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口语交际能力教学的策略
2014-08-07陈丽艳
陈丽艳
【摘要】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学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着教学观念淡薄、教师口语交际教学能力低下、学生不重视等问题。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教学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策略以供初中语文教师的指引和借鉴。
【关键词】语文教学;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把以往的“听话教学”与“说话教学”合并为“口语交际教学”,这一改革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重点。口语交际教学就是通过创设情境、渗透教学、体验实践等有效途径,让学生乐于表达、敢于表达、善于表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和理念,把口语交际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体现语文课改的全新理念,而且符合语文课程的言语性和工具性特征,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对此,本人结合实践谈谈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几点策略。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表达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口语交际教学,应利用各种方式巧妙地创设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的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让学生能在特定的情境中,畅所欲言,乐于表达。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教师语言描述、实物展示、多媒体播放、开展活动、角色表演等等。例如老师可以向学生征集自己熟悉的话题,通过班会等形式,师生像聊家常一样对话,放胆让学生去“说”,去“道”,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学会“说”,学会“道”,让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渗透教学,让学生敢于表连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课堂教学大多偏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忽略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致使一些学生“先天性聋哑”——怯于当众表达自己的思想,评判他人的言论。其结果呢,显然是违背口语交际教学的初衷。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应主动渗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敢于表达。比如,可以结合阅读教学中的课文朗读、复述、答辩等形式来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另外,可以通过设计课堂提问,师生双边互动问答形式来促进学生的“听、说、想”。例如,在教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时,可设计如下方案:①提问:如果于勒在海外发财了,菲利普夫妇会有什么反应?②讨论:学习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想?③口头作文:假如如果菲利普夫妇遇到的是一个百万富翁像于勒,会发生什么?结局会怎么样?带着这些问题,配合阅读教学,让学生即兴讨论,以读促说,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
三、体验实践,让学生善于表遮
口语交际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课外训练会让学生有更多的口语交际机会,效果更佳,时间更经济。因此要适当组织其他语文课外活动,如参观访问,开故事会、读书会、演讲会,进行普通话比赛等;又可设计一些口语交际的情境,如模拟人物采访,当一次节目主持人,做一回小记者,假如我是导游,告诉你一个科技信息;还可作“交往”类的训练,如道歉与祝贺、做客與待客、劝阻与商量、赞美与批评、借物与购物、推荐与自荐等。从实际效果看,这样的训练设计,学生很感兴趣,也乐于参与,并且由活动走向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与人交流。同时又可以将生活中的某些不文明、不礼貌的交际现象加以典型化后搬到课堂上,让学生认识到“请”、“谢谢”、“对不起”等简单礼貌用语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对口语交际的礼仪性有真切的体验。
四、创设情境,将隐性的双向互动显性化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它应该是一个听者和说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在教材中,有些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是显性的,易操作,但有些话题的互动性是隐性的。如果教师照本宣科,那么话题就会失去互动性,成为“看图说话”。要将口语交际中隐性的双向互动显性化,就要靠教师认真钻研,精心设计,让学生互动起来。《我们的画》这一话题的听与说的双向互动是隐性的,按图下要求,让学生在小组里展示自己的画,讲讲自己的话,看看、评评别人的画,展览自己的画,如果到此为止,充其量也仅仅是看画说话。所以此时我改变角色,扮演参观者,煞有介事地观看画展,边自言自语:“哇!这幅画画得真好。我真想认识认识这位画家,和他谈谈。”面向学生,“请问这幅画是谁画的?请小画家上来介绍介绍。”这样的教学手段把师生引入一种特定的情境,形成了互动、对话的氛围。当师生对话结束后,从每一组抽几个学生扮演参观者,模仿刚才的师生对话,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对话,实现了听与说的双向互动,达到了学生与学生交流沟通的目的。
总之,口语交际对学生的一生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加强口语交际能力,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要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的方法是样的,途径也各不相同,只要教育工作者认真分析学生物现状,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从平时的教学单元着手,积极鼓励每一位学生,多给他们希望,多让他们有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学生在此方面肯定有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