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意的挥洒,孤独的永恒

2014-08-07张译方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长镜头亚历山大观者

张译方

摘要:孤独,无谓年龄与民族,无谓身体与灵魂,更无谓地域与空间,纵使诗一般的语言,亦无法诉说一生的寂寞与孤苦。曾经的爱与甜美,只有在失去时,方能体会到其中的稀有和可贵。《永远的一天》用24小时浓缩了主人公亚历山大的一生,也令观者懂得什么是爱,如何去爱,本文旨在对《永远的一天》的主题与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关键词:《永远的一天》;孤独;永恒;象征符号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004-02西奥•安哲罗普洛斯是世界上享有盛名的导演之一,他执导的电影以象征性的语言、寓言体的内容从多个角度表现主题,表达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展露出浓厚的悲剧意蕴和人文关怀,令观者在诗意的语言中体会人生的意境。影片《永远的一天》便是此中的杰出代表,曾斩获坎城影展戛纳金棕榈最佳影片奖。影片讲述了一个身患绝症的老诗人亚历山大在生命最后一天里的告别与回忆。最后一天中,他偶遇一个来自阿尔巴尼亚的小男孩,也正是这个小男孩陪他度过了最孤独绝望的时刻,影片穿插着亚历山大对过往的回忆与遗憾,对早逝妻子和年迈母亲的愧疚,将梦想、现实、回忆与想象相互交融,充分展现了一位曾经辉煌的诗人在年迈失去了一切后才知晓许多事情比事业重要,懂得了如何爱、怎样爱的痛苦和遗憾。

影片虽然主题多样化,但条理明晰,明暗线索穿插其间,将导演意在表达的思想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电影有一条叙事主线,即现实的一天中,得知自己身患绝症的老诗人亚历山大与阿尔巴尼亚男孩之间发生的故事。另外,两条暗线交相呼应,一条是影片开始部分,孤独的亚历山大因为妻子安娜的一封信回到记忆中女儿满月的那天,由此延伸到亚历山大与妻子、与母亲的故事,为之后主人公对过往的回忆与遗憾埋下伏笔;另一条叙事线路是通过亚历山大的叙述, 讲出18世纪诗人 Solomo的故事。 亚历山大,阿尔巴尼亚男孩,诗人Solomo,他们之间看似没有任何联系,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社会地位,但仅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彼此相似的命运。亚历山大作为一位希腊著名诗人因在年轻时忙于创作和续诗计划,忽略了对亲人的关怀照顾,直至身边的人渐渐远去时,他才恍然发现自己是这么的不懂得去爱,可是已经太晚了;阿尔巴尼亚男孩,一个本应躲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孩童,却被迫冒着生命危险,"投石问路"艰难的偷越国度来到希腊,但并没有摆脱噩梦的纠缠;意大利诗人 Solomo,希腊发生的战争,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毅然回到希腊后,却发现他根本不懂母语,只能从村民们的口中,通过购买词汇的方式来继续创作他的诗歌。但最终,他还是因为词穷而以失败告终。通过三个人物的悲惨经历为影片奠定一种悲伤的格调。在镜头叙事的角度方面,影片运用大量的空镜头,对比突出人物的渺小与无奈,使其诗意化特性表现得更为明显。对于长镜头的运用和把握,是《永远的一天》的一大特色。影片开始,导演用长达2分多钟的长镜头 ,拍摄了亚历山大儿时居住的海边别墅,在舒缓旁白和宁静画面的背景下,镜头慢慢的向前推进,从一栋楼的全貌推进到窗户再推进到卧室内,慢慢将观众带入到影片的情境中。另一个经典的长镜头是一对新人在海边起舞,从婚礼开始直至结束,整个婚礼过程都是轻松愉悦的,在新郎新娘欢快的舞姿中,亚历山大又陷入了对过往的回忆,现实的欢乐与亚历山大的孤独寂寞形成强烈对比,更显示出亚历山大的追悔与遗憾。也令观众在长长的镜头中与影片主人公产生强烈的共鸣,增进观众对影片的理解。长镜头往往是乏味无趣的,然而文章结尾的长镜头却运用的恰到好处。亚历山大和妻子安娜在海边跳舞的场景是用一个长镜头完成的,镜头不断向前推,直至从远景变成了近景,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感,通过亚历山大和安娜轻盈的舞姿和含情脉脉的眼神,充分展现了他们的幸福,或许在那一刻,亚历山大才明白什么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才知晓如何去爱,但已经太迟太迟了,逝去的真爱永远不会再回来了,尤其是近景镜头中,海边舞蹈的的人大多身穿白衣和素色衣物,只有亚历山大身着灰色服装,强烈的对比更加凸现出亚历山大与周围环境的格格不入,增强了影片的悲剧意味,也更有利于观众对影片内涵的理解与把握。

一千人眼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观者对这部影片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而一部经典的电影往往包含多个主题,这部电影正是此中代表,导演用朦胧的叙事手法阐释多样化的主题,如:爱情、友情、亲情甚至上升到形而上学的高度,但我认为该影片最重要的一个主题是理解。在亚历山大与妻子的关系上,年轻时,亚历山大忙于事业而忽视了对妻子的关心,也忽视了妻子的感受,直至年迈,亲人渐离,才明白了妻子的爱,也理解了曾经的那份爱有多么不易,却已经太迟了。在亚历山大与阿尔巴尼亚男孩的关系上,二者有着相似悲惨的经历,一个经受着心灵的折磨,一个经受着肉体的摧残,在老人生命的最后一天中,一老一少相互依赖、相互搀扶,他们虽然社会地位不同,但却可以直击对方的内心,完全理解对方的所思所想,当孩子唱着"蔻芙拉......"的歌曲时,直触压力山大的神经,影片结尾,在码头上,小孩子的一句"你虽然在微笑,其实很伤心"也令诗人心中一震,孩子的眼睛往往是最清澈的,也是最能接触事物本质的。他们可以相互理解对方的心中所想,理解贯穿影片的全过程。影片是现实与梦想的交接,片中的转场画面也是极其经典,手法十分巧妙,在不经意间展现浓浓的诗性。当女儿在家中读安娜的信时,出现了安娜的独白,与女儿略带凄凉的声音穿插起来,为以后故事的发展奠定了情感基调,当他推开窗子的一瞬间,立刻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另一个经典的转场镜头是诗人到医院探望母亲的情节,诗人的母亲走到窗前,用手掀起窗帘,窗帘被掀起的一瞬间,画面立刻变成诗人与妻子朋友在海滩上唱歌跳舞的欢乐场景。在亚历山大的回忆中,无论是孩子满月还是亲朋好友的嬉戏,都是健康向上的,充满了欢乐,充满了阳光与活力。母亲与妻子的叮咛和呼唤,曾经熟悉却不珍惜的一切,在回忆中都显得那么珍贵。在对时空的转换技术上,主人公在现实和回忆幻想中都是以晚年的形象出现,初看时以为这是导演的失误,但随着剧情的发展,才逐渐明白导演的良苦用心,这样的处理或许更能表现回忆的触手可及,也更能使观者体会曾经的美好再也找不回的痛苦与遗憾。该影片正是以遗憾的角度去增加回忆的厚重感。随着时光的逝去,牺牲了无法重塑的亲情却没有换回事业的圆满,续写《解救贫困之人》最终因词穷而以失败告终,或许,这便是老诗人命中必须承受的痛楚,增加了影片的悲剧意味。

出色的背景音乐为影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一笔。电影的配乐是由希腊女作曲家Eleni Karaindrou制作的。音乐上延续了西奥•安哲罗普洛斯影片一贯深沉的气氛,器乐选择上用黑管和竖笛,映衬出淡雅的弦乐旋律,影像与音乐的对位有时喜悦有时低沉,形成矛盾的对立。影片中,每当亚历山大望向附近的楼房,最后的时刻总有一个陌生人演奏着《Eternity》回应他。《Eternity》与《By the sea》整体格调相类似,但不同的是,《Eternity》是由管弦乐器演奏的,在这类乐器的演奏下,音乐中流露出了些许忧伤,伴随着老人在海边缓慢行走的长镜头以及老人内心的独白,为影片奠定忧伤的基调。当老人得知女婿要卖掉那栋处在海边且承载着他所有美好回忆的别墅后,便带着狗孤独的离去。此时,影片中再次响起了那个熟悉的旋律,节奏相较之前的慢了很多,同时也更加忧伤,引起观者强烈的思想共鸣。而当亚历山大到药师那里买药时,音乐伴随着他佝偻的身躯和拿药时颤抖的双手响起,越发凸显他的寂寞与孤独,也为之后展示他的痛悔与遗憾做好铺垫,逐次渐进,令观者在观影的过程中逐步体会主人公的思想感情。除去现实中的情景,在亚历山大的回忆中,每当欢庆的氛围,他与安娜和家人一起出海,他与母亲和妻子虽然近在咫尺,但感觉他与其他人的心从未贴近,在悠扬的女声下更加渲染了电影忧伤的气氛。当阿尔巴尼亚男孩悼念他唯一的好朋友赛林,烧毁他的衣物时,影片响起了极为哀伤的音乐,联系影片所要表达的某方面政治含义,这些男孩因为国家间的战争,本应该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龄却经受着如此多的痛苦与压力,他们如此可怜,生命如同草芥般不值钱,被人随意买卖,远离了战争却没有远离各种不知名的危险。可是,他们同样是小小孩童,同样需要爱与保护,可现实的残酷却让他们在花样的年纪承受生命不可承受之痛,低沉的背景音乐正是他们内心恐惧与孤独的反映。影片将近尾声,在亚历山大的回忆抑或幻想中,安娜与亚历山大跳舞的时刻,背景音乐《Eternity》为影片营造了一种安静祥和、静谧安逸的气氛,那样的舞蹈、那样的氛围是安娜一直想要的,作为一个女人,安娜并不在乎亚历山大的成就有多大,她只希望丈夫能够多抽出点时间陪她和女儿,尽一份应有的责任。除了跌宕的旋律之外,Karaindrou也适时选用些许希腊传统民谣,配上老人内心的独白,表达对生命的理性思索。该影片中使用的音乐背景,独有一番风味和蕴意。导演对于象征符号的运用是文艺片的一大特色。例如影片中,亚历山大准备到送小男孩回阿尔巴利亚,当到达两国边境时,天空中雾气弥漫。边境的铁网上,有许多模糊的人影,可以想象那是阿尔巴利亚人准备翻过铁网到达希腊而未成功的结局。众所周知,这样的情形是不可能在现实中出现的。导演如此巧妙的安排既展现了电影那种哀伤唯美的基调,又以超现实的手法表现了导演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电影中最为集中的象征符号的运用是在亚历山大与小男孩上了巴士之后,三名穿鲜艳黄色雨衣的人骑着自行车经过,沿着和巴士一样的方向行驶。在他们到达目的地后,雨衣人又从他们身边经过。在巴士上,各色人等渐次出现,群体符号集体展现。有扛着红旗的年轻人、有一对情侣、有带乐演奏的音乐学院学生、也有亚历山大崇拜的诗人Solomo,我认为他们分别代表革命、爱情、音乐、诗歌,末尾的处理更为独特,是以超现实的手法来表现的。诗人亚历山大见到了自己所尊敬的诗人,诗人朗诵了自己的诗歌。三个穿黄色雨衣骑自行车的人,在暗色调的世界中显得突兀,给人以超现实之感。一辆巴士的旅程和一段人生的旅程相同,可能开始与结尾皆是黑暗,但过程是光明的。

总体来说,我喜欢这部节奏缓慢且带有一定朦胧性、神秘性的影片。这部影片主题多样,但总体基调是悲伤的,有些压抑、有些沉重,但出色的语言和背景音乐又会使整部片的诗性充分的展现出来,充满了独特的美感。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会给人以深刻的启迪。电影中的背景音乐《Eternity》意为永恒,正如亚历山大一直疑惑的那个问题:明天是多久。最终安娜给出了答案,"比永远多一天",充分揭示了永恒的主旨。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用巧妙的镜头转换、高超的艺术技巧以及平行蒙太奇等电影手段为观者展现了一个老人在死亡将近时才明白什么是爱、如何去爱的痛苦与遗憾。观看这部影片,并不仅仅在于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了解一个故事,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有些东西失去了便不可挽回,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爱,让明天成为快乐和无悔的永恒!

endprint

猜你喜欢

长镜头亚历山大观者
威廉·亚历山大:通过画笔让西方了解中国
亚历山大的消暑之物
亚历山大诉耶鲁大学:美国依据第九条提起的校园性骚扰第一案
端午节观龙舟赛
开化长镜头
安哲罗普洛斯电影长镜头模式分析
学龄前期儿童患“亚历山大Ⅱ型”1例
毛卫宁与他的长镜头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