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4-08-07蒋军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创新能力

蒋军

【摘要】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首先依赖于创新思维。小学数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可以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外,还可以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在数学课堂中进行创新教育就成为了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江泽民同志说过:“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知识经济,对于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改革提出的一项具体内容。教学大纲明确提到数学教学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教师应让学生实现和展开思维活动,逐渐体会到数学创新的特点,了解数学创新思维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取得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讨论问题,包括数学游戏、数学模型制作、数学调查研究等。通过这些活动,促使学生认识数学,并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开展学生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发展数学思维,这是数学活动的真谛。通过有形无形的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深入专研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归纳,猜想、转化;培养发现、提出、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和养成善于独立思考,别出心裁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为此,就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分层教学法”可以解决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问题;而恰当地运用“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一个个小问题的发现,去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学会合情推理的思维方法,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探究、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学习兴趣是学习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育中一旦触及学习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系统论告诉我们,有兴趣就容易接收外界新鲜的事物,形成开放的系统,这样能抗拒外界干扰,提高接受的效益。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内驱力,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好奇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质疑则成为了学生从一般性思维发展到创新思维的关键点。学起于思,思源与疑,疑而启思,疑而生变,强化问题意识是促进创新思维的又一个重要环节。

二、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把启发式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是因为我们坚信每一个正常的学生都有创新能力,都能通过适当的教育成为某一方面的创新人才;坚信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过程,教育起主导作用。教育是培养个体创新素质的最佳途径;坚信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条件,启发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今天,我们的教师就要改变过去在课堂上演大戏、唱主角,学生只是看戏者的教育方法,而是让学生成为“唱戏者”,教师担当起“导演”的角色。数学是一门结构严谨、逻辑严密、内容丰富的工具学科,但它精炼的定义、严密的推理证明,具有丰富内涵的公式等等,在呈现于教科书上时,却是十分精炼的条文,要有效地将教科书上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使他们牢记和灵活运用,唯有正确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启发式教学概括地说,就是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之成为做出判断的教学方式。这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不论是进行概念的、定理的教学,还是在为学生进行复习,以致在例题讲解时,都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启示下,先让学生自己进行积极地思考,并试作答案,而后,再由教师引导全体学生对答案进行研讨、评定;最后再由教師总结、明确。启发式教学的精髓在于只给学生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己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规则。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模仿能力强,活泼好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空间去观察自然、体验生活、动脑、动手的机会,从而感受和体验成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这是创新的灵魂与动力。

三、在自主探索活动中养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要做到这一点,可采用以下方法。一是以诱带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各种诱因以激发他们对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产生一种急于参与并立即投入的热情,让学生从被动者变为主动者。比如:在“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这一节中,例题:3/4与7/8比较。教参中只要求学生把握先通分,将其分母化相同再比较。当学生掌握了这一方法后,随即设问:“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吗?”教师里就会立即沉浸在一片思索之中,稍后片刻,举手回答的同学就会多起来。甲说可以把它们化成小数进行比较;乙说把分子化相同也可以比较;丙说我是想出来的。先想3/4不是比1少1/4吗?7/8比1少1/8,而1/4>1/8,所以3/4<7/8。这样不但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锻炼自我表达的能力,并肯定自我的思路,拓宽解题的方法。

教师应以做带辩。做是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把正确的思维通过形体直观地显现出来。辩是将自己的思路用语言阐述,以达到以理服人,得以认可的目的。在“角的认识”中,教材要求学生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并要求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分别有几个角的简单分类予以把握。讲述结束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道动手题,剪剪看三角形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在学生交来的图样中,有最多即四个角,也有还剩三个角的。通过选派代表为自己答案解释发现各自对自己答案确信无疑。这时,老师顺势肯定,都正确。这样不但锻炼学生的积极动手能力,同时也告诉他们一题多解的新思维。

教师应以延带探。延是拓展,探是思索,也就是除了把握好课堂内容外,应学会将知识融会贯通,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在“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教材只要求给学生演示再推导公式,而教师可以先布置准备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激发起学生上课的欲望,又满足了他们动手的需要。先复习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让学生动手沿对角将其均分成两份,分完后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重新组合成原来的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分组讨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底又有什么关系?高呢?讨论后得出:拼成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底与三角形相等,高也相等。不难看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2。并能准确说出推导过程。这就告诉学生,数学公式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也是通过操作、实践、概括出来的。

我们只有积极探索,认真细致地总结,不但能发现问题,同时也能轻松地解决问题。课堂教学只有使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形成互助,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创新思维,能有所通,启有所发,导有所悟,使学生保持跃跃欲试的心境和创新欲望,才能使他们迅速成长为创新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滇生.《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质》,2003.1

[2]宫恩华.《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实践与创新》,2009.3

[3]马彦中.《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011.2

猜你喜欢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