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融入
2014-08-07李桂兰
【摘要】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针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语文因其学科特点,决定了其能够更好地在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内容。因此,要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学这一载体平台,逐步形成小学生情感教育内容体系,不断提升小学生情感教育的效果,帮助小学生茁壮健康成长。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生;语文教学
小学时间是人生当中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人格健全和情感养成的重要阶段。科学实施情感教育,对于小学生未来成长成才意义重大。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融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通过语文课堂内外的一系列教育来引导和培养小学生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良好情感,从而为他们未来面前激烈复杂的社会环境奠定宝贵的情感基础。然而,许多小学受多种因素影响,针对小学生的情感教育不够重视或者采取的方法途径不对,影响和制约了情感教育的发展。本文结合多年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从功能定位、内容取舍和方法途径几个方面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融入进行了探讨研究。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功能定位
调查表明:高尚积极的情感,通常能够使人们努力工作、刻苦学习和勤奋劳动以巨大动力。经历了幼儿园阶段的“规范化”调教,小学生开始用眼睛辨别是非,用脑子控制自己,用情感表现自己,在其智力素质提升的同时,人格素质也进入了重要奠基阶段,作为情感教育的黄金期,是形成开放进取的健康情感,还是形成封闭自私的不良情感,主要取决于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引导,其中教师的引导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而小学语文教师相比其它学科使命更加艰巨。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但因小学生涉世未深,对情感世界的领悟和感知比较直接,因此十分在意和渴望别人对自己的爱和关心,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情感表达获得别人的理解与亲近。语文教育以其充分浸透作者思想感情的故事式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乘势施以情感教育,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纯洁的感情、坚贞高尚的节操、爱憎分明的态度,能够不露痕迹地启发学生,挖掘学生的灵性,唤起学生爱憎亲仇的健康意识,从而使其向善的情感不断得以巩固。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地承担主科责任,把对小学生系统深入的情感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来抓,下大力气做好分析研究工作,不断丰富并增强孩子们良好的情感体验,全力让语文情感教育结出硕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内容取舍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对小学生实施基础、系统、精致的情感教育,有效培养学生的信赖感、自信感、合群感和求知感,引导学生亲近教师同学,感知群体地位,学会尊重他人,服从各类规则,探寻知识答案等。以此让小学生逐步做到情绪稳定积极,情感认识准确,正确表达态度。具体要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内容:
(1)增强表达力,学会控制情感。要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认识和体验高兴、吃惊、悲伤、厌恶、气愤等各类情感,鼓励小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要引导积极正面的情感表达,帮助消除厌恶、愤怒等不良消极情感,对消极情感要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加以疏导,防止负面情感持久化。同时要让小学生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教会他们如何与他人合作相处,解决现实生活中许多小学生情感调整能力脆弱问题。
(2)富有同情心,能够关心他人。目前的小学生大都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唯我独尊,因此养成了自私、冷漠、固执等不良性格。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要特别注意矫正这类问题,要与家长一道帮忙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让学生了解父母的付出,懂得感恩,同时也要学会关心他人。
(3)锻炼判断力,提高受挫能力。如今许多小学生的家庭条件都较好,生活幸福,因此抗挫折能力较差。加之父母娇生惯养,缺乏实践锻炼机会,因此判断力不足。这就要求在情感教育中要多为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感受酸甜苦辣各种滋味,体验各种情感,特别是要体验悲剧情感,从而健全他们的心灵,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辨别善恶是非能力。同时要对小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以增强其自信心,激发其战胜困难克服挫折的勇气和力量,提高其抗挫折能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方法技巧
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许多学校并未真正全面系统地开展这项工作,究其原因是其没有固定标准和现成模式可以遵循借鉴,而是需要有针对性地结合具体学校、班级和学生开展的创造性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因此,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真正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落实做好。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1)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小学语文教学既是信息交流的过程,又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亲密而真挚的情感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关键。要想提高语文情感教育的成效,要求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情感,从而不断陶冶、熏陶和感染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情感体验更需要反复积累,才能逐步形成情感态度。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情感素养,抓住各种机会与学生们进行情感互动交流,进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要以满腔的热情去对待每一名学生,用耐心、真心、爱心对待学生,感染学生,鼓励学生。
(2)创新手段,提高效果。情感教育是长期持续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小学生特点开展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活动,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要结合课文中的故事和现实中的事件,让小学生体验和感受各种情感,学会判断是非。要多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引导学生辨别和认识他人的情感,并大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3)寻找规律,及时调整。针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一定要注意小学生的情绪变化,要善于捕捉小学生的瞬息情绪变化,引导小学生以愉快地情绪学习语文,从而培养小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同时要求教师情绪也要保持愉快,这样与之相处的学生心情才能舒畅,相反教师情绪沮丧态度恶劣,学生们也自然会精神紧张不知所措,发现问题时要及时调整情绪,确保始终以积极阳光地心态去影响和教育学生。
四、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融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认识对待,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寻找出更加符合学生特点和满足学生需要的情感教育方法,切实帮助学生树立健康良好地情感,从而为他们未来面前激烈复杂的社会环境奠定宝贵的情感基础。
参考文献:
[1]徐云波.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学周刊C,2012,(6).
[2]吕月青.关于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2).
[3]郑永静.浅谈小学语文中的情感教育[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4).
[4]梁祥菊.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9).
[5]朱志英.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J].快乐阅读:下旬刊,2012,(4).
[6]镕红珍.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J];小学语文教学,2000年06期
作者简介:
李桂兰(1974.5~),女,辽宁抚顺市人,本科学历,小学高级职称,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