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点杂交法在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2014-08-07何晓清何继宏李远珍
何晓清 何继宏 李远珍
反向点杂交法在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何晓清 何继宏 李远珍
目的 探讨反向点杂交法在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30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反向点杂交法进行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检测,同时结合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中,发生CD41-42突变者13例(43.3%),发生IVS-2-654者6例(20.0%),发生TATAbox-28者5例(16.7%),发生CD17突变者4例(13.3%),发生CD43和CD26者各1例(3.3%)。结论 给予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反向点杂交法诊断,能有效诊断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临床应给予足够重视,并通过合理应用该诊断方式,加强产前诊断和防控。
反向点杂交法;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诊断
在广东省,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遗传病症,其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主要以热带、亚热带等地区较为多见,并且好发于地中海沿岸、北非、印度以及东南亚等地区[1]。一般地中海贫血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即α-地中海贫血和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其中以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在我国南方最为多见[2]。为了加强临床对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基因诊断,以做到尽早诊断和及时治疗,本文就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30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到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30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住院患者及其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7~64岁,平均年龄(28±5)岁。
1.2 方法
1.2.1 血液学诊断 所有入选患者均需进行血常规、红细胞脆性、血红蛋白电泳等检测。血常规采用ABX pentra DF 12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红细胞脆性参照比色一管测定方式[3];血红蛋白电泳采用美国海伦娜公司生产的RZP快速电泳仪对其行检测。
1.2.2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诊断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检测盒由亚能生物技术公司所提供,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若样本红细胞的平均容积在80 fl以内,红细胞渗透脆性不超过60%,或者是体检健康者的δ-HbA2超过3.5%,则认为患有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症状。
2 结果
30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中,13例有发生CD41-42基因突变,突变率为43.3%;6例IVS-2-654突变,占20.0%;另外发生TATAbox-28、CD17、CD43和CD26基因突变者分别有5例、4例、1例和1例,见表1。
3 讨论
反向点杂交法是近年来常用于检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一种基因诊断方式,不过在大部分临床研究中,该基因诊断方法常与其他检测手段共同联用,以进一步确保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诊断符合率[4-5]。通常在给予疑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液学诊断时,可选择反向点杂交法联合血液学诊断法。血液学诊断法主要是通过对疑似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A2的表型改变情况进行检查,以此来为病情的诊断提供参考数据,同时,该诊断方法的检测成本相对低廉,而且操作简单、安全,诊断速率高,为基层医院在诊断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方面提供了可行性[2,6]。不足的是,该诊断方法无法对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提供确切诊断,且也无法对其进行分型。相对来说,反向点杂交法在该方面则具有这两方面的优势,并且与其他基因诊断手段类似,具有操作安全、简单和诊断率高的特点。结合本研究结果来看,30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经反向点杂交法检测后,发现有接近一半的患者(13例)发生CD41-42突变,基因突变率为43.3%,有6例发生IVS-2-654基因突变,另外发生TATAbox-28者有5例,发生CD17突变者有4例,发生CD43和CD26者各有1例。提示反向点杂交法可深入诊断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疾病,并对其进行分型观察,效果相对令人满意。
表1 30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基因诊断结果分析
经本研究表明,给予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反向点杂交法诊断,能有效诊断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临床应给予足够重视,并通过合理应用该诊断方式,加强产前诊断和防控。
[1] 周永娥,朱卫健.地中海贫血的产前诊断及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21):3306-3308.
[2] 李炎,李发涛,李坚,等.反向点杂交法监测β-地中海贫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状态[J].广州医药,2009,40(4):1-2.
[3] 吕燕波,潘兴华,徐庆玲,等.应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β-地中海贫血基因点突变[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7):711-713.
[4] 郭广洲,陈延娥,廖生赟,等.应用反向点杂交法检测α-地中海贫血点突变[J].热带医学杂志,2008,8(8):785-787.
[5] Masera N,Tavecchia L,Capra M,et al.Optimal response to thalidomide in a patient with thalassaemia major resistant to conventional therapy[J].Blood Transfus,2010,8(1):63-65.
[6] 邓俊耀,龙安翼,李惠.桂林市城镇育龄人群地中海贫血现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2):156-158.
R556.61
A
1673-5846(2014)07-0180-02
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惠州 516002