国需要的优秀合格人才。
3.2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管理效果。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部分。在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信息网络在互动性强,传播快、获取发布信息便捷等方面的优越性不可比拟,伴随计算机在学校各管理部门得到了普遍应用,其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历史变革。例如,为了让学生在第一时间知道校园的动态,高校学生管理者就可以利用学校信息网络快速发布校园活动、校园新闻及规章制度。而且学校各职能部门,尤其是后勤、教务等部门,为便于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可以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互动特性,在网上收集学生对其服务、教学等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3.3必须加强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现在高校学生的年龄常在20岁左右,由于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在生活中没有太多的坎坷,进入高校逐渐开始接触社会,遇到各种挫折,心理上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如果不能及时的学会如何控制,将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教育学生学会控制情绪,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使学生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能迅速调节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尽快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加强情绪管理是高校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及辅导员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使命。
3.4在高校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核框架中融入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在目前新的社会教育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正在经受着巨大挑战,高校学生管理必须把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的有机结合,这样才可有效调动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积极性。对于学生平时上课的纪律遵守情况任课教师要将其作为平时成绩,结合最后的考试,给定最终成绩,同时辅导员在进行学生会竞选、班委选举、奖学金评定、三好学生评选、助学金评定、确定入党分子等时要把学生平时的文明举止、集体观念、劳动观念等方面表现联系起来,综合评定。
4.结语在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变被动为主动,不断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探索新的管理模式,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手段,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法治化。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学习和积极探索,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一定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为我国的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