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化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建设
2014-08-07王先飞
王先飞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时代,IT互联网技术的大规模发展已经深深的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大众阅读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在这种形式下,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如服务内容、模式和理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转变,为了满足当今社会越来越强大的信息需要,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笔者从图书馆信息化的意义、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信息化时代下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等几个方面做了阐述。
关键词:信息化;公共图书馆;建设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023-02近年来,阅读已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网络时代的发展,使大众读者获得信息的方式变得简单、快速。公共图书馆作为面向社会的公益事业,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公共图书馆理应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积极应对这种变化,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人才优势,加强自身建设,做到可持续发展已经显得尤为重要。
1.图书馆信息化的意义
图书馆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要求。社会信息化的信息资源,相当重要的部分来自于图书馆。因此,图书馆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组成部分,图书馆信息化是传统图书馆走向现代图书馆的一个过程。图书馆信息化的基本要求可以从信息基础结构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几方面来探讨。
图书馆信息化的重点应该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实现自我的信息化建设。图书馆信息化不同于一般信息系统的特征有:
(1)依赖于高度社会信息化的基础;(2)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3)图书馆业务的自动化管理;(4)信息服务网络化;(5)信息资源数字化;(6)信息资源产业化。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条件下,图书馆信息系统的建设在数字化资源、网络条件、信息服务等方面如何系统筹划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只有进一步优化和深层次开发图书馆信息资源,使其实现数字化,才能满足信息社会化的需要。
2.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1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图书馆作为服务大众的公益性事业,对于国家文化大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图书馆既是搜集、整理和收藏各种图书和文献资料的仓库,也是供各界人士阅览学习和文体娱乐的场所;这也促使图书馆发展的服务和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必须由传统封闭单一简单的模式向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和多元化转型,从而向大众提供全方面的数字化服务。
2.2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信息资源共享是现今社会信息环境下数字化建设与服务的必然趋势,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完善、优化信息的服务,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公共图书馆开展以信息共享为主要方式的服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协调,采购规避资源重复,购置降低馆藏文献电子化和数字化的重复开发,还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各馆数字印刷版和其他数字资源载体的横向共享,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获取和整合能力达到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综合利用。
2.3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自身发展的重要变革;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储存了巨大信息资源的载体,是传播知识和信息的枢纽,信息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公共图书馆逐步向数字图书馆发展,服务的理念、内容和模式也会不同程度地向信息化转型;服务方式也逐步向网络化转变按照现代方式提供更好的信息资源和优质的服务,培养馆员信息化服务的意识,深化服务内容。
3.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资金缺乏是制约公共图书馆建设的首要问题。仅就纸质购书量来看,我国年人均购书经费及人均藏书量与读书的实际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从近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绝大部分省份都没有达到这个标准,而网络环境下建设现代化图书馆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图书馆有限的资金投入远远达不到要求。
3.2传统的公共图书馆对公众缺乏更多的吸引力。传统的图书馆以纸质图书为主,馆藏资源单一、纸质图书本身出版周期长,加工管理环节复杂,存储空间大,检索借阅比较麻烦,信息查找不易,相比而言,网络信息传递的速度快,计算机检索方便,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基本上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因此,有较多的读者放弃到图书馆查找信息资料,转而求助于网络。
3.3人才缺乏是公共图书馆发展受阻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传统意识上,图书馆工作比较简单,对馆员专业和学历要求也相对较低、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单一、专业技能缺乏服务意识较差等缺点,只是在一些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的城市和部分高校图书馆,才逐渐引进图书馆管理专业人才,而在一些不发达地区则人才匮乏。在网络和计算机普及的今天,我国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距网络环境下对图书馆员的要求相差甚远,目前的图书馆学教育满足不了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
4.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几点建议
4.1倡导公共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精神,坚持免费、平等、公平地为读者服务的核心理念。在现代网络技术发展的今天,公共图书馆应始终坚持为所有社会成员免费地无区别地提供信息服务,为广大民众准备充足的精神食粮,为人们提供终身教育的场所,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公平、自山地获取信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
4.2整合公共图书馆传统馆藏文献资源,形成类型多样、载体丰富、内容广泛的馆藏文献资源体系,建立特色信息数据库,开发和利用丰富多样的网络信息资源,构建完整、系统、富有特色的馆藏文献资源体系,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4.3把新的技术手段纳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中,创新图书馆工作模式,注重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开发适合本馆的实用技术,建立充分支持虚拟信息资源体系的服务集成,支持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专题化和智能化的信息服务,建立共建共享的网络信息平台。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不断改进各个工作环节,使公共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水平得到提高。
4.4造就高素质的复合型图书馆馆员队伍。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是知识、智力密集型的服务,需要一支具有广博知识背景,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同时又接受信息专业教育的复合型图书管理人才队伍。首先,图书馆要吸收和引进一批专业人才,他们不仅要具有专业教育背景,具备图书馆学、情报学等基础理论知识,还要精通英语、计算机、网络等相关专业知识,能熟练使用计算机情报检索方法,具备从现代信息网络获取信息并且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的能力。其次,要注重对现有馆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能力,不断激发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培养他们的信息敏感意识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以适应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工作的需要。
总之只有不断的更新和完善公共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同时要创造性地为广大读者提供高质量和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参考文献:
[1]杜云.谈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 (1)
[2]王若冰.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使命[J].理论导刊,2007(6)
[3]王立军.浅析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变[J].现代情报,2008 (8).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